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_第1页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_第2页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_第3页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下行至脊髓的称皮质脊髓束,至脑干运动神经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引起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早期不出现肌萎缩。2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轴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出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萎缩,深反射消失。3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4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syndrome):又称脑桥麻痹性外斜视,若一侧桥脑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及双侧内侧纵束同时受到破坏,则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即两眼向病灶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向病灶对侧注视时,对侧眼球能外展,病灶侧眼球不能内收,两眼内聚运动仍正常。5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由中脑上丘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病变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累及上丘的破坏性病灶可导致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6阿罗瞳孔(Argyell-Robertson瞳孔):发生在神经梅毒病人中,在半数左右的脊髓痨或者麻痹性痴呆病人中出现,主要是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调节反射是在看东西有远向近时,两眼向中间辐辏、瞳孔缩小)。7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其临床意义不明。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只在暗处用强光持续照射时瞳孔缓慢收缩,停止光照后瞳孔缓慢散大。调节反射也缓慢出现喝缓慢恢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伴四肢腱反射消失(下肢明显)。若伴节段性无汗和直立性低血压等,称为艾迪综合征(Adie syndrome)。8膝状神经节损害时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称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9华勒变性:是指神经纤维受各种外伤断裂后,远端神经纤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断端远侧的轴突由于得不到胞体的营养支持,只能生存几天,以后很快发生变性、解体。残骸由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断端近侧的轴突和髓鞘可有同样变化,但仅破坏l2个郎飞结即停止。轴突断裂的胞体发生一系列改变(如染色质分解)准备修复断裂的轴突。靠近胞体的轴突断裂也可以使细胞体坏死。10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皮肤、黏膜的痛、温、触觉。起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和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位于内侧丘系外方上行,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11薄束、楔束:薄束、楔束位于脊髓白质后索,传导同侧的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其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其中第四胸节以下的形成薄束,来自胸4以上的组成楔束,向上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1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3闭锁综合症:是指基底动脉的脑桥支闭塞致双侧脑桥基底部梗死。4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基础上,血管比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空腔,故称腔隙性梗死。5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脚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元,皮质椎体细胞及椎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病。2额颞叶痴呆:指一组与额颞叶变性有关,以明显的人格,行为改变和认知障碍为特征的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综合征。3路易体痴呆:指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波动性认知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以视幻觉为突出代表的精神症状。4血管性痴呆:指包括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脏和循环障碍引起的低血流灌注所致的各种临床痴呆,Hachinshi缺血评分量表7分。5多系统萎缩:指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症状。1基底节:是大脑皮质下一组灰质核团,由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低核和黑质组成。2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3开关现象:是左旋多巴及复方左旋多巴治疗PD中出现的一种副作用,症状在突然缓解(开期)与加重(关期)之间波动。4肌强直:是由于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高,促动肌及拮抗肌的肌张力都有增高。在关节作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而感有均匀的阻力,称为“铅管样强直”。5Wilson病:也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导致脑基底节变性和肝功能损害疾病。6K-F环:是肝豆状核变性最重要的体征,是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在角膜内表面上,呈绿褐色或金褐色,宽约1.3mm的角膜色素环,光线写照角膜时看的最清楚.7肌张力障碍: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及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疾病。1周围神经是指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2腕管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正中神经损伤,各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出现桡侧三个手指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及大鱼际肌萎缩称为腕管综合征。3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4面神经痉挛也b称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阵挛性抽动或无痛性强直。5多发性神经病也称末梢性神经病,是肢体远端多发性神经损害。临床表现:四肢远端对称性运动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2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 :常因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引起,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至不能维持换气功能即为肌无力危象。3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的突发的骨骼肌驰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发作时多伴有血钾水平异常,发作间期肌力正常;按血清钾的水平可将本病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3种类型。临床上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最常见。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临床上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征,可累及肢体、躯干和头面部肌肉,少数可累计心肌。5Gower征:肌肉群受累后平卧床上时,不能站立起,常先转身俯卧,然后以双手支撑,将臀部抬起,将双手移近双足竖直下肢,再用双手抵住下肢,双手支撑双足背、踝、膝、大腿等,顺次逐渐双手攀升支撑,方能直立。这种特殊的起立过程称Gower征。 1癫痫持续状态: 出现两次或多次的癫痫发作而在抽搐发作之间没有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或者痫性抽搐持续30分钟或更长时间。2特发性癫痫: 除可疑遗传倾向, 无明显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龄段起病, 特征性临床& EEG表现诊断标准较明确的癫痫。3症状性癫痫: 由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的脑结构异常或影响脑功能因素, 如染色体异常先天性畸形/围产期损伤颅脑外伤/CNS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