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 小儿诸热门小儿诸热门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小儿诸热门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小儿诸热门小儿诸热门 字数:5269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十九 小儿诸热门 黄帝素问 通评虚实论篇 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 【注 夫病热者,皆伤 寒之类也。凡伤于寒,借阳气以化热,热虽盛不死。然阳气生于精水之 中,男子八岁、女子七岁,肾气始实。乳子天癸未至,肾气未盛,故帝 有此问焉。夫心主脉而资生于肾,心肾水火之气,上下时交,肾气不能 上资于心,则心悬如病饥,而寸口之脉悬绝小者,肾气未盛也。】 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注 伯答乳子之生阳,借后天之气也,四肢皆禀气于胃,故阳受 气于四末,是以手足温者,胃气尚盛,故生;寒则胃气已绝,故死。夫 水谷入于胃,津液各走其道。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是先天之 精,犹借后天之所资益者也。又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 者,名曰宗气,积于胸中,上出于肺以司呼吸,是四肢之原俞,又受资 于胃府所生之营卫宗气。是以手足温者生,寒者死。】 帝曰:乳子 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 生,急则死。 【注 此复论后天所生之宗气而亦不可伤也。宗气 者,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宗始,故曰宗气。肩息者,呼吸摇肩也。风热 之邪,始伤皮毛,喘鸣肩息,是风热盛而内干肺气宗气,故脉实大也。 夫脉之所以和缓者,得阳明之胃气也。急则胃气已绝,故死。】 小儿直诀 【宋 钱乙】 诸经发热证治 潮热者,时间发热,过时即退,来日依时而发,此欲发惊也。 壮热者,常热不已,甚则发惊癎也。 风热者,身热而口中气热,乃 风邪外感也。 温壮者,肢体微热也。 发热而不欲饮水者,胃气虚热也,用白朮散。 发热而饮水作 渴,喜冷饮食者,胃气实热也,用泻黄散。 【注 按秘藏保婴 集云:小儿潮热,或壮热不退,多是变蒸及五脏相胜,不必用药。又 多食积郁热,由中发外,见于肌表,只理其中,清阳明之热,而表热自 除,不可认作外感,用小柴胡轻利等药重伤其内。又潮热不退,恐是出 痘,亦当审察,勿便用药。窃谓发热饮水者热在内,不饮水者热在外 也,又当以此辨之。其诸热证说见各类。】 黄疸 若大病后身目皆黄者,黄病也。 身痛背强,大小便濇,一身尽黄,小便黄赤,此黄疸也。泻者难 治。 若百日或半年,不因病而身黄者,胃热胎疸也;若淡黄兼白 者,胃怯也。 【注 按大病后身目皆黄,或肢体黄胖者,脾气亏损 而真脏为病,宜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朮散,调补元气。病后发渴者,脾 气虚而津液少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脾经湿热壅滞,二便秘,腠理不得 疏泄而为患者,名为黄疸,用茵陈汤。初生身黄壮热,不乳便秘,此为 胎热,用地黄汤。若二便赤濇,腹胀面赤,饮水,用茵陈汤,调五苓 散。若清便自调,四肢并冷,用益黄散;淡黄白,用调中丸。】 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小儿季夏身热痿黄治验 小儿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溃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 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热加以湿令而蒸热薄于经络,入于骨髓,使 脏气不平,故脾逆乘心,湿热相合而成此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 胸膈烦满,脾湿胜则皮肤如溃橘之黄,有余之气必乘己所胜而侮不胜, 是肾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内经言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 又言湿热成痿,信哉斯言也!此所谓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若脾 土退其本位,肾水得复,心火自平矣。又内经曰:治痿独取于阳 明,正谓此也。予用加减泻黄散主之。 幼科全书 【元 朱震亨】 发热 凡小儿有病皆热,证既不同,治亦当异,须明虚实,不可妄自汗 下。 凡伤风发热,其证汗出身热,呵欠面赤,目濇多肿,恶风喘 气。此因解脱受风所致,宜疏风解肌退热,先服柴葛解肌汤,发去风 邪,俟热之时再服凉惊丸以防内热。 凡伤寒发热,其证无汗身热, 呵欠烦闷,项急面赤,喘急恶寒,口中热气。此因解脱受寒所致。宜发 散寒邪,退热镇惊,先服惺惺散,发去寒邪,后服凉惊丸以防内 热。 二证,如小儿禀赋厚者可用凉惊丸,虚怯者用胃苓丸,甚 效。 如伤风发热,又吐又泻者,不可发散,此脾家虚怯也,以五苓 散吞理中汤最效。 凡伤风发热,多得于夏,其证身热自汗,作渴昏 睡,手足俱热。此因天气已热,包裹太厚,重受其热也。先用白虎汤, 调益元散以解其热,次服调元生脉散以补元气。 伤暑发热,多得于 夏,其证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微冷。此因阴室之中,取凉太过所 致。先服调元生脉散补其正气,次服四君子汤以防吐泻之患。 如夏 月汗出当风,以致身热自汗不止者,此名暑风。先用四君子汤加麻黄 根、黄芪以去其风,次用益元散以清其热。 伤食发热,其证手心 热。肚背尤热,一嗳气便吐乳,大便酸臭,或腹痛多啼,或腹饱胀喘 急,不思乳食。此得之饮食过度所伤。宜先利去其积,用丁香醒脾丸; 后以集圣丸调之。如伤食已久,日渐黄瘦,作热无时者,不可下,轻者 保和丸,重者集圣丸,百无一失。 痘疹发热,其证面燥腮赤,目泡 亦赤,呵欠烦闷,乍热乍寒,咳嗽喷嚏,手足指冷,惊悸多睡。此因时 行痘疹各相传染,宜清凉解毒。惟痘疹宜用参苏饮加木香,麻疹宜荆防 败毒散。不可妄用自发汗,恐生变证。 变蒸发热,此小儿正病,不 须服药,当于类下求之,不可错误。 潮热者当分二证。有时间发 热,过时即退,来日依时复发,其状如疟,此肺热也;有早晚发热,每 日两度,如潮水应期,此胃热也。盖因感触邪气。以致血脉凝滞,不即 流通,若不治之,变惊疳者多矣。肺热者地骨皮散主之;胃热者三黄丸 下之;虚弱者集圣丸调之。 惊热者,遍身发热,面青自汗,心悸不 宁,脉数烦噪,颠叫恍惚,此心热也,以凉惊丸过热,以安神丸定 心。 夜热者,但夜间发热,昼作便住,此血虚证也,以人参当归散 治之,兼服抱龙丸以防作搐。 余热者,伤寒汗下后热又来,乃表里 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不可再用凉药。盖热去则寒起,古人戒 之,当和胃气,使阳气收敛,其热自退,参苓白朮散主之;甚者四君子 汤加干姜甚效。 疳热者,形色黄瘦,食不长肉,骨蒸盗汗,泄泻无 常,肚大筋弱,此多得于大病之后,失于将息,又或伤饥失饱而致,集 圣丸大有奇功。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由血气壅实,五脏生热, 熨蒸于内,则眠卧不安,精神恍惚;蒸发于外,则表里俱热,躁急喘 粗,甚则发惊癎也。治法先以导赤散吞泻青丸以治其热,后以抱龙丸镇 其惊;如实热大小便闭者,三黄丸下之。 烦热者,心躁不安,五脏 烦热,四肢温壮,小便赤濇,宜用导赤散、麦门冬、山栀仁治之,再以 凉惊丸撤其余邪。 积热者,颊赤口疮,大小便濇,表里俱实。或内 因酒面煎煿,热药峻补,外用重被厚绵,炉火侵迫,皆能生热。此内外 蕴积之热,非食积之热也。先以三黄丸下之,后以凉惊丸调之。 虚 热者,或因汗下太过,津液虚耗;或因大病之后,元气受伤,皆能发 热。其证困倦少力,面色青白,虚汗自出,神慢嘘气软弱,手足厥冷。 此血气俱虚,气虚则发厥,血虚则发热也。四君子汤加炒干姜,甚者加 熟附子一片;待热少退,以集圣丸调之。 客热者邪妨于心也。心若 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头面,次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良 由真气虚而邪气胜也。邪气既胜,则真气与之交争,发渴无时,进退不 定,如客之往来也。先以导赤散去其邪,后以凉惊丸调之。 癖热 者,由乳食不消,伏结于内,致成癖块以生热于外也,治法以集圣丸主 之。 疟热者,寒热往来。有头痛汗出者,有呕吐不食者,有憎寒壮 热而作渴者,有通身疼痛者,有腹痛者,有吐泻者,证皆百出,治非一 端。头痛汗出遍身疼痛者,小柴胡汤加羌活、苍朮治之;腹痛者,脾积 丸治之;作渴者,白朮散治之;吐泻者,理中汤治之。俱用平疟养脾丸 调之。 血热者,每日已午间发热,通夜则凉。此心热也,轻者导赤 散,重者四顺饮治之。 袓传治热,不问其证,肝肾虚弱者,以胃苓 丸,竹叶炒米汤吞治之,元气素厚者,以凉惊丸,竹叶灯心薄荷汤吞治 之。 西江月 小儿病则生热,须知得病根因。风寒外感热来潮,饮食内伤烦躁。 吐泻疟痢疮疥,变蒸痘疹如烧。骨蒸体弱渐成劳,调治般般分晓。 若是风寒外感,面红又恶风寒。惺惺散子妙难言,有咳参苏灵验。饮食 内伤可下,三黄脾积相参。再添集圣保平安,莫使脾虚表转。 吐泻 胃苓最好,痢如赤白香连。疟家平疟解邪干,疮疥胡麻丸散。变蒸小儿 常病,不宜妄用汤丸。如逢痘疹别科传,集圣散调疳款。 治热汗下 休错,误汗误下伤人。应汗而下痞满侵,应下而汗惊定。只为不明表 里,致令大命将倾。果难捉摸且因循,用药胃苓集圣。 奇效良方 【明 方贤】 小儿诸热须分主治 夫小儿惊热者,误因惊着执以为常,致令心气不和,身体微热,睡 梦虚惊,遍身有汗,甚者手足掣缩,变成癎疾。此由气血不和,实热在 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搐。又小儿变蒸,亦微惊,所以然者,亦热盛故 也。治之以七宝散、天竺黄散、甘露散、辰砂金箔散,皆可治之。小儿 因惊则生热,热则心不宁,故睡卧不安,身体悚动,心主惊,实则发热 饮水,虚则卧而悸动不安,此其候也。 小儿温壮者,由胃气不和, 气行壅塞,故蕴积体热,名曰温壮。若大便粪臭而黄者,此腹内有伏 热,以四顺饮子治之。若粪白而酸臭,则挟宿食不消,当服紫霜丸。轻 者少服,重者节乳哺,增丸药,当取微利可也。 小儿壮热者,因五 脏生热,熏动于外,故身体壮热。大抵与温壮相类,而有小异。但温温 然不甚盛,是温壮也;其壮热者,一向热而不止,甚则发惊也,以七宝 散、大黄(石卜)硝汤皆能治之。 小儿风热,若身热面青,口中亦 热,烦叫不时,有风证者,宜虎睛丸、天竺黄散治之;若热甚大便秘濇 者,四顺饮子亦可服之。 小儿烦热者,由脏腑实热,血气盛,表里 俱热,则苦烦噪不安,皮肤壮热也,以八珍饮子、七宝散皆可服 之。 小儿手足多热,心烦躁哭,唇深红,饮水不止,以竹叶石膏 汤、加味甘露散治之。 小儿潮热者,晡间发热,过时即退,来日依 时而发,此欲发惊也。大抵血气壅盛,五脏惊热,熏发于外,故温壮相 类,或夹伏热,或带宿寒。夹伏热者大便黄而臭,带宿寒者大便白而带 酸臭,皆缘脏腑冷热之气俱盛,肠胃蕴积故也。治之以金莲饮、克效 汤、加味甘露散,过期不解,小柴胡汤或竹叶石膏汤。钱氏云:假如潮 热是一脏实一脏虚而内发虚热也,法当补母而泻本脏则愈。且如日中发 潮热者,是心虚也。肝为心之母,则宜先补肝,肝实而后泻心,心得母 气则内平,以潮热愈也。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以大黄、(石卜)硝辈 诸冷药利之,利既多矣,不能禁约而津液内竭,纵取一时之瘥,鲜有不 成疳病而身瘦也。 小儿积热者,由表里俱热,则遍身皆热,颊赤口 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饮子、三解牛黄散,利动脏腑,热即 去。既去,腹热者,里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或红绵散加麻 黄微发汗,表热乃去。表热既去又发热者,何也?世医到此,尽不能 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表,或以为不可医,误致夭殇者甚多。此表里 俱虚,气不归原,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热证也,只用异功散入 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气归内,身体便凉。热重者辰砂金箔散治 之,钱氏白朮散亦可。 小儿虚热者。因患后平复,血气未匀,四体 羸弱,时多发热,治宜调气补虚,其热自退,如钱氏白朮散、异功散、 四君子汤之类;或未退,人参、生犀治之为良。 小儿实热者,头昏 颊赤,口内热,小便赤濇,状如豆汁,大便坚鞕,或秘濇不通,腹急, 此热证也,宜四顺饮子、大黄(石卜)硝汤、八珍散,略挨动脏腑即 安。 小儿疳热者,发热形瘦,多渴,吃食不长肌肤者,谓之疳热。 三四岁后有此疾,盖吃食则有疳。用金瓜丸、玉蟾丸,肥儿丸之类治 之,最为稳当。 小儿纯阳,未有虚羸形瘵之证,温补之剂寡矣。且 如前人论小儿发热,有一十四证,见证立方,多获功效。今人当效前人 之心,观形察色,切脉论证,以分表里虚实,设有所误,非惟夭阏人 命,抑且欺于心哉! 幼科发挥 【明 万全】 诸热 肝热者,目中青,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当归龙荟丸主之。心 热者,目中赤,视其睡口中气温。喜合面睡,或仰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回收手机商务合同范本
- 房屋租赁合同范本版
- 阀门长期供货合同范本
- 厂房货物承揽合同范本
- 会员入会合同范本
- 游园项目合作合同范本
- 学校课桌采购合同范本
- 高空外墙施工合同范本
- 营销保密合同范本
- 月租酒店转租合同范本
- 2025年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完整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低压电工理论考试1000题(附答案)
- 2025年益阳市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湖南】2025年高考湖南卷化学高考真题+答案
- 2025年中国LCP料数据监测报告
- DGTJ08-2093-2019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 含2021年局部修订
- 民政知识教学课件
- DB1301∕T494-2023 城市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建设及管理规范
- KET教学课件新版
- 乳房恶性肿瘤放疗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