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_第1页
第六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_第2页
第六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_第3页
第六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_第4页
第六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量学崔旭忠,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第六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3,6-1观测误差及其分类,观测误差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1、仪器精度的局限性,2、观测者感官的局限性,3、外界环境的影响,4,一.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产生测量误差的三大因素:仪器原因仪器精度的局限,轴系残余误差,等。人的原因判断力和分辨率的限制,经验,等。外界影响气象因素(温度变化,风,大气折光),结论:观测误差不可避免(粗差除外),有关名词:观测条件:上述三大因素总称为观测条件等精度观测:在上述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5,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对策,(一)分类,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误差出现在符号和数值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例:误差钢尺尺长误差Dk钢尺温度误差Dt水准仪视准轴误差i经纬仪视准轴误差C,处理方法计算改正计算改正操作时抵消(前后视等距)操作时抵消(盘左盘右取平均),6,系统误差的特性和消除方法,1.特性:统一性误差的绝对值保持恒定或有一定规律单向性误差的符号不变,总朝一个方向偏离累积性误差的绝对值随观测值的大小成比例累积2.消除方法:检校仪器把系统误差降到最低限度求改正数对某些误差应求其大小,将观测值加以改正,消除其影响。对称观测采出合理的观测方法,使误差执行消除或减少,7,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对策,(一)分类,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但大量的误差有“统计规律”,粗差特别大的误差(错误),例:估读数、气泡居中判断、瞄准、对中等误差,导致观测值产生误差。,8,(二)处理原则,粗差细心,多余观测,系统误差找出规律,加以改正,偶然误差多余观测,制定限差,9,6-2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1.偶然误差的定义:设某一量的真值为X,对该量进行了n次观测,得n个观测值,则产生了n个真误差:,(6-1),真误差,真值,观测值,10,例如:对358个三角形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了全部内角,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i为i=180(i+i+i)其结果如表6-1,图6-1,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i的规律。,11,误差区间负误差正误差误差绝对值dKK/nKK/nKK/n03450.126460.128910.25436400.112410.115810.22669330.092330.092660.184912230.064210.059440.1231215170.047160.045330.0921518130.036130.036260.073182160.01750.014110.031212440.01120.00660.01724以上0000001810.5051770.4953581.000,表6-1偶然误差的统计,12,-24-21-18-15-12-9-6-30+3+6+9+12+15+18+21+24X=,k/d,有限性:偶然误差应小于限值。渐降性:误差小的出现的概率大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概率相等,抵偿性: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平均数趋近于零。,13,偶然误差的特性,有限性:在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应小于限值。渐降性:误差小的出现的概率大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概率相等抵偿性: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平均数趋近于零。,14,偶然误差的削弱方法,1.适当提高仪器等级;2.多余观察:评定精度和分配闭合差;3.求最可靠值或者最或是值。,15,偶然误差的特性和消除方法,1.特性:有界性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其绝对值不超过一定界限。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相等。补偿性观测次数无限增多其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2.消弱方法:适当提高仪器等级多余观测求最可靠值,16,6-3评定精度的标准所谓精度:就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衡量精度的指标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中误差:误差的概率分布函数即正态分布曲线方程而就是标准差(均方差)即而我们测量上就叫中误差(条件是:观测次数是有限的,由有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只能求得标准差的估值。)所以中误差的公式为:这是由真误差计算的中误差公式。另外:这就是用改正数求中误差的白塞尔公式。,17,一、中误差正态分布曲线方程用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公式,真误差:,标准差公式:,中误差公式为:,18,当观测值的真值未知时:,设某未知量的观测值为:,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为:,则该量的改正数:,用改正数计算中误差的公式,计算得:观测值的中误差,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19,二、容许误差,由偶然误差的第一特性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越过一定的限值。大量同精度观测的一组误差中,误差落在(-,+)、(-2,+2)、(-3,+3)的概率分别为可见绝对值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仅为0.3、概率接近于0,因此通常以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极限值限,并称为极限误差或容许误差。实践中也常用2m作为容许误差。即,20,三、相对误差,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通常将分子化为1的形式。相对误差是个无名数,有相对中误差、相对容许误差、相对真误差。所谓相对中误差(简称相对误差)就是中误差之绝对值(设为|m|)与观测值(设为D)之比,并将分子化为1表示:用绝对误差无法比较不同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于是人们用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来评价,并称它为相对误差,用表示,并可化成百分比,也叫百分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相对误差不能用于评定角度测量的精度因为角度误差与测角大小无关。,21,6-4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已知:mx1,mx2,mxn求:my=?,y=?,22,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23,二、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一)和(差)函数,已知:mx,my,求:mz=?,24,二、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一)和(差)函数,已知:mx,my,求:mz=?,和,25,二、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一)和(差)函数,已知:mx,my,求:mz=?,和,26,二、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一)和(差)函数,已知:mx,my,求:mz=?,27,二、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二)倍乘函数,已知:mx,求:mz=?,和,平方,28,二、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二)倍乘函数,已知:mx,求:mz=?,29,解:,列函数式,中误差式,30,二、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三)线性函数,已知:mxi,求:mz=?,31,(三)线性函数,特殊,32,例6距离误差,例:对某距离用精密量距方法丈量六次,求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的中误差;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凡是相对中误差,都必须用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33,二.误差传播定律,(四)一般函数的中误差公式误差传播定律,设有函数,xi为独立观测值,对上式全微分,34,中误差关系式:,小结第一步:写出函数式第二步:对各观测值取偏导数第三步:套用误差传播定律,写出中误差式。,35,观测值函数中误差公式汇总,36,例已知某矩形长a=500米,宽b=400米,ma=mb=0.02cm,求矩形的面积中误差mp。,三、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37,思考与作业,1.偶然议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区别?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2.何谓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3.某水平角以等精度观测4个测回,观测值分别为554047、554040、554042、554046试求观测值的一测回的中误差、算术平均值x及其中误差。,38,观测值:斜距S和竖直角v待定值:水平距离D,6-4误差传布定律应用举例,39,观测值:斜距S和竖直角v待定值:高差h,40,误差传播定律应用举例,算术平均值已知:m1=m2=.=mn=m求:mx,41,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例:要求三角形最大闭合差,问用DJ6经纬仪观测三角形每个内角时须用几个测回?,用DJ6经纬仪观测三角形内角时,每个内角观测4个测回取平均,可使得三角形闭合差。,42,6-5直接观测平差,一、同精度直接观察平差,43,现有三组观测值,计算其最或然值A组:123.34,123.39,123.35B组:123.31,123.30,123.39,123.32C组:123.34,123.38,123.35,123.39,123.32各组的平均值A组:B组:C组:,二、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一)加权平均值最或然值,44,加权平均值,(二)权的定义各组的平均值及其权A组:123.360权PA=3B组:123.333PB=4C组:123.356PC=5所以不同精度的观测值不能简单地用算术平均值,而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精度的高低决定其应占的比例数。精度越高,可靠程度愈大,占的比例也应愈大。这个比例在测量上称为“权”,通常用P表示。,45,由上式可以看出,值表示权等于1时观测值的中误差。等于1的权,称为单位权,权为1的观测值,称为单位权观测值。由于值相对应的观测值权为1,所以称为单位权观测值中误差,即单位权中误差。实际上就是在一组n个不同精度的观测值中,以权为1的观测值中误差的值精度作标准,其它观测值的精度都是与它比较,而得出一组相对应权的比例关系来表示观测值间的相对可靠程度。,46,(三)确定权的常用方法,1.同精度观测值之和(差)的权,(1)水准测量的权设在图65中,有n条水准路线(图中n3),每条路线测得的高差为hi,各路线的测站数为Ni,设每站测高差精度相同,其中误差均为m站,由式(625)知,各路线的观测高差中误差为:若以Pi代表hi的权,并以C个测站的观测中误差作为单位权中误差,即令则由式(634)得:,47,48,(2)距离丈量的权,若单位距离丈量的中误差相等设为m则各边长Si的丈量中误差为令c个单位距离丈量中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