文言文语法知识PPT课件_第1页
文言文语法知识PPT课件_第2页
文言文语法知识PPT课件_第3页
文言文语法知识PPT课件_第4页
文言文语法知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语法知识,韩锐,.,2,文言语法,文言句式,常见实词,常见虚词,.,3,常见实词,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4,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文言虚词很多,但“常见”者毕竟有限。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的范围。,常见虚词,.,5,(一)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它”(它们)、这、这件事。1、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壬戌之秋渺沧海之一粟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不知东方之既白3、音节助词。用来调节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驾一叶之扁舟。天地之间。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如:何陋之有?(陋室铭)何厌之有?(三)动词。译作“去、往、到”。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及其所之既倦。,之,.,6,“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又”。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表示顺承(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7,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而今安在哉而未尝往也虽一毫而莫取,6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客喜而笑倚歌而和之倚柱而笑,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翻译: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修饰关系是语法上的一种修辞,有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形容词,副词修饰形容词等等。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个东西或动作是什么样的这么一种关系。,.,8,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以的用法(一)介词,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以(一)介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曹操想必会把我(鲁肃)送还乡里,4.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欺骗)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二)连词。,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2表示修饰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樊哙侧其盾以撞。,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三)助词,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例句:从这儿到那儿的十五座城池给与赵国。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度奢华)(表范围),作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或无义,(四)动词,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1以为,认为。,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翻译: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任用。,(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翻译:古代的人秉烛夜游(举着蜡烛在夜间行游),的确是有原因的啊。,(六)通假,“以”通“已”,已经,或者停止。日以尽矣。(日子已经没多少了)荆轲,.,16,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7,1、用“者”“也”表示,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4、用“非、未、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断。翻译时要译作:“不是”5、没有判断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莲,花之君子者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判断句,.,18,1、用“于、见、“受于、见于”表被动2、用“为”、“为所”表示被动。3、词语本身含被动,无标志词语。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贤能为之用。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2、被动句,.,19,1、省主语、谓语、宾语“之”。2、省略量词、介词“于”。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如:,不随(之)以止也。放浪(于)形骸之外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20,宾语前置,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2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如:,渺渺兮予怀,.,22,宾语前置,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例句:大王来何操?而今安在哉?2,用“之、是、以”把宾语提前,以强调宾语。“之”是标志,无义。例句:籍何以至此。宋何罪之有?唯利是图(唯图利)3.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宾语前置。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忌不自信。,.,23,定语后置,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4,介宾短语后置,(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例句:亦将有感于斯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并不多见)例句:相与枕藉乎舟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候要把它提前用作状语,因此,我们也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25,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26,高考考文言句式,一般与对文意的理解的考查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文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