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中医保健按摩师培训课 程 名 称 保健按摩师 主 讲 教 师 鞠 兴 华 职 称 中 级 使 用 教 材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第一章 正常人体解剖基础知识1、 人体常用部位术语(1)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2) 方位术语2、 人体组织(1) 上皮组织(2) 结缔组织(3) 肌肉组织(4) 神经组织3、 运动系统(1) 骨1、 骨的分类(1)骨的分类(见全身骨骼图) 颅骨 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 按部位 躯干骨 椎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四肢骨 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骨的分类 长骨:如四肢骨 按形态 短骨:如腕骨、跗骨 扁骨:如颅盖骨、胸骨 不规则骨:如椎骨、颞骨 (2) 骨性标志头部: 乳突、下颌骨、颧骨、翼点(太阳穴所在,额、顶、颞、碟汇合处)。颈部: 第1颈椎 寰椎;第2颈椎 枢椎;第7颈椎 隆椎。胸部: 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上缘中部的凹陷。 胸骨角 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处略向前凸,平第2肋骨。四支部:肩胛骨 介于第2-7肋间,上角平第2肋;下角平第7肋或第7肋间隙。肱骨 外科颈:肱骨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较细,易骨折。桡骨、尺骨 内尺、外桡;桡骨茎凸、尺骨茎凸、尺骨鹰嘴。手骨 指骨、掌骨、腕骨:大、小、头、钩;舟、月、三、豆。髋骨 坐骨、耻骨、髂骨髂嵴 髂骨的上缘厚顿,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一般平对第四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椎骨序数的标志。髂前上嵴、髂后上嵴、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是重要的骨性标志。股骨 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髌骨 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胫骨、腓骨 胫骨内侧髁、外侧髁;内踝、外踝。足骨 趾骨、跖骨、跗骨:跟骨、距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2、 骨的构造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2) 骨连接(3) 骨骼肌1、 躯干肌: 背肌、颈肌、胸肌、膈肌、腹肌、骨盆机 背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颈肌:浅群 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 深群 前、中、后斜角肌。2、 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肩肌 三角肌、肩胛下肌、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大元肌。臂肌 肱二头肌(前群)、肱三头肌(后群)。3、 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髋肌 前群:腰大肌、髂肌;后群 臀大肌。大腿肌 缝匠肌、股四头肌(股前部)、股二头肌(股后部外侧)、半腱肌、半膜肌(股后部内侧)。小腿肌 腓肠肌4、 头肌:面肌、咀嚼肌面肌 口轮匝肌、眼轮匝肌、枕额肌、颊肌。4、 人体其他系统基本知识(1) 消化系统 组成:消化管 + 消化腺 消化管 =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和肛门)。口腔至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功能: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残渣。 (2) 呼吸系统 组成:鼻、咽、喉(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下呼吸道)。 功能:进行气体交换、发音、嗅觉、协助静脉回流。 (3) 泌尿系统 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功能: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4) 生殖系统(5) 脉管系统 组成: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 组织、淋巴器官)(6) 神经系统 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 脊髓 = 8个颈节(C)+ 12个胸节(T)+ 5个腰节(L)+ 5个骶节(S)个尾节(Co)。对应相同的脊神经。 脑神经歌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迷副舌下神经全。(七)内分泌系统 组成: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 内分泌腺 = 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松果体、胸腺和性腺等。(八)内分泌系统 分类:内感受器、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特殊感受器。第1章 中医基础知识1、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 【整体】统一性、完整性和密切联系性。【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 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 1.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结构方面 不可分割 生理方面 相互协调 五脏一体观 病理方面 相互影响 局部病变和整体病变 诊断方面 见外知内 有诸内者形诸外 治疗护理方面 着眼全局 2. 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观)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夏季-汗多尿少,冬季-汗少尿多。 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细。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3. 人与社会的和谐性 (二)辨证、施护的概念及关系 1、概念: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 关系等内容。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变本质。【辨证】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 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2、 阴阳学说基础知识(1) 阴阳的基本概念 (掌握) 1、 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可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和现象,又可代表同一事 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白天-黑夜、温热-寒冷、动-静、日-月等。 2、阴阳的特征 (1)普遍性 属阳 剧烈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兴奋的、功能性的。 属阴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物质性的。 (2)相对性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比较对象变化阴阳属性改变,如上与下,水与火,水与冰。 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 如昼夜分阴阳示意图。 阴阳双方可相互转化 如一年四季变化。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掌握) 1、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 如上与下,左与右,寒与热。 制约 如水与火、春夏与秋冬。 2、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如上与下。 互用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如气与血,物质与功能。 3、阴阳消长(量变过程) 互为消长 夏至秋及冬-阳消阴长 子夜至日中-由抑制(阴)逐渐转向兴奋(阳) 皆消皆长 充分补充营养物质(阴),人体功能(阳)随之强盛 - 阴长阳长; 摄入量不足(阴)- 人体功能(阳)虚衰 - 阴消阳消 4、阴阳转化(质变过程) “重” “极” 是阴阳转化的条件。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如:四时气候变化、昼夜变化。3、 五行学说基础知识(一)五行的概念、特性与归类推演 (掌握) 1、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3、五行的归类和推演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见教材)(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掌握) 1、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含义: 相生 次序:如图所示。 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含义: 相克 次序:如图所示。 关系:相克关系,又称所胜与所不胜关系 2、 五行制化与胜复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维持着平衡协调,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3、五行相乘与相侮 (难点) 含义: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乘 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原因:一是“太过”,二是“不及”。 含义: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相侮 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 原因:一是“太过”,二是“不及”。 相乘与相侮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相乘是克制太过;相侮是反向克制。 联系:发生相乘时,有时也可出现相侮;发生相侮时,有时又可伴有相乘。 4、 母子相及(1) 母病及子 含义:母行异常累及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规律:母子两虚。 如:肾病及肝(病情较轻) (2)子病及母 含义:子行异常累及母行,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子病犯母:子行亢盛致母行亦亢,子母两行皆亢盛。 规律 子母具虚:子行虚引母行虚,终致子母具虚。 子盗母气:子行亢盛致母行虚。3、 脏腑基础知识(一)脏腑的名称、分类和生理特点 【脏腑的名称、分类和生理特点】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功能特点和形态结构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分类名 称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特点五脏肝、心、脾、肺、肾实体性脏器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胆、胃、大肠、 小肠、三焦、 膀胱中空有腔性脏器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中空有腔性脏器,藏精气而不泻。“功能似脏,形态似腑,称奇恒之腑。” 【中医藏象与西医脏器的区别】“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集结构、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功能单位。“脏”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2) 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心脏】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解剖形态:(了解) 含义:主血(行血、生血 );主脉。 主血脉 基本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生理功能 病理表现:心血虚;心脉瘀阻。 (掌握) 神的含义:广义之神;狭义之神。心 主神志 心藏神的含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病理表现:心血不足;病邪扰心。 生理特性 阳中之阳 (了解) 与夏气相通应 心在体合脉,心其华在面。 与体华窍液志的关系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熟悉) 心在志为喜:喜伤心,喜则气缓。 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津血同源。 心脏知识结构简图(1-1)【肺脏】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解剖形态:(了解) 主呼吸之气:呼吸器官,气体交换场所 主气司呼吸 主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全身气机调节。 一呼出体内的浊气; 主宣发 二向上外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 生理功能 三宣发卫气,调节膜理之开合。 (掌握) 主宣发和肃降 一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肺 主肃降 二向下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 三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 通调水道:“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肺为贮痰之器”。 肺朝百脉,主治节:“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为“华盖” 生理特性 肺为“娇脏” (了解) 肺与秋气相通应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与体华窍液志的关系 肺开窍于鼻: (熟悉) 肺在志为悲(优):悲忧伤肺。悲则气消。 肺在液为涕:肺脏知识结构简图(1-2) 【脾脏】 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解剖形态:(了解) 运化水谷:消化;吸收;转运输布。 主运化 “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液,调水液代谢。“脾为生痰之源”。 生理功能 升清:精微上输心肺头目,化气血养全身 脾 (掌握) 主升清 升举内脏:维持脏腑正常位置,防其下垂。 主统血:统血在脉,防出脉外;统血无能,出血。 脾宜升则健 生理特性 脾喜燥恶湿 (了解)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与体华窍液志的关系 脾开窍开口,其华在唇: (熟悉) 脾在志为思:思虑伤脾,思则气结。 脾在液为涎:脾脏知识结构简图(1-3)【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解剖形态:(了解) 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水行,津血运行通利 调畅情志:气血调和,心情舒畅 主疏泄 促进脾胃运化:协脾胃升降,中焦升降有职 促进胆汁泌泄:胆汁助脾运化 生理功能 调节男女精血:促进男女正常排精排卵 (掌握) 濡养肝脏,制约肝阳,涵养肝气 贮藏血液 防止出血 肝 肝藏血 外周血量增多 活动 肝藏血量减少 调节血量 外周血量减少 调节血流量 静止 供养,相应 肝藏血量增多 组织器官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生理特性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了解) 肝与春气相通应 肝在体合筋,肝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 与体华窍液志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 (熟悉) 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怒则气上”。 肝在液为泪: 肝脏知识结构简图(1-4) 【肾】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的解剖形态 】 (了解)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掌握) 1、肾藏精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含 义 肾具有贮存和封藏“精气”作用。 精的分类及关系 先天之精(生殖之精气) “肾为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水谷之精气) 肾藏精 作用 主生长发育 肾精、肾气 生殖 天癸(女子二七、男子二八)产生的一种促 进性腺发育成熟物质。 肾阴 肾阴 凉润、宁静、抑制、凝结作用的部分 肾阳 又称元阴、真阴、真水。 肾阳 温煦、推动、兴奋、宣散等作用的部分 又称元阳、真阳、真火。 “水火之宅” 2、肾主水 含 义 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肾主水 主要表现 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肾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肾主纳气 含义 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 肾主纳气 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机理 肾精充沛,肾气的固摄有力则呼吸正常。 肺肾经脉密切联系。 【肾与体、华、窍、液、志、时的关系】 1、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 2、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聪目明、肾主二便。 3、肾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吞咽唾液有保护肾精的作用。 4、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恐则气下。 5、与冬气相通应: (3) 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胆】【胆的解剖形态】 (了解) 【胆的生理功能】 (掌握) 1、贮存与排泄胆汁 胆汁味苦、色黄绿、又称“精汁”。 生理 胆汁肝之余气化生,胆为“中精之府” 、“清净之腑”。 胆汁及时排泄肠道,帮助消化油腻性食物,维持正常消化功能。 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 厌食、腹胀、腹泻 病理 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 发为黄疸(身面目皆黄) 胆气不利,气机上逆 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胆汁滞留 日久易形成砂石 2、胆主决断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生 理 胆性刚直、果敢、与人的勇怯、胆量有关 病 理 胆气虚 胆小惊怯、睡眠不安 胆热痰扰 惊悸而烦、急躁易怒 【胃】 【胃的解剖形态】 (了解)“太仓”、“水谷之海”、 “水谷气血之海” 【胃的生理功能】 (掌握) 1、主受纳腐熟水谷 (初步消化) 2、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 【小肠的解剖形态】 (了解) 【小肠的生理功能】 (掌握) 1、主受盛和化物 (进一步消化) 2、泌别清浊“小肠主液”。【大肠】【大肠的解剖形态】 (了解)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的生理功能】 (熟悉) 1、传化糟粕 2、主津 大肠虚寒,无力吸收水分 肠鸣,腹痛,溏泄。 病理 大肠实热,肠道失润 大便干结难解。 湿热蕴结大肠 腹痛,下痢脓血, 里急后重。【膀胱】 【膀胱的解剖形态】(了解)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生理功能】(熟悉)贮尿和排尿 气化功能失常 小便不利、尿少,甚则癃闭。 病理 膀胱失其约束 尿频,尿量多,甚则尿失禁。 湿热毒邪侵入膀胱 尿急,尿痛,尿淋涩。【三焦】【三焦的解剖形态】 (了解) 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 亦称“孤府”。【作为六腑之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熟悉) 元气根于肾 通行元气 三焦是元气的通道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是气化的场所 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三焦者, 运行水液 是全身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 决渎之官, 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 水道出焉。 病理 三焦气化不利 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的病变。 【作为部位的三焦的生理功能】 (熟悉) 上焦:心肺 “上焦如雾” 中焦:脾胃 “中焦如沤” 下焦:肾、膀胱,大肠、小肠 “下焦如渎 ” 4、 精、气、血、津液、神基本知识(1) 精 概念:禀授予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二形成的一种物质精华, 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先天之精:禀授于父母,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概念范畴的精 后天之精:水谷之精(肺、脾、胃共同作用)。 精 生殖之精:繁衍后代(天癸-女子二七;男子二八)。 脏腑之精:分藏于脏腑之中,濡养脏腑。 广义之精:血、津液、髓、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 分类 狭义之精:生殖之精 繁衍后代。 功能:繁衍生命、濡养、化血、化气和化神。(2) 气 概念:是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先天之气:即元气,先天之精化成。(肾的功能) 来源 水谷之气 后天之气,即宗气(肺、脾、胃的功能)。 自然之清气 气 人身之气: 分类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脏腑、经络之气: 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化气作用。 概念:气的运动。 气机 形式:升、降、出、入。 气化:气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及相转化。(3) 血 概念:是偱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构成成分 = 营气 津液 生成 水谷精微、清气化血(心、肺、脾、胃) 物质基础 血 肾精化血(肾) 气的推动、固摄作用 运行 气的温煦、凉润作用 濡养 营养滋润全身。 功能 化神 构成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3) 津液 【津液】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液。 津与液的区别表津液性状较清晰,流动性较大较稠厚,流动性较小分布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之中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作用滋润濡养 生成 : 脾、胃、小肠、大肠等的消化吸收功 能而生成的。 肺(上焦)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发挥津液滋润、濡养作用。 脾(中焦) 脾散精,直接将津液向四周布散并通注全身。 输布 肾(下焦) 肾者水脏,主津液。 津液 三焦(通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肺、大肠 呼吸道、通过汗液、大便(肺司呼吸、肺宣发、大肠) 排泄 肾、膀胱 尿液(肾气化) 三焦 水液运行通道 功能:滋润濡养、化生血液作用。 (4) 神 1、概念: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生理和心理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的总体表现。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功能:一是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二是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三是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人体生命活动是形(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及总体现)的统一。第2章 经络和腧穴基础知识第1节 经络和腧穴概述1、 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是经脉,犹如途径,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特点:纵行分布,位置较深。 络是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分支,特点:纵横交错,遍布全身。2、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即是疾病的反应点。亦是针灸的施术部位。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俗称“穴位”。 腧穴的分类(熟悉) 1、十四经穴 十四经穴(361) = 十二经脉(309) + 任(24)+ 督(28) 2、经外奇穴 有奇效的穴位;尚未归经的穴位,又称“奇穴”,如定喘穴。 3、阿是穴 “以痛为腧”。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腧穴的作用 (熟悉) 1、近治作用 所有穴位的共同点。 2、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 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3、特殊作用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如内关、天枢等。 相对特异性 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3、 腧穴的定位方法 (掌握) (一)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1、 固定标志法 不受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天枢、大椎。 2、活动标志法 必须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能出现的标志。如耳门、养老。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法、折量法)见表 (三)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1、中指同身寸法2、拇指同身寸法 3、横指同身寸法(“一夫法” ) (四)简便取穴法 如 虎口,风市。骨度分寸法(前面观)部位起止点骨度度量说明头部前两额头角(头维)之间9寸横寸头钱部横向胸腹部天突(胸骨上窝)至歧骨(胸剑联合)9寸直寸1 胸部与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寸6分 2.“天突”指穴名的部位 歧骨(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寸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5寸两乳头之间 8寸 横寸 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根据两乳头之间的距离折量。女性可用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两乳头之间的横寸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9寸直寸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横纹12寸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直寸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直寸1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2“膝中”的水平线:前面相当于犊鼻穴,后面相当于委中穴 股骨内上髁上缘至胫骨内侧髁下3寸胭横纹到外踝尖16寸骨度分寸法(后面观)部位起止点骨度 度量说明头部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9寸横寸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寸背部腧穴根据脊椎定穴。一般临床取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7(胸)椎,髂嵴相当第16椎(第4腰椎棘突)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下肢臀沟至腘横纹14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部位起止点骨度 度量说明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直寸头部纵向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寸直寸头前部纵向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3寸直寸后项部纵向眉间(印堂)至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18寸直寸头部纵向侧胸部腋以下至季胁12寸直寸 下肢腘横纹到外踝尖16寸直寸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第2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1、 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胸部、上肢内侧前缘、手部 主治概要 歌诀: L U 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常用腧穴 (掌握) 1、尺泽 定位肱二头肌肌腱桡侧,肘横纹上(微屈肘)。 主治咳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 肘臂挛痛。 2、列缺 定位腕横纹上1.5寸桡骨茎突上方。 主治头疼、项强、咳喘,咽喉痛,牙痛,口眼歪斜。 (二)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部及面部。 主治概要 歌诀: L I 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至迎香, 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常用腧穴 1、合谷 定位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 主治头痛、目赤、齿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耳聋、热病多汗或 无汗、腹痛、难产、经闭、便秘、半身不遂。 2、曲池 定位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热病、腹痛吐泻,咽喉肿痛,目赤、齿痛,上肢不遂,手臂肿痛。 3、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不通,鼻紐血,口喎,面痒、面肿。(3) 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头面部、颈部、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足部。 主治概要 歌诀: 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 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常用腧穴(掌握) 1、地仓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 平口角寸。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中风失语,齿痛。 2、下关: 定位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 主治 耳鸣耳聋,牙痛,口噤,口眼歪斜。 3、天枢 定位距任2寸,平脐(平神阙)。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肠痈,水肿。 4、足三里 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 主治强壮保健要穴,凡一切虚证、五劳七伤皆可治,兼备化痰开窍、利水 消肿、舒筋活络、回阳救逆之功。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 乳痈,肠痈,水肿,黄疸,噎嗝,下肢痹痛,产后血晕,虚劳羸瘦等。(4) 足太阴脾经 经脉循行足内侧、下肢内侧中间、前缘,及腹胸部的第三侧线,侧胸部上。 主治概要 歌诀: S P二一是脾经,起于隐白大包终, 脾胃肠腹泌尿好,五脏生殖血舌病。 常用腧穴(掌握) 1、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下肢痿痹,腹胀,腹痛,泄泻,月经不调,崩漏, 痛经,闭经,带下,滞产,恶露不 尽,遗精,阳痿。 2、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主治腹胀,泄泻,黄疸,水肿,小便 不利,或 小便失禁, 月经不调,膝关节疼痛,遗精,阴茎痛。 3、血海 定位髌底内侧端上2寸。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皮肤湿疹,隐疹,丹毒,腿膝关节痛。 (5) 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在腋窝、上肢内侧的后缘、手部 主治概要 歌诀: H T 九穴是心经,起于极泉至少冲, 神志血病痛痒疮,烦热悸汗皆可用。 常用腧穴(掌握) 1、少海 定位屈肘,肘横纹内侧端肱心痛,臂麻,手颤,肘挛,瘰疠。 2、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心痛、心烦,癫,狂、痫证,神志失常。 (6) 手太阳小肠经 经脉循行上肢外侧后缘、肩胛部、颈项、面颊等部位。 主治概要 歌诀: S I 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 头项耳目热神志,痒疮痈肿液病良。 常用腧穴(掌握) 1、后溪 定位第5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耳鸣耳聋,目赤目翳,咽喉肿痛,急性腰扭伤,癫 狂痫证,疟疾,手臂挛痛。 2、听宫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 主治耳鸣、耳聋、牙痛、癫痫。治耳病主穴。(7) 足太阳膀胱经 经脉循行在头面部、背腰部、下肢外侧后缘、足外侧。 主治概要 歌诀: B L 六七膀胱经,起于睛明至至阴, 脏腑头面筋痣腰,热病神志身后凭。 常用腧穴(掌握) 1、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点。 主治腰痛,腰扭伤,下肢痿痹,中风,半身不遂,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高热,咽喉肿痛,丹 毒,髋膝关节不利,腘筋痉挛。 2、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间凹陷之顶端。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痔疮,便秘,脱肛,脚气。 3、昆仑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鼻衄,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4、至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遗精,小便不利,胞衣不下。(8) 足少阴肾经 经脉循行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部第一侧线上。 主治概要 歌诀: K I 二七肾经属,起于涌泉至俞府, 肝心脾肺膀胱肾,肠腹泌尿生殖喉。 常用腧穴(掌握) 1、涌泉 定位足底(去足趾)前1/3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咽喉肿痛, 小便不利,昏迷,中暑,晕 厥,癫狂痫证,小儿惊风。 2、太溪 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眩晕,失眠,耳明耳聋, 头痛,咽喉痛,腰腿,足跟痛。(9) 手厥阴心包经 经脉循行在胸部、上肢内侧的中间、掌中、指尖。 主治概要 歌诀: P C 九穴手厥阴,起于天池中冲尽, 心胸肺胃效皆好,诸痛痒疮效可寻。 常用腧穴(掌握) 1、曲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心痛、心悸、热病、胃痛、呕吐,泄泻,肘臂痛。 2、内关 定位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 主治胸胁痛,心痛、胃痛、偏头痛、上肢痹痛,心痛过速或过缓, 心律不齐,神志病变,热病,癫痫,失眠。(10) 手少阳三焦经 经脉循行上肢外侧中间、肩、颈部、侧头部、面部。 主治概要 歌诀: S J 二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塘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高铁火车乘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高速铁路胀轨课件
- 高速铁路客运概述
- 高速消防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知识系列培训课件
- 电脑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建设工程调规及用地预审服务合同
- 2025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
-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
- 《中国民航发展史》课件-第一章 中国民用航空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 2024年(学习强国)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泡沫箱子合同范本
- 智能制造装备与集成 课件 02 智能制造架构与装备
- 2024-2029全球及中国土豆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地球物理勘探合同范本
-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件-机翼结构
- 渠道维护工考试题库考点
- DL-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