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绪论_第1页
电视编导绪论_第2页
电视编导绪论_第3页
电视编导绪论_第4页
电视编导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学会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艺术与美学基础指导电视教材的编制。,掌握影视制作的基本规律,学会电视教材稿本的写作,初步具备电视教材导演工作和制作工作的能力。,熟悉各种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功能、性质,并能熟练操作运用。,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各类教育电视节目的编制,培养学生协作和敬业精神。,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学习目标,影视基础知识,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学习内容,电视教材编制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电视教材制作技术,电视的发展、分类及特性;教育电视的发展、分类及特性,电视教材的含义、特点、类型;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艺术、美学的理论,摄像技术,画面构图,电视照明,电视特技技术,镜头组接原理,电视编辑,电视音响技术,电视字幕,非线性编辑,电视教材编导知识,电视教材编制过程及人员,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编写,分镜头稿本的编写,电视导演的工作过程和艺术,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主要特点,综合性:文理交叉,相辅相成,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性:技术与艺术相融,掌握教育电视的含义(概念),绪论:教育电视概述,了解教育电视的发展概况,学习内容与要求:,认识教育电视的主要研究领域,了解教育电视的发展现状,设备系统,教育活动,学科领域,有教育功能的电视设备,运用电视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综合性应用学科,第一节教育电视概论,教育电视的含义,绪论,教育电视是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教育电视设备和电视教材,采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期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的一门学科。,教育电视设备系统,数字化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网络化电视制作;节目传输虚拟化虚拟现实;虚拟演播室,第一节教育电视概论,教育电视的研究领域,拍摄,制作,存储,传输,教育电视教材,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制作媒体素养,传播媒体素养,信息素养,显示,教育电视运用,绪论,电视教材编导的素养构成,第一节教育电视概论,教育电视的研究领域,绪论,集体讲授,第二节课程的学习方法,三种学习途径,网络学习资源库,多听,多看,多做,实验训练,绪论,本课程主要参考书目: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李运林高教出版社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乌美娜高教出版社电视节目制作丛书一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广播电影电视部统编教材一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美学原理新编杨辛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思考题:、教育电视的含义是什么?、教育电视有哪几方面的研究领域?3、谈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电视教材制作与应用。,第二节课程的学习方法,绪论,补充知识,一、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一)TV的三大制式NTSC制:1953美国优点:接收机简单、最佳图象质量高、信号处理方便SECAM制:法国1956提出、1966定型优点:避免了串色和失真PAL制:1962德国优点:克服N制对相位的敏感性现状:三大制式并存,(二)高清晰度电视(HDTVHighDefinitionTelevision)日本最早提出HDTV美国ATV高级电视西欧HQTV高质量电视特点: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图象的清晰度显著提高,将成为电视广播的主要形式,(三)数字化问题数字化革命突出表现在:非线性编辑、计算机动画、数字图象处理、数字视频技术我国基本实现卫星数字传输,(四)计算机网络化计算机最早应用于电视制作:电视字幕、电视动画目前:以非线性为代表的数字后期制作技术被广泛应用未来趋势:通信、数据和广播三网合一互动电视将出现新媒体将融合广播、电视、报纸传统媒体,二、电视信号,(一)射频信号(RF)调幅(AM):发射图象信号调频(FM):发射伴音信号,(二)视频信号(VIDEO)视频=活动图象1秒=25帧复合信号(Composite)和分量信号(Component)复合:亮度和色度信号合而为一,用一条视频线传输分量:分离系统:Y/C分离分量系统:Y、R-Y、B-Y分别传送RGB系统:R、G、B三个信号在录制和传送中分开,(三)音频信号(AUDIO)人耳听到的频率动态范围为20Hz20kHz音量的单位:分贝(dB)声音特性:圆润度、饱满度、清晰度、共鸣效果,三、数字技术,电视设备的数字化是指采用计算机的数字编码方式,对电视图象、声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编辑和传送模/数(A/D)转换器和数/模(D/A)转换器视、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就是将它变为“1”或“0”的二进制数字信号,(一)压缩技术数字化的视频数据流,其数据率相当高,计算机需要的存储空间惊人,需进行压缩压缩技术的应用,既要有较大的压缩比,又要尽量保持图象的高质量压缩方式:Motion-JPEGMPEGMPEG1MPEG2MPEG3MPEG4,(二)存储技术存储介质:磁盘光盘磁带数据库的建设:容量大、方便检索,(三)数字信号的传输传输方法:Modem2400普通电话线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络)常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网(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ATM网(异步传送方式),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50年代组建电视台,2001年最新统计,全国共有2289个电视频道,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476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3.65%,电视-电影,电视-戏剧,一、电视的发展,诞生: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宏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发展:1945年二战结束后,电视进入发展阶段。1960年9月26日,尼克松与肯尼迪进行总统竞选;1963年11月23日早晨,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卫星中继取得成功,而内容正巧是肯尼迪遇刺;1969年7月20日东部时间下午4点17分,月球登陆器着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3年5-8月转播了水门事件听证会;1974年8月8日直播了尼克松辞职演说。,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一、电视的发展,变化与趋势。进入80年代以来,电视的发展更加迅猛,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清晰度电视,卫星及电缆电视,数字化电视。美国的高清晰度电视称为ATSC;欧盟的高清晰度电视称为DVB;日本的高清晰度电视称为ISDB。世界上已存在三大数字电视标准:ATSC、DVB、ISDB。,数字电视的传输途径可分为三种:,数字卫星电视,数字有线电视,数字地面开路电视,这三种数字电视的信源编码方式相同,都是MPEG2的复用数据包,但由于它们的传输途径不同,它们的信道编码也采用了不同的调制方式。例如,欧洲DVB数字电视系统中,数字卫星电视系统(DVBS)采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QPSK);数字有线电视系统(DVBC)采用正交调幅调制(QAM);数字地面开路电视系统(DVBT)采用更为复杂的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一、电视的发展,高清电视,高清导播系统,演播室座机,高清切换台,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一、电视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成为广播影视的发展趋势,有线电视频道20-30套,邻频传输频道100多套,64QAM传输频道500多套,有线电视的发展,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一、电视的发展,发展趋势预测: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实现宽带信息网。,电信网:调制解调器Modem,最高速率56Kbp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最高速率是2BD=26416144Kbps;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标称最高速率,下行8Mbps,上行1.5Mbps,承诺最高速率,下行512Kbps,上行128Kbps。有线电视网:双向HFC,以传输模拟电视信号为主,兼传数字信号。最高速率,系统下行是48Gbps,上行是180Mbps;用户下行是50Mbps,上行是10Mbps。以太网技术日新月异,从初期的10M带宽发展到100M、1GB甚至10GB带宽,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2000年底,CERNET主干网的传输速率为155M2.5Gbps,联网单位达到800个,通达全国150多个城市,用户数量超过500万,与电信网通道速率155M,国际出口速率超过100Mbps。(主干622M,中心城市高校155M),2004年3月19日,采用纯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试验网正式开通。CERNET2主干网连接分布在我国20个主要城市,传输速率为2.510Gbps,将实现全国200余所著名高校的高速接入。,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一、电视的发展,发展趋势预测: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实现宽带信息网。,聊城大学校园网出口连接图,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一、电视的发展,我国电视的发展,诞生:1958年5月1日,2发展:1960年5月1日,用NTSC制式建立了一座彩色电视台。1973年5月1日正式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74年10月1日正式开播彩色电视节目。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称中央电视台。,80年代繁荣。进入80年代,电视屏幕内容丰富多采。广告进入电视,电视剧出现。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中央台节目增加至12套,各省台也有套,而且大部分已通过卫星传输。1996年8月,中央电视台率先开通卫星数字电视(SDTV)广播业务。1997年,又有10家省级电视台开通卫星数字电视频道,到1998年底,有30多套节目上星,国庆50周年期间,进行了HDTV的转播试验。,目前我国已制定了数字电视发展的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从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数字有线电视。第二步,从2005年起开展卫星直播业务。第三步,从2008年起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中国到2015年关掉模拟电视。,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二、电视节目的分类,1.新闻类-指对正在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二、电视节目的分类,2.文艺类-指知识性娱乐性强的节目。,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二、电视节目的分类,3.教育类:指知识性的教育节目,其中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教育以及思想教育等节目。,4.服务类:为民众和社会日常具体的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节目形式。社会发展目标型、社会公益型以及日常生活型节目。,四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三、电视传播的特性,以电子科技进步为依托。,直观性与现场性。,内容形式的广泛兼容性。,观众的介入性。,5连续定期的编播方式。,基本表现元素,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五教育电视的发展及特性,)闭路教育电视出现,、教育电视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教育电视的发展及原因,)广播电视用于教育、教学领域,)闭路教育电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卫星教育电视发展.1974年月,美国发射“实用技术卫星号”直接播放教学节目,我国1958年5月1日开播电视,试播中播出了科教影片电视;197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央电化教育馆;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学;2月8日数学家华罗庚上第一课。1986年7月1日试播教育电视节目,10月1日正式播出;1987年,成立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及专业性中国教育电视台;1987年12月,召开全国性电化教育工作会议。1999年3月8日,中央电大决定在山东聊城电大建立教学试验基地.,)电子技术的发展-廉价的制作设备;传输系统;CETV-1CETV-2CETV-SD,教育电视发展的原因。,一、教育电视的发展及原因,)电视具有优越的知识传授功能,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果,五教育电视的发展及特性,技能训练,)社会发展需要:,远程教育,教育电视发展的原因。,一、教育电视的发展及原因,较短的时间呈现尽可能多的内容,而且又能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同一材料学习三天后的记忆率看,视听并用要比单用视或听高。,视觉,听觉,15%,40%,视听并用,75%,五教育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一、教育电视的发展及原因,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实验研究,人类获取信息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83%,11%,3.5%,1.5%,1%,五教育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一、教育电视的发展及原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电视师范学院;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以中央电大为例,自79年开播以来,截至2002年底,全国电大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已达333.7万人,约占同期各类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2.7,五教育电视的发展及特性,广义的理解:电视教育节目包含电视社会教育节目(社教节目)和电视教学节目。,二、教育电视节目的分类,狭义的理解:即电视教育节目仅指电视教学节目,而不包括电视社教节目。,按内容属性分类:政治类、经济类、人物类、知识类、文化教育类、科学技术类、军事类、教育类等。,按对象属性分类:大众节目、少儿节目、青少年节目、中学生节目、大学生节目、老年人节目、妇女节目、子弟兵节目、农民节目等。,按形式属性分类:,从体裁样式上分为:记录片、科教片、专题片、教学片、讲话节目、综合节目、杂志型节目、系列节目、特别节目、知识竞赛等。,从制作方式及表现形式上分为:现场直播、录像剪辑、演播室型、主持人型、晚会型、解说式、主讲人式、师范式、小品式、特技式、动画式、表演式、采访式等。,五教育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依据节目的任务、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将教育电视节目分为三大类,二、教育电视节目的分类,1.社会性教育节目,2.知识性教育节目,3.系统性教学节目,社会政治类:观察与思考道德与法制,文化教育类节目:文化生活中国风。,经济类节目:经济半小时,人物类:方荣翔,介于社教节目和教学节目之间的一种节目形态。,专栏节目,完整独立专栏:动物世界,小专栏的节目:经济半小时中的开眼界栏目、金土地。,科教片和科普片:如啄木鸟、叶子,知识竞赛类节目:幸运52、开心辞典,五教育电视的发展及特性,二、教育电视节目的分类,3.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