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跟激励(张春虎)_第1页
动机跟激励(张春虎)_第2页
动机跟激励(张春虎)_第3页
动机跟激励(张春虎)_第4页
动机跟激励(张春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pyRightby贺林,20032007,组织行为学,5/28/2020,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第二章动机与激励,CopyRightby贺林,20032007,2.1激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发现:对于按时计酬的职工来说,一般仅能发挥自己20%30%的能力来应付工作,保住职位不被解雇。但如果他们能被充分调动和激励,则可以发挥80%90%的能力。,CopyRightby贺林,20032007,2.1激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佣一个人到指定岗位去工作,你甚至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主动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而你又不得不争取这些,CopyRightby贺林,20032007,2.1激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韬睿公司2007年对来自中国5000名大中型跨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员工的调查发现:6%的人“非常不敬业”,27%的人“部分不敬业”,51%的人“部分敬业”16%的人“非常敬业”,CopyRightby贺林,20032007,2.1激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绩效=f(能力动机机会),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CopyRightby贺林,20032007,2.1激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动机水平,绩效水平,低,低能力者,高能力者,CopyRightby贺林,20032007,2.1激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需求,动机,激励是通过管理手段(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物质需求心理需求,动机的方向性动机的强度动机的清晰度,激发,欲望是人的一切行为和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人产生动机的前提。,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需求不满足,紧张,驱动力,追求,需求满足,紧张缓解,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造业,苦海无边,2.2激励的心理机制过程,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2激励的心理机制过程,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1.吸引优秀人才,2.提升工作绩效,3.留住优秀人才,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工作动机理论的发展,科学管理薪酬激励,人际关系经济安全工作环境,马斯洛需求层次,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奥德弗ERG理论,勒温和托尔曼关注的期望,弗洛姆效价期望,波特和劳勒绩效满意度,劳勒EP和PO期望,菲斯廷格和赫曼斯认知失调交换,亚当斯公平,1900年,现在,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3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3内容型激励理论:ERG理论,阿尔德弗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合并三个方面,即:生理需要(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edness)成长的需要(Growth),理论由阿尔德弗(Alderfer)年提出,该理论是对马斯洛理论的重要补充、修正和发展。,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3内容型激励理论:ERG理论,A.ERG理论不强调人的需要的严格顺序。即一种需要的满足,不一定会导致需求上升的趋势B.ERG理论提出,人的需求出现挫折,会导致需求产生倒退的现象C.ERG理论认为,关系与成长需要的满足,其需要有时不但不会转移,反而会有进一步上升和增强的趋势,()ERG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与区别,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激励因素,保健因素,2.3内容型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3内容型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3内容型激励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权力需要表现为强烈的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对政治感兴趣,谋求获得领导地位归属需要表现为人与人间的友好情谊,希望与别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交中寻求满足成就需要发挥自身能力,追求在事业上的成就,麦克利兰指出,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前提下,人的高级需要可分为三类:,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3内容型激励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有以下特征:(A)不回避风险(对风险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敢于负责;(B)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C)重视内在激励,在完成工作中获得满足;(D)重视工作中的信息反馈,关心生产,也关心员工。,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3内容型激励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指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在组织中起着导向作用,能导致高成就组织的产生。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和塑造出富有创造精神和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不是与生俱来的。组织应当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期望理论,佛莱姆在工作与激励发现:人之所以能够积极地从事某项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或组织目标会帮助他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个方面的需求。,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期望理论,M=VE,M:激励力:个人所受激励的程度;V:效价:活动的结果对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观估计;E:期望值:个人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判断。,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励,个人需要,2.4过程型激励理论_期望理论,E,I,V,M=EIV,M:激励力:个人所受激励的程度;E:期望值:个人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判断。I:工具性:一定绩效水平与想要获得的积极结果之间的联系;V:效价:活动的结果对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观估计。,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他人的付出,他人的收益,自己的收益,自己的付出,公平,VS,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公平理论,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公平理论,程序公平,一、程序和过程的公平性,二、互动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目标设置理论,目标:个体或群体期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而获得的产出(结果),目标设置:通过把个体、团队、部门和组织所期望达成的结果具体化,从而提高组织经营效率和效果的过程。,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的重要性,目标引导并指导行为;,目标可以提供挑战,作为绩效评估的标准;,目标通过个人工作为组织功能服务;,目标反映工作重点,为计划和控制提供框架。,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的模型,挑战目标难度目标清晰性自我效能感,绩效,满意度,奖励,中介因素方向努力坚韧性任务策略,调节因素能力目标承诺反馈任务复杂性,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的一般原则,清晰性,挑战性,参与性,奖励性,目标,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行为反应,结果,外界刺激(强化),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强化理论,正强化:能使人的行为(反应)得到加强以至重复出现的刺激;,负强化:消除或削弱令个人不愉快或不希望的刺激,从而使个人的某种行为变得更可能发生;,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强化理论,消退:取消或忽视令个体愉快或所希望的事物,使个体的某种行为变得更不可能发生;,惩罚:给予个体不愉快或不所希望的事物,使个体的某种行为变得更不可能发生;,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强化理论,积极强化,忽略,消极强化,惩罚,令人愉快的事件,令人不愉快的事件,事件增加,事件消除,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强化理论,强化的及时性和强度,连续强化:对期望行为每次的出现都给予强化;,间隔强化:从时间和数量两个维度设计。,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强化理论,组织运用的奖励,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强化理论,组织运用的奖励,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强化理论,组织运用的惩罚,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4过程型激励理论_强化理论,惩罚的消极影响,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例如愤怒和怨恨;,往往只会使不恰当行为暂时消失,而不能完全根除;,受罚的个人可能会想方设法避免或逃避惩罚;,惩罚还会压制员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惩罚还会造成员工对管理层的条件反射性恐惧。,惩罚教会个体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5综合激励理论:波特劳勒模型,1,奖励价值,2,期望值,4,能力和特质,5,角色知觉,3,努力,6,绩效,7b,外在奖励,7a,内在奖励,9,满意度,8,知觉到公平,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5综合激励理论:罗宾斯的综合激励理论,机会,能力和特质,绩效评价,个人努力,个人绩效,强化,组织奖励,个人目标,公平性比较,绩效评估标准,主导需求,目标引导行为,高成就需要,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6激励理论的应用:工作再设计,CopyRightby贺林,20032006,2.6激励理论的应用:工作再设计,工作丰富化,组合工作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