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清相国》看陈廷敬功业成就之路(王跃文) 2(1).ppt_第1页
从《大清相国》看陈廷敬功业成就之路(王跃文) 2(1).ppt_第2页
从《大清相国》看陈廷敬功业成就之路(王跃文) 2(1).ppt_第3页
从《大清相国》看陈廷敬功业成就之路(王跃文) 2(1).ppt_第4页
从《大清相国》看陈廷敬功业成就之路(王跃文) 2(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大清相国看陈廷敬功业成就之路王跃文,陈廷敬(16391712),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古称泽州。晚年号午亭山人。天才早慧。八岁能诗,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中进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学士、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加三级。康熙字典主撰官之一。参与大量国家典藉编撰。康熙评陈诗: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之初学者可成也。,陈廷敬的时代,伟大的时代。波澜壮阔,风云际会。社会政治环境相当复杂。电视剧创作俗套:好人受尽磨难,坏人春风得意。结果,好人得善终,坏人得报应。既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之需要,也是真实历史的再现。,清史稿康熙年间大臣传记常见这样的句子:某年,坐某事,上置勿问。某年,事寝。康熙讲究所谓以宽治天下,曾说:治国宜宽,宽则得众。若吹毛求疵,则无人可用。天下岂有完人?康熙还举了三个人的例子,一个是赵申乔,一个是张鹏翮,一个是张伯行。,一吏治松弛,赵申乔张鹏翮张伯行,赵申乔任湖南巡抚的时候,大小官员都被他参劾过,难道全省没有一个好官?官之清廉只可论其大方面者。张鹏翮居官很清廉,但他在山东兖州做官时,也曾收过人家的规例钱。张伯行居官也清廉,但他刻了那么多书,而刻一部书非花千金不可。这些钱哪里来的?两淮的盐差官员经常送人礼物,朕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追究!,赵申乔,康熙:朕相信赵申乔是个清官,但作为封疆大吏,要说他一干二净,朕未必相信!赵凤诏,赵申乔之子,太原知府,因贪污被杀。赵申乔:不能教子,求赐罢斥。康熙:今阅赵申乔所奏,其词意愤激,殊非封疆之体!,二作假成风,陈廷敬去山东办差遇百姓自发迎接,故事出自清笔记小说。,清代汤泉行宫局部,作假根子在皇帝。皇帝乃天地之纲,绳墨之所出也。康熙皇帝在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1684年至1707年)二十四年间南巡过六次。康熙每次南巡都要发出谕示,比如,不得铺张浪费、不准专门修建行宫、不准黄沙铺路、不准戒严封道、不准扰官扰民,等等。,康熙驻筚行宫局部,康熙第一次南巡时,专门发布恩款十二条,规定“一应沿途供用,皆令在京所司储备,毫不取之民间。”张符勷竹枝词:“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朝廷招募画师耗时三年制作的康熙南巡图12幅,真实纪录了康熙的第二次南巡,奢华无比。,跪迎圣驾,第一次南巡发布的恩款还规定:“凡经过地方,百姓须各安生业,照常宁处,毋得迁移远避,反滋扰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第六次南巡:二月初一日,“帝舟泊德州第六屯,山东官绅士民数十万人跪迎。”二月十五日,“帝舟抵江南台庄地方,江南士民数十万跪迎。从士民之请,帝登岸接见耆老,问询农事、生计。”,康熙南巡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五次南巡时,康熙皇帝在杭州对两江总督阿山讲:“尔等再四恳请,故而渡江南来。”朕见百姓“扶老携幼,日计数万,随舟拥道,欢声洋溢者,皆由衷而发,非假饰也。”康熙:“老人家,您等了多久了?”老人:“露立中宵!”康熙:“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通宵在这里等呢?”老人:“官府索拿,不敢不来!”封建政治虚伪性。,三腐败公行,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康熙曾画一扇面,两只白鹭,一朵清莲。题:路路清廉。张英、高士奇。公行:一是有公开的捐官,二是有司空见惯的陋规。捐官同科举相补充的国家制度。官职明码标价,吏部统一管理。官令4600两银子。,康熙征准噶尔,令有钱人捐官。仅山西一省当年捐官丞12000个。可以捐实官,可以捐虚衔、封典、监生,还可以捐穿官服。雍正年间,命吏部考试捐买的监生。晚清很多明智的官员和读书人批评朝廷弊政,捐官是受批评最多的。,陋规,律例不敌陋规,此为有清一代的沉疴痼疾。三敬:别敬、炭敬、冰敬。此外,妆敬、寿礼、灯节,等等。皇帝都知道。曹雪芹祖父曹寅曾给康熙上过一个密奏,列举两淮浮费四项,即院费、省费、司费、杂费,每年共计银二十五万多两,“以上四款皆派之众商,朝廷正项钱粮未完,此费先已入己。”“省费,系江苏督抚司道各衙门规礼共三万四千五百两。”,康熙皇帝在省费之后朱批:“此一款去不得,必深得罪于督抚,银钱无多,何苦积害!”江苏巡抚吴存礼礼:用其贪污所得,贿赂朝中大小官员及太监等,共226人,计银四十四万余两。嵩祝、李光地、张鹏翮及六位皇子皆在受贿之列。山西巡抚苏克济:收贿四百五十多万两银子。,四世风奢靡,中国历史上有个不好的规律,天下穷困则世风暴戾,天下富足则世风奢靡。穷也乱,富也乱。这是一个怪圈。陈廷敬说,乱世之乱,祸害有时;太平之乱,国无宁日。陈廷敬以明朝灭亡的教训为例说:“前明之所以亡,就是因为官场腐败、阉党乱政、权臣争斗、奢靡之风遍及朝野。这就是太平之乱!”,顾炎武,顾炎武有亡天下之说,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推而言之,天下道德沦丧,价值混乱,见利忘义,物欲横流,是非不辩,黑白颠倒,等等,都是亡天下的征兆。这种情况最易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出现,也就是太平之乱。,世风奢靡征候,如,官宦人家多养戏班子。清初北京城里,“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千钟禄惨睹里,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剃度出逃,唱的是著名的【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长生殿弹词里,安史之乱后,朝廷乐工李龟年流落民间,唱的是著名的【南吕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离乱,逼拶得岐路遭穷败。”,又如,官员衣着相互攀比。补子。中等城市多有补子专店。朝靴。北京城多制鞋名店。再如,官员生活荒淫无度。康熙皇帝每次南巡,都有随行官员私买江南女子的事。曹雪芹之舅李煦曾买5个苏州女子送给允禩。阿山送美女给康熙,帝怒:“阿山何意?当朕何人邪?”陈廷敬向康熙皇帝建议:“如今天下太平,民渐富足世风却不如以往了。天下奢靡之风日盛,官员衣食不厌其精,民间喜丧不厌其繁。世上的财货总是有限度的,而人的欲壑深不可测。臣以为,应重新制定天下礼仪制度,对官民衣食住行,都立一定之规,以提倡节俭风尚。”,恶果,官场风气日益败坏,不但贪污腐败成风,而且官员多不作为。官员但知逢迎,作揖磕头成万能的官场之道。笑话:裁缝制衣,年轻官员前襟短后襟长,年老官员前襟长后襟短。紫禁城金砖,竟成太监渔利之法。,陈廷敬功德圆满,康熙:卿为耆旧,可称全人。康熙:恪慎清勤,始终一节。清史稿:清勤康熙: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