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章气相色谱法,7.1.1气相色谱仪与色谱图1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它是将待分析样品的各组分一一进行分离,然后按顺序检测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法是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M.Tswett)创立的。,7.1色谱法概述,2,图7-1植物叶绿素的分离,3,图7.2气相色谱流程示意图,1.高压气瓶;2.减压阀(使高压气体降至1.5kg/cm2);3.净化器(除掉载气中的水、氧等有害气体),4.气流调节阀;5.转子流量计(测定其流速);6.气化室;7.色谱柱;8.检测器,4,2、色谱法的分类(1)按流动相和固定相所处状态分类,5,(2).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类,(3)按分离过程的机制分类,6,3、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优点及应用:(1).分离效能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组成极为相近的混合物同时进行分离和测定。(2).灵敏度高可检测10-1110-13g的物质,适于作痕量分析。(3).分析速度快一般只需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便可完成一个分析周期,一次分析可同时测定多种组分。(4).应用范围广可分析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不适于色谱分离或检测的物质,可通过化学衍生等方法转化为适于色谱分离、分析的物质。,7,缺点:对未知物的定性分析比较困难。发展高选择性的检测器,发展色谱与其它分析方法联用(如色谱-质谱、色谱-红外光谱、色谱-电化学等),就可以解决未知物的定性分析问题,并更能发挥色谱法高分离效能的特点,大大提高分析工作的水平。,8,7.1.2色谱图及常用术语,试样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从柱后流出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各组分浓度(或质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再由记录,9,1、基线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反映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基线。如图6-2中的OC,I,W1/2,10,2、峰高从色谱峰顶点到基线的距离叫峰高,以h表示:如图7-2中的AB3、区域宽度(1).标准偏差拐点(位于0.607倍峰高处)间距离的一半,即图6-2中的1/2EF。(2).半峰宽1/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度,如图7-2中的GH。半峰宽容易测量,使用方便。1/22.354(7.1)(3).峰底宽度b在色谱峰两边的转折点所画的切线与基线相交的截距,如图7-2中的IJ。如图7-2中的点E和F。峰底宽b4,11,4、保留值(1).保留时间tR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2).死时间tM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死时间。式中L为柱长(cm);为流动相平均线速度(cm/s)。,(7.2),12,(3).调整保留时间指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值tR=tRtM(7-3)实际上就是组分被固定相滞留的总时间。反映了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tM反映了柱内流动相所占体积大小,而与组分性质无关。(4).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单位:mL(7-4),13,:流动相平均体积流速(5).死体积VM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VM=tM(7-5)(6).调整保留体积保留体积减去死体积,叫做调整保留体积,即组分停留在固定相时所消耗的流动相体积。VRVRVMtR(7-6),14,(7)相对保留值2,1组分2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时间之比: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s),然后再求其它峰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值,此时可用表示:又称为选择因子。,(7.7),(7.8),15,7.2气相色谱固定相,气相色谱固定相分为两类:用于气固色谱的固体吸附剂用于气液色谱的固液体固定相(包括固定液和载体),16,7.2.1气液色谱固定相,1载体(担体)(1)对担体的要求:为多孔性固体颗粒,起支持固定液的作用。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化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粒度均匀,有足够的机械强度。,17,(2)载体的分类:,18,(3).硅藻土载体的预处理普通硅藻土表面并非完全惰性的,仍有不同程度的活性中心,特别是在固定液用量较小并用于分析极性样品时,表面的非惰性就会对分离有明显的影响,使柱效降低,色谱峰拖尾。在涂渍固定液前,应对载体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钝化。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酸洗(除去碱性作用基团)、碱洗(除去酸性作用基团)、硅烷化(消除氢键结合力)、釉化(表面玻璃化、堵住微孔)等处理方法。,19,2.固定液(1).对固定液的要求挥发性小,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免流失。在使用温度下为液体,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粘度要低,以保证固定液能均匀地分布在载体上形成均匀的液膜。能溶解被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使各组分有足够的分离能力。,20,(2)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包括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力静电力也称定向力.由于极性分子有永久偶极矩,彼此间产生的静电作用所引起。在极性固定液柱上分离极性样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力。这种静电力越强,该组分在柱内滞留的时间就越长。由于静电力的大小与绝对温度成反比,所以,对于这种柱子,升高柱温对分离不利。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由于在极性分子永久偶极矩电场的作用下,非极性分子也会极化而产生诱导偶极矩。,21,色散力是非极性分子间存在的一种作用力。由于分子中正负电中心瞬间相对位置的变化,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瞬间偶极矩,使周围分子极化,极化了的分子又反过来加剧瞬间偶极矩变化的幅度,从而产生色散力。非极性和弱极性分子间主要是色散力。氢键力当分子中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电负性(原子的电负性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很大的原子(以X表示,如F、O、N等)构成共价时,它又能和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以Y表示)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有方向性的静电吸引力,这种能力叫做氢键作用力。,22,氢键的强弱还与Y的半径有关,半径越小,愈易靠近XY,因而氢键愈强。氢键的类型和强弱次序为:FO(3)固定液的特性相对极性规定非极性固定液角鲨烷的极性为0,强极性固定液,-氧二丙腈的极性为100。然后选一对物质(如正丁烷-丁二烯)来进行实验,分别测定其在,-氧二丙腈、角鲨烷及欲测极性固定液的色谱柱上的相对保留值,将其取对数,得到:,23,被测固定液的相对极性为:式中下标0,s和x分别表示,-氧二丙腈、角鲨烷及欲测极性固定液。,(7.9),(7.10),24,由此测得的各种固定液的相对极性均在0100之间。将其分为五级,每20单位为一级:0+1非极性固定液+1+2弱极性固定液+3中等极性固定液+4+5强极性固定液,25,7.1,26,固定液特征常数A.罗氏常数相对极性并不能全面反应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全部作用力。Rohrschneider(罗氏)提出用保留指数的差值I来表示固定液的相对极性。选用五种标准物质表征固定液的特性:苯(电子给予体):代表易极化物质;乙醇(质子给予体):代表氢键化合物;甲乙酮(质子接受体):代表接受氢键能力强的化合物;硝基甲烷(质子接受体):代表特殊氢键化合物;吡啶(质子接受体):代表氮杂环上可形成大键化合物。,27,若分别测定这五种标准物质的被测固定液和参比固定液(角鲨烷)上的保留指数,可得五种标准物质的保留指数差值:I=IpIs(7.11)I任一标准物质保留指数差值Ip、Is-分别为任一标准物质在被测固定液和参比固定液的保留指数。I,固定液和分子间作用力罗氏常数用I/100表示。,28,7.2,29,B.麦氏(McReynolds)常数选用苯、正丁醇、2-戊酮、1-硝基丙烷、吡啶、2-甲基-2-戊醇、碘丁烷、2-辛炔、二氧六环、顺八氢化茚10种物质,在柱温120oC下分别测定它们在226种固定液和角鲨烷上的I值。归纳后,只用前五种物质足以表达固定液的相对极性,把该五项之和称为总极性。,30,7.3,31,7.2.2气固色谱固定相,1吸附剂多孔、大表面、具有吸附活性的固体物质。优点:吸附容量大,耐高温无流失,适于分离永久性气体(在色谱柱中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气体)和低沸点物质。缺点:吸附等温线不呈线性关系,进样量稍大就得不到对称峰。常用的有非极性的活性炭,弱极性的氧化铝,强极性的硅胶等。,32,2聚合物固定相以苯乙烯或乙基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链剂共聚而成。优点:(1)这类固定相颗粒是均匀的圆球,所以色谱柱易填充均匀,结果重现性好;(2)在直接用作固定相时,无液膜存在,也就无流失问题,有利于大幅度程序升温操作,用于宽沸点的样品的分离。,33,7.3色谱分离原理,7.3.1分配系数和分配比1分配系数K分配系数K又称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s与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m之比,即:(7.12),34,2分配比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质量ms和在流动相中质量mm之比,即:(7.13)(7.14)cs、cm意义同前,Vs和Vm分别为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35,分配比k的测定:可直接从色谱图测得。设流动相在柱内的线速度为u,组分在柱内线速度为us,定义此两速度之比为滞留因子Rs:Rs=us/u(7.15)若用质量分数表示Rs,则(7.16)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色谱柱时,所需时间分别为:,36,tR=L/us(7.16)tM=L/u(7.17)整理式(7.12)(7.15),可得:tR=tM(1+k)(7.18),(7.19),37,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相比率。填充柱:635毛细管柱:606004分配系数K及分配比k与选择因子的关系根据式(7.8),(7.19)和(7.20),(7.20),(7.21),38,7.3.2塔板理论,该理论假定:A组分可以在两相中迅速达到平衡;B载气以脉冲式进入色谱柱;且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C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块塔板,沿轴向(纵向)的扩散可忽略不计;D分配系数在所有的塔板上为一常数。,39,理论塔板高度(H):为使组分在柱内两相间达到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理论塔板数(n):组分流过色谱柱时,在两相间进行平衡分配的总次数。当色谱柱长为L时,则它的塔板数n:,(7.22),40,用半峰宽和峰宽表示塔板数:L一定,n,H,柱效能。实际上有偏差。,(7.23),(7.24),(7.25),41,7.3.3速率理论,1956年荷兰学者范第姆特(VanDeemter)等人在研究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式中,u流动相线速度A,B,C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系数、分子扩散项系数、传质阻力项系数,(7.26),42,1涡流扩散项A由于填充物颗粒大小的不同,以及填充的不均匀性,使组分分子通过填充柱时,有许多长短不等的路径。因此,同一组分的不同分子,到达柱尾出口处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色谱峰变宽。A2dp(7.27)填充不规则因子dp填充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对于空心毛细管,不存在涡流扩散,因此,A=0.,43,2.分子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BDg(7.28)弯曲因子Dg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弯曲因子是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由于在填充柱中固定相颗粒的存在,使分子自由扩散受到阻碍,扩散程度降低。分子扩散与组分在柱中的停留时间有关,停留时间越长(u小),分子扩散越严重。因此,当线速度u大时,B/u项可忽略。,44,Dg与组分的性质,载气的性质,柱温,柱压等因素有关。组分的分子量大,Dg小;Dg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柱温,Dg;柱压,Dg因此,为降低分子扩散程度,宜使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如N2),采用较高的载气线速度,控制较低的柱温。,影响Dg的因素,45,3传质阻力项Cu由于组分由气相到气液二相界面进行浓度分配时形成的,从气相到气液界面所需时间越长,则传质阻力越大,引起峰变宽程度也愈大。对气-液色谱:C=Cg+Cl(7.29)Cg气相传值阻力系数;Cl液相传值阻力系数,46,对于填充柱:k-容量因子(分配比);dp填充颗粒直径;Dg_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采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分子量小的气体(如H2)作载气,可使Cg减小,可提高柱效。,(7.30),47,(7.31),Df固定相液膜厚度;Dl组分在液相中扩散系数。由式(7.29)Df,Cl;Dl,Cl,48,将式(7.27)、(7.28)、(7.30)、(7.31)带入式(7.26),得到VanDeemter关于气液色谱塔板高度的方程式:,(7.32),49,7.3.4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1.柱效和选择性理论塔板数n(或n有效)是衡量柱效的指标,反映了色谱分离过程动力学性质。用色谱图上两峰之间的距离来衡量。一般用选择因子表示两组分在给定柱子上的选择性。,柱效,选择性,50,2.分离度分离度R也称分辨率或分辨度,它是色谱图中相邻两峰分离程度的量度。定义为相邻两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宽之和的一半的比值,(7.33),51,7.4,52,3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由式(7.21)将(7.34)、(7.18)代入式(7.33),整理后,得到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在实际应用中,常用n有效,(7.34),(7.35),53,将式(7.21)除以(7.22),并结合式(7.16),可得:将式(7.34)代入(7.33),可得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另一表达式:,n和n有效的关系,(7.36),(7.37),54,7.4分离条件的选择,7.4.1固定液的选择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沸点低的先出峰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极性小的先出峰;3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4对于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如醇、酚、胺和水等的分离。一般选用极性或氢键型的固定液,这时氢键力小的先出峰;,55,5.对于复杂的难分离的物质,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7.4.2载体的选择1载体的选择原则(1)当固定液含量大于5%时,可选用硅藻土型(白色或红色)担体;(2)当固定液含量小于5%时,可选用处理过的担体;(3)对于高沸点组分,可选用玻璃微球担体;(4)对于强腐蚀性组分,可选用氟担体。,56,2载体的粒度载体颗粒减小,柱效将线性增加,但粒度过细时,阻力将明显增加,使柱压降增大,给操作带来不便。因此,一般根据柱径来选择载体的粒度,保持载体的直径约为柱内径1/201/25为宜。一般常用36mm内径柱,选用载体的粒度6080目为好。,57,3筛分范围载体的筛分范围即载体粒度的均匀性。颗粒比较均匀,筛分范围窄,装填时也容易装均匀,有利于提高柱效。筛分范围越窄越好。,58,7.4.3柱长和柱径的选择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柱长一般能改善分离效果,但又延长了分析时间。因此,在满足一定分离度的条件下,应尽可能使用较短的柱子。一般填充柱长为13m。,59,7.4.4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对于给定的色谱柱,当柱温和样品一定时,载气及其流速是影响柱效和分析时间的主要因素。根据塔板理论,用在不同流速下测得的塔板高度H对线速度作图,得H曲线,60,u,最佳,u,/cm穝,-,1,B/u,Cu,净影响,最佳条件,H,H,最小,A,各项,因素对板高,H,的影响,图7.5,61,讨论:由图7.5.和式(7.24):A与流速无关。当流速较小时,分子扩散项是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应采用N2、Ar等分子量较大的载气,有利于降低组分分子的扩散,减小板高;当流速较大时,传质阻力项的影响越来越大,直到成为影响柱效的决定因素。此时宜采用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等,以改善气相传质,降低传质阻力。当然,选择载气还必须考虑与所用检测器相适应。,62,u最佳和H最佳可计算得到:由式微分:将(7.41)代入(7.26),得到:,(7.41),(7.42),63,例:有一根1米长的气液色谱柱,用N2作载气。当载气流速为40mL/min时,n为800块;当载气流速为10mL/min时,n为1000块。求最佳载气流速和所对应的H和n的值。解:代入式(7.26,忽略A项),得联立方程:,64,解得:B=7.33mmmL/min;C=0.0267mmmin/mL则:,65,7.4.5柱温的选择选择的原则: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较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具体操作条件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定。,66,表6.,67,7.4.6进样条件的选择1气化室温度要求气化室温度既能保证样品迅速完全气化又不致引起样品分解。气化温度一般仅比柱温高1050即可。2进样量进样量与固定相总量及检测器灵敏度有关。对于内径24mm、柱长2m、配比1015%的色谱柱,液体样品不得超过10L,气体样品不得超过10mL。通常用热导检测器时,液体样量为15L,用氢焰检测器,则应小于1L。3进样方法进样方法包括注射深度、位置、速度几方面,这些对峰高、峰面积都有影响。,68,7.5气相色谱检测器,7.5.1检测器的分类浓度型:测定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的瞬时变化A热导检测器;B电子捕获检测器;质量型:测定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A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火焰光度检测器。,69,7.5.1热导检测器(ThermalConductivityDetector,TCD)1.热导检测器的结构热导检测器又可分为双臂热导池和四臂热导池两种,它由池体和热敏元件构成。热敏元件有热丝和热敏电阻两类。,70,图7.6.TCD原理图,71,2热导检测器原理热导检测器原理是基于:(1)被测组分的蒸气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2)热丝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3)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72,3.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1)桥路工作电流的影响热导检测器的响应值与桥电流的三次方成正比。桥流增加,使热丝温度提高,热丝和池体的温差加大,气体就容易将热量传递出去,灵敏度就提高。(2)载气的影响热导检测器是根据载气与样品蒸气热导系数的差异进行检测的。二者差异越大,灵敏度越高。由于待测组分的热导系数一般很小,故选热导系数大的载气。常用的载气热导系数大小顺序为:H2HeN2,因此,在使用热导检测器时,为了提高灵敏度,一般选用H2为载气。,73,(3)热导池体温度的影响当桥路电流一定时,热丝温度一定。如果池体温度低,池体与热丝的温差就大,能使灵敏度提高。但池体温度不能太低,否则组分在检测器内冷凝。一般池体温度不应低于柱温。,74,7.5.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IonizationDetector,FID),1氢火焰检测器的结构,7.7,75,2离子化机理(1)氢和氧燃烧所生成的火焰为有机物分子提供燃烧和发生电离作用的条件;(2)有机物分子在氢-氧焰中进行化学电离;(3)化学电离产生的离子,在置于火焰附近的静电场中定向移动而形成离子流。,76,以苯为例:C6H66CH6CH+3O26CHO+6e6CHO+6H2O6CO+6H3O+产生的CHO+、H3O+和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微弱的离子流而产生信号。,裂解,77,3操作条件的选择(1)载气种类和气体流量A.用氮作载气比用其它气体(如H2、He、Ar)作载气时的灵敏度要高B.载气流量的选择主要根据分离效能来考虑。燃气:氢气助燃气:空气,且为离子化过程提供氧氢气流量:空气流量:1:101:20。氢气流量:氮气流量:1:11:1.5,78,(2)使用温度对氢焰检测器灵敏度影响不大,但应高于100,最好高于柱温50,以免水蒸汽和样品蒸气冷凝。(3)管路应保持干净。(4)极化电压:氢火焰中生成的离子只有在电场作用下向两极定向移动,才能产生电流。因此极化电压的大小直接影响响应值。一般选100V到300V之间。,79,7.5.4电子捕获检测器(ElectronCaptureDetector,ECD),1电子捕获检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图7.8电子捕获检测器,80,检测器内有一个放射源(H3或Ni63)作为负极,一不锈钢作为正极。两极间加适当电压。当载气(N2)进入检测器时,受射线的辐射发生电离:生成的正离子和电子分别向负极和正极移动,形成恒定的基流。当含有电负性元素的组分AB随载气进入检测器后,就会捕获电子而生成稳定的负离子AB:AB+eAB-,81,生成的负离子又与载气正离子复合:其结果使基流下降,产生负信号而形成倒峰。组分浓度越高倒峰愈大。,82,7.5.5火焰光度检测器(FlamePhotometricDetector,FPD),83,检测原理:(1)检测器中有富氢火焰,为含硫、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提供燃烧、激发的条件;(2)样品在富氢火焰中燃烧时含硫有机物和含磷有机物能发射特征波长的光,其波长分别为S394nm,P526nm。(3)特征光通过滤光片后,由光电倍增管把光强度转换成对应的电信号,此电信号经放大后输至记录仪记录。,84,当含有硫(或磷)的试样进入氢焰离子室,在富氢空气焰中燃烧时,有下述反应:RS+空气+O2SO2+CO22SO2+8H2S+4H2O亦即有机硫化合物首先被氧化成SO2,然后被氢还原成S原子,S原子在适当温度下生成激发态的S2*分子,当其跃迁回基态时,发射出350430nm的特征分子光谱。S+SS2*S2*S2+hv,85,7.6色谱定性分析,7.6.1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将已知纯物质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的保留时间与未知物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86,7.6.2相对保留值法,相对保留值i,s是指组分i与基准物s调整保留值的比值,即,87,7.6.3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法,首先作出未知样品的色谱图,然后在未知样品中加入某已知物,又得一色谱图。峰高增加的组分即能为这种已知物。,88,7.6.4其它方法,除利用保留值定性外,尚可利用检测的选择性响应的特点将未知物大致分类;与化学反应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日语试题试卷及答案
- 税法总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合成氨工艺操作证理论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阜阳市颍泉区选调区内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达州市大竹县城区学校考调教师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模拟题和答案分析
- 2024年劳务员之劳务员专业管理实务练习题一及答案
- 北京热力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足部损伤诊疗与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床VTE防治考核题及答案
- 物料提升机安全知识培训
- 乡村天然气管道铺设合同
- 项目验收表模板
-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航天科技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试题及答案
- FAE现场应用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4年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2024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DL∕T 782-2001 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JTGT3650-01-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