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时细胞增殖_第1页
第11课时细胞增殖_第2页
第11课时细胞增殖_第3页
第11课时细胞增殖_第4页
第11课时细胞增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时细胞增殖,一、细胞增殖1.方式:_生物的增殖方式为_、无丝分裂和_;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增殖。2.意义:生物体_的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真核,分析:无丝分裂1.特点:_和_的变化,但有_复制。2.实例:蛙的_分裂。真核细胞三种分裂方式都能进行;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病毒只能进行增殖,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细胞分裂。,提醒,无纺锤丝,染色体,DNA,红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概念如何理解,二、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1)概念起点:从一次分裂完成;终点:_,包括_和分裂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2)特点细胞类型不同,细胞周期不同。任何细胞都是分裂间期时间长。癌细胞、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_。,下一次分裂完成,分裂间期,变短,分析连续增殖:根尖分生区细胞,茎形成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癌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等。永不增殖:成熟的细胞,如:根冠的细胞,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各上皮细胞,角质层细胞,成熟的血细胞,神经细胞等。,分析:.细胞周期的不同图示分析(1)扇形图分析,(2)直线图分析,(3)柱形图分析,前中后,计算若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为a,间期、前、中、后、末各时期细胞数分别为b1、b2、b3、b4、b5;细胞周期时间为t,则间期所用时间为_。,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间期(初),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细胞中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纺锤丝,纺锤体,着丝点,(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前期,分裂期,1、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特征,2、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3、核仁解体,核膜消失,染色体,纺锤丝,着丝点,(两条姐妹染色单体),2、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中期,分裂期,1、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特征,两条一模一样的染色体,后期,分裂期,1、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形态、数目完全相同,与亲代染色体也相同。,特征,2、由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细胞壁,细胞板,末期,分裂期,3、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成为两个子细胞。,1、染色体形成染色质,特征,2、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核仁,形成新的细胞核。,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分裂相,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两极,中心粒,细,胞板,细胞,壁,凹陷,缢裂,考点二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结构和数据的规律性变化,染色体与DNA、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复制,着丝点分裂,_条染色体_条姐妹染色单体_个DNA,_条染色体_条姐妹染色单体_个DNA,_条染色体_条姐妹染色单体_个DNA,1,0,1,1,2,2,2,0,2,注意:染色体数=着丝点数DNA数=线条数染色体复制后才有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又无染色单体,2.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实验强化在平时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实验原理(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2.实验流程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课前34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待根长到5cm,取材:取根尖23mm解离漂洗,装片的制作,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来解离时间:35min解离程度:根尖酥软,漂洗液:清水漂洗时间:10min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染色制片: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再把盖玻片上的载玻片取下,装片的制作,染色液: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时间:35min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观察:使用低倍镜观察的目的是找到分生区细胞,使用高倍镜观察的目的是观察得更清楚,绘图,2.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下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下图2所示。错误的是(),A.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B.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