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妇女维权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_第1页
关于妇女维权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_第2页
关于妇女维权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_第3页
关于妇女维权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妇女维权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实行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多年来,湖北建始县妇联把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作为妇联组织的生命线和首要职责,以源头维权为突破口,以构建社会化维权为载体,以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着力点,有效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建始作出了新贡献。近几年来,县妇联、县妇儿工委先后被省妇联、州政府评为维权工作先进单位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 一、加强宣传,创新机制,营造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新环境 为使全社会达到尊重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共识,坚持全方位、多层次抓宣传普及工作,以创新机制为重要抓手,努力营造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良好环境。在宣传上,一是领导重视,县委书记王金维在中国妇女网、*日报、建始新闻周刊等媒体专题发表“新时期的妇女工作要落实好四个一”的署名文章,提出要把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作为提高妇女投身建设事业积极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落实;二是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将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列入“四五”、“五五”普法规划之中,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期间,每年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同时还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全县上下的性别平等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在机制上,一是建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领导小组和目标考核机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汪本国任组长,公、检、法、司等14个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建始县维护妇女儿童权益领导小组”,在全县制定并印发了建始县反对家庭暴力行动方案(20xx-20xx年),明确规定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及目标要求,加大了对侵害妇女儿童案件的督办和打击力度;二是县委出台了中共建始县委关于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推进妇女事业发展的意见,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整合资源,健全网络,构建社会化维权新格局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建始县妇联加强各方协调,整合资源优势,努力构筑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一是整合部门职能,畅通维权渠道。与公安联合,在全县设立了11个“110反家暴报警中心”,近五年来共接警、出警600余次;与检察院联合,开通妇女儿童维权案件的“绿色通道”,对涉及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起诉,最大限度地为妇女儿童当事人提供方便;与法院联合,设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7个,7名妇联干部被聘为特邀陪审员,县法院刑事审判庭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先进集体”;与司法部门联合,建立1个“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和10个“妇女儿童法律援助站”,近几年来,全县司法系统法律援助机构共为482名妇女和儿童提供了法律援助,接待妇女儿童上访法律咨询的5000多人次;县总工会在已建立工会组织并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中推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确保了女职工劳动权益及“四期”保护等特殊利益的有效落实,目前全县已有26个单位建立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二是完善维权网络,夯实维权基础。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协调职能,延伸基层妇联组织工作手臂,建立了县、乡、村(社区)三级信访维权网络,并在乡镇、社区、村建立妇女维权服务站,招募一大批在群众中有声望,办事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的“巾帼维权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完善社区、村级维权网络,使妇女儿童及时便利地找到维权组织咨询投诉。 三、拓展领域,创新载体,寻求实事化维权工作新突破 在实事化维权工作的实践中,县妇联努力探索人性化、实事化维权工作的新领域,把失足妇女和未成年人的生存权、教育权纳入保护弱势妇女儿童群体工作范畴,寻求维权工作的新突破。近几年来,在全县成功开展 “关爱单亲特困母亲”及“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的基础上,县妇联不断寻求维权新载体,与县检察院联手在少年刑事审判庭推行“阳光法庭”,在庭后回访中,共对6名失足未成年人实行帮爱结合,付出真诚与关爱,进行阳光帮教,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与省、州“巾帼示范岗”的女干部组建“妇女爱心帮教团”,按照“教育、帮助、挽救”的原则,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教活动,协助监狱教育改造失足妇女和未成年人46人,对其家属困难的,会同 _门提供必要帮助,利用亲人团聚的重大节日,走进看守所看望慰问帮教的失足妇女和未成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