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岭南私家园林一、 广东1、 番禺余荫山房(园门楹联)余荫山房又叫余荫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清代举人邬彬为纪念其祖先余荫而修建的。据说当时邬家两代三人先后中举,为显示家庭荣耀,邬彬花银3万余两,按江南园林风格,历时五年建起了余荫山房,同治十年(1871年)竣工时曾成为轰动番禺的一大盛事。如今园门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便巧藏园名“余荫”二字。整个园林大体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有八角池、玲珑水榭和孔雀亭;西部有莲池、曲水流觞、临池别馆、深柳堂和卧匏庐;中间一座游廊式的“浣红跨绿”拱桥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意境。(余荫山房,浣红跨绿廊桥)“浣红跨绿”廊桥无疑是园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了。它前后各有五级石阶,桥下石拱券,桥上歇山顶式桥亭,两端连风雨廊,设美人靠,可供游人休息、观景。而桥额分别题写的“浣红”和“跨绿”,则与园门楹联中的“红雨”、“绿云”呼应,点出了园林景致的特色。 坐落在园林西部的“深柳堂”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曾是园主昔日读书的地方。它面阔三间,三进分别为厅堂、书斋和卧室,宽敞明亮,是园林中木雕等装饰艺术最为精华的所在,并有不少名人题字的木刻。与“深柳堂”隔池相望,还有“临池别馆”等。 在园林东部,最主要的建筑是“玲珑水榭”,因为八角,又建在一个八角形的水池中央,所以又称为八角亭。在它四周还有杨柳楼台、孔雀亭、来熏亭、榄枝厅等景致,并栽有菠萝树、腊梅、南洋水杉等古树。园南还建“瑜园”,又称小姐楼,从二楼阳台更可俯瞰余荫山房全景。近年,在余荫山房北面的潜居邬公祠,还修建了文昌苑,辟有文昌飞阁、挂榜青山、漾春轩、瑞景楼等,造就了一个新的“荫翳生凉,水殿风来,柳影樨香,时盈客袖”的园林景致。2、 东莞可园“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这是一幅镌刻在东莞可园门口的对联,它不仅巧妙点出了园林的名称,而且以略带炫耀的口气,表达了它“咫尺山林、可人适意”的意境。(园门口的对联)可园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园主张敬修曾是一个金石书画、琴棋诗赋的文人,早年投笔从戎,捐官在广西与洪秀全的太平军交过手,后因大败于桂林红 巾军几乎丧命,三次辞官回乡,三次宦海起落,最后虽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但终因积伤成疾而不得不再次退出官场。回乡后他苦心经营,建起了这座园林, 取名“可园”,虽得于园林“可人适意”的景致,但也多少反映了他晚年“无可无不可”的思想。可园得名,传有三解:一是“可人”“可”字原本就有可人心意、合人心意之解,“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岭南园林讲究的就是那种清静幽雅、可人适意的境界。二是“可以”传说张敬修当年建好园后邀众友人宾客同贺,游览后征集园名,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园林太好,众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美,就都含糊其词“可以!可以!”,于是也便有“可以的园子”的意思。三是“无可无不可,模棱两可”它出自园主官场宦海三起三落的经历,“再仕再已,坎止流行,纯任自然,无所濡滞”,取名“可园”,以图寓意后人在仕途上可行则行,应止则止,乐天安命。走进可园,首先是一方莲塘,塘边原立有侍人石,是当年系马停轿的地方。穿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昔日园主邀请友人品 尝荔枝的地方。位于中庭的歇山顶式的“可堂”是可园中最为端庄、严谨的建筑。堂前“假山涵月”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去处,而状似狮子的 石山则被戏称为“狮子上楼台”。高四层约16米多的“邀山阁”,据说不仅是可园最高的建筑,也是清代岭南四大园林中最高的建筑。 “邀山阁”下的“绿绮楼”,传说得名于唐代传世名琴“绿绮台”,是昔日园主藏琴、弹琴的地方,后改为女眷居住,所以又称“小姐楼”。 “双清室”得名于堂前“湛明桥翠” 和“曲池映月”两景,是园中又一胜景,据说曾是昔日园主吟风弄月的地方。它进深6.4米、面阔6.15米,歇山顶式,而最为奇巧的是堂中的建筑、地面、天 花、窗扇皆用繁体“亚”字为图案,寓意吉祥,所以又称为“亚字厅”。可园最为人称道的,还在于它作为岭南画派策源地的雅意文风。传说当年有“岭南画派鼻祖”之称的居廉、居巢两兄弟,曾为 园主张敬修的幕僚,居园作画长达10年之久,每有佳作,多盖上“可以”印章,如今园中仍珍藏着他们的多幅画作,如居廉的牡丹蜂蝶寿石图堂幅、蝙蝠螳螂图扇面、居巢的海棠花卉图扇面等。他们不仅创造了岭南画派独具特色的没骨法和撞水、撞粉法画花鸟画,还在园内设馆授徒,从而开创了岭南画派的一代画风。据说岭南著名的画家高剑父、陈树人和后来的关山月,都是居氏兄弟的得意弟子和传人。3、 顺德清晖园 (半月亭) (碧溪草堂)在岭南四大园林中,清晖园的历史也许是最为久远的它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曾是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黄士俊的府第。作为顺德建县以来的 第一位状元,黄士俊府第曾经声名显赫,如今园内的留芬阁,就是他晚年归隐的居所。传说明末清初为表示对明室的尽忠,黄士俊发誓足不下楼,至死不踏清朝土地,最后终老阁中,时年85岁。清乾隆年间,黄氏家境中落,府第荒废,园林遂为顺德的龙氏家族所购得始购园林的龙应时为清乾隆年间进 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其子龙廷槐为清嘉庆年间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等,为报母恩,而取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园林易名为“清晖 园”。清道光年间,龙廷槐的儿子龙元任再次考中进士,“一门三进士”,从而使得清晖园历经三代人的苦心经营,逐渐成为岭南最具规模的私家园林。位于园林中部的碧溪草堂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如今园中年代最久的建筑。水磨青砖、贴水而建,曾是当年园主的起居室。 圆形的木雕镂空门洞,两扇门扉下方各刻有48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 ,号称“百寿图”,是清晖园昔日“三宝”中仅存的一宝(另两宝是大金鱼和白木棉,现均已不存)。草堂外墙还镶嵌着一幅“轻烟挹露”砖雕,据说也有数百年历 史。而草堂旁一株已有200多年树龄的龙眼树,虽已老迈龙钟,但上面却枝叶茂盛,是清晖园中最老的一棵古树。作为园林的主体建筑,碧溪草堂早年曾先后接待 过邓小平、薄一波、何香凝、郭沫若等知名人士。与草堂隔水相望的船厅,是清晖园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它坐落在水池的东北角,因仿建岭南著名 的珠江画舫“紫洞艇”而得名;又因传说曾是园主千金的闺房,所以又叫“小姐楼”。船厅上下两层,玲珑剔透,底层镂花透光落地屏门,二层敞开式回廊,檐下灰 塑彩绘,棂格图案,楹联“楼台浸明月,灯火耀清晖”,更充满了水乡画舫的意境。船厅旁还建有惜阴书屋、真砚斋、澄漪亭,是园主昔日读书和接待文人墨客的地 方。与船厅相连的廊下,悬一“绿云深处”的横匾传说出自乾隆皇帝十一子成亲王之手笔。东侧还有归寄庐、小蓬瀛和笔生花馆等。位于清晖园东 北角的留芬阁,就是传说中明代状元黄士俊当年足不出户的地方,也是清晖园中最高的建筑。门廊楹联“王树留芬春晖永驻,芳园涉趣清韵徐来”出自广东知名学者 刘逸生。四层阁楼,镶嵌着精美的彩色玻璃和陶瓷浮雕,其中东面贴墙的陶瓷出水筒顶端的“燕巢”,据说还是明代的遗物。主阁二层阳台与“集云小筑”相通,阁 旁还有英石垒筑的“九狮山”,以及两棵连在一起的古榕,人称“连理树”。4、 佛山梁园一为草庐、一称草堂,仅从佛山梁园这两座代表作的称谓,似乎就已能嗅到岭南园林那种植根民间、淡雅自然的独特韵味。 梁园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是当年佛山的诗书画名家梁蔼如和他的三个侄子梁九章、梁九华和梁九图等所建梁氏宅园的总称。梁蔼如,清嘉庆年间进 士,官至内阁中书和文渊检阅,书、画、诗皆有所成,曾有“得其书画者寸缣尺素皆珍之”的美誉。而其三个侄子,也都曾先后出任过清廷礼部的主事或仪制司员外 郎等职,一门四杰,是佛山颇知名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清嘉庆年间,梁蔼如辞官回乡修建“群星草堂”,后其三个侄子又分别相继建起“汾江草庐”、“十二石 斋”和“寒香馆”等。前后历时四十多年,到清道光末年鼎盛时期,整个园林面积已达200多亩,规模宏大,宅第、祠堂与田园风光浑然一体,曲水回环、松堤柳 岸,成为佛山著名的私家园林,以及岭南闻名遐迩的四大名园之一。清代末年,梁园衰落,到民国初年已濒于湮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抢救保护和九十年代的大规模重修,才使得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岭南著名园林得以保存下来。如今的梁园占地21260平方米,已辟为梁园博物馆,并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 进梁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园林前部的多组清代古建筑群,它们包括“部曹第”、“佛堂”、 “梁氏宅第”和“刺史家庙”等。一色的水磨青砖、砖木结构,且多饰以木雕、石雕、砖雕,高雅精致,无疑是佛山清代古民居的代表作。如今,为保护古建筑地面 的砖雕等文物史迹,“刺史家庙”内搭建起玻璃屋式的展厅,陈列了“绿荫深处映清流”的梁园百年风采展。由草堂、客堂、秋爽轩、船厅和回廊 等组成的“群星草堂”是梁园的主体建筑,它以“石庭”、“山庭”、“水庭”等为基调,格调高雅,布局精巧。尤其是坐落在湖边的“荷香小榭”,高约4米,飞 檐翘角,门窗缕空,饰以荷叶、荷花等题材的精美木雕,显得轻盈通透。立于水榭,清风扑面,满湖荷香,清新飘逸,令人心醉。沿湖石径跨过一 座精致的石拱桥,便可来到“汾江草庐”。一边是庭院深深,有“个轩”、“半边亭”、“寒香馆”、“皴云斋”等景致,且植有玉棠春、鹰爪兰、鸡旦花等多株古 树;一边是湖光水影,近有造型优美的石舫,远有雕梁画栋的廊桥。而最吸引眼球的也许是立于水面的一座高约三米的“湖心石”了,它玲珑剔透,亭亭玉立,旁边 白鹅、鸳鸯戏水,环湖则是竹寮、假山、垂柳“两处园林都入画,满庭玉兰尽能诗”,犹如一幅浓缩了的岭南水乡风韵图。在岭南四大名 园中,梁园的石景因千姿百态、独树一帜而最为人称道。传说当年梁蔼如叔侄四人风雅所致,均为“石癖”。爱石、赏石,又以梁九图为最。传说一次他途经清远, 得十二黄蜡石,欣喜若狂,专门雇人载回家中。黄蜡石原产真腊国(柬埔寨),清代十分罕见,梁九图见“其色纯黄,巨者高二尺许,小者也为径尺,其状有若峰峦 者、有若陂塘者、有若溪涧瀑布者、有若峻坂峭壁者、有若岩壑磴道者”,十分喜爱。他不仅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十二石山斋”,甚至自己也取名为“十二石山 人”,而这十二黄蜡石,也因此成为梁园众多奇石中的珍品。二、 广西雁山园始建于公元1869年,是清代广西桂林士绅唐岳的私人园林,名为“雁山园别墅”。公元1911年清代两广总督岑春煊以纹银4万两买下此园,改名“雁山公园”。 “桂林佳境,一园看尽”。在雁山园这个300亩的大院子里,桂林山之秀、水之丽、洞之奇、树之异全部可以看到,所以称之为桂林的缩影。雁山园建好以后,就被称为“岭南第一园”。桂林人知道雁山园有红豆树,珍稀品种,雁山四宝之一。园主大埠乡绅唐仁、唐岳父子在建园时种植了名树异卉,我想红豆应该在其中,栽种的应该还有其余三宝:绿梅、方竹和丹桂。 半个世纪前,也许是读了唐王维的红豆诗,多少有点缘分,后来居然就住进了雁山园与红豆树为伴了。其实唐氏父子只是乡绅,是有文化素养的乡绅,他们理解王维红豆诗的主旨:“此物最相思”,诗人托物思人,思念他的友人、唐玄宗时著名音乐人李龟年。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一切繁华如浮云散去,杜甫不得不伤感“国破山河在”。王维以这首红豆诗赠与友人,杜甫另有对这位颠沛流离的艺人“落花时节又逢君” 的凄楚的表达。一首红豆诗,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哀叹和诗人的家国情怀。所以园主除了在近处建红豆小馆,另有相思洞、相思崖、相思江取名都落在“相思” 上。红豆、相思,园主在造园时是作了全盘构思的。 (相思树和胡适)红豆树,树边建有红豆小馆,中国最有学问的大学者陈寅恪曾居此一年,并留有巨著柳如是别传。陈寅恪精通二十多国文字,研究隋唐历史著名,解放后公开 声称不学马列,文革期间病逝于中山大学,是公认的中国学术大师,他是广西桂林人唐景崧女婿,唐是台湾巡抚。胡适也曾来此,并留下写相思豆的诗:“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洞,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与家教合同范本
- 加工定做印刷合同范本
- 项目机器购买合同范本
- 代办管道维修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景区
- 种植基地订单合同范本
- 电台广告合同范本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护理查房
- 回归热脾区叩击禁忌护理查房
- 内部调岗合同
- 医学影像学与辅助检查
- 电力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黑龙江小学生诗词大赛备考试题库400题(一二年级适用)
- 《HSK标准教程1》第4课课件
- 双J管健康宣教
-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水电站新ppt课件 第一章 水轮机的类型构造及工作原理
- 护理查对制度课件
- 市政工程占道施工方案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