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试题一、二、三答案试题一答案一填空题1.长强;头部2.合谷;偏历;温溜3.隐白;大包;极泉;少冲4.肌肉较浅薄;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深刺5.直接灸;间接灸6.竹;陶;玻璃;抽气7.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二、名词解释1.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2.是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3.即左、右手配合将针刺人穴位皮肤的方法。4.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5.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三、简答题1.气血流注顺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综上所述,十二经气血流注始于肺经,依次逐经传注到肝经,肝经从足走胸中,传注肺经,再由肺经逐经相传。形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无端的传注系统。2.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3.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对于晕针应注重于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4.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5.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出。四、病例分析1.中医诊断:头痛中医分型:气血亏虚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处方:百会、风池、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方义: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操作方法:百会、足三里用补法;风池用平补平泻法。2.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肌劳损。中医分型:寒湿阻络。治法: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处方:腰眼 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腰阳关方义: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经穴,“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脉之气血。操作方法:毫针刺,平补平泻法,可加灸或拔罐。答案试题二一、填空题1.鸠尾;腹部2.悬钟;阳陵泉3.至阴;胎位不正;痔疮;小腿转筋4.经脉的循行;腧穴部位特点;治疗需要5.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6.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7.头皮针;脑源性二、名词解释1.“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2.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又称“背俞穴”3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4.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求的深度。多用于较短的毫针。5.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三、简答题1.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2.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手法操作等。3.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4.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的正确处理等,均可造成断针。5.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四、病例分析1.中医诊断:中风中医分型:中脏腑,闭证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主穴:内关、水沟/十二井穴、太冲、合谷操作:内关、水沟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接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3.中医诊断:胃痛中医分型:肝气郁结,肝火犯胃治法: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募穴为主。处方: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方义: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操作方法: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疼痛发作时,持续行针13分钟,直到痛止或缓解。内关、中脘均用泻法。试题三答案一、填空题1.黄帝内经2.12;背俞;膝关节胭;委中3.向下斜;0.51;向上斜;深4.下极之输;脊里;风府;额;鼻柱5.任;手足三阴;补;灸6.络穴;郄穴二、名词解释1.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名称的腧穴。2.是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3.即左、右手配合将针刺人穴位皮肤的方法。4.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其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的循按。5.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三、简答题1.其优点是能代替人作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节省人力,且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2.疼痛性疾病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他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3.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的典型实例。如肺经先病,先取其经的原穴太渊,大肠后病,再取该经络穴偏历。反之,大肠先病,先取本经原穴合谷,肺经后病,后取该经络穴列缺。4.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合治内腑”,概括了下合穴的主治特点。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的下合穴依次分别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委中、委阳。临床上六腑相关的疾病常选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肠痈取上巨虚,泻痢选下巨虚。另外,下合穴也可协助诊断。5.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四、病例分析1.中医诊断:头痛中医分型:气血亏虚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处方:百会、风池、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方义: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操作方法:百会、足三里用补法;风池用平补平泻法。2.中医诊断:哮喘西医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卫生牙齿美白医疗保健演示模板
- 恶病质患者的用药护理
- 研发部门月总结
- 《草虫的村落》课件4
- 事业单位工资培训课件
- 公司消防安全培训讲座课件
- 重症肌无力居家护理指南
- 怎样做简单的头部护理
- 《竞争中的小伙伴》课件
-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 中药药剂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3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快手运营课程培训课件
- 庭院绿化施工方案
- 《大学语文》课件 第16讲 智在纵横 苏秦始将连横
- 开远美景家乡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仿制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职务行为准则
- 一建市政记忆口诀
- PETS公共英语二级大纲词汇
- 消控室制度上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