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本课程系列教案讲究卫生健康教育 盐池三中2017年秋讲究卫生健康教育(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传染病及传染病的特点。2、知道秋季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教学重点:知道秋季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三、教学过程:(一)传染病简介: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常可迅速传播,造成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保障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如果缺少或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就不会发生或者中断。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患病动物和携带病原的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7条:空气传播 经水传播 食物传播 虫媒传播 接触传播 土壤传播 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儿童和老年人最易感染传染病。尤其是儿童对传染病普遍易感。传染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发病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有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四个阶段。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发热症状,很多传染病都有皮疹表现。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是:消灭或控制传染源,如对病人的隔离治疗,对患病动物进行扑杀;切断传播途径,如对环境进行消毒,除四害;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药物预防等。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积极,最主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春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治:腮腺炎的流行特征: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秋冬季,儿童多见,易在幼儿园和学校暴发。2、传染源:病人和隐形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至腮腺肿大消退均有传染性。3、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传播。4、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5、潜伏期:1425日,平均18日。6、临床表现: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14日后再累计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的。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周围软组织水肿,局部皮肤发亮紧张,灼热,但不红,有触痛,张口、咀嚼或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胀痛13日达高峰,持续45日逐渐消退。病程约1014日。7、并发症:(1)脑膜炎:多见于腮腺炎肿大后1周,有高热、嗜睡、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等。(2)其它:如胰腺炎、乳腺炎、心肌炎等。水痘的流行特征: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好发生于秋冬季、儿童多见,易在幼儿园和学校暴发。2、传染源: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自发病前12日到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带状疱疹病人也是水痘的传染源。3、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接触疱液而感染。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5、潜伏期:1221日,一般为1416日。6、临床表现:分两期,即前驱期和出疹期。7、并发症:可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和原发性水痘肺炎、脑炎。腮腺炎和水痘的预防控制1、管理传染源:(1)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至病情痊愈。(2)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21天25天。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室内通风,对病人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三)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比例较多。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49月多发。2、传染源是病人和隐形感染者。传播方式有三种:(1)通过粪口传播,即病毒污染食物和饮水或食品后,经口感染。(2)空气飞沫传播,即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沫中的病毒、污染空气,经呼吸道感染,(3)人群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可传染易感者,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物品等可造成感染。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4、临床表现: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C左右,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也可伴有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重症患者发生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等,重症患者病死率高。5、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易感,加强健康教育,切实搞好儿童个人、家庭及托幼机构的卫生和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四)对学生的具体要求:1、明确传染病普遍特征及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预防各种传染病。(五)作业: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你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请与同学们交流探讨。讲究卫生健康教育(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沙眼。2、了解沙眼的危害。3、掌握沙眼的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教学重点:掌握沙眼的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教学过程:常有人以为,沙眼顾名思义是风沙吹入眼中而引起的。其实,沙眼是由于衣原体(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结膜、角膜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沙眼可以通过共用的毛巾、洗脸盆等途径接触传染。沙眼会使我们感到眼睛发痒、干燥和灼痛,犹如有沙子进入眼睛中一样。医生检查我们的眼睛时会看到上眼睑结膜上布满了像小沙粒一样的小滤泡,“沙眼”由此得名。它们与眼睛的角膜摩擦,所以我们感到痒,甚至疼痛。沙眼感染结膜后,潜伏期约为512天,多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时期。患者早期并无不适感觉,仅在体检时才被发现。病情发展后,多数有流泪、畏光、痒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和干燥感等症状。一、沙眼的危害在世界上,沙眼是白内障之后的第二位致盲目眼病。沙眼致盲目的原因是由于沙眼对角膜的损害造成的。如果沙眼不能及时地得到治疗,会使原本像玻璃一样光滑透明的角膜表面因为摩擦而变得粗糙,透明的角膜就会变得混浊,透光性降低,最终导致失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位博士指出: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每年在中国约有45万人失明。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保持不变,到2020年,预计中国的盲人将增加4倍,其中10%以上的盲人是由沙眼致盲的。二、如何防治沙眼沙眼很容易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患沙眼者常有眼红和黏性分泌物,并且有时流鼻涕。黏性分泌物很容易传播至手指、衣物、毛巾、洗脸用具和其他所接触的物品上。当人们紧密接触时,沙眼这种病也就随之传播。可见,沙眼的传播与患者的卫生习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当然,沙眼并非一定致盲。如已染上沙眼,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在每个阶段都可以防治,阻断其发展,使人们远离致盲的危害。防治沙眼,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洗脸盆和毛巾,等等。这样可以减少感染沙眼的机会。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出现眼睛痒、发红、流泪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患了沙眼,可以使用滴眼液治疗;在急性期或感染严重时,需要口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期间临时停水停电协议
- 市场整治协议
- 村镇供水特许经营协议
- 标准应届毕业生实习协议书二与标准店面合租合同10篇
- VR游戏引擎开发-洞察阐释
- 基于设计思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优化-洞察阐释
- 内陆畜牧业数字化监控系统研究-洞察阐释
- 源码包图谱可视化-洞察阐释
- 纸容器印刷与装饰技术考核试卷
- 贵金属精炼中的贵金属矿床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考核试卷
- YS/T 22-2010锑酸钠
- GB/T 4490-2021织物芯输送带宽度和长度
- GB/T 3299-2011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
- GB/T 18867-2014电子工业用气体六氟化硫
- FZ/T 51011-2014纤维级聚己二酰己二胺切片
-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版PPT)
- 动物英语俚语课件
- 幼儿园课件-神奇的中草药
- 金坛区苏科版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8课《中学遐想》课件(定稿)
- 小学生民法典主题班会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