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经穴,大医宫养生馆大医宫健康养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第十四节 督脉,1、长强1)命名:本穴位于脊柱之抹,脊柱长而强硬。2)定位: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足少阴、少阳所结会;督脉络穴。,第十四节 督脉,4)刺灸法 刺法:1向上斜刺0510寸,贴近尾骨前缘,沿尾骨和直肠之间缓慢刺入,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肛门或尾骨部。有时针感可沿督脉向上传至腰部命门穴处;少数病人,其针感可向上走至百会处。针刺时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第十四节 督脉,2本穴亦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灸法:本穴一般不灸。,第十四节 督脉,5)注意事项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宜瘢痕灸。针刺时特别应注意的是勿使针尖刺入直肠腔内。,第十四节 督脉,直肠下段顺应尾骨尖形成凸向前方的会阴曲,该曲最凸点距肛门35cm。针刺应在尾骨与直肠之间进入。因尾骨的方向为由后上指向前下,所以针刺入肛尾韧带后不可再继续直刺深入。应顺着尾骨向后上刺入。否则可刺入直肠腔内并带出细菌而使直肠后间隙内结缔组织发生感染。,第十四节 督脉,此间隙向上直接与腹部腹膜后间隙相通。因此,如果直肠后间隙感染,可能漫延到腹膜后间隙。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说在长强穴可针刺o51寸。,第十四节 督脉,2、腰俞1)命名:本穴能疏解腰部郁滞之气。2)定位:后正中线上,正对骶管裂孔。,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斜刺o51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腰骶部。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3、腰阳关1)命名:本穴两旁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大肠俞,本穴为督脉与足太阳交通门户,因此得名。中医病理,大肠有燥粪,则涉及头昏,有如癫狂状者,名曰脏燥。,第十四节 督脉,即大肠邪热由大肠俞传阳关,循督脉上脑也。不然,大肠为贮粪之器,与脑何关?在治疗上,此穴可愈此症。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先取2髂嵴,髂嵴平线与正中线交点处相当于第4腰椎棘突,棘突下方凹陷处。,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深刺时下肢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4、命门1)命名:本穴位于两肾之间,当肾间动气也,为元气之根,生命之本。2)定位: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或平肚脐绕身一周划一环线,与后正中线之交点是穴。,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寸,局部酸胀。2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深刺时可有麻电感向臀及下肢放散。注意针尖不可向下斜刺过深,以防刺中脊髓。,第十四节 督脉,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强身保健,可采用瘢痕灸,每年1次,或隔附子饼灸35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第十四节 督脉,4)注意事项 脊髓在蛛网膜下腔内。其下端在成人一般平齐第1腰椎下缘,有时平第2腰椎上部。新生儿平齐第3腰椎,随小儿之生长,脊髓相对上升。10多岁的儿童,其脊髓下端还未能上升到第1腰椎下缘。因此,在儿童针刺命门穴,绝不宜深刺至硬脊膜以内,以防损伤脊髓。,第十四节 督脉,脊髓质地非常柔软,针尖稍有一点刺,必将造成组织损伤而出血,从而引起感觉甚至运动障碍。总之,针刺命门穴时,必须考虑脊髓下端的水平,以勿损伤为准。针刺命门穴过深时,针尖阻力突然消失,下肢有强烈触电感,即刺人蛛网膜下腔。般针刺时,以不出现上述症状为宜。,第十四节 督脉,5、悬枢1)命名:人当仰卧时,腰脊处约有数寸悬空,可以探手通过。本穴适当此处之上端,两条膂脊之间。枢,为致动之机,本穴治腰脊强直不得屈伸等症,称枢。,第十四节 督脉,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侧卧或正坐位,先取腰阳关,从腰阳关向上3个棘突,其上方凹陷中。,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1.0寸,以捻转为主,针感为局部酸胀。不宜深刺,以防刺中脊髓。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灸515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4)注意事项 脊髓下端在成人平齐第1腰椎下缘或第2腰椎上部。刺针如进入蛛网膜下腔,有可能损伤脊髓之下端。脊髓下端,该处被损伤,可能引起部分下肢肌的瘫痪和感觉障碍,甚至发生尿便失禁等。所以,在悬枢穴针刺,只允许抵至硬脊膜,不可再深进。,第十四节 督脉,按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在此穴处,可直刺0.51寸。,第十四节 督脉,6、脊中 1)命名:本穴位于第11椎下,正当脊椎22节之中部。,第十四节 督脉,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俯卧位,先取约与两肩胛下角平齐的第7胸椎棘突下的至阳,从至阳向下4个棘突的下方凹陷。,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斜刺0.51.0寸,以捻转手法为主,局部酸胀,深刺可有放电感向两下肢放散。不宜针刺过深,以防刺伤脊髓。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灸515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4)注意事项 胸椎棘突非前后水平方向,而是伸向后下,互相呈叠瓦状。第11胸椎的棘突也是向后下倾斜的。因此,在脊中穴进针,如向前直刺,一过棘上韧带,必被棘突骨面阻住不能再进,所以,针刺应顺着棘突之方向在其下向前上刺入方可深进。,第十四节 督脉,如果刺针抵达蛛网膜下腔,极易损伤脊髓引起截瘫及尿便失禁等。故在脊中穴进针,只宜抵达硬脊膜,不可再深进。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说此穴宜刺0.51寸。,第十四节 督脉,7、中枢1)命名:本穴位于第11椎之上,亦属脊骨中部枢要处。,第十四节 督脉,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俯卧位,先取约与两肩胛下角平齐的第7胸椎棘突下的至阳,从至阳向下3个棘突的下方凹陷。,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斜刺0.51.0,局部酸胀,深刺可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不宜针刺过深,以防刺伤脊髓。,第十四节 督脉,4)注意事项 由于胸椎棘突向后下倾斜而呈现叠瓦状,在此穴处进针如同在脊中穴一样,必须向前上方刺入,才能进至胸椎棘突之间。如果刺针抵达蛛网膜下腔,也极易损伤脊髓,故刺针抵达硬脊膜为安全,不应穿通该膜。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谓此穴宜刺入0.51寸。,第十四节 督脉,8、筋缩1)命名:穴在第9胸椎下,两肝俞之间。肝主筋,本穴主治筋脉挛缩疾病。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灸法:直接灸57壮,温和灸1015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4)注意事项 针刺方向也应顺着棘突的方向向前上方刺入。刺针到达蛛网膜下腔也极易损伤脊髓。故针刺时不宜超过硬脊膜。此穴应刺入0.51寸。,第十四节 督脉,9、至阳1)命名:至,达也。穴在第7胸椎下,两膈俞之间。至阳如四时节令,夏至为夏之至极,冬至为冬之至极。人身以背为阳,而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即阳之至也。,第十四节 督脉,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坐位,两手自然下垂,肩胛冈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之交点。,第十四节 督脉,3)刺法:斜刺051o寸,局部酸胀,可向下背或前胸放散。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伤脊髓。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4)注意事项 灵台穴处分布有肋间后动、静脉后支及胸神经后支的分支。针刺方向也应顺着胸椎棘突向前上方刺入。如刺抵蛛网膜下腔,也极易损伤脊髓,故针刺不宜通过硬脊膜。此穴宜刺入o51寸。,第十四节 督脉,10、灵台1)命名:古代国君有灵台之设,为君主宣德布政之地,比喻心。本穴在第6胸椎棘突下,内应心。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背或前胸放散。不宜深刺,以防损伤脊髓。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4)注意事项 此穴处分布有肋间后动、 静脉后支和胸神经后支的分支。针刺方向也应顺着胸椎棘突向前上方刺入。如刺抵蛛网膜下腔,也极易损伤脊髓,故针刺不宜通过硬脊膜。此穴宜刺入0.51寸。,第十四节 督脉,11、神道1)命名:穴在第5椎下,平两侧心俞,因心藏神,穴为心气之通道。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斜刺o51o寸,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下背或前胸部。不宜深刺,以防损伤脊髓。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灸515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4)注意事项 神道穴区分布有肋间后动、静脉后支及胸神经后支的分支。针刺方向也应顺着棘突向前上进入。针入蛛网膜下腔也极易损伤脊髓,故针刺神道穴不宜超过硬脊膜。中国针灸学谓此穴宜刺人051寸。,第十四节 督脉,12、身柱1)命名:身柱,有一身之柱含义。因其居肩胛之间,外担两肩胛,犹如肩胛负重的支柱。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斜刺o51o寸,局部酸胀,如有酸胀或沉重感沿督脉扩散至骶部或全身时应立即出针,不宜再深入,否则会出现肢软、疼痛、麻木等不良后果。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强身保健则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可灸20次。,第十四节 督脉,4)注意事项 身柱穴区分布有肋间后动、静脉后支和胸神经后支的分支。针刺身柱穴时,也需沿棘突方向向前上方刺进。为不损伤脊髓,针刺勿超硬脊膜。中国针灸学说此穴宜刺入051寸。,第十四节 督脉,13、陶道1)命名:陶,陶窑;道,通道。穴在第1胸椎下,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椎又称为焦,含火燔之意,比喻阳气通过穴处,犹如陶窑火气所出之通道。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俯卧位,先取大椎,从大椎向下1个棘突的下方凹陷。,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交会穴之一,督脉、足太阳之会。 4)刺灸法 刺法: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或向两肩、两上肢扩散,甚至全身发颤。注意,若深刺本穴出现全身麻电感,应立即出针,不宜再刺,否则可出现全身麻木、酸软无力等不良后果。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5)注意事项 针刺陶道穴也需循胸椎棘突的方向向前上方刺入。为不损伤脊髓,针尖勿超过硬脊膜。中国针灸学(程莘农主编)谓此穴宜刺入0.51寸。,第十四节 督脉,14、大椎1)命名:穴在第七颈椎下,因本椎骨最大。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交会穴之一,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第十四节 督脉,4)刺灸法 刺法:1患者俯卧,直刺椎间隙o812寸,进针宜缓,勿刺太深,避免大幅度提插,其酸胀或麻电感可向脊柱下方或上方颈部传导。针刺中若针下阻力突然消失而有脱空感时,说明针尖已进入椎管内之膜外腔,则不可继续进针;若患者在针刺术中,忽然出现身体抖动,应立即出针,以免损伤脊髓。,第十四节 督脉,2如前法,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沿皮呈2540角向左右肩峰或肩胛内缘斜刺o8L 2寸,使针感向肩关节、上臂方向传导。3如上法,可将针尖提至皮下,将针垂直上下沿皮刺,以使针感上下传导。4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第十四节 督脉,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一20分钟,或药物天灸。强身保健,用瘢痕灸,每年1次。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每日1次,每月20次。亦可采用累计灸法。,第十四节 督脉,5)注意事项 穿过黄韧带刺入椎管内,再向内为硬脊髓、蛛网膜。如果刺针通过蛛网膜有可能刺中脊髓。因此,从解剖学角度,针刺时不宜刺破硬脊膜,以免损伤脊髓。新针灸学提出针4分深。进针方向需循棘突之方向。,第十四节 督脉,1.大椎为诸阳之会,可治诸阳经部位的病症,但针刺深度一般都超过1寸以上。2.本穴的取效关键是,针感一定直达病所,否则无效。,第十四节 督脉,15、哑门1)命名:本穴为治哑要穴。2)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交会穴之一,督脉、阳维之会。,第十四节 督脉,4)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08寸。2针尖向下斜刺05o8寸,本穴部位险要,故不宜过深刺入,亦不宜向上斜刺,最深不能超过15寸。灸法;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35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5)注意事项 如果针刺稍偏离正中,即可刺中旁侧的项肌,从浅人深有斜方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等。如果针在中线上或偏离不大再向前深入,可刺人寰枢后膜,继续深入为硬脊膜。如仍深进,可刺空硬脊膜及蛛网膜,并有刺中脊髓的危险。故针刺至硬脊膜处应停进。从皮肤到硬脊膜,一般成人约有1寸(据严振国统计)。新针灸学说针,第十四节 督脉,入3分。进针勿向鼻的方向,最深不能超过15寸。因其深部正对延髓,为生命中枢之所在,如病人有触电感时,应立即退针,切勿提插和捻转。亦不宜向上斜刺。禁艾炷灸。,第十四节 督脉,16、风府1)命名:府,聚也;风府,指风邪聚结之处。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穴当人身上部之头项处,易为风邪所袭击,本穴主要治疗一切风疾。2)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交会穴之一,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第十四节 督脉,4)刺灸法 刺法:伏案正坐位,头微前倾,使颈部肌肉放松,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o51o寸。深度应根据患者颈围的粗细掌握,一旦出现肢体麻电感应立即退针,不可再行提插刺激。深刺本穴时,一般有两个阻力感,第1为项韧带,然后是落空感;第2个阻力感是硬脊膜。,第十四节 督脉,因此,针以向口与鼻尖方向较为安全,切勿向上刺入枕骨大孔,特别要注意针尖不要穿过硬脊膜,以防刺伤延髓。灸法:艾条温和灸35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5)注意事项 如果针刺风府穴针尖是向前上方深入,则针可穿破寰枕后膜、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枕骨大孔以及小脑延髓池,此时很易刺中延髓,招致生命危险。因此,针刺风府穴不宜向前上方深刺,不可穿破硬脊膜。新针灸学提出此穴宜针3分深。,第十四节 督脉,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严禁行大幅度捻转、提插等过重手法。禁艾炷灸。,第十四节 督脉,17、脑户1)命名:督脉上头通脑,本穴为其入脑之门。2)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粗隆上缘凹陷处。,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交会穴之一,督脉、足太阳之会。 4)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胀痛。灸法:艾条温灸51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18、强间1)命名:此处头骨坚强也。2)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枕外粗隆上缘凹陷上1.5寸。,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胀痛。灸法:艾条温灸51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19、后顶1)命名:穴在巅顶之后。2)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胀痛。灸法:艾条温灸51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20、百会1)命名:百,指多;会,朝会。形容位置极高;本穴位置为人体头顶最高。2)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正坐,于前、后发际中点向前1寸。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交会穴之一,手足三阳、督脉、足厥阴俱会于此。4)刺灸法 刺法:平刺o508寸,局部胀痛,也可向四神聪透刺,针感可扩散至头顶部。灸法:艾炷灸715壮,艾条灸1020分钟。强身保健可采用隔姜灸35壮,或艾条温灸至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第十四节 督脉,21、前顶1)命名:穴在巅顶前。2)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平刺0.3 0.5寸,局部沉胀。小儿囟门未闭者禁刺灸。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22、囟会1)命名:思从囟。人当思虑时,神识会于囟门。2)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胀痛。小儿囟门未闭者禁针灸。灸法:艾条温灸51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23、上星1)命名:穴在头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1寸处。主要治疗目中痛不能视,功能开光明目,如星居之。2)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胀痛。小儿囟门未闭者禁针灸。灸法:艾条温灸51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24、神庭1)命名:穴居额上发际直鼻上0.5寸。脑为元神之府,额为天庭。2)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交会穴之一,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4)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胀痛。灸法:艾条温灸510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25、素髎1)命名:素,指白色;髎,为骨隙。穴在鼻尖正中凹陷,肺开窍于鼻,其色为白。2)定位:鼻尖的正中央。,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向上斜刺0305寸,局部胀痛,可向鼻根部扩散;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第十四节 督脉,26、水沟1)命名:因穴在鼻柱下人中,比喻本穴处犹如鼻涕之沟渠。2)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交会穴之一,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第十四节 督脉,4)刺灸法 刺法:1. 向上斜刺02o3寸,局部以痛感为主,捻转时可有酸胀感,用于醒脑开窍。2针尖向鼻中隔斜刺o2一o3寸,将针退至皮下再向左右鼻翼方向斜刺,局部酸胀。3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第十四节 督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5)注意事项 轻刺。,第十四节 督脉,27、兑端1)命名:兑,为口、舌,寓为唇柔赤刚之意。端,指末端。本穴在上唇之端而正中,又为督脉末端。2)定位: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第十四节 督脉,3)刺灸法 刺法:斜刺0.20.3寸,局部胀痛。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第十四节 督脉,28、龈交1)命名:龈,牙龈;穴在上牙龈与上唇相与处,为任督二脉与足阳明之会。2)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正坐仰靠,提起上唇系带与齿龈之移行处。,第十四节 督脉,3)类属交会穴之一,任脉、督脉、足阳明之会。 4)刺灸法 刺法:1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胀痛。2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附篇: 经外奇穴,1、四神聪1)命名:本穴位于头顶近脑处,有安神定志、明目聪耳之功,共四穴。2)定位: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附篇: 经外奇穴,3)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附篇: 经外奇穴,2、印堂1)命名:相学称两眉之间为印堂。2)定位:正坐仰靠或仰卧,于眉头连线的中点。3)刺灸法 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附篇: 经外奇穴,3、鱼腰1)命名:眉毛看像鱼,穴居其中犹鱼之腰。2)定位:瞳孔直上,眉毛中。,附篇: 经外奇穴,3)刺灸法 平刺0305寸; 注意事项 禁灸。,附篇: 经外奇穴,4、太阳1)命名:太阳在天空东西升降活动,在人体头部最高,位于两侧像太阳。2)定位:眉梢与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外开1寸的凹陷。,附篇: 经外奇穴,3)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附篇: 经外奇穴,5、耳尖1)命名:位于耳尖上。2)定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3)刺灸法 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附篇: 经外奇穴,6、内迎香1)定位: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的黏膜处。2)刺灸法 常规点刺出血。 3)注意事项如有出血性疾患的忌用。,附篇: 经外奇穴,7、牵正1)命名:本穴能使面部不正之肌肉复正。2)定位:耳垂前方0.5寸,与耳垂中点相平处取穴。3)刺灸法常规向前斜刺0.50.8寸,或灸。,附篇: 经外奇穴,8、上廉泉1)定位:正坐仰靠,在颈上部正中,下颌下缘与舌骨体之间的凹陷处。2)刺灸法常规向舌根方面斜刺0.50.8寸,一般不留针。,附篇: 经外奇穴,9、颈臂1)定位:仰卧去枕,头转向一侧,于锁骨内1/3与外2/3交点直上1寸,胸锁骨头后缘取穴。2)刺灸法常规直刺0.30.5寸,但不宜深刺。,附篇: 经外奇穴,3)刺灸法常规直刺0.30.5寸,但不宜深刺。,附篇: 经外奇穴,10、百劳1)命名:百劳,指各种各样的损伤。言外之意,本穴多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2)定位: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附篇: 经外奇穴,3)刺灸法常规直刺0.51寸,或灸。,附篇: 经外奇穴,11、定喘1)命名:因治疗哮喘得名。2)定位:大椎旁开0.5寸。3)刺灸法 常规直刺或偏向内侧0.51寸,或灸。,附篇: 经外奇穴,12、十七椎1)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2)刺灸法 常规直刺0.51寸,或灸。,附篇: 经外奇穴,13、痞根1)命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合同房屋买卖协议
- 小区绿化环保工程施工协议
- 2025短期用工合同范本
- 2025项目经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范本
- 现代管理学重要题型试题及答案
- 2025计算机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计算机设备采购合同(年度)
- 2025竹林经营合同
- 行政预算与控制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建筑工程监理合同范本
- 公文处理中的文化适宜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6篇
- 常暗之厢(7规则-简体修正)
- GB∕T 25119-2021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 电池PCBA规格书
- 机械零件加工验收检验记录(共2页)
- 机械加工切削全参数推荐表
- 终端塔基础预偏值(抬高值)计算表格
- 海外医疗服务委托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完整版)研究者手册模板
- 菲林检验及管理办法
- 磁芯参数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