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中国传统医学,刘茜130301Z301,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绪论,一 中医理论基础1、阴阳学说2、五行学说二 中医的基本特征1、整体观念2、辨证施治三 诊法四 中医发展简史,内容预览,理论基础(P485),中医以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 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括。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P485487) (一)阐释人的组织结构(P485)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阳 阴 部位: 上 下 表 里(脏腑) 背 胸 气血津液: 气 血、津液 脏腑: 六腑 五脏 心阳 心阴 经络: 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阳 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阴,(二)概括人的生理功能(P486)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物质基础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属阳,二者互相依存。生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人的生命就会中止。,功能(阳),物质(阴),(三)说明人的病理变化 阴阳学说还被中医学用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阴阳失调的表现形式很多,可归纳为阴或阳的偏盛偏衰,以及对另一方的累及等,这些可统称为“阴阳不和”。许多情况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作以概括性的解释。,(四)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防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确定治疗原则 (1)阴阳偏盛损其有余 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2)阴阳偏衰补其不足 虚者补之 : 滋阴 温阳 阴阳两虚阴阳双补,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六)归纳药物性能,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 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及这些物质间的联系和变化。,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P487-490)(一)解释生理现象 阐释五脏相互关系 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二)解释病理传变 “母病及子”(顺传) “子病犯母”(逆传) “相乘”(相克太过) “相侮”(反克)(三)指导诊断 青色属肝,面见青色可能为 肝病。 红色属心,面见红色可能为心病。,(四)指导治疗“虚则补其母”培土生金法(补脾养肺)。“实则泻其子”肝旺泻心,肾实泻肝。“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如抑肝健脾、痛泻要方。,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P488),五行相生相克关系(P489),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相生相克,中医的基本特征,(一)整体观念(P490492) 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 整体观念包括:1、人体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2、人与自然密切相关。3、人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 性认识谓整体观念。,(二)辨证施治(P492493)辨分辨、辨认、审辨之意。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 的病理概括。施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立治疗 原则与治法。“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施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诊法(P493495),中医诊法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一)望诊 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如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指甲、舌象等)、排出物(如痰液、 大小便等)及分泌物(如脓液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状态。,(二)闻诊 是医生通过听觉听声音和通过嗅觉闻气味,以了解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诊察病情。(三)问诊 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四)切诊 是切按病人的脉搏和触按病人的皮肤、脘腹、手走的变化,以诊察了解疾病。切诊包过脉诊和按诊。1.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又称切脉或诊脉。2.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走,脘腹及其他病变部位的触摸按压,以观察疾病的变化,如或凉或热,或硬或软,或拒按或喜按等,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中医发展简史,(分为六个主要阶段),(一)远古时代中医学的萌芽阶段,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积累了原始医疗知识。 伏羲制九针 神农尝百草 伊尹治汤液 商代:甲骨文出现医用文字如: 疾、医、疥等 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如: 食医、疡医、 疾医、兽医等 总之,中医药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的实践,原始的医药卫生,是原始人类长期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正是这些早期经验,为以后中医药的发展和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课后练习题1),甲骨文中的:“龋”字,甲骨文中的:“蛊”字,(二)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使中医学从原始经验阶段步入抽象概念的理论阶段。,四大经典:黄帝内经(P495)难经(P499)神农本草经(P496)伤寒杂病论(P497),(二)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元气论自然观“人之生,气之聚也.散则为死” 阴阳五行学说已具雏型。,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二)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家 扁鹊 (秦越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 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法 分析了病例。补充了内经的不足。,(二)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P496)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按功效特点分成上、中、下三品,所录药物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书中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说,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该书的问世,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二)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张仲景(P497)又名张机(公元150 219年),后世称为“医圣”。 首创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论治。 编著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原则,奠定中医治疗基础。是中国最早的理论结合临床诊疗专书。 宋朝(公元960 1279年),此书再次被编写,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册。 (课后练习题2),著名医家张仲景,东汉医家华佗(P496)“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 运动养生创编了“五禽戏” 华佗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二)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三)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融合和发展阶段,晋至隋唐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辉煌时期。 三个特点: (1)学科分支日趋成熟:如脉学、病因病机学、针灸学、妇科学、儿科学、外伤科学都出现了专著。 (2)临床各科蓬勃发展:专著如诸病源候论、备急干金要方、干金翼方、外台秘要等所录诊治经验和良方佳药甚多,外科手术发展亦至鼎盛.,(3)中医学融合来自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制定颁布的官方药典唐新修本草(P498)问世。,(三)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融合和发展阶段,巢元方(公元610年)(P498)诸病源候论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全书共50卷,分67门,载列证候1700余条分别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症状。例如:对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明确指出与饮食有关;认为绦虫病系吃不熟的肉类所致。书中还记载了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说明当时的外科手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三)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融合和发展阶段,苏敬(P498)等二十余人(公元657年659年)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比欧州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三)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融合和发展阶段,孙思邈(公元581682)(P498)备急千金要方分为30卷,合方论5300首。千金翼方30卷,载方2571首。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尤其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防治方面,成就突出。如瘿病(指甲状腺肿类疾病)是因人们久居山区,长期饮用一种不好的水所致,劝告人们不要久居这些地方;如夜盲病人,采用动物肝脏治疗等。,(三)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融合和发展阶段,王惟一(公元1026年)(P499) 设计铸造铜人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 考试官将铜人穴位注水,外用蜡封。受试者如取穴正确,可针进水出。 这中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创举。,(四)宋至金元-学派涌现、理论 突破阶段,穴位铜人,金元四大家(P500)刘完素 寒凉派 认为“ 百病多因于 火”, 主张以寒凉为主治疗。张从正 攻下派 认为 “ 邪去则正安” 主张以祛邪为主。李东垣 补土派 认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主张以补益脾胃为主。朱震亨 养阴派 认为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主张以补益阴津为主。,(四)宋至金元-学派涌现、理论 突破阶段,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的特点有二: 一是对宋、金、元、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进展总结归纳,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 二形成了著名的 “温病学派”;代表作有:温热论湿热条辨温病条辨温热经纬(P501),(五)明、清-综合集成和深化阶段,(五)明、清-综合集成和深化阶段,(P500)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课后练习题2),(六)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低谷中孕育着新的飞越,民国时期 中医学的发展处于低谷。西方医学迅速传播,国民党政府试图扼杀中医,中医学面临着生存危机。由于中医学自身不容忽视的医疗价值和大批仁人志士的奋力抗争,她得以顽强生存下来。,中医的前景 中医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过程成功经验的积淀和升华。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历史;也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医院药剂科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2024黑龙江省消防宣传月知识竞赛训练题(含答案)
- 2025年心理咨询师中级实操指南与模拟题详解
- 2025年医药销售代表招聘面试攻略与模拟题解答
- 2025年财务会计实务操作与审计技巧招聘考试试题
- 2025年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面试模拟题答案及解析
- 荆州学院《计算思维及数据科学导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全球供应链管理实战模拟题库及答案集
-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素描(2)》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版软件开发工程师面试模拟题及解析
- 电力行业防汛应急预案演练脚本(2篇)
- 初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的分层教学设计研究
- 2025年高端车库租赁服务与车位抵押贷款一体化管理合同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叉车工初级考试题库
- 个人信用征信服务合同
- 航空航天检测技术
- 2025年水手理论考试题库
- 工会员工持股协议书
- 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方法课件
- 欣旺集团种禽养殖管理制度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