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课堂测验(无标准答案,个人整理)_第1页
《地震勘探原理》课堂测验(无标准答案,个人整理)_第2页
《地震勘探原理》课堂测验(无标准答案,个人整理)_第3页
《地震勘探原理》课堂测验(无标准答案,个人整理)_第4页
《地震勘探原理》课堂测验(无标准答案,个人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勘探原理班级测试(1)类别_1 .阐述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地位。详情请看教科书。2 .阐述地质小波与地震记录的关系。图2.5炸药爆炸引起的压力紊乱是持续时间非常短的脉冲。 爆炸脉冲进入弹性区基本稳定地形成地震波。 炸药爆炸时,爆炸点的压力变化为持续时间数毫秒的尖脉冲,振动图可以用图表2.5a表示。 爆炸脉冲向外传播约10米,地层开始发生弹性变形,形成地震波,振动图如图表2.5b所示。 地震波向数百米外传播后,其持续时间约为60100毫秒,称为地震小波,振动图可用曲线图2.5c表示。 地震波继续向外传播,其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但认为振幅衰减,振动图如图2.5d所示。图2.5c中的地震小波与下面将描述的地震小波稍有不同。 最后可知,地震小波不是震源附近的波形,而是地震波在长距离传播后的稳定波形。 我们很难看到原始远场地震的小波。 因为在数字化处理的地震资料中,小波被改造。地震记录=振动图波剖面图两者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小波持续时间地震波是两个界面间的双重时间,两个反射波重叠小波的持续时间地震波是两个界面之间的双重时间,两个反射波分离邻接界面的反射波多重叠时,反射波和反射界面变得不一一对应。3 .阐述水平层状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与双曲线的关系。水平层状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t=x2 (2h)2v1近似于双曲线4 .阐述了根据地震记录求出视速的方法、视速和速度的关系。图2.18用放射线表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沿地震波测定的速度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沿其他方向测定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视速。 在地震勘探中,我们一般在地表观测地震波,因此地震波的视速是沿地表测量的速度。我们用图2.18来说明视差速度的含义。 假设平面反射波从地下向上传播。 在某个时刻t1,我们在x1的位置观测到地震波,然后在t1t的时刻,在x1x的位置观测到地震波。 由此,能够计算地震波视速Va=x/t . 该算式表面上没有问题,但经常研究到达x1和x1x的地震波沿着不同的放射线路径传播。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视速和速度的关系。 设地震波传播方向与地面法线所成的角为,t1与t1t的时刻所对应的波前的距离为l时,地震波的速度为V=l/t。 由于波前(波前)垂直于放射线,因此在图2.18中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是已知的,因此可获得l=xsin,由此可获得速度与视差速度之间的关系Va=V/sin (2.3 )介质均匀,地震波速度恒定,地震波速度变化。 由(2.3 )可知,越小地震波的视速度越大。如何从地震记录中计算地震波的速度? 在图2.18中,能够读出从两个位置记录的地震波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或者能够读出某个相位的时间。 两个记录位置和时间能够结合起来计算视差速度。 如果用直线连接从两个记录的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则刚才计算的视差速度实际上是其间的倾斜度的倒数,即同相轴的倾斜度的倒数。 用地震记录估算地震波的速度比较容易。 如果地震波到达2点的时间差为1视周期,则该2点间的距离为1视波长。5 .阐述纵波、横波和瑞面波的特点。地球媒体包括固体与流体不同的地质体界面,地震波的类型很复杂。 能够在介质的哪个区域传播的波叫做体波,能够在介质的边界面(两个介质边界面、介质自由表面)附近传播的波叫做面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可以根据体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P Wave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平行。 横波S Wave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横波可分解为SH波和SV波两种成分。 这两个成分的名称相对于某个基准面,即质点振动方向平行的基准面的成分称为SH横波,质点振动方向的垂直参照面量的成分称为SV横波。图2.1图2.2面波也有几种类型。 例如瑞雷面波和粗糙面波。 瑞雷面波是固体介质自由表面附近产生的面波。 相对于传播方向,瑞雷面波的质点振动轨迹为逆进椭圆,长轴垂直界面、振幅随距界面的距离急速减小,图2.3。 瑞面波的传播速度略小于介质的横波速度。 高速地层上复盖低速地层时,界面附近可以形成粗糙波。 粗面波传播的情况下,质点的振动方向与界面平行,速度处于上下层的横波速度之间。地震勘探原理班级测试(2)类别_1 .阐述共励起点道集与共中心点道集的异同。项目共激励点共同中心点方法虚拟反射法复盖好几次技术曲线类型双曲线极小点位置炮点中心点地下观测范围接口(计算机)一个反射点t0的意思激励点处的界面深度中心点处的界面深度备注共励起点反射波时的距离曲线随着界面深度的增加而变缓。2 .阐述如何做好地震波激发和接收工作。地震波激发的基本要求向下传播的地震波需要足够的能量,反射波法有利于揭示地下数千米深的内陆层构造形态、岩性和油气分布。有效波与干扰波之间在能量、频谱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必须与记录设备的接收频率范围一致。地震波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保真度和分辨率。在同一工区内震源的激发参数基本一致。地震波对接收设备的基本要求强大的信号放大功能足够宽的动态范围良好的信噪比良好的分辨率设备固有振动的持续时间不要太长。宽带浅层和深层反射波的频率成分差异很大,浅层可达百赫兹,深层只有十几赫兹。对地震仪器的若干技术要求多条道路、各道路高度一致的记录长度可选择的正确的计时装置结构轻、稳定等。3、比较陆地与海洋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工作。陆地地震勘探海洋地震勘探采集环境a )海面起伏相对较小b )海水层是几乎均匀的介质c )海水面和海底面都是强反射界面。数据收集方式震源被船拖着,距船尾3040米,深约10米b )水听器等制作了等浮电缆,在震源后拉下深度约10米震源气枪、火花等非炸药的震源地激励和接收的特点a )探测船在航行中以一定时间间隔激发地震波接收b )电缆受海流和船速的影响,有可能与测量线形成角度干扰波复冲击交混回声和鸣震侧面波(反射、衍射)底波优点全波场采集成像效果好地层层次明确,形态可靠;消除幽灵的浪潮环境噪音低缺点无法接收横波信号再现性差干扰波多电缆勘探缺陷:4 .阐述多次复盖水平复盖技术的基本内容。“还是自己来总结吧”多次复盖野外资料采集方法水平叠加室内资料处理方法5 .描述水平叠加截面与偏移截面之间的关系。水平叠加截面偏移剖面(更现实)偏移处理水平重叠断面(水平重叠断面自动收录) :在倾斜界面上,位置、生产状况与实际不同在背斜构造上,实际范围过大,在斜构造上反而有“蝴蝶结”的断层点,在非均质体上有衍射波。偏移剖面:可准确反映地下几何形态(倾斜界面复归、衍射收敛)。6 .阐述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的处理程序。t.t反射波(水平界面)xt0反射波(倾斜界面)多重波7、阐述了公共中心点的道路集中,阐述了水平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水平界面多波同相轴和倾斜界面反射同相轴的t0小时相同时,两者的关系。【以下称为导出过程】假设: t0小时相同,则多次(反射)波与(一次)反射波距离曲线的关系我现在有假设。因此因此,浅层多波和深层(一次)反射波的t0小时相同时,多波的情况下从曲线的倾斜度大。8 .阐述主要干扰波的特征,以及基于有效反射波的不同来阐述如何抑制干扰波。、规则干扰波具有一定频率和视速的干扰波经常由震源的激发而产生。面波(瑞雷面波)沿地表传播,远离地表的振幅迅速衰减。 振幅与表层条件密切相关。5个特点:低频、低速、振幅强、衰减慢、频散。声波震源刺激作用下沿地表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特点:a )速度低而稳定b )频率高,波形锐利c )持续时间短,呈细带状。用井激励填井可以减少声波的产生。、随机干扰波一种干扰波,没有一定的速度,没有一定的频率,给地震记录带来杂乱的背景。 随机噪声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地震勘探原理班级测试(3)类别_1 .用dix公式计算层速,计算界面c的深度hor,t0,VR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v1A 200ms毫秒,1000米/秒.V2B 600ms毫秒,3000毫秒.V3C 700ms毫秒,3800毫米/秒.V4D 800ms毫秒,3500毫米/秒.V5系列E 900ms毫秒,3850毫米/秒.答案如下:Dix式: vn2=t0,nvR,n2-t0,n-1vR,n-12t0,n-t0,n-1其中,t0,n和t0,n-1分别表示第n层和第n-1层传播时间vR、n和vR、n-1分别表示第n层和第n-1层均方根速度.显然,v1=vR,A=1.0103 (ms )根据Dix公式v 22=0.6 (3103 )2- 0.2 (1103 ) 20.6-0.2=1.3107 (m2 S2 )v 32=0.7 (3.8103 )2- 0.6 (3103 ) 20.7-0.6=(10.108-5.4 ) 107 (m2 S2 )v 42=0.8 (3.5103 )2- 0.7 (3.8103 ) 20.8-0.7=(9.8-10.108 ) 1070(不符合模型,排除,c、e层作为一层)v 52=0.9 (3.8513 )2- 0.8 (3.5103 ) 20.9-0.8=(13.30425-9.8 ) 107 (m2 S2 )首先请求平均速度vav。 VAV=2I=13 tiv I2I=13ti=20. 21.0103.6-0.23.6103.7-0.6 (6. 7103 ) 20. 20.6-0.20.7-0.6 =2(0.2.1. 440.67 ) 1032 (0. 20.40.1 )=22.3110320.7=3. 0界面c深度: HC=VAV 0.72=(3.3103 ) 0.72=1.155103 metre2 .叙述导出平均速度和均方速度的背景。平均速度的背景:假设均匀的介质厚度与水平层状介质的总厚度相同,并且两者的自激发自接收时间t0也相同。 (教科书P.44 )均方根速度背景:假设水平界面、垄断介质不均匀,此时如何表现反射波的时间距离曲线,在生产中进行运动校正,与介质是否均匀无关,用双曲线式计算运动校正量。 (教科书P.145 )3 .阐述野外多次霸盖观测系统从收集的地震记录中获得层速度的主要步骤和各步骤的作用。请结合这个流程图展开地震勘探原理班级测试(4)类别_1 .阐述利用VSP (垂直地震剖面)的层位标定原理。井眼附近反射波穿井地震剖面在垂直井孔方向钻井岩性柱(重要地质层次)注意:地震波的频率为100300Hz垂直测量【摘录教材相关知识】VSP观测得到了井孔附近的地层分布情况,建立了比较准确的反射界面反射波对应关系。处理VSP数据后,将其插入地震剖面的适当位置。VSP数据是深度与时间直接对应关系的唯一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