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转基因技术介绍,一、基本概念1、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导入基因的表达会引起生物体的形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简称GM,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近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称为“遗传修饰生物体”,简称GMOs。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2、基因工程又称分子克隆或重组DNA技术,指用酶学方法,将异源基因与载体DNA载体外进行重组,将形成的重组基因转入细胞,使异源基因在其中复制表达,从而改造生物特性,大量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基因工程一般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获取符合人们要求的DNA片断,即“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质粒或病毒DNA(载体)连接成重组DNA;把重组DNA引入某种细胞(受体细胞);把能表达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挑选出来并使之表达。,表达产物分离纯化,3、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区别人类自耕种作物以来,就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一脉相承,本质都是对基因的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有所区别: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间亲缘关系的限制;传统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转移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转基因技术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三、植物转基因方法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介导转化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花粉管通道法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里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在自然条件下可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根瘤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可以通过减速分裂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这一特性成为农杆菌介导法植物转基因的理论基础。,TiPlasmid,T-DNAregion,Leftborder,Rightborder,virgenes,ori,农杆菌附着到植物细胞后留在细胞间隙中。T-DNA先在细菌中被剪切、复制,然后转入植物细胞。,auxin,农杆菌包含Ti质粒,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1985年,Horsh等首先创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盘转化法,拓宽了农杆菌转化法的受体范围;1993年以来,以农杆菌为载体转化的禾谷类作物已有成功地报道,如水稻、玉米、大麦等。优点:转基因多以单拷贝或低拷贝数插入受体细胞转入的外源基因一般是预期的孟德尔遗传,得到的转基因植株一般是可育的方法简单、经济、有效,2、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最早由Cornell大学的萨Sanford提出,是依赖高速运动的金属颗粒将外源基因引入活体细胞的一种转化技术。基因枪根据其加速装置可分为火药式、电动式和气动式。基因枪法成功例子几乎包括了所有禾谷类植物,如小麦、玉米、水稻、大麦等。优点:操作简单,效率高,适应性强,一次可以向数以千计的细胞导人基因,不受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类型限制,目标命中率高;可以转化线粒体、叶绿体等植物的不同细胞器。局限性:转化效率不高;基因插入往往是多拷贝的,常造成基因失活或沉默;轰击过程可能造成基因的断裂,使插入的基因成为没有活性的片断;出现非转化体或嵌合体的可能性较高。,应用基因枪转化植物细胞a:带有目的基因的克隆载体;b:氯化钙沉淀法制备微弹;c:安了微弹的基因枪;d:基因枪轰击植物样品;e:转化细胞的组织培养;f:再生的转基因植株,3、花粉管通道法该方法于80年代初期由我国学者周光宇提出。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利用花粉通道法,我国已经获得转目标基因或总DNA的植株种类有棉花、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番茄、葡萄和泡桐等。外源基因,如Bt、Gus、NptII、TuMV-CP、PAT和几丁质酶基因等通过激光微束穿刺已经被导入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草莓、藕、马铃薯和烟草等,并且得到稳定表达。优点:不依赖于植物组织培养和诱导再生植株等一整套人工培养过程。由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的转化可直接获得转基因种子,避免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对植物基因型的依赖,和各种无法预测的体细胞变异对后代的不利影响,一般不会形成嵌合体,纯合速度快;转化速度较快,转化效率可达1%左右,一般当年即可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简便有效,易于常规育种工作者掌握,适合于大规模的农作物遗传化。,缺点:工作时间受自然花期限制,必须充分了解每一种植物的开花受精的时间过程;自然田间操作,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转基因随机方式整合进入受体染色体,转基因后代的遗传情况较为复杂;操作经验性很强;对单籽粒小花农作物的操作难度较大;获得大量的转基因种子比较困难,工作效率较低。,四、动物转基因技术动物转基因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原理及技术可分为以下3个部分:上游部分:克隆目的基因,分析基因的结构并在体外或其他系统中进行功能研究;中游部分:设计遗传修饰策略(包括载体系统的构建等),选择适当的靶细胞进行基因转移和鉴定,在此基础上将遗传修饰由细胞向整体动物过渡,实现对整体动物基因组进行人为修饰的目的;下游部分:按育种程序进行工程动物的选育和建系,在整体动物的背景上对目的基因的功能进行详细的研究,并进一步开发利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遗传工程动物。转基因动物的遗传修饰策略包括:导致产生新功能的基因组修饰(GOF);导致功能丢失的基因组修饰(LOF),主要有插入突变、大片段缺失突变、点突变及条件性基因缺失突变;,导致基因替换的基因组修饰;染色体畸变转基因动物制备的主要方法有:显微原核注射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精子载体法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卵母细胞载体法,优点:任何DNA在原则上均可传入任何种类的细胞内。显微注射法创始人是Jaenisch和Mintz等。已成功运用于包括小鼠、鱼、大鼠、兔子及许多大型家畜,如牛、羊、猪等。1981年由美国科学家戈登等取出小鼠的受精卵,在显微镜下将胸苷激酶基因用玻璃微管送入受精卵的雄原核,然后输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中,使其着床,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鼠。1982年Palmiter等将含有小鼠金属巯蛋白基因启动子的DNA片断与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融合,用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小鼠受精卵,移植给受体,产下了21只仔鼠,6只比同窝仔鼠生长快,10周龄时体重比同窝正常鼠大1倍,成功地获得了超级小鼠。1985年哈默等人首先报道用显微注射法生产出转基因兔、羊和猪。,1、显微注射法利用管尖极细(0.10.5m)的玻璃微量注射针,将外源基因片段直接注射到原核期胚或培养的细胞中,然后藉由宿主基因组序列可能发生的重组、缺失、复制或易位等现象而使外源基因嵌入宿主的染色体内。,现在的转基因动物研究大都是在Palmiter方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而进行的。继Palmiter将大鼠GH基因导入小鼠得到巨型小鼠后,牛、绵羊以及人的GH基因也先后导入小鼠,得到的转基因小鼠生长速度达到对照组小鼠的4倍。1994年Sham用同源性猪-球蛋白的基因做启动子连接入-球蛋白基因编码区,在转基因猪中高效表达出人的血红蛋白。1996年,新西兰科学家Damak等将小鼠超高硫角蛋白启动子与绵羊的IGF-IcDNA融合基因显微注射到绵羊原核期胚胎,移植后生出5只羔羊,其中两只(一公一母)为转基因阳性。用转基因羊与43只母羊交配,生出85只羔羊,其中43只(50.6%)为转基因阳性。羔羊在14月龄剪毛时,转基因羊净毛平均产量比其半同胞非转基因羊提高了6.2%,公羔羊产毛量提高的幅度9.2%,高于母羊3.4%。在毛纤维直径、髓质以及周岁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别。用乳腺生产重组蛋白(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能是转基因动物的最大应用,也是转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优点:外源基因的导入整合效率较高;不需要载体,直接转移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长度可达250Kb;可以直接获得纯系,实验周期短。缺点:需要贵重精密仪器;技术操作较难;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和整合的拷贝数都无法控制,易造成宿主动物基因组的插入突变,引起相应的性状改变,重则致死;整合率极低,在小鼠上获得转基因动物不到注射卵的5%,大家畜和其他动物更低;据统计,一头显微注射转基因牛大约要花费30万美元。,固定吸管之内、外径分别为30、80m较为合适;定吸管内径太小会导致吸力不足,对受精卵操控不易;如太大则受精卵易受伤害,影响胚胎的存活率。显微注射针自针尖起20m处的外径为4m时,可获得良好的转染效率。注射针尖如果太粗,则导致插入透明带及原核的阻力增加,且DNA流量过多,受精卵易于裂解;太细则导致针内DNA流出速率过慢,且易阻塞,而使DNA无法顺利流入原核内,影响注射效率。,显微注射所使用的受精卵固定吸管及注射针制备困难,是影响转基因效率及基因注入后之胚胎存活及转基因成功与否极其重要的因子。,利用显微操作技术转移外源基因的方法此法转入基因长度可达数百kb;并能随机地整合在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应用范围广。但是这种整合有时会导致转基因动物基因组的重排、易位、缺失或定点突变。,将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RNA载体上,制成高滴度的病毒颗粒,人为感染着床前或着床后的胚胎,也可让胚胎与能释放逆转录病毒的单培养层细胞共孵育以达到感染的目的;逆转录病毒RNA进入宿主细胞后,被反转录为cDNA;并在整合酶和其末端特殊核酸序列作用下,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进行表达和遗传得到转基因动物。逆转录病毒具有高效感染和在宿主细胞DNA上高度整合的特性,一旦细胞为逆转录病毒所感染,所产生的病毒DNA在转录和整合后,即变成宿主基因组的一部分,在宿主细胞中终生维持。用逆转录病毒感染早期胚胎,由于整合只能发生在发育的晚期,故产生的是嵌合体,只有部分细胞或组织获得外源基因。Jaenisch于1975年首次发现鼠白血病病毒(MLV)可以整合到宿主小鼠的基因组,原病毒基因可以传递给子代,但在新生动物中却几乎不表达,这成为反转录病毒转基因载体发展的一大障碍。,2、逆转录病毒感染法,Vander使用缺失MLV病毒LTR区增强子序列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的8细胞胚胎,获得转基因小鼠,证明了逆转录病毒也许是通过LTR区增强子序列调节其基因的表达。之后Salter等用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早期的鸡胚胎,制备了转基因鸡。传统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的缺陷:宿主范围狭窄(种属特异性,即病毒膜蛋只和特异的细胞膜受体发生作用),仅能感染分裂细胞,感染效率低慢病毒能感染各种非分裂细胞,其目的基因整合至靶细胞基因组能够长期表达,免疫反应小等优点成为了研究的热点2002年,Lois等利用SINLV携带eGFP外源基因成功感染了小鼠受精卵Pfeifer等利用类似载体感染8、16细胞的小鼠桑椹胚,成功制备了转基因小鼠这是首次在哺乳动物中通过LV携带外源基因整合人宿主并有外源基因表达,整合了的外源基因可以遗传给子代(F1代),并且在F1代中也有表达,3、胚胎干细胞介导法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经体外抑制分化培养建立起来的多能细胞系。通常利用一定方法如脂质体介导、电击或反转录病毒感染等,把外源基因导入干细胞中,将有功能的转入基因整合到ES细胞基因组内的非必需基因位点上,经筛选培养,而后用于生产转基因动物。20世纪80年代初,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分离出了胚胎干细胞。Thomas等(1987)首先对小鼠ES细胞进行了基因打靶,然后移植进入小鼠囊胚,将此重组胚移植进入代孕母鼠,最后产出嵌合体仔鼠,通过相互交配获得基因敲除的纯合小鼠。基因打靶包括: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技术胚胎干细胞法是目前生产转基因小鼠的主要方法,并在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模型研究方面作出贡献,卵母细胞,精子,全能桑椹胚,多能内细胞团,胚囊,人胎儿,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单能干细胞,使用胚胎干细胞法生产转基因小鼠有3个优点:数量上的优点,1个10cm的组织培养皿可以培养105个ES细胞,且都可以用于转染试验;如果转染的是细菌的抗生素基因,如新霉素磷酸基转移酶、嚓吟霉素或者潮霉素抗性等基因,阳性ES细胞则可以在抗生素筛选环境下生长;在经过转染、抗生素筛选及冷冻保存后,经过遗传选择的亚细胞系仍然会保留原始细胞系的特征。因此,使用ES细胞来生产嵌合体转基因小鼠有时候比显微注射法生产转基因小鼠更快或者效率更高。随着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可把阳性干细胞的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进一步提高转基因效率。小鼠的ES细胞系已经建立,人的ES细胞系也己经建立,但家畜如兔、猪、牛、羊的ES细胞研究进展不大,只获得一些类干细胞系。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但应用前景看好。,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转基因技术与克隆技术相结合,以动物体细胞为受体导入外源基因,再以此作为核供体,进行动物克隆。,1996年7月5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维尔穆特领导的科研小组,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用已经分化的成熟的体细胞(乳腺细胞)克隆出的羊,被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在核移植前,先把目的外源基因和标记基因(如LacZ基因和抗新霉素基因)的融合基因导入培养的体细胞中,通过标记基因筛选转基因阳性细胞及其克隆,然后把阳性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最后生产出的动物在理论上应是100%的阳性转基因动物。Schnieke等(1997)采用此法成功获得6只转基因绵羊,其中3只带有人凝血因子IX基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3只带有标记基因,目的外源基因整合率高达50%。Cibelli(1997)利用同样方法获得3头转基因牛。McCreath等(2000)报道了用体细胞核移植生产出了基因打靶绵羊。Lai等(2002)和Dai等(2002)报道了用基因打靶及克隆的方法制作出敲除1,3-糖苷转移酶的转基因猪。,Kuroiwa等(2004)通过敲除牛朊蛋白(PRNP)基因制作了无疯牛病的牛。Yang等(2006)把体细胞核移植入源于同一母牛的去核卵子,克隆后激活的同体重组胚中基因重排要大大优于异体重组胚,解决了异体克隆胚可能由于基因印记导致的核质相互作用的不协调而导致的克隆动物效率低的问题;同体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达38.5%,高于异体胚的22%;同体重组胚移植后克隆动物出生率达23%,高于异体胚的5.6%。刘忠华等(2008)对脂质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技术程序进行了筛选,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后的阳性细胞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核供体,以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为核受体,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胚胎,将重构胚移植于受体,在国内首次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GFP阳性转基因克隆猪,并首次发现通过核移植路线生产的转基因动物具有嵌合基因型,即仅在肌肉组织中无目的基因。目前影响克隆技术的应用是由于其效率低,随着去核方法、供体细胞和受体卵母细胞的融合效率、激活、以及重建胚培养等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学者认为转基因动物克隆技术将有望成为21世纪创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导技术。,5、精子载体法精子载体法是将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在受精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胚胎,并使外源DNA整合到染色体中,从而使外源基因进入子代的基因组中以精子为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体外精子转染法:分精子与外源DNA直接共孵育法、体外电穿孔导入法和脂质体转染法体内精子转染法:又分为输精管注射转染法、曲细精管注射转染法、睾丸注射转染法等1971年,Bracket等首次证实精子具有吸附结合外源DNA能力,并将外源DNA在受精时携带进入卵母细胞1992年,Lavitrano等应用此法得到阳性转基因小鼠,并发现成熟精子头部具有吸收外源DNA的能力,其吸收区域是具有特异性的,位于精子头部的顶体后区,即靠近精核的区域,沈新明等(2002)直接用人CMV启动子调控的增强型GFP表达载体注射到小鼠的曲精细管内,最后通过与雌鼠交配,成功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基因仔鼠袁进等(2005)报道向通过向曲精细管内注射外源DNA,结合对曲精细管电击或电穿孔处理,使外源基因进入睾丸生精细胞,然后将这些处理的雄鼠与母鼠交配,得到的小鼠中有一组的阳性检测率达25%Shen等(2006)将方法简化,直接向雄兔睾丸内注射携带GFP表达的外源DNA及DMSO的介质,使DNA进入睾丸细胞和生精细胞;一个月后与雌兔交配,所产生后代的56%仔兔能高效地表达所导入的外源基因李碧春等(2008)以重组GFP基因为标记,首次采用公鸡睾丸内转染精原干细胞和体外转染SSCs再移植的方法成功地生产出转基因鸡,并在家鸭和家鸡上转染功能基因进行验证。迄今已在12种动物中获得了转基因后代,包括小鼠、家兔、牛、猪和鸡等精子载体法利用精子的自然属性克服人为机械操作给胚胎造成的损伤,具有简便易行、耗费低、转染率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存在问题:外源基因随机整合;无法利用此法随意地获得理想的转基因动物,6、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ICSI)精子载体法中精子孵育前的预处理通常使精子的受精能力下降,于是许多学者尝试借鉴医学上的辅助生殖技术ICSI使处理精子受精。精子胞质内显微受精技术是借助显微操作仪,将一个精子或生精细胞直接注入卵母细胞质内,从而完成受精的过程。它降低了对精子各种指标的要求,使各种在体内外不可能发生正常受精的卵子受精,同时可以避免多精子受精,也为研究异种间受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1999年美国科学家Perry等首次应用ICSI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小鼠;随即研究者们分别在猕猴、猪上进行ICSI转基因尝试,胚胎转基因阳性率也很高,但最终并没有得到出生的转基因动物。2006年Kurome等把精子与携带有人白蛋白(hALB)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DNA序列片断共孵化,通过ICSI方法生产的胚胎移植后生产出一头含有hALB和GFP基因的转基因小猪。,优点: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仍需显微操作,但与原核注射相比难度降低很多;对一些卵质透明度不好的物种(如牛、羊、猪),ICSI更能体现出技术上的优势;再有,精子注射针的尖端截面积约为显微注射针的100倍左右,对DNA没有任何剪切,尤其适合基因组DNA、BAC或YAC库、DNA大片段操作同时ICSI法还具有受精率比较高、多精受精率低、排除透明带和卵质膜对精子入卵的阻碍作用,其受精率不受精子浓度、形态和活力的影响等一系列优点缺点:通过该方法生产转基因动物,体外发育率低,仍许多问题有待解决,7、卵母细胞载体法卵母细胞是一种全能细胞,可随着细胞分化、胚胎发育,把基因组所贮存的全部遗传信息扩大到生物体所有的细胞中采用受精卵前卵母细胞作为外源基因的导入点,让目的基因比精子染色质先进入卵细胞,这样只要发生外源基因的整合,其后的受精卵分裂、直至发育成为成熟的个体,每一个细胞就肯定携带外源基因,避免了嵌合体动物的产生Carballada等(2000)对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在体外转染卵母细胞和胚胎进行初步研究,证明这是一条简单有效的转基因途径Jonathan等(2004)发现卵巢中存在卵原干细胞,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卵原干细胞中,可获得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卵子,受精后可获得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Yang等(2007)直接对小鼠的卵巢注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得到转基因小鼠,后代阳性率达54%,并发现6代以内的转基因小鼠都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同样方法制作转基因鸡,阳性率高达67.65%,优点:通过性腺转基因,操作简便、技术要求较低、难度较小,将成为制作转基因动物的一个方向,有可能用于如猪和牛这样的大动物的转基因。不足:仍然存在外源基因随机整合进入宿主基因组的问题,还无法利用此方法随意地获得理想的转基因动物。,常见的动物细胞基因转染方法1、电穿孔技术1982年Neumann.E将外源DNA在电场条件下导入小鼠真核细胞,从而实现了基因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功能研究。随之这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细菌、酵母、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体外应用;器官植入、皮肤损伤修复的电化学疗法、疫苗的注射等体内体外临床应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物质功能性研究;研制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等。,电穿孔前后细胞质膜的变化示意图,电穿孔技术主要包括电转染和电融合:电转染是利用脉冲电场将外源DNA导入细胞中,当细胞处于高压电场时,瞬时电脉冲可将细胞膜穿孔产生可逆性孔径,从而DNA进入细胞与染色体整合;电融合是利用高强度的电场脉冲,引起相邻的细胞融合。,电穿孔原理和应用示意图,2、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基因转移技术,这种方法是受二价金属离子能促进细胞吸收外源DNA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当核酸以磷酸钙DNA共沉淀物的形式在时,细胞摄取DNA的能力显著加强。转移效率较低,仅有15%的外源DNA可以进入受体细胞核中,仅约1%的DNA可以在细胞中稳定表达。,3、脂质载体包埋法,将需转移的外源DNA或RNA包裹于脂质体内,由于脂质体具有磷脂双层结构,与细胞膜类似,因此可以与受体细胞膜融合,从而将外源DNA转入宿主细胞。这种方法转基因效率高。,五、转基因作物常用的标识基因-容易被遗忘的角落,1、标记基因的安全技术目前是利用抗生素、除草剂抗性基因作为选择标记基因进行筛选,但完成筛选后,这些标记基因就变成不需要和多余甚至是有害的。潜在危险性包括:标记基因通过花粉和种子等途径在种群之间扩散,可能转移到杂草,产生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向其他植物中转移,从而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的危害;在健康领域,标记基因及其产物可能对人或动物健康有害,标记基因可能被转移到人或动物的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目前提高标记基因安全性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利用无争议的生物安全标记基因。已发现的生物安全标记基因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甜菜醛脱氢酶基因、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木糖异构酶基因、核糖醇操纵子等。,二是转化时使用标记基因,获得转基因植株后再将其去除。去除转基因作物中标记基因主要采用共转化、位点特异重组酶系统、转座子和同源重组等方法。三是利用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系统。2、转基因检测技术根据表型的检测技术直接观察转基因赋予生物的外表特征,包括发芽测定、纸巾测定和生物测定。前两种主要用于分析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的耐受性质,后者检查杀虫能力。根据产物蛋白的检测方法以产物蛋白作为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免疫反应根据DNA的检测方法PCR法,由于许多转基因结构都被列为商业机密,给引物设计带来困难其它新技术质谱分析、毛细管电泳、近红外光谱、DNA芯片、光纤生物传感器,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医药药物、疫苗、基因治疗2、农业转基因植物、动物3、食品基因工程菌替代凝乳酶生产奶酪4、能源三次采油工艺:采用转基因技术构建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的工程菌,在油层中产生气体增加压力,而且分泌高聚物、糖酯等表面活性剂,降低油层表面张力使原油从岩石、沙土中松开,提高采油量;纤维素酶乙醇;氢气紫色硫细菌基因5、环境高效降解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基因工程菌;抗汞污染的转基因烟草;降解卤代芳烃、尼龙寡聚物的工程菌;清除石油污染的基因工程菌,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逐年增加高产品种需肥量大水资源日趋缺乏盐碱地等限制了种植与产量主要农作物品质差且产量有限转基因生物技术有有争议的问题1)食品安全争议2)生物富集争议3)药食关系争议4)生态影响争议5)基因污染争议6)全球监管争议7)机遇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退休工程师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聘用合同样本
- 2025【合同范本】融资代理委托服务协议
- 艺术家聘用协议书-艺术创作与推广项目合同
- 股权转让补充协议: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协议
-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项目建议书与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
- 路言协议离婚中关于房产及装修费用分割合同
- 智能化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制造及安装分包合同
- 集资房买卖合同范本与房产登记手续指南
- 保障卫生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何为工程合同
- 学堂在线 西方哲学精神探源 期末考试答案
-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课件 2025-2026学年生物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 项目管理经验教训总结
-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课件-第一章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概述
- 高频变压器项目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中职生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
- 移风易俗培训教程课件
-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与管理
- 护理沟通与服务课件
- 高低压配电施工设计方案
- 2025年辽宁省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