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夏玉卿最终版.ppt_第1页
电热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夏玉卿最终版.ppt_第2页
电热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夏玉卿最终版.ppt_第3页
电热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夏玉卿最终版.ppt_第4页
电热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夏玉卿最终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热针研究,电热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研究,夏玉卿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内容简介,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研究背景,慢性胃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一种顽固难治的消化道疾病与胃癌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电热针,原理:根据经络学说及内经“燔针”、“焠刺”的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一种新型针具,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研究目的,观察电热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研究对象,1993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做胃镜检查的患者中,确诊为CAG患者,中医辩证为脾胃虚弱或虚寒型依照1989年11月“南昌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电热针研究,研究方案,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入组标准,确诊为CAG中医辩证为脾胃虚弱或虚寒型,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分组,169例,电热针组86例,毫针组83例,随机分组,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针具,电热针采用中蒙医研究所,江苏江都无线电厂生产的DRZ-1型电热针仪和0.4025mm的电热针,毫针用苏州环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0.25mm25mm毫针,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取穴,电热针组与毫针组相同主穴:上脘、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配穴:梁门、天枢、内关、合谷、曲池、丰隆、太冲、太溪,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操作,电热针组常规消毒,以电热针直刺足三里0.7-0.8寸,三阴交直刺0.6-0.7寸,上脘、中脘各直刺0.6-0.7寸;以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或胀感为度,然后接通电热针仪,电流量为40-60毫安配穴:毫针直刺曲池0.6-0.7寸,内关直刺0.4-0.8寸,梁门直刺0.5-0.7寸;采用提插补法留针40分钟,毫针组常规皮肤消毒,以毫针直刺上脘、中脘、足三里、三阴交,深度同电热针组配穴:毫针直刺,深度同电热针组留针40分钟,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内镜检查,胃镜:OLMPUSV70胃镜操作者:主任医师取材:每例患者共取4块标本胃窦2块,分别取自距幽门3cm的大弯与小弯处胃体2块,别取自距贲门8cm的大弯与小弯处对可能或肯定存在的病灶另外再取活检,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内镜检查,镜下直观观察治疗前后胃粘膜萎缩(颗粒不平、皱襞萎缩、血管透见、灰白色肠化生结节等情况)的变化按萎缩程度的轻、中、重分别记为1、2、3分,病理诊断及分级由固定的病理医师将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分为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按轻、中、重分别记录为1、2、3分依照2000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制定的标准,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理化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判断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测定总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的百分率,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疗程,每日1次,90次为一个疗程每周治疗6次,星期日休息电热针组同毫针组,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研究治疗禁忌,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停服一切药物,忌生冷、辛辣、甜食以及一切有刺激的食物,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临床症状评分标准,治疗前后:患者胃痛、纳差、痞满、乏力、嘈杂、嗳气、便溏等临床症状,按症状轻、中、重分别记为1、2、3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南原则的标准修订,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症状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2级以上(含2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1级无效:临床症状减轻不及1级或加重,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内镜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内镜直观萎缩征象消失或减轻2级以上(含2级)有效:内镜直观征象减轻1级无效:内镜直观萎缩征象减轻不及1级或加重,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病理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病理检查腺体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消失或减轻2级以上(含2级)有效: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减轻1级无效: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减轻不及1级或加重,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电热针研究,研究结果,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基线比较,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基线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主证、舌脉相同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中医分型经Ridit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症状疗效,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P0.01*P0.05,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内镜疗效,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P0.01,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病理疗效,*P0.01,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病理疗效,*P0.01,*P0.01,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中医症状积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内镜直观征象积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病理积分变化萎缩,*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病理积分变化肠化生,*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病理积分变化异型增生,*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电热针治疗CAG,治疗后血清IgA、IgM、IgG含量测量结果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其含量均有明显升高,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对总E-玫瑰花结形成率的影响,*与电热针治疗前相比P0.01;*与电热针治疗后相比P0.01;#与正常人相比P0.05,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远期疗效,电热针研究,典型病例,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典型病例(),陈XX,男,67岁治疗前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典型病例(),治疗后胃镜检查:轻度慢性胃炎,粘膜肌增生,中度肠化生,中度萎缩,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典型病例(),治疗后病理检查:轻度慢性胃炎、粘膜肌增生、中度肠化、中度萎缩,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典型病例(2),付XX,男,57岁治疗前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典型病例(2),治疗后胃镜检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可能性大),电热针研究,研究讨论,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电热针,特点:长久的经络感传强化的针刺手法较高的临床疗效,具有针刺与温灸之共性,功用:调整气血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解凝止痛,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病因病机,CAG脾胃虚寒证病位:胃和脾病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治疗:温中散寒、补益中气,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穴位配伍,主穴上脘中脘与上脘合用通调腑气,和胃降逆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和下合穴,“治腑者治其合”,具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与足三里共用养阴益源以治其本,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穴位配伍,配穴梁门:消胀满、理气止痛天枢:大肠募穴,与梁门合用可通调腑气,消积导滞内关:手厥阴经之络穴,别走于手少阳三焦经,通阳维脉,可理气降逆、通调三焦;合足三里共奏调理脾胃,和胃止痛之功效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与太冲相伍,称为“开四关”,擅理气行滞,活血化瘀;配丰隆理气化痰,则痰浊自除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本经多气多血,有滋补强壮之功效太溪:足少阴肾经原穴,肾中所藏精气为一身之根本,取此穴益肾化源,滋补元气,以助中气,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诸穴合用共奏,温经散寒通调气机和胃止痛,2007年10月20日,电热针研究,电热针治CAG的机理,温阳散寒、补益脾胃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解凝止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脾能健运,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