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XX5篇(交通) 敞开山门的路 巍巍大巴山,悠悠岚河水,孕育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山峦起伏,沟谷密布,峭壁林立,石洞深幽,森林郁闭,不仅有生物基因库的美誉,还有“八仙”修道的神话传说,它与重庆市的城口县、*省的镇坪、岚皋县毗邻,三面环山,一水西流的八仙镇就在这里我的家乡。在改革开放40年来,它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交通的不断发展提升,以前爬坡上岭的弯弯小路,现在变成了宽阔的公路,由羊肠小道变成蜿蜒的公路后,再又升级成平坦的水泥路, _改变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晴通雨阻的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公路两旁栽上了香樟树,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每当夜幕降临,那一盏盏的路灯照亮着前行的山路,让山里人感受到党的光辉和温暖,这是让八仙人感到最荣耀的事情。 早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但野性的山林不适宜他们生存,留下了汉墓和画像砖,离开了;明末清初,湖广流民看到这里山大沟深,与世隔绝,是一个躲避战乱的世外桃园,于是便扶老携幼,挽草为业,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解放后,已经有4.1万多人,生活在644平方公里的深山里,却没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通。为了生存,这里所有的人都必须采用背力,用背篓、打杵肩背二、三百斤重量的物资翻山越岭并以背力为职业,俗称“背老二”往返于巴蜀悬崖峭壁之上的古盐道,从八仙到洛河、到白果坪的羊肠山路上,洒满了他们的汗水,布满了他们的足迹。上世纪五、*年代,背力的运费是百里百斤3块6角钱一趟。“望到屋,走到哭”,是当时“背老二”的真实写照。低山川道常戏称八仙人为“山老扒里的人”;因以洋芋为主食,又戏称“山洋芋脑壳”,沉重的压力,恶劣的环境,清苦的生活,让这里的人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县委、县政府考虑到八仙不仅离县城远,而且隔着*多米高的大山,调运粮食物资,靠人力背驮,辛苦程度太大,严重影响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决定首修“白狮(原名双坪)”路,即从平镇路的白果坪到八仙狮坪的公路,全长38里。为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组建了两千多人的“民兵基建团”,从1965年破土动工,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段一段的稳步推进。民兵和技术人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餐风露宿,用最原始的板锄、撮箕、铁锤、钢钎等简单工具,通过8年的努力,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一条蜿蜒通道,圆了八仙人民通公路的梦想。1972年国庆节前,在狮坪街举行了通车典礼大会。那时,我还是一个上小学的娃娃,但我和山里的孩子们一样,第一次看到了汽车。 这条公路的修通,初步解决了物资的调运问题,但在冬季大雪封山时,这条公路就得停止运营,人们的出行仍然要靠双脚上山下岭,由于处在深山之中,遇到连阴雨或暴雨,也常常里崩外垮,路面损毁,造成交通中断,而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抢修水毁路段只能依靠原始工具,常常10天半月不能通行。1979年冬,我曾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雪地里登上过冯家梁山顶,虽然“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迷人的景色也代替不了遥远的路程,我们还得继续前行。 1983年7月,公社的广播通知我们几个报考省招轮换干部的青年,到县医院参加体格检查,因为天雨塌方,班车停运,我们只有在次日凌晨出发,上韩河,翻梁下白果坪,再到县城,走了一整天,于当晚十时赶到县城住进了*饭店,这一趟行走,让我们感受了有路没有车的艰辛。 *年,我已经在与岚皋接壤的乌金乡工作四年。这一年,八仙到岚皋的公路建成通车,打开了八仙通往外界的西大门,接着开通了八仙岚皋安康的直达班车,由于公路沿岚河而下,不用爬坡上岭,成了八仙人外出务工求学的主要通道。上世纪*年代,八仙区的7个乡先后提出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饱受无通村公路困苦的八仙人民表现出极大的修路热情。当地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抢抓机遇,不断争取国家粮、棉、布“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力改善乡村的交通环境。我工作所在的乌金乡,就先后争取安康五矿公司投资火工器材,当地群众投入大量的义务建勤工,实行小段包工,历时3年修通了连接金鸡河3个村和矿山公路13公里,一举甩掉了进入金鸡河的“连三坡”、“鬼门关”等路段,金鸡河板石资源的开发,使这里率先成为“经济河”,让一部分村民先富了起来;接着又苦干两年,修通了百好河4个村的通村公路10余公里,这里的山货矿产再也不用一背篓一背篓的往山下背了,大大节省了劳力和生产成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甩掉了“虼蚤河”的穷帽子;邻近的松牙乡也大打乡村公路人民战争,苦战一个冬,修通了连接10个村的牙河公路,并架起了一座高40米、长50延米的跨岚河大桥,从此,进入牙河再不用走“九道栓”的山间小路了,品尝“八仙云雾茶”的客商车队从此连绵不断。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中华大地,染绿了大山深处的八仙镇,家乡与外界通路的记录也在不断刷新。*年,八仙经千家坪到镇坪县的公路修通,打开了东大门;*年,八仙通岚皋、镇坪的公路升级为岚镇207省道,并开通了八仙前往镇坪的对开班车;*年,八仙到洛河的“三白”公路修通,使八仙在县内又多了一条通往县城的通道。*年,县委、政府决定打通2.61公里的冯家梁隧道, _解决*到八仙的这道天然屏障。从10月破土动工,历时4年,于*年竣工试运行,这条礈道的贯通,来往的车辆再不用翻越高山了,车程缩短半个多小时,让更多的八仙人出行选择从*上高速到安康,奔向祖国各地。现在,位于八仙南大门的正阳连接重庆市城口县的公路正在抓紧建设中,这条海拔2500米以上的省际“天路”的贯通,将 _改写八仙的交通历史。 公路,让大山敞开了胸怀。八仙,不再是老扒的代名词,而是宜居美丽的仙境。随着化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设立,25度以上的山坡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修复了70年代以前的满目疮痍,八仙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极目远眺,跳入眼帘的是青峰翠岭、炊烟人家、层层茶园、小桥流水;那些散落在山野绿丛中的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小楼,以及民居前的连户公路,让这里步步是景观,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出门行路难,富贵安可期。”走出八仙,曾经是所有八仙人的梦想,现在发生了 _改变,他们要留住乡愁,守望青山绿水,把这里打造成一颗璀璨的秦巴明珠。 家乡交通条件的改善,让更多的领导和文化名人关注这方净土的发展。原*省省长程安东、原常务副省长徐山林、原省委宣传部长景俊海曾来这里调研视察,市、县领导更是把八仙的发展放在心上;原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副主席陈忠实、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定成在这里留下了墨宝,三秦出版社副总编李郁激情创作了散文晨游八仙了悟真观,还有张孔明、朱文杰、吴泽明、倪嘉 等文化名人的作品中,无不洋溢对八仙山水风情的赞美。狮坪集镇的韩仙洞悟真观,化龙山的神奇天书大峡谷,龙门桥的革命先驱廖乾五故居,正阳的万顷高山大草甸、十里瀑布群,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吸引着祖国四面八方的客人从岚皋、*、镇坪、重庆、城口等方向来这里访仙问道,休闲纳凉,体验感受大巴山深处的人文风情。 八仙人至今保留着湖广及四川兼容的方言,对于公路一直统称马路。有客人曾追问八仙人为什么走马路,不走公路?!当地人学着 _总理的口气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设计的具有 _的社会主义道路,简称“马路”!逗得客人哈哈大笑,那笑声充满了山里人自信、豁达、幽默、风趣。家乡的交通发展史,是 _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地方党委、政府带领当地人民不畏艰难的奋斗史,展现的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壮丽画卷。那一条条的公路,承载着这里的人们,正努力奔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我家在哪里 日子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已经两年多没回老家了。 正巧,回*老家赶财神爷庙会的母亲打来电话,说她磨了两袋面粉,太沉,拿不动,让我抽空回去接她。下班后,我叫上司机,领着放暑假的外甥,急急驱车往老家赶。早听母亲絮叨公路已经修到了东崖边上,这次回家便不用七绕八绕,再走冤枉路了! 车上蔡家坡塬,二十分钟就到了岐山县城,这时新来的司机小李问我:“王哥,你家在哪里?”我还未应声,上小学的外甥便跟背古诗一样抢答:“舅舅妈妈是一家,*妙敬姜东沟。”被逗笑了的小李立马建议:“那我们就走关中环线,道路又宽又平,一脚油门就到了!” 欣赏着车内优美的音乐,望着车外宽阔平坦的关环公路,我的思绪却飘到了儿时尘土飞扬的故里 我的老家位于西宝北线以北三华里,西宝高速公路未通之前,宝鸡至西安的客车经岐山到*这一段,过了乡老最为头疼的龙尾沟、麻叶沟、姜家沟等三沟六坡后,向北还需步行二十分钟才能到家。儿时上学,最近的妙敬小学距我家也要两华里,而且那阵子村村是土路,处处黄土飞,尤其到了秋夏多雨时节,路上泥泞不堪,出门寸步难行,我和姐姐每每发愁雨天去学校,撑着雨伞,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时不时会跌跤,一次次冒雨放学归来后总向母亲抱怨:“啥时才能脚不沾泥?”母亲也心疼:“等有了柏油路,我娃就不遭罪了。来来回回就能干干净净的!”姐姐最怕走路,我舅家在枣林,去一趟*华里,那时*到枣林的路况极差,一段柏油路一段砂石路,几处坡道纯粹就是土路,且天色稍有变化就取消班车车次,一天也发不了两趟,错过了点,搭不上车,只能漫漫长路徒步行,总是在半途歇息时,姐姐耍赖皮让母亲或者舅舅背,小嘴还嘟囔着发牢骚:“咋这么长的路!还看不到我舅家村口的水塔,为啥不拿个刀子把路给斫断哩?”时至今日,依然是我那亲爱的妗子们屡屡述说给我外甥的一大笑谈 这时母亲打来电话,再三叮咛:“你几年没回来了,别走过了,在蒲村镇那个牌子跟前往南拐。” 挂了电话,我和外甥的四只眼睛紧紧贴在车窗上,一条通往*的柏油公路赫然眼前,这条老祖宗走了上百年的黄土路如今居然变成了跟大都市一模一样的公路了!这样宽,这样平,这样一望无际!公路两侧的田野间间或就有通往村中的水泥大路,而且每一条道路都是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规模,真没想到乡村的路现在修得这么好! 我边盯着车窗外面边迟疑地给外甥介绍:“这是令家这是、这是令南窑这是东窑。这是?”外甥急了,瞪着我喊:“这是哪?姜东沟到了没?”我故作镇定:“别急,我再看看。”小孩子哪能接受我这猜谜语一样的语气,索性直接把电话拨到了母亲那:“姥姥,姥姥,舅舅找不到家了!”我一把夺过电话安慰母亲:“快到了!您放心,到了自家门口还能丢了?”母亲毕竟是母亲,总是把我当小孩:“哦、哦,那就好,到了牟家窑就往西拐,就到咱东崖了。” 我开始埋怨起乡亲修了这么好的路,咋不给路口立块牌子!车在下一个路口停了下来,我迷茫得下车环顾,路口都是一样的,附近满眼的玉米地一片连着一片,四周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一条接着一条,远处隐隐望见村中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 迎面走过来几位扛着锄头的大婶,我连忙打问此地是何处,她们异口同声道:“周家庄!”我跺着脚大喊:“过了过了!”大婶们纳了闷:“啥过了?”我笑道:“我回家呢,走过了!”“你家在哪里?”我家在哪里?外甥摇下车窗,一脸不满的喊到:“姜东沟!” 车终于开到了老家门口,母亲嗔怪道:“咋就能跑到周家庄去呢?”这时闻讯赶来的二婆拉着我的手说:“我狗娃写的文章都上报纸哩,还能找不到他这狗窝窝嘛!”我外甥赶忙解释:“太姥姥,我舅舅就是走错了,连家在哪里都找不到了,嘻嘻,差点跑到别的村子喽!”我一脸委屈:“二婆,咱这路现在咋都一模一样的,我真格就摸不着路口啊!”八十多岁的二婆瘪着没有牙的嘴啧啧感慨:“怪道我娃走错了,人家社会发展的好,国家把这路修得平整的能擀面么!你说我这活得黄土都埋到下巴底下了,还能赶上这么好的光景,电视里天天讲什么中国梦哩,我福大的就把这梦给经见咧!” 哈哈哈哈一阵阵爽朗开心的笑声久久回荡在我老家的庭院里,更是回荡在我充满忧怨而又憧憬无限的儿时记忆中 越走越宽的家乡路 如今,在伟大祖国9*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你可以惊奇地看到遍及城乡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一切,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的老家在南陵县戴公山脚下,虽距县城仅有20公里。但在我儿时记忆里,从这儿到县城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那年头,乡亲们要想挑柴担粮到县城里去卖,只得靠一根扁担两条腿, 一步一步艰难地沿着山脚下杂草丛生,乱石垒垒的小路向前迈。正如一句俗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条小路成了咱们到县城的一条重要的路。时间久了,这条羊肠小道行走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乡亲们都盼望着早一点修路。 直到解放后,这条路终于有变化了。为了给村民进城卖柴卖粮提供方便,当地政府一边争取资金,一边组织人们将路拓宽、取直,又铺了一层砂石,一条像样的进城公路终于通了。到了70年代初,为了发展山区的公路交通,政府又在原先的砂石路基上,再拓宽再填平。随之,开通了县城通往山乡的客运车。到后来,车多了,这条路的“毛病”又出现了。暴雨或洪水之后,砂石路又被冲得坑坑洼洼、沟沟坎坎,行人和车辆行走都很困难,更伤神的是临近县城有一段低洼的路,雨水天气容易被淹,连客运车辆都难通行,车站里不得不停班,这最后一公里却成了乡亲们出行的拦路虎。 改革开放后,为加快山区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县里又从吃紧的财政里挤出了资金,将这条路升级成了柏油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柏油路又发生了变化,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这下,让很多乡亲们也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人们脱贫致富的奔头劲儿更足了! 从原先没有路到羊肠小道,又到砂石路,从砂石路到柏油路,再到水泥路,在国家的道路版图中,虽然这是一条不起眼的乡村公路,却是一条与时俱进的致富路。它不正是祖国旧貌换新颜、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吗? 春天,当你坐在舒适的中巴车里,行走在山间的公路上,凭窗眺望,山民们正在一片片翠绿的茶园里,忙着采摘新茶;夏天,当你行走或骑行在这条路上,山民们正在一一块块希望的田野上,赶着“铁牛”辛勤地耕耘;秋天,当你再次来到这里时,乡亲们正在公路旁的一幢幢自家兴建的“小洋楼”里,享受着勤劳致富后的生活. 一条路,能改变的还真不少!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漫长。车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看了一遍又一遍。记忆中家乡的面貌也一次次的更新着。在这十几年,家乡陪伴着我成长。我渐渐地长大,家乡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童年,一去不复返,它留给我的是家乡旧时的模样。记忆中的家乡满目疮痍,昔日的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道路的两旁杂草丛生,显得十分冷清。大家很少外出,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一间间青砖小瓦房,刮风下雨,日晒雨淋让其看着更加破旧、冷清。大家的生活也过得十分拮据,穿的衣服到处是补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只有草鞋、布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我的家乡迎来了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致富 先修路”,这似乎是不无道理的。过去的泥泞小道已经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公路,有足足4.5米宽呢!不仅如此,就连通 往各处耕地的机耕道路也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道路的建成,使得大家的出行更加方便,与外界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村里的主路与公路沿线接轨以及 各个村寨连通的道路给大家带来了福利。 渐渐地,家家户户都有了出行的交通工具,或是摩托、或是小汽车,都给自家带来方便,有时也为村里人服务。大家的衣食住行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运动鞋、休闲鞋替代了草鞋、布鞋,五颜六色的衣服放眼皆是。各式各样的彩电进入了千家万户。 同时,机耕道路的修建也造福于大家,机耕道路一天天不断发展如爬山虎一般,向各处蔓延。农业机械化使大家从手工工具、畜力农具中解放。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已逐步转化,凸显成果。这不仅仅改善着大家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营条件,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机械化的推广,为我的家乡增添了一线生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说的真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从前道路两旁的杂草已被铲除并栽上了小树,曾经的青砖小瓦房也变成了一幢幢的平房。这成了大家眼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许生态环境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污染。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村里经常都会开一些小会,经常给大家一些提醒、建议,大家的环保意识,各方面的素质也有所提高。 这些年,家乡的山是那么的绿,水是那么的清,天空也是如此的蓝!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只要家乡的我们与家乡和谐相处,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愿我的家乡继续保持这样“年青快活”的状态发展下去,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好地方。 现在的我每次回家都会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因为我不知道家乡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我要时刻见证着它的蜕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的家乡正不断的发展着,而我也要不断努力,为我的家乡奉献我的微薄力量! 行的变迁史 两千多年前,秦直道从云阳林光宫起(淳化县凉武帝村),一路北上,直达九原郡(内蒙古包头市孟家湾村)。 而今,一条钢筋铁骨巨龙般的高速公路从古老的秦直道前,横空出世,将古老的秦陇大地再次连接在一起。它,就是银百高速公路(*至旬邑段)。 每次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两边的沟壑迅速倒退着,有一种振翅欲飞、穿越时空般的感觉,真是“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呀。儿时“行路难”的记忆不觉潜入脑海。 我的家乡地处淳化县城西南部,泾河北岸的沟壑区,到县城要翻越两架半大沟,道路弯曲,行走非常困难。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幼小的我同父母首次去西安,早晨五点多钟就起了床,好行李,借着月光,父亲用单位的自行车推着我和妹妹,与母亲走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赶到公社所在的过往乘车点,等到九点多钟,乘坐上每天一趟的帆布篷卡车,在尘土飞扬的沙石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县城,一看身上都是尘土,活像秦俑,拍打完尘土后又购票换乘客车行驶到泾河,又用柴油机驱动大木船将客车摆渡到河对岸,经*驶入西安,到达西安已到了傍晩掌灯时分。 进入七十年代中期,经过全县酬劳,采用大会战的方式,将原有的砂石路修成了柏油路,帆布篷卡车变成了中型客车,这比几十人挤一辆大卡车舒适多了,过往的车次也比过去多了几趟,但依然是人多车少,排队购票,乘不上的只能步行。 七十年代末,在县城读高中的我,由于距家较远。每月只能回一次家,步行追赶着每天只有两趟的过往客车,有时赶不上,只好骑舅舅的自行车从北关上塬,沿211国道翻越通深沟到马家南曹村,将自行车存放在王木匠家,步行再翻姜家河沟,回到家中,家人已吃过晚饭。第二天十二点左右又得原路返回。若遇雨雪天气,下坡推着自行车一路滑行,上坡累得满头大汗,真想将自行车甩到路边。 八十年代初,高中补习那年,学校放了寒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经济中的风险与收益均衡研究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小结和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项目管理的健康管理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巩固】
- 2025年新版车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下载答案可打印
- 行政管理专业经济法在职实践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键盘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钢筋强化机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舞台表演服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精酿啤酒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8生 会考】2022-2024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中考初二会考生物试卷(3年真题)
- 2024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
- 2mm土工膜长丝土工布检测报告合格证
- 一年级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 拉美文化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校长思政课课件-百年奥运
- 文艺复兴经典名著选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小小科学家《物理》模拟试卷A(附答案)
- 体能科学训练方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四川民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