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  第2部分 实生苗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两面针  第2部分 实生苗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两面针  第2部分 实生苗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两面针  第2部分 实生苗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两面针  第2部分 实生苗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面针第2部分实生苗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2017年11月12日1一、工作概况(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本标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16年第六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桂质监函2016324号文),项目编号201606014。(二)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三)主要起草人员名单及职务或职称二、编制标准意义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是广西大宗主产特产药材。由于两面针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作用,成为医药家首选常用之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处方、中成药及精细化工产品中。据统计,以两面针作为原料的中成药就有70余种之多,如三九胃泰、金鸡胶囊、正骨水、外感风痧冲剂等;应研制人员姓名职务/职称现从事专业所在单位项目负责人蒋珍藕主任中药师中药学广西中医药研究院赖茂祥研究员药用植物栽培广西中医药研究院黄云峰副研究员中药资源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徐传贵助理研究员药用植物栽培广西中医药研究院胡琦敏助理研究员组培学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主要参加人员胡仁传助理研究员中药资源广西中医药研究院2用两面针的日用品有两面针中药牙膏、两面针香皂等;在民间和医院处方,两面针广泛用于牙痛、胃痛、腰骨疼痛、关节炎等疾病治疗。全国每年两面针的需求量高达3000吨以上。野生资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开展规范化种植是目前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手段,种苗是进行两面针种植首要关键环节,因此,很有必要制定两面针种苗质量要求。目前两面针种苗尚未有法定的标准规范(即还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两面针种苗的质量和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如无标准规范,易造成品种混杂,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将严重影响两面针药材的生产。因此制定两面针种苗质量要求,规范两面针种苗检验方法和规程,加强两面针种苗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把好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关,规范两面针药材生产,提高两面针产品质量,为两面针规范化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标准编制起草及研究过程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制定和产品标准编写规定等相关文件资料,研究确定标准的编写原则和项目的实施方案。参照有关国家标准、中国药典与行业标准,并根据本产品的特点而制定标准。力求标准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各项指标的试验方法引用国家相关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引用国家标准、中国药典与行业标准,并参照执行。(一)前期研究工作。标准起草小组成员先后承担国家科学技术部攻关课题“两面针种质资源及其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04BA721A29)、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两面针规范化种植研究与示范”(桂科攻04240081B)、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两面针种质资源评价及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桂科攻05370175)、国家中药材扶持资金项目“广西优势中药材两面针良种推广及GAP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4)、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重大专项计划项目“两面针良种选育及规范化种植技术优化研究与示范”(桂科重159800512)等课题研究,对两面针的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繁殖栽培技术、3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掌握了两面针药材生产的关键技术。有十多年的两面针繁育种植实践,并在种苗繁殖技术方面,对两面针实生苗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制定两面针实生苗质量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2016年3月,成立了以蒋珍藕为组长,赖茂祥、徐传贵、黄云峰、胡琦敏、胡仁传等为组员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并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递交了制定广西地方标准两面针第2部分实生苗质量要求的建议书和申请书,2016年8月获批准立项。(三)任务下达后,标准起草小组及时部署了标准编制的工作方案和小组成员调研、起草工作时间安排表。在标准起草前,研究了两面针的相关文献及种苗质量研究方面的资料,并对前期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总结讨论。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在种苗繁殖技术方面,对两面针实生苗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起草小组成员还深入灵山县、邕宁县、马山县等两面针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两面针育苗现状及药材种植情况。十多年的两面针繁育种植实践,结合对文献资料111分析讨论,我们认为,在两面针的繁殖技术中,目前生产上最易于操作和推广的是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全区各地推广种植的主要是实生苗和扦插苗。因此,对两面针种苗的研究很重要,对种苗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经起草小组充分讨论并咨询了相关权威专家,确定了广西地方标准两面针实生苗质量要求的主要技术内容,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2017年8月,经过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成员的多次的修改完善,形成了广西地方标准两面针第2部分实生苗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四、标准编制原则、依据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广西境内的通过两面针种子发芽繁育种苗的质量,指导今后两面针实生苗生产,为两面针药材生产提供优质种苗,以促进两面针在广西适宜地区的推广种植。2、本标准的格式和编写方法执行GB/T112009的规定。43、本标准的制定力求准确、系统,内容与当前两面针种子种苗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可操作性强。五、标准主要技术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广西境内生产和销售的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实生苗的出圃要求、分级标准、检测方法、包装、运输和生产档案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GB/T731黄麻布和麻袋GB/T6543瓦楞纸箱GB/T8946塑料编织袋3、主要技术内容及其说明(1)两面针实生苗质量要求两面针实生苗质量指标主要由幼苗的农艺性状及幼苗整体外观表型组成;由于农艺性状涉及的指标较多,但均可以通过量化(数值)进行表述,而外观表型主要依据幼苗个体是否达到生产需要的壮苗要求这一核心内容进行描述。本标准结合两面针实生苗生产经验和移栽后幼苗的长势观测情况,遵循幼苗个体评判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选取有代表性的农艺性状指标来衡量个体质量,该个体质量指标主要包括;苗高,基部茎粗,一级侧根数等;群体指标依据生产实践的要求,结合个体表型进行简要,重点描述。5苗高量化值的确定观测值指标12345678910534531396575495536561431453562507561482556537456437572472451502482465514524448496567432426416518524487506517516493521539439531621456521548527572429553483423539531493437516541423529523487586462537482394473492457541426492518431512463521473432431557394512652532531573571617苗高(CM)572531612517428493564527603507样本数(N)平均值MEAN方差VAR标准差SD标准误SEM变异系数CV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偏度SKEW峰度KURT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0050529995480551084652394003035依据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两面针实生苗个体质量指标苗高值用MEANSD表示为50555CM,综合考虑苗高对移栽质量和其变异系数较大影响及壮苗的形态需要,本标准取其平均值的下限值和中值为参考,规定两面针实生苗一级苗的苗高为505CM,规定两面针实生苗二级苗的苗高为450504CM。基部茎粗量化值的确定观测值指标12345678910768582868682916979826878598987688776866359919495748278868284877474837978858193787985837984868673956989638982759385757683939878838694958177849276927889677579737266828696737384697592基部茎粗(MM)67937965868585688785描述性统计分样本数(N)平均值方差VAR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偏度SKEW峰度KURT6MEANSDSEMCVMAXMIN析结果1008107708800910839859039030依据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两面针实生苗个体质量指标基部茎粗(MM)用MEANSD表示为8109MM,综合考虑基部茎粗对壮苗的形态要求影响和生产实践的要求,本标准取其平均值的中值参考,规定两面针实生苗一级种苗的基部茎粗为81MM,规定两面针实生苗二级种苗的基部茎粗为7080MM。一级侧根数的确定观测值指标12345678910344351145310412543303213632512233322533154124322221245154112331436335325334223444341455445一级侧根数1143234236样本数(N)平均值MEAN方差VAR标准差SD标准误SEM变异系数CV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偏度SKEW峰度KURT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00298202142014476960006070依据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两面针实生苗个体质量指标生根条数用MEANSD表示为298142根,综合考虑育根系的发达程度对幼苗移栽质量和成活率等的影响及壮苗的根系形态要求(侧根发达),本标准规定两面针实生苗一级种苗的一级侧根数为3根,两面针实生苗二级种苗的一级侧根数为12根。群体质量在衡量两面针实生苗个体素质,除可以用可量化个体农艺性状指标外,可要从整体角度去评价幼苗的综合素质或质量是否达到生产上(规范化种植上)所需的标准和要求。育苗生产实践上通常结合直观感受和经验总结,采用描述性语言从根,茎,叶及整体外观农艺性状等方面去评判;因此本标准规定两面针实生苗群体质量也采用描述方式生长势强,整齐度一致;叶色浓绿;侧根7发达(白根数多);茎杆含水量低,韧性强;幼苗无病菌、病毒侵染;同时作为商品化的种苗出售,工厂化育苗生产实践上通常规定成苗率大于95以上。(2)检测方法本规定质量检测方法主要依据检测质量指标测量实际可操作性与灵活性,采用常规检测手段和目测法相结合,因此本标准规定测量苗高用直尺测量;基部茎粗采用常规数显游标卡尺测定;种苗的一级侧根数主要运用目测法进行。(3)检验规程种苗检验取样方法和取样的多少主要依据统计学概率检测,产地,品种和育苗数量大小来考虑取样的范围,大棚种苗检测的取样方法通常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一批次种苗均按照指标标准要求所列项目指标单独进行测定;取样范围通常按照999株以下按照10的比例抽取,超过1000株按照5的比例抽样。(4)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商品化的种苗经过检验合格后,应在外包装上贴上种苗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同时在外包装上应有清晰、牢固的统一种苗生产标识,标识的内容为品种名称、生产单位及产地、种苗经营许可证、生产年月、合格证书、执行标准号、数量、装运日期等。商品化的种苗运输主要采用育苗盘直接装盘在量身订做多层种苗架(固定支架)上;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种苗的挤压和颠簸等因素导致的种苗死伤的现象发上,长途运输主要夜间和气温较低阴天进行,如遇高温天气还要注意通气降温和保湿,定期(每隔一段时间)查苗和喷水保湿,防止种苗失水萎焉;如商品化的种苗因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不能按时出售或移栽,需要短期贮存一段时间(57天),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把种苗统一放置阴凉处,依据天气状况和实际需要,注意定期保湿处理和防晒,使种苗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生长势。六、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关系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制定是在参照国内其他作物的相关标准等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因此与现行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无冲突。七、实施标准的要求和建议8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应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即从药材种苗繁育技术的环节上进行控制,对两面针实生苗进行质量分级研究,保证药材种子种苗纯正、优质,这是实现两面针药材人工栽培需要首先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标准的制定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建议在两面针第2部分实生苗质量要求制定完成后尽快发布实施,使其在两面针药材栽培中发挥积极作用。八、参考文献1蒋水元,李虹,黄夕洋,等两面针苗木分级标准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4)87902孙世荣,蒋水元,胡永志,等两面针繁殖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8767893孙世荣,李虹,蒋水元,等两面针良种苗木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3053074时群,梁刚,蔡林,等两面针林下栽培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6)1311345时群,梁刚,蔡林,等两面针容器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2,(5)31326李虹,黄夕洋,孙世荣,等水分胁迫对两面针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