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念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1页
中医基础理念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2页
中医基础理念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3页
中医基础理念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4页
中医基础理念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何裕民,概述,一、病因的概念: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二、病因的内容: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劳倦损伤、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三、中医病因学的特点从整体观角度观察认识病因“审证求因”是认识病因的主要方法*病因和病理产物互为因果,概述,四、中医病因学的分类阴阳分类法三因分类法其它分类法,中医病因的分类,外因(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因素)六淫,戾气等内因(自身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饮食,劳逸,七情等生活方式不内外因(意外因素)病理产物所导致的致病因素痰饮,瘀血,结石等,六淫,一、基本概念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六气与四时的关系六气的特点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二、六淫的产生的条件气候的异常变化(非其时而有其气、太过与不及、急骤剧烈的变化)正气不足(起决定作用),六淫,三、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外感性多从口鼻、肌表而入季节性多与时令气候有关地域性多与居处环境有关相兼性即可单独致病又可相兼致病转化性发病中病证的性质可以转化,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邪一、风邪的自然特性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善动不拘、升发、向上、向外,故为阳邪其性开泄腠理宣泄开张而汗出易袭阳位伤及人体的上部、阳经、肌表、肺卫2、风善行而数变善行病位游移、行无定处数变发病迅速,变幻多端,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风性主动风胜则动动摇的特点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常兼其它外邪侵袭人体,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邪,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邪一、寒邪的自然特性二、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伤寒中寒2、寒性凝滞凝结、阻滞气血津液运行疼痛3、寒主收引收缩牵引气机、腠理、经络、筋脉收缩,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邪,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邪一、湿邪的自然特性二、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重浊有质之邪阻碍脏腑、经络气机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和运化功能损伤脾阳2、湿性重浊重沉重、重着浊秽浊垢腻。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湿性粘滞症状黏滞不爽病程缠绵难愈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肢水肿、淋浊、带下、泄痢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邪,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邪一、燥邪的自然特性二、燥邪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症状以“干”为主2、燥易伤肺,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邪,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邪一、火邪的自然特性二、火邪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阳邪热象炎上升腾向上的特征2、火热易伤津耗气迫津外泄汗出煎熬津液伤阴汗出气随液泄高热壮火食气,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火热易扰心神4、火热之邪易生风动血生风热极生风:肢体动摇的症状动血迫血妄行5、火邪易致疮痈,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邪,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邪一、暑邪的自然特性(有特殊性)二、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3、暑多挟湿兼有湿滞的症状,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邪,疠气,一、概念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二、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重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三、影响发病的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和饮食预防隔离工作社会因素,七情内伤,一、基本概念1、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情志应答反应。2、五志: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代表。3、七情内伤:可以引起疾病或加重病情的异常精神情绪。适度的反应属生理范畴突然、剧烈、持久或是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超过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疾病发生七情内伤,七情内伤,二、七情内伤的生理病理基础七情与脏腑的关系心主宰人的情志活动。“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五脏功能失常可出现异常的情志异常的情志也可以导致五脏功能的失常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血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七情内伤,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与精神刺激有关2、直接损伤内脏伤及相应的脏腑心为主导以心、肝、脾气血失调为主导3、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4、情志异常波动,加重病情,饮食失宜,一、饮食不节过饥气血津液生化不足正气不足损伤胃气过饱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饮食失宜,二、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肠寄生虫病食物中毒三、饮食偏嗜五味偏嗜偏寒偏热偏嗜饮酒偏嗜异物,劳逸失度,一、过劳劳力过度伤气、伤筋骨劳神过度伤心脾房劳过度伤肾二、过逸气血运行不畅全身虚弱神气衰弱,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一、痰饮1、痰饮的基本含义: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有形之痰、无形之痰)。稠浊为痰,清稀为饮,更清者为水,弥漫浸渍于组织中为湿。,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2、痰饮的分类含义:有形痰饮:视而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痰浊和饮液无形痰饮:只见其症、不见其行、无实质性的痰浊和饮液。属痰饮所引起的特殊疾病和症状。,痰饮的形成,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说产生的病理产物,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视之不见触之不及闻之无声,实质性的痰浊水饮,痰饮导致的特殊病理变化与症状体征用治痰饮的方法有效,痰饮的形成,外感六淫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太过,内伤脏腑,肺失宣降脾不健运肾气化失司肝失疏泄三焦气化不利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水湿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阻滞气机升降出入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多见滑腻苔,瘀血,一、瘀血的概念:停滞于体内的、不能正常循行的血液。包括离经之血,还包括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是变质的血液。,瘀血,瘀血的形成,瘀血,二、瘀血的致病特点易于阻滞气机影响血液运行影响新血形成病位固定,病证繁多三、瘀血的致病特点疼痛肿块出血紫绀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其他病因,药邪是指因药物加工、使用不当而引起疾病发生的一类致病因素。药邪的形成用药过量炮制不当配伍不当用法不当,其他病因,医过也称“医源性致病因素”,是指由于医生的过失而导致疾病加重或变生他疾的一类致病因素。医过的形成言行不当处方草率诊治失误,发病概述,人体,环境,协调统一,平衡协调,致病因素,生理,心理,(阴平阳秘),概述,中医疾病的含义在病因的作用下,人体内部及其与外界的平衡协调被破坏,而又不能恢复,这就是疾病。这时,人体发生代谢、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变化于是出现症状、体征,并且影响人的生活、劳动能力及社会交往。,概述,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发病的原因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发病机理内外合邪,发病原理,一、发病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正:正气。指人体的生理活动机能,包括自我调和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和康复能力。邪: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或损伤正气作用的因素。,发病原理,(一)邪正与发病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发病原理,正气旺盛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脏腑组织结构的完好无损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充沛各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关系正常及相互间和谐有序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以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发病原理,正气的作用方式:自我调节抗邪防病,或感邪后驱邪外出病后或虚弱状态时的自我修复,即自我康复,发病原理,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特点邪气影响病情和病位邪气的侵害作用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改变体质类型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在不同条件下,正邪的主导作用不同,发病原理,3、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决定发病与否决定证候类型邪气的侵害作用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改变体质类型4、在不同条件下,正邪的主导作用不同,发病原理,二、影响发病的因素环境与发病体质与发病精神状态与发病行为因素与发病,发病类型,感邪即发(卒发、顿发)感受邪气后立即发病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伤食中毒急性中毒伏而后发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病邪潜伏于体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发病类型,徐发徐缓发病,与卒发相对而言,呈慢性发病继发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继发新病,二者有因果关系。继发病以原发病为前提,没有旧的原发病,就不会有现在的继发病。,发病类型,合病与并病合病: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并病:若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二者区别:发病时间上,合病同时,并病先后。,发病类型,复发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