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仕讲坛:2013七夕蔡厚淳教授讲陆游与钗头凤_第1页
名仕讲坛:2013七夕蔡厚淳教授讲陆游与钗头凤_第2页
名仕讲坛:2013七夕蔡厚淳教授讲陆游与钗头凤_第3页
名仕讲坛:2013七夕蔡厚淳教授讲陆游与钗头凤_第4页
名仕讲坛:2013七夕蔡厚淳教授讲陆游与钗头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游与钗头凤讲座序引: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大丈夫。鲁迅先生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不仅是中国人的情感。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话。中国古代评价真正的男子汉:“侠骨柔肠,剑胆琴心。”一个人在他即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他还记得三件事,那就称得上大丈夫。陆游做到了。他生命中最后的诗篇一是写给唐婉的:“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二是写给儿子的。陆游一辈子贯穿着两条线:一条是对自己祖国的深深的爱,一直到死都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第二条线是对他结发妻子唐琬的深深的爱恋与思念,一直伴随到他生命的结束。今天,我将顺着这两条线和大家一起来回忆陆游与唐婉,一起来品味人生。,陆游与钗头凤主讲蔡厚淳,一、关于陆游:(一)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2013年他888岁。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父陆宰,官至京西路转运副使。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在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特别是他父亲)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救国。陆游12岁即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喜论恢复”,为秦桧所黜。桧死,绍兴二十八年(1158)入闽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33岁)。,绍兴32年(1163),孝宗继位,陆游被赐进士出身(38岁)。乾道6年(1170)入蜀,任夔(ku)州通判。(45岁)乾道8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47岁)1174年,陆游调荣州(四川荣县)摄理州事。(49岁)淳熙二年(1175年)(50岁),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游入川前后8年。淳熙十二年(60岁)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64岁以后的20年,陆游长期闲居农村。嘉定二年(1210年1月26日)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享年85周岁。,(二)陆游是留诗最多的古代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一生著作丰富,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留下诗篇最多的人。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从少年到中年(16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入蜀以后,到他罢官东归(4664岁),前后近20年,存诗约2500首。这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6485岁)亦有20年,现存诗约6500首。其中依然有大量诗篇表达其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还有一些作品则表现出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三)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许多诗篇都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陆游感人的爱国诗句比比皆是,随便举几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在书志一诗中,他甚至表示,生不能歼敌,死了肝心也要化为金铁,铸成利剑,来除佞臣、清妖孽:“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衷情),死前两个月,他写下了他生命中最后的诗篇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父亲对儿子的临终嘱咐。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不忘因外族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立即告诉他胜利的好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梁启超读陆放翁集题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四)陆游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长寿诗人陆游享年85周岁,是我国古代很少有的长寿诗人。他不仅长寿,而且健康。到了晚年,依然耳聪目明。他70岁以后仍能“蝇头细字夜抄书”,他觉得“身安心泰”是真正的“却老方”。中医认为“聚精会神为养生大法”,老人动脑动笔,心有所乐,神有所藏,自然延年益寿,,这是很有道理的。他80岁以后每年还能作诗400余首。,究其长寿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青年时期的锻炼。他38岁作的记梦诗云:“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载功”;他参军游宦,“十年走万里,骑射为常课”。二是中老年以后的“小劳”:就是适当地活动,他读书之余,常去郊外散步,有时还登山。乘船出游,或与渔农闲话。直至暮年,他仍然坚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做乐意做的事,事毕则悠然小睡。这种“不自逸”的精神给他增添了生命活力。三是“读书有味身忘老,存神止虑寿自长”:陆游虽屡遭谪贬,但他并没有沉沦,而是“清坐无事书可读”。读书,给他乐趣,忘掉烦恼。“存神”即保持一种信念。他虽遭压抑,却始终保持“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的豪情壮志。“止虑“即消除徒劳的忧虑,面对现实,重新选择自己的乐趣。现代医学认为,许多慢性病与心情郁闷有关,而找到一种抒愤解郁的方法,则是长寿的关键。,四是陆游熟研本草,识药性,又精医理。老年居乡,常常自制成药,随身携带,出游的时候遇有患病的人,问明情况后便从囊中取药予人。剑南诗稿卷六十五山村经行因施药五首中有一首:“骑驴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都以陆为名。”陆游精通医方,经他治愈的群众感念不已,生了儿子都以“陆”字为名。他作这首诗时已是81岁,可谓老有所为了。五是很好的饮食习惯:陆游的长寿,还得益于他合理的饮食习惯。陆游强调:“少饱则止,兼及荤腥”。提倡饮茶。,二、关于钗头凤(一)陆游与唐婉的婚姻:(版本之一)南宋绍兴十四年,就在60多岁的李清照独自在庭院中深深思念她的爱人赵明诚,写下悲情之作声声慢的时候,20岁的陆游,迎娶唐琬为妻(当时唐婉17岁)。唐琬是陆游母亲唐夫人的亲侄女。字蕙仙,陆游的表妹,史书记载,说她“自幼文静灵秀,温婉柔顺,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她与陆游的婚姻是陆母唐氏和陆游舅父唐仲俊在西湖游船中面许的。属亲上加亲。,陆游、唐婉婚后“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母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金榜题名,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状况,大为不满,多次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陆母因之对儿媳十分反感。一次,她到郊外的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强令陆游将唐婉休弃。素来孝顺的陆游,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苦苦哀求,别无他法。迫于母命,陆游只得表面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而实际上却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无奈纸总包不住火,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此后,唐婉也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二)两首钗头凤绍兴二十五年(1155)的一个春日,时年30岁的陆游与偕夫同游的唐琬在绍兴城东南的沈园相遇。惆怅不已的唐氏,在征得丈夫同意后,谴人置酒肴款待陆游,聊表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情不由己,微醉之后,信手取笔,在沈园墙上题写了一首声情凄切、荡气回肠的钗头凤。,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在历史名城绍兴城南有一个平平常常的园子沈园。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曾经上演过一幕凄婉的爱情悲剧,不是那一阙催人泪下的钗头凤也许早就湮没在时光的烟尘中了。正因为有了陆游与唐婉,因为有了钗头凤,沈园才永远年轻而美丽!,离异之悲,相思之切,重逢之怅,悼念之哀,成为陆游心中一生不可平复的创伤。,(三),翻阅陆游全集,有诗词近万首,可无一敬爱之语于其母,也无一爱情之篇给续妻王氏,却有几十篇悼念唐婉之作,从31岁写到84岁!令人感慨万千。唐婉虽然20几岁死去,但她却真正赢得了一个人的心。能在死后60年里仍不断被真心悼念,不断被写成诗词、洒以泪水,这在中外历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下面选讲几首,窥斑见豹。,1、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对唐琬的眷恋。陆游六十三岁的时候,有人给他送来菊花缝制的枕囊,他立即想起43年前新婚时,他就和唐婉一起采菊制枕,触物伤怀,写下两首“菊枕诗”。诗前题曰: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其一: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其二: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诗意:倚靠在菊枕上,望着弯折的屏风,幽深的帷幔,闻着淡淡的清香,此情此景,不禁唤回我四十三年前的旧梦。神情恍惚,灯光昏暗。今生今世,再有谁可诉衷肠?诗悟:一对“菊枕”,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对于陆游来说,其“药疗”之功效,犹在其次,重要的是,一对“菊枕”之中,封存、寄寓了他和唐婉新婚时的多少甜蜜,多少默契,多少情怀;多少互敬互爱。人间的万事可以消磨殆尽,而情爱的清香却一定是历久弥新。愿天下有情人都双双亲手缝制自己的一对“菊枕”,长相依傍,不离不弃,莫失莫忘,珍爱到地老天荒!,2、绍熙三年(1192)陆游六十八岁,重游沈园,赋诗记此。诗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kn】一炷香。诗悟:时间是深秋,陆游已是两鬓白霜。岁月的久远,并不能割断揪心的思念,回首往事,只有奉上一炷心香,祈祷祝福黄泉中的爱人!,3、庆元五年(1199),陆游74岁,再游沈园,见钗头凤仍留壁间。虽然此时离唐琬亡故已44年,但眷念之情更深。追忆似水年华,感叹世事沧桑。想起和唐婉的幸福时光以及不堪回首的往事,肝肠寸断,悲怆不已,陆游又题下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忧吊遗踪一泫然。,“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清澈的湖水和小石桥留下了陆游和唐婉多少美好的青春记忆。,4、六年后,开禧元年(1205年),此时陆游已经80岁高龄,这一年的12月2日夜,他又一次梦见唐婉。醒来后,老泪纵横,一挥而就,写下了凄婉动人的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两首。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5、嘉定元年,84岁的陆游已隐隐感到人生的路程即将走完,但旧日的情丝依然缠绕心头,他提起已显得沉重的笔,写下了最后一篇怀念唐婉的诗作沈园。平静而深沉地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诗悟:繁花似锦、草木依旧,当年它们大部分都应该认识我吧?现在我也相信心上的那个人确实早已离去了,或许梦里还能见到她,可幽梦却总是那么短暂,更叫人不堪回首。评:就人生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历史千秋论,不可无此诗。,结束语:很多的时候,历史是一叶浸透了暮色的乌篷小舟,在岁月的河里静静地漂流。它荡起层层涟漪,那是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将逝去的时光重新拼贴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