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记忆搜索,解语言之意,知诗歌之理,写作背景文学常识,字词释疑艺术手法,内容述评,.,3,写作背景,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关于内容的三种说法:“刺襄公”说、“招贤”说、“爱情”说。,.,4,文学常识,(一)关于诗经,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辑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又称诗三百。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5,(二)诗经的内容组成,风:民间歌谣。有15国风,160篇。,风雅颂,周南召南河南汝河和湖北江汉流域邶风鄘风卫风河北河南部分地区王风河南洛阳一带。郑风桧风河南郑州一带,魏风唐风山西部分地区。秦风豳风陕西一带。陈风河南安徽一带。曹风山东曹县一带。齐风山东大部分地区。,一、诗经简介,.,6,(二)诗经的内容组成,雅:多为朝会宴飨的乐曲。分为大雅和小雅,篇。,风雅颂,周王朝所在地(镐京、洛邑),今西安和洛阳。,颂:祭祀时颂赞的乐曲。篇。,周颂(陕西西安)鲁颂(山东曲阜)商颂(河南商丘),一、诗经简介,.,7,(三)艺术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一、诗经简介,赋比兴,.,8,(四)诗经的特色及影响,现实主义传统。抒情诗传统。确立了民间文学的重要地位。赋比兴为后世诗人的创作提供学习借鉴的典范。,一、诗经简介,.,9,蒹葭赏析,(一)前人评价,“意境空旷,寄托玄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故此在国风中为第一篇缥缈文字,宜以恍惚迷离读之。”(陈继揆语)“极缠绵,极惝恍,纯是情,不是景。”(牛运震语),.,10,文学知识点津,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多义和歧解性,意蕴,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歌的潜在意义。,声音、画面、情感意蕴诗歌的三大主要结构要素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中国古典诗词追求的最高境界,.,1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赏析,思考:,此诗象为何物?诸象被寄以何意?此意象的特点?,说说你对此诗的意蕴的解读,此诗是如何实现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分析本诗的“声”,.,13,三、蒹葭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二)文本分析,.,14,蒹葭(芦苇)图示,.,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二)文本分析,一、二句以兼葭起兴,展现一幅河畔秋色图:河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结霜。这情景,是在清冷寂寥中略带凄凉哀婉色调,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三、蒹葭赏析,.,1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二)文本分析,三、四句写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徘徊,企慕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相会不易,形成一种可望难即的境况。诗人心中荡漾起无可奈何的情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三、蒹葭赏析,.,1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二)文本分析,四、五句写“在水一方”的一种特定情境:逆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终不可达。这是可望难即境况的常见情境之一,追寻者的怅惆情绪也因此而增强。,三、蒹葭赏析,.,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二)文本分析,五、六句写“在水一方”的另一种特定情景: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近。追寻者的怅惘情绪也因此而更加强烈。,三、蒹葭赏析,.,19,(二)文本分析,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三、蒹葭赏析,.,20,(二)文本分析,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三、蒹葭赏析,.,21,(二)文本分析,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三、蒹葭赏析,.,22,(二)文本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三、蒹葭赏析,.,23,(二)文本分析,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秋景愈加萧瑟。白露:为霜未晞未已,表示时间变化,体现诗人焦急和惆怅的心情。道路:长跻(ji)右,追寻的道路越来越艰险。伊人所在:方湄涘、央坻沚,空间推移,伊人身影更模糊,更扑朔迷离。,三、蒹葭赏析,.,24,(二)文本分析,1、?政治讽喻诗“兼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毛诗序)2、贤人招隐诗“贤人隐居水滨,慕而思见之。”姚际恒诗经通论“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方玉润诗经原始3、意中人情诗“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阻隔,是含蓄的隐喻。”(吕恢文),中心意象伊人,三、蒹葭赏析,.,25,(三)艺术分析,1、语言形式上,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时间的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空间的变换:,“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水中坁、水中沚,暗示了追寻时间的延伸,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适应口头文学记忆和传播方便的需要;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从听觉上强化了音乐旋律感;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仅仅几个字的变换使用,体现了,三、蒹葭赏析,.,26,(三)艺术分析,2、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都虚化了,诗中所描述的这种景象,不是眼前所见的实景实事,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人某事的追忆,而是一种由诸多类似人事、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而成的心理幻象。意境也就呈现为一种不粘不滞、似花非花、空灵蕴藉、含蓄多藏的朦胧美。,三、蒹葭赏析,.,27,(三)艺术分析,3、诗歌在总体上有一种象征意味诗中的“伊人”不坐实,且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既可看作是意中情人,也可看作是贤才高士,还可看作是某种理想境界,三、蒹葭赏析,.,28,思考:蒹葭一诗为什么会具有朦胧美?,.,29,拓展阅读,借鉴其手法、异曲同工的现代诗歌名篇雨巷(欣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惠州市2025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附答案
- 2025年仓库安全员招聘考试趋势分析与预测
- 2025年火电行业初级值班员技能提升模拟题集及答案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初中历史与社会专项模拟题与解析
- 2025年互联网公司产品运营经理招聘面试预测题与解答
- 2025年物资运输领域职位应聘面试模拟题与技巧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强化训练题集高中地理提高篇
- 2025年高质量备考高级物联网工程师考试与面试双指南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重氮化工艺作业-胺基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氟化工艺作业-胺基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四川电网新建电源并网服务指南(2025年)
- 补产假工资协议书
- 呼吸肌功能解析与临床应用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4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课件
- 人教pep小升初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河南
- 中华传统礼仪的基础试题及答案
- 电力公司参观心得体会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升初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要点解读课件
- 四川省蜀道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2030军事通讯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