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指导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1页
小说阅读指导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2页
小说阅读指导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3页
小说阅读指导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4页
小说阅读指导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复习,考点扫描,1整体把握小说叙述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2能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简洁的分析评价;3能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作分析4读懂小说的内涵,读懂小说所反映的主题;5能联系小说的社会背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评价;6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或分析写作特色。7读懂小说内容,展开想象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三、考试命题类型(一)、按小说内容分1、人物形象题2、情节概括题3、环境作用题4、主题分析题(二)、按命题方向分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2、人物形象题3、人称题4、情节分析题5、行文结构题6、环境题7、主题分析题8、语言理解题9、艺术技巧题10、赏析题11、探究题,2、小说的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挖掘作品主题”题型示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方法指导:,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从分析文章的开头入手从分析篇末入手从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小说艺术鉴赏特色”角度,(1)鉴赏一:题目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特殊的考试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雪墙(需要解决的困难)4以主要人物为题藤野先生5以特定环境为题,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F、以“XX”为题,象征了。对具有暗示作用。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鉴赏二:人称,人称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3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事物.,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知识储备】三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1、人称本身的作用2、线索作用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4、形成对比(对照)5、揭示主题作用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3)鉴赏三:结构,1、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2、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3、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结构作用题【知识储备】1、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2、照应(照应前文、后文)3、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4、统领全文、总结上文5、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7、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9、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10、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结构作用答题样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句子作用题【知识储备】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句子作用答题样式: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1、紧扣情节。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段落作用答题样式: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4)鉴赏四:表现手法,1、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2、衬托或烘托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3、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还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文反作、叠词等。,(5)鉴赏五:情节,1、曲折跌宕,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2、制造悬念,借以引起读者的兴趣。3、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情节作用题【知识储备】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作用答题样式:情节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情节交代,在文中起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深化主题。,外国小说欣赏情节1、情节的运行方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的摇摆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外国小说欣赏情节1、情节的运行方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的摇摆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6)鉴赏六:描写方法,1、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周围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的烘托,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赏析人物形象题总结:赏析人物形象需要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若是“怎样”赏析人物形象,就要涉及刻画人物的手法。赏析要注意所给分值的暗示,这可告诉我们写几个要点。赏析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二是注意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映衬及用环境表现人物,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实写与虚写的结合等。另外,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思考时注意视野的开阔。,词语作用【知识储备】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词语作用答题样式: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句子作用题【知识储备】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句子作用答题样式: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提供活动背景,衬托人物性格等)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环境作用答题样式: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外国小说欣赏场景一、场景的作用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引导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二、风景的意义1、衬托对事件起衬托作用(正衬、反衬)2、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调节节奏和舒缓情绪的作用。3、营造气氛、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艺术技巧作用题【知识储备】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议论,语言特点有准确性(概念准确,修饰恰当,用词有分寸感)、鲜明性(论点表述鲜明,行文鲜明)、概括性(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述事例简明扼要)、生动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句式灵活)、严密性(表达周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描写(人物刻画方法)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感情)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个性)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内容、情节起引起或铺垫的作用,揭示主题)。工笔(精雕细刻,具体生动,形神兼备)白描(简笔勾画,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含意深远)。,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另一种类似说法: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种类:肖像(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神态、心理。作用: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谈感悟,方法指导: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评价时应先表明态度再陈述自己的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按题目的要求作答。,探究题解题总结:从阅读文中找准一个切入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熟悉的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