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火车站地区改造_第1页
苏州火车站地区改造_第2页
苏州火车站地区改造_第3页
苏州火车站地区改造_第4页
苏州火车站地区改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火车站地区情况介绍,2006年3月,汇报内容第一部分苏州概况第二部分火车站地区改造的紧迫性第三部分火车站地区规划方案,第一部分苏州概况,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部,东邻上海,南临浙江,西濒太湖,北枕长江,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门户。,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1万;流动人口300多万,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7万人,流动人口60万左右,下辖7个区(金阊、平江、沧浪、新区、园区、吴中、相城),苏州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苏州实现GDP3450亿元人民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5.9%,达到219亿元。,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苏州加大综合交通建设的投入:建设市域“一纵三横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系统。,努力构筑以苏州中心城市为枢纽的区域轻轨交通体系和城际轨道系统。,第二部分火车站地区改造的紧迫性,用地功能混乱,环境脏、乱、差,外来居住人口比例较大,棚户建筑、农村住宅与城市小区混杂,市政、交通条件均处于城市中较低水平,土地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1、苏州火车站位于北环路北侧,紧邻古城。,火车站北地区现状,2、火车站地区是推动北部城区发展的重要引擎。苏州北部地区在土地总量、投资环境、交通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方面,都具有其它各区不可比拟的优势。,3、现有火车站是1982年按中等站规模进行设计和建造的,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苏州火车站已经难以适应今日的需求。2004年苏州站的全年到旅客发量达到2000万人次,高峰日到发量11万人次,已达到特大站的规模。火车站存在诸多问题:交通设施严重不足,停车难问题突出,公交站场面积太小;交通组织混乱,人流、车流相互干扰,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不方便。,站房包括4个候车室和1个软席候车室,总面积约4500平米,最多仅能容纳3500人候车;,现站房约7000平方米,候车室面积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苏州的发展需要。,现状调查火车站站房,公交线路50条,其中始发19条,经过31条;集中车站以南地区。,现状调查公共交通,站点非港湾式设计,长度为20米,只能停靠两辆公交车,而公交停靠22条线路,导致公交进出站困难,占用第二车道上下客,严重影响北环路交通,成为北环路的交通瓶颈之一。,出租车落客后不能再去排队接客。,出租车出站、排队与公交客流冲突。,出租车排队经常溢出而无人管理,容易堵塞北环路交通。,泊位:落客24个,排队70个;火车站乘客中22采取出租车,是火车站重要交通方式。,现状调查出租车,汽车北站与火车站之间换乘困难。与北环路交通矛盾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现状调查与已有规划回顾停车、长运及汽车北站,泊位160个,但只剩60个可利用;需求375个,供需矛盾突出;,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冲突严重,有12个冲突点。,公交车站分散,公交进出与社会车、出租车冲突严重;,北环路过境交通与进出火车站交通相互干扰严重;,出租车落客和接客衔接不科学,如果遵守交通规则,需两次穿越北环路;,现状调查与已有规划回顾交通组织,4、苏州“两环八射加两纵”的快速网络体系中的快速内环线目前只有北环快速路尚未建设,原因也是因为火车站是否改造重建而牵涉到北环快速干道的线位走向和敷设问题无法确定。,第三部分火车站地区规划方案,1、功能定位:依托火车站交通枢纽建设,形成苏州重要商贸、行政、办公区。,2、周边区域道路规划:快速路:连接园区、中心城区、新区的东西向的北环快速路;主干道:广济路、人民路(南北向,中心城区连接相城区的道路);北环辅路、苏站路、新家路(东西向,连接园区、中心城区)次干道:苏站北路(东西向,区域内部道路),3、轨道线网规划,总长为135.3km,车站105座,2号线北起蠡口镇南至南大外环路,全长24公里;4号线北起旺埂上南至苏旺路,全长31公里。在火车站轨道2号线和4号线在火车站设置站点,形成换乘枢纽。,方案一:轨道2号线和4号线采取常轨式地铁,转弯半径不小于300米,采取“同向同站台”的交通换乘组织方式,将两个站台上下重叠南北向设置于北广场下。方案二:轨道2号线和4号线采取常轨式地铁,将两个站台垂直交叉设置于北广场下或北侧新建站屋下面。,4、火车站地区形态控制1)整体空间形态2)营造视觉中心3)强化人民路轴线4)建筑高度控制,空间关系分析,a、整体高度控制根据平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平江新城整体空间形态北高南低,其空间制高点在距火车站以北2公里的核心区,最高建筑高度控制在160-200米左右。火车站地区处于平江新城核心区与古城区之间,其标志性建筑高度也应介于核心区与古城区之间。将古城区76米高的北寺塔作为古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分析得出,规划火车站地区最高建筑的高度为100米左右,低于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高于北寺塔。,空间尺度分析,当广场视角为30度时,其宽度为具有封闭界限广场的最大宽度,可以较完整地观赏周围建筑整体。规划取25度视角,在具有空间围合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开敞性,空间尺度适宜,能完整地观赏周围建筑整体,而不至于产生压抑感。由此得出火车站站屋的高度不应高于40米。,b、火车站站屋高度,高架接站方案总体布局:南北联站,高架候车、上进下出、南北开口、主副广场分开布局。北广场作为火车站的交通集散的主广场,南广场为景观广场,北环高架紧贴站屋,与站房结合,浑然一体。,5、站屋方案意向,平面图布置图,汇报内容,火车站枢纽规划方案,一层平面图,地下各层平面图,规划方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公交优先的设计原则。,各种设施以规划站房为中心,按照人的行为轨迹布置,布局紧凑,换乘便捷。,火车站效果图,火车站效果图,谢谢,北环辅路规划:主干道,道路红线宽40米,双向4车道;现状:道路红线宽30米,双向4车道,站前局部拓宽为双向6车道。北环主路规划:快速路,道路红线宽26米,双向6车道,其位置设置在火车站南广场区域内,具体敷设方式由应证人决定;现状:无。苏站路规划:主干道,道路红线宽43米,双向6车道(含双向2条公交专用道);现状:道路红线宽10米,双向2车道。苏站北路规划:支路,道路红线宽20米,现状:无。广济路及延伸线规划:主干路,道路红线宽50米,双向6车道;现状:道路红线宽7米,双向2车道。苏锦南路规划:支路,道路红线宽26米,双向4车道;现状:无。人民北路规划:主干路,道路红线宽60米,双向6车道(含双向2条公交专用道)。现状:无。北环辅路至苏站路之间:连接古城区与平江新城;规划双向4车道,下穿沪宁铁路时采用分叉处理,东西两叉的红线宽度均为12米,单向2车道,一条公交专用道,一条机动车道。苏站路至新家路之间:规划道路红线60米,双向5车道,其中向北3车道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