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1古代法规的概况(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春秋战国时期,将法律条文予以公布,法律开始走向法典化和规范化战国初年,李悝制定法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体系的法典著作秦以盗、贼、囚、捕、杂、具六律为主两汉逐渐形成以律、令、科、比齐全的法规体系晋代还有故事和“式”的法律形式北魏、隋、唐以律、令、格、式为基本内容,6.1.1古代法规的概况(2),宋代的主要法典是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印行的法典夏辽金元注意保存统治民族原有习惯的某些内容,同时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汉族政权的立法思想明清的的法规除大明律、大清律为主要的法典外,还有诰、令、条例、则例、事例、会典等法规古代法规处于由简到繁、由粗及细的逐步完备的发展过程中,也表明法规一直受到社会发展和各种矛盾变化的直接影响,6.1.2清末对法规的修订,清末兼取中西,修订法律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欲“仿行立宪”以延续统治刑部左侍郎沈家本延请东西各国学者,参照日本、德国法律为主的外国法典,先后修订了一系列大清法律这些法律草案反映出要求移植资本主义法律的鲜明倾向,夏朝的法律制度(一)禹刑1、禹刑:夏朝法律的总称或泛称,2、禹刑的基本内容:(1)五刑:墨、劓、膑、宫、大辟等(2)昏、墨、贼、杀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3)“威侮五行,怠弃三正”(4)赎刑:“夏后氏不杀不刑,死者罚二千馔”(二)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国王大理士或理2、监狱:“圜土”“夏台”“钧台”,商朝的刑事立法(一)刑事立法活动1、沿用商部落的习惯法和沿用夏礼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矣2、商有乱政,而作汤刑3、商王发布的命令、诰、训、誓等(二)立法指导思想1、听命于天、听命于神2、推行祖宗崇拜,商朝法律的主要内容(一)刑名“刑名从商”1.死刑,包括斩(生杀)、戮(死斩)、炮烙(即在铜柱上涂油并加热,令有罪者行其上,坠炭上烧死)、醢(将罪犯捣成肉酱)、脯(将罪犯晒成肉干)。2.肉刑,包括墨刑(在罪犯面额上刺刻后,染以墨色)、劓刑(割掉鼻子)、剕刑(断足)、宫刑(割掉男子生殖器去势或破坏女子的生殖机能幽禁)。3.徒刑,就是将罪犯拘役使其劳作。这是一种附加的自由刑。,(二)罪名1、舍弃穑事2、不从誓言3、不吉不迪4、颠越不恭5、暂遇奸宄6、不有功于民(三)民事法律1、婚姻家庭制度:一夫一妻同时实行多妾制度,2、继承制度:兄终弟及制嫡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四、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商王司寇正、史(二)监狱:圜土、牖里、,西周立法概况和法律形式(一)立法概况:作九刑,制吕刑(二)法律形式:1、周礼:周公姬旦损益夏、商两代礼制加上周族自已的礼制制定了周礼2、誓,3、诰,4、命,5、遗训6、殷彞:商朝的某些法律,即在商人集中的地方准许适用一些不与周朝法律相冲突的商朝习惯法,刑事立法(一)立法指导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二)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1、主要罪名:(1)违反王命罪(2)不孝不友罪;不孝,是指不孝敬父母,不友,是指不恭敬兄长(3)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指强盗罪或强盗杀人罪。(4)群饮罪;即聚众饮酒,刑法原则和刑事政策:.(1)耄耋之年有罪不加刑。这是根据犯罪人的行为能力,有区别的加以定罪量刑(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这就是注意到了犯罪人主观状态在定罪量刑中的意义(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这是要求从犯罪人主观动机的善恶以及对社会危害的大小来考虑量刑轻重(4)罪疑从赦。即“附从轻、赦从重”,婴儿:人初生襁褓:0岁孩提:2至3岁、垂髫:童年髫年:女孩7岁龆年:男孩7岁黄口:10岁以下舞勺:13岁至15岁舞象:15岁至20岁豆蔻:女子13岁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而立:30不惑:40知天命:50花甲,耳顺:60古稀:70仗朝:80耄耋:90期颐:100花甲重开:120岁古稀四庆:140岁,人死亡时称呼年龄020岁为夭折2130岁为短寿3140岁为强寿4150岁为艾寿5160岁为周寿6170岁为稀寿7180岁为耋寿8190岁为耄寿91100岁为期颐,3、刑名:西周的刑名,基本沿用商朝(1)死刑:统称“大辟”。死刑的条目有二百多,分为对公族施用和对没有爵位的奴隶主及平民施用二类(2)肉刑:仍沿用商朝的墨、劓、剕、宫,条目达二千多,是西周的主体刑(3)流刑:商朝出现,西周沿用。(4)“圜土之制”:西周把判处徒刑的犯人送到监狱里执行(5)“嘉石之制”:是对有罪过,但不够处徒刑者的一种较轻的刑罚,类似于近世的拘留,(6)赎刑:是一种刑罚执行的变通办法,即允许受刑人拿出一定的金钱或物品折抵刑罚(7)没为官奴婢四、民事法律(一)民事规范1、所有权:(1)周天子对土地和奴隶的所有权(2)贵族、自由民的个人所有权2、契约关系:(1)质剂买卖契约(2)傅别借贷契约,(3)损害赔偿(4)租赁契约(二)婚姻制度:1、婚姻的缔结(1)四大原则: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婚龄的限制(2)婚姻缔结的程序:“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道序,2、婚姻解除(实行许可离婚主义和专权离婚主义)“出妻”的理由“七去”: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妨、有恶疾、口多言、盗窃。不得“出妻”的理由“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礼记载,西周时期“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三十始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五而笄,二十三而嫁。”这就是古代的“婚姻法”。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阐述:“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子二十三,肌肤丰盈,任为人母。”为此,古代医书素问中也有更明了的解释:“男二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三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通。女子二十二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其后,历代王朝关于婚龄的规定逐渐降低。春秋初年,齐桓公规定:“丈夫三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太平御览)春秋战国之际,越王勾践又规定:“凡男二十,女十七不嫁(婚)者,有罪及父母。”他们为了争霸,扩大兵员补给,强制人民实行早婚。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增殖人口作为增加赋税、劳役和弥补战争消耗的一种手段,我国早婚的传统逐渐形成。汉惠帝时,“女子十五以上不嫁者五算”(汉书),就是说,女子过十五岁不嫁的,一人算五人的人头税。,(三)家庭制度:,1、父权家长制2、男尊女卑,夫妻不平等(四)继承制度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五、司法制度(一)司法机构周天子大司寇小司寇(属官有掌囚、掌戮,司刑)基层官员(士师、乡士、遂士),(二)诉讼制度1、民事和刑事的区别:民事诉讼称为“讼”,刑事诉讼叫做“狱”2、起诉形式: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3、交纳诉讼费:起诉时要交诉讼费(束矢和均金)4、审理审理:“以五声听狱讼”。“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种察颜观色的审讯方式,强调了审判官的判断,同时也是对犯罪心理分析偿试5、判决和上诉:“读鞫”和“乞鞫”,一、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一)春秋时期的社会变迁1、政治关系:“礼坏乐崩”,“王室衰微”2、井田制破坏,私田和地租剥削的出现3、新兴地主阶级的的兴起和政治经济的改革(二)法律制度的变革公布成文法的活动1、变革的原因经济基础的变革2、公布成文法的活动:(1)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2)公元前530年,郑国邓析作竹刑(3)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铸刑鼎(刑书由前任执政范宣子所作),.二、战国时期法律制度(一)封建制度的确立通过变法实现1、魏国李悝推行新政2、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二)战国的立法概况、立法指导思想()“以法治国”:制法;缘法而治;事断于法。,()法应”布之于百姓“()“行刑,重其轻者”、立法活动:李悝制定法经;商鞅改法为律,制秦律(三)李悝的法经、产生的历史背景:奴隶制的解体,封建制的逐步确立的产物、主要内容:法经早已失传,从篇章结构上共为六篇:()正律四篇:“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盗法:惩治侵害财产犯罪之法贼法:惩治政治与危害人身犯罪之法囚法(网法):囚禁、审判犯罪之法,捕法:追捕逃亡之法()杂律:杂法,惩治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主要规定了“六禁”和“逾制”()减律: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类似现代刑法中的总则部分、法经的阶级本质()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有重要意义:()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在当时对各国立法产生了影响。()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的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以后的封建立法也有很大影响。()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奴隶社会法制的总结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夏、商朝西周君权神授和祖宗崇拜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主要刑名的演变夏朝商朝西周辟、膑、宫、五刑+徒刑五刑+流刑+徒刑+拘役劓、墨死刑范围扩大+赎刑+没为官奴,婚姻制度的演变商朝西周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的缔结三大原则嫔嫁制度及程序(六礼),婚姻的解除“三不去”继承制度的演变商朝西周兄终弟及制嫡长子继承制嫡子继承制宠爱妾长子继嫡长子继承制承为补充,司法制度的发展夏朝商朝西周监狱商王有最高立法权周王有最高司法权“圜土”监狱“圜土”“牖里”中央和地方设有司法“夏台”审判机关,确立了规范的诉讼和审判程序,秦朝,1.秦朝法律与战国时期秦国法律一脉相承2.以先秦法家“法治”、“重刑”的法律思想为指导,立法活动,秦朝先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立法活动。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主持“明法度,定律令”的立法工作。秦始皇死后,秦二世采纳赵高的建议,“更为法律”。,一、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正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先后统一政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并进行军事扩张。公元前207年灭亡。二、立法概况(一)主要立法思想.法令由一统,有二层含义,一是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二是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事皆决于法,秦始皇规定“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凡事皆有法式。.以刑杀为威,表现在法网严密和严刑重罚。这是商鞅重刑主义思想的继续和发展。,(二)云梦秦简的法律内容: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秦朝竹简,共1155支,简称云梦秦简。主要包括:秦律十八种:主要包括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效律:是核验县和都官物资帐目有关制度的规定。法律问答:共187条,主要采用答问方式对秦律的条文、术语与立法意图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封诊式是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规定和案例。,秦律杂抄多种行政法规为吏之道规定为官的准则及具体的行政要求(三)秦朝的法律形式律:商鞅改法为律,律自秦始诏令:命、制、令、诏,从法律意义上讲,没有什么区别。制,多用于皇帝对某件事的批定,但作为一种法律形式,通常用令式:程式、格式,是审理案件程序的司法规则或文书程式法律答问,廷行事:秦中央政府汇编典型案例,形成固定判例,用以比附解决同类的案件。,三、秦律的基本内容:(一)刑事法律1刑罚的种类(1)死刑:A、具五刑:指“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这是一种以极端残忍的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B、族诛:即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亲属C、定杀:即投入水中使其淹死D、阬:即活埋。此外,还沿用了秦朝以前的死刑手段,严刑峻法,1.李斯具五刑案例被告人:李斯罪名:谋反罪刑罚:具五刑,腰斩“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舌。”,坑儒案,”卢生等,我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活埋,妄言罪,项籍说: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2)肉刑:秦朝除沿用过去的墨、劓、剕、宫、笞以外,还广泛使用肉刑和劳役并用的刑名。(3)作刑(徒刑):A、城旦舂(4-6年)B、鬼薪白粲C、隶臣妾(4)迁,把罪犯迁到边远地区的刑罚。(5)赀(6)淬,即训诫。2、秦朝的主要罪名(1)不敬皇帝罪,(2)诽谤与妖言罪(3)盗窃罪(4)贼杀伤罪(5)盗徙封罪,就是偷偷地移动田标(6)以古非今罪,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7)妄言罪,就是指煽动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8)非所宜言罪,就是说了不应该说的话(9)投书罪,就是投递匿名信(10)乏徭罪,就是逃避徭役(11)不得兼方罪,秦律规定一个人不得兼营两种方术。3、秦律关于定罪量刑的原则:(1)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秦以身高确定责任年龄,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规定,男高6尺5寸以上,女子6尺寸以上,负刑事责任,大约15、16岁为成年。(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并以此作为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3)区分故意和过失。故意叫“端”,过失叫“不端”。故意从重,过失从轻。,(4)合并论罪,在数罪并发的情况下,将数罪合并一起处罚的原则。(5)共犯加重,凡五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或集团犯罪加重处罚(6)自首减刑,“自出”处刑轻,”其得“处刑重(7)诬告反坐,即对故意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控告他人,使无罪者入于罪,使罪轻者入于重罪者,依律处以相应的刑罚,即“罪其罪”。(二)、经济法律1、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1)春2月,不准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水道(2)不到夏天,不准烧草做肥料,不准捉取幼兽,鸟类等。,2、关于农业生产管理方面,规定下了及时雨和谷物抽穗时,要书面上报。遇到灾害,也要上报。关于畜牧业管理方面,规定每年定期评比耕牛。3、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方面,对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定额、劳动力调配方法、徒工培训等都做了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4、关于市场贸易管理方面,对价格、质量标准都有规定。四、司法制度(一)司法机构1、中央司法机关(1)秦朝皇帝掌管最高司法权(2)设有“廷尉”,为最高司法审判机关。,2、地方司法机关(1)郡守、县令兼当地司法长官(2)乡设有啬夫、三老、游徼等乡官,负责本地治安和调解工作。(二)诉讼审判制度1、起诉制度秦朝的诉讼形式大体有三种:(1)官吏纠举犯罪,提起诉讼,类似于今天的公诉人(2)告诉,是平民当事人赴官府告发被告,类似于今天的自诉人。自诉又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有审判权的官府必须受理,这类自诉受国家保护。,“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指控告本家庭成员间某些行为的案件,司法机关不受理。若当事人坚持控告,则“告者罪”。(3)犯人自首,刑事被告主动到官府投案自首2、秦朝的审讯制度(1)审讯前:司法机关要作“爰书”(记录囚犯供辞的文书)(2)审讯的程序:A、听取当事人口供B、根据口供中矛盾和不清处提出诘问C、对多次改口供,不老实认罪者施以刑讯,(3)审讯后:作出判决并“读鞫”即宣读判决书。当事人若称冤,可请求再审,叫“乞鞫”。可由当事人提出,也可由第三人提出。,两汉,、“约法三章”和九章律(1)“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2)九章律:汉王朝建立后,感“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命萧何参照秦律,“取其宜于时者”制定九章律。它是在秦律六篇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合为九章。、傍章律、越宫律和朝律傍章律是叔孙通制定的关于礼仪制度方面的内容越宫律廷尉张汤制定的有关宫庭警卫方面的法律朝律或朝贺律御史赵禹制定的有关朝见皇帝的制度礼法(朝会正见律),(二)主要法律形式、律:是经常适用的、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的基本法律形式,包括法典和单行法律、令:是皇帝的命令,也叫诏或诏令,是根据特定事件和特定对象临时发布的,其效力比律高,可变更或代替律的规定、科:(1)判处之意,“科,课也,课其不如法者罪责之也”(2)法律文书,“科谓事条”、比:是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又称决事比,与近代类推相似,、春秋经义:是汉朝在断案时,如遇律无正条,又无适当判例可依的情况下,便以春秋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根据。(春秋决狱),、法律解释:盛行于东汉。西汉时有杜周、杜廷年父子,经他们解释的法律,世称“大杜律”、“小杜律”。这些解释如符合要求,也被采用为断案的根据。三、刑事立法(一)指导思想:、约法省禁: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德刑并用(礼刑并用):“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汉武帝认为法令只能“诛恶”而不能“劝善”,要想治本,必行“仁义”,就是要把刑和礼结合起来使用、顺天行刑:这一思想由董仲舒提出而被汉武帝采纳,即在霜降以后,司法机关开始断狱行刑。,(二)刑罚适用原则、刑事责任年龄(恤刑原则)汉律直接以年龄确定,而且有最低和最高年龄的区别,这一点为后世封建法采纳。大体分为880;770;或780;1080,在此年龄下或上,根据罪行情况,一般都处以轻刑或免刑。、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容隐原则)源于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内容:“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3、先自告除其罪即自首(1)先自告除其罪(谋反罪除外)(2)一人犯数罪,只免自告之罪4、上请原则如贵族官僚犯罪,治狱之吏通常须上请皇帝裁决,然后再下法司。凡上请,一般都会减免刑。从而体现封建贵族的特权上请的范围:从令郎中到600石到墨绶长吏均属上请之列(三)刑罚制度、死刑沿用前朝的枭首、腰斩、弃市,同时出现“殊死”,即斩首。,、肉刑,沿用秦制,汉初的墨、劓、非、宫、笞宫、斩右趾、笞(文景刑制改革后)、徒刑,髡钳城旦舂、鬼薪白粲、司寇、罚作,出现“顾山”,即女子犯罪,定罪后放回家,每月出三百钱(四)汉文、景帝刑罚改革1、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2、改革的过程与内容起因:缇萦上书内容:黥刑髡钳城旦舂劓刑笞300(文帝)笞200(景帝)笞100斩左趾笞500(文帝)笞300(景帝)笞200斩右趾弃市,箠令颁布:规定笞杖长5尺,面宽1寸,末端厚半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受刑部位及中途不得换人3、刑制改革的意义这一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标志着古代刑制由野蛮进入较文明时代的转折点,也为奴隶五刑向新五刑过渡奠定了基础(五)主要罪名1、危害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犯罪:(1)“阿党附益”罪。即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中央朝臣外附诸侯为附益(2)事国人过律罪。即诸侯王每年役使吏民超过限额。,(3)非正罪。即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要免为庶人(4)僭越罪。两汉的器用、服饰等,诸侯、臣下各有规制,“逾制”即构成本罪。(5)出界罪。即诸侯擅自出越其封国国界出界律(6)漏泄省中语罪。即泄露朝廷机密事宜。2、加强君主专制,严防臣下专权方面的犯罪(1)欺谩、诋欺、诬罔罪(2)非议诏书、毁先帝罪(3)怨望诽谤政治罪(4)左道罪:左道,就是邪道,以左道蛊惑民众者依律处死刑(5)废格诏书罪:就是官吏不执行皇帝诏令。,3、维护皇帝尊严,保障皇帝安全方面,(1)不敬、大不敬罪。就是对皇帝轻蔑失礼。(2)阑入宫门罪。即无凭证擅自进入宫殿。4、镇压农民反抗,维护地主阶级专政方面,(1)大逆无道罪(2)群饮罪(3)首匿罪:首匿,指主谋藏匿罪人。(4)通行饮食罪:即为起义农民通情况,当向导,提供饮食。(5)见知故纵罪:即见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即为故纵,依律与之同罪。,四、民事立法(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规定汉初,法律规定男子23岁就要登记为公家服徭役至56岁,景帝二年改为20岁开始(二)所有权1、颁布“田律”“田令”“田租税律”等法律对公私土地所有权加以保护2、保证“官田”和“私田”的租税收入(三)契约关系1、买卖契约:叫“券书”凡买卖关系确立,都要订立契约各种买卖契约格式大体致,包括买卖日期、标的、价钱、双方的姓名、见证人2、债务契约:关于借贷方面的法律,主要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规定债务人违期不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并同时按法定利率支付五、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一)婚姻制度1、结婚的程序:遵循“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2、结婚年龄的规定:规定女子年15至30岁不出嫁,采用多出口赋的办法惩罚3、实行“一妻多妾制”4、离婚制度(1)基本原则:“七去”和“三不去”(2)夫专权离婚(3)离婚后财产问题上,允许女方将初嫁时的财物带走,(二)维护封建家长制度家庭关系1、封建“三纲”“五常”的确立2、“不孝”和“大逆”同罪3、同居共财(三)继承制度1、王位继承嫡长子继承制度,否认“非子”“非正”的继承权2、财产继承:(土地和其它财物)(1)诸子平分制(庶子、女儿也有继承权)(2)遗嘱继承3、收养制度六、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两汉的司法制度,基本沿用秦朝。1、中央(1)皇帝掌握最高司法权,(2)、廷尉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主要负责审理“诏狱”和地方上送的疑难案件(3)、尚书台下设三公曹(西汉)和二千石曹(东汉)2、地方实行行政与司法合一的体制,州牧:地方上最高司法机关郡守(下设决曹掾)和县令兼理司法(二)诉讼审判制度1、诉讼制度(1)告诉和举劾:政府官吏纠举犯罪。(2)严禁越诉,违者有罚(3)诉讼主体的限制:卑幼不得告诉尊长2、逮捕与羁押(1)汉律对普通人犯罪,有人告发或官吏告劾,随时逮捕,,(2)对封建官僚的犯罪,如需逮捕,“有罪先请”,即报请皇帝批准。批捕,也不加刑具(3)对民间轻微争讼,一般不逮捕3、审判制度(1)“鞫狱”: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复审(三日后)(2)“断狱”:判决,宣读判决叫“读鞫“(3)“乞鞫”:“有故乞鞫”,但必须以三月为限(4)执行:一般案件由郡县执行,郡有执行死刑权。死刑执行时间:立秋冬至间执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一)三国时期对汉律的沿用和改革1、蜀国沿用汉律,制定蜀科2、吴国沿用汉律,编制科条科令3、魏明帝时制魏律18篇(新律)魏律的改革主要内容:(1)增加了篇条(2)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3)吸收律外的傍章科令,调整、归纳各篇内容,使魏律“文约而例通”(4)“八议”入律封建等级制度法典化(5)在刑罚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二)、两晋法规1、晋律颁行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并于次年颁行全国的晋律(泰始律)2、张斐与杜预注律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当时著名律学家张斐和杜预为之作注,后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律并行晋律比魏律又有发展:(1)严格区分律令界限,提高正律地位(2)篇章设置更加合理,将刑名分解为刑名和法例两篇(3)法律概念更规范化(4)从内容看,“礼律并重”:准五服以制罪,(5)规定了保护官僚地主特权的法律(三)南北朝时期立法1、南朝立法,沿用晋律2、北朝立法(1)北魏律的制定:北魏孝文帝制成,共20篇,内容:A、刑法原则B、刑名C、罪名特点:“纳礼入律”(2)东魏麟趾格西魏大统式(3)北齐律的制定: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始命群臣修律。前后历经十余年,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完成北齐律,北齐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共12篇,949条。A、确立了12篇的体例,既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B、确定了“重罪十条”,为后世的“十恶”提供了范例C、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为封建刑罚体系奠定了基础。意义:它在中国刑律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对隋唐的立法和法典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4)北周大律或大诰(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立法活动的主要成就:1、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于律令之外,又有科、比、格、式2、法典体例增加科学性:改具律为名例律,并置于律首,使之起“纲领”作用;北齐定律12篇为隋唐律的篇章结构提供了先例3、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4、对刑罚制度不断改革,基本确立了封建五刑体系笞、杖、徒、流、死5、因地制宜地丰富了封建法典内容,使之更全面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二、法律内容的发展(一)经济立法1、颁布“占田令”或“均田令”,确认土地的等级占有制度2、推行租调法令,保障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二)刑事立法1、“八议”、“官当”入律八议制度:源于西周“八辟”,在曹魏正式入律的,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制度内容: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特权:犯死罪者“议定裁奏,曹司不敢与夺”;犯其他罪例减,官当制度: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正式出现于北魏律和南朝的陈律2、确立“重罪十条”始于北齐律,它将危及国家根本利益的十条最严重的罪名,置于律首,以强调主要打击。它是“十恶”的前身主要内容:反逆(造反);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与宫殿)叛(叛变);降(投降);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不道(凶残杀人);不敬(盗用皇室器物及对皇帝不尊重);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礼制服丧);不义(杀本府长官与授业老师);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法律效力:“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3、刑罚制度改革(1)免除宫刑,进一步废除肉刑,(2)改革妇女从坐制度(3)定流刑为减死之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流刑的里数分为:2500里、3000里、3500里、4000里、4500里五等(三)民事立法1、关于买卖、借贷等民事法律关系的立法增多2、规定了严格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婚姻家庭法律规三、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1、中央审判机关仍称廷尉,或叫大理寺。北周秋官大司寇2、尚书台发展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其中的“三公曹”和“二千石曹”执掌司法,中央行政机构兼领司法事务,标志着中国封建司法制度走向司法行政与审判分离又相互牵制的道路(二)诉讼制度的主要变化1、皇帝更频繁、直接地干预和参与司法审判2、规定了严格的死刑复核制度3、加强了自上而下的司法监督4、限制了人民的诉讼权利。(三)御史监督职能的加强1、建立了皇帝直接领导的监察机关御史台。晋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权能极大,“无所不纠”2、御史台下设治书侍御史,负责监督中央和地方百官司法权、监督权日渐集中于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第八章隋唐的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隋朝开皇律的立法成就唐朝的立法概况唐朝法律的基本形式唐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唐律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十恶”和“八议”唐朝司法制度的发展,隋朝的法律制度,一、开皇律内容的发展(一)开皇律制定的相关背景(二)开皇律的颁布修订(三)开皇律的篇章体例(四)开皇律的内容特点二、大业律的颁行三、司法制度的变革,开皇律制定的相关背景,1、上承北齐、北周立法成果、下启唐律2、国家的重新统一3、最高统治者和统治集团对德礼的推崇4、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开皇律的颁布修订,1、开皇律的基本修订原则“取适于时,留意宽简”去重就轻、删繁为简2、修订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废除死罪八十余条、流一百多罪条、徒杖等罪一千多条,开皇律的篇章体例,1、继承北齐律立法成果2、与北齐律的不同改禁卫律为卫禁律改户律为户婚律分捕断律为捕亡律、断狱律两篇;弃斗律、毁损律12篇500条,比北齐律的12篇949条更为简要,开皇律的内容特点,1、五刑体系的变化2、改“重罪十条”为“十恶”变“反逆”、“大逆”、“叛”、“降”为“谋反”、“谋大逆”、“谋叛”,重视惩治预谋政治犯罪;增设“不睦”,维护宗法关系3、完善封建特权制度创设“例减”“三流同比徒三年”,1、五刑体系的变化,废除前朝的许多酷刑,减少重刑种等级死刑,分为绞斩二等流刑分为三等,并明定里程数徒刑仍为五等,但是各等年限均已缩短杖刑、笞刑各为五等,各等级之间相互衔接,二、大业律的颁行,(一)大幅度减少开皇律律条及刑罚等级(二)改十二篇体例为二十篇(三)“矫情饰行,以钓虚名”,先轻后严,自毁法制,三、司法制度的变革,(一)诉讼体制继承并完善了南北朝时期中央对诉讼的管控(二)讯囚将讯囚纳入严格的规范程序中(三)死刑复核确立死刑三复奏制度,唐代的立法成就,一、立法思想二、律典的编纂修订情况三、法律形式,一、立法思想,(1)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2)立法宽简、划一、稳定,追求罪行法定的原则(3)执法要求审慎,追求罪刑相适应原则(4)法律不避权贵,废黜不分亲疏,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1、治理国家必须兼有德礼和刑罚,缺一不可2、德礼为本,刑罚为用3、核心是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宽仁治天下”,唐太宗,立法宽简、划一、稳定,追求罪行法定的原则,“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二、律典的编纂修订情况,(一)唐律的修订过程1、贞观律2、永徽律疏3、开元年间制定的开元律及开元律疏;4、宣宗时期制定大中刑律统类。(二)唐六典的编纂1、效仿周礼,定“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2、后以周礼六官为编纂体例;3、十六年方始修成4、采取以官统典的体例,汇集了当时关于政制、官规的各类规定。同时还记述了各官署、职位的历史演变。,1、贞观律,(1)唐高祖时期制定的武德律(2)太宗时期制定的贞观律主要篇章为: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创设加役流刑,以为减死之罚改革“兄弟分居,连坐俱死”确立比附类推原则,2、永徽律疏,(1)高宗时期制定的永徽律(2)修订律疏(3)唐律疏议的主要结构(4)唐律疏议的立法成就,唐律残片,唐律疏议的主要结构,名例律(16,共六卷):“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卫禁律(78,共两卷):“卫者,言警卫之法;禁者,以关禁为名”。即关于宫廷警卫和边防、关卡、城镇的保卫规定。“但敬上防非,于事尤重,故次名例之下,居诸篇之首”。职制律(911,共三卷):“言职事法制”。即关于官吏责任、机构设置、行政程序、公文递送等法律规定。“宫卫事了,设官为次,故在卫禁之下”。户婚律(1214,共三卷):户口、婚姻事宜。古代人地不分,所以还包括土地分配、税收、徭役。北齐称婚户律,在汉律户篇附加婚,隋朝改为户婚律。“既论职司事讫,即户口、婚姻,故次职制之下”。厩库律(15,共一卷):“厩者,鸠聚也,马牛之所聚;库者,舍也,兵甲财帛之所藏”。主要涵盖官方的马牛饲养管理和官方仓库的保护。“户事既终,厩库为次,故在户婚之下”。擅兴律(16,共一卷):“大事在于军戎,设法须为重防”。前者指禁止擅自调兵遣将和兴兵备防;后者指禁止擅自行造工程、差遣丁夫。汉律为兴篇,曹魏加擅字。“厩库足讫,须备不虞,故此论兵次于厩库之下”,唐律疏议的主要结构,贼盗律(1720,共四卷):政治犯罪和严重的人身伤害。盗窃等犯罪。“前禁擅发兵马,此须防止贼盗,故次擅兴之下”。斗讼律(2124,共四卷):“首论斗殴之科,此言告讼之事”。斗殴致伤及其起诉程序,还包括一些特定犯罪和特定身份人的起诉禁令。“贼盗之后,须防斗讼,故次于贼盗之下”诈伪律(25,共一卷):前者伪造,后者诈骗,前者为侵害国家、皇权的特殊主体的伪造犯罪,后者为身份欺骗和行为欺骗。“斗讼之后,须防诈伪,故次斗讼之下”。杂律(2627,共二卷):“拾遗补缺,错综成文,班杂不同”。主要包括市场管理、债权债务、犯奸失火等轻微的侵害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犯罪。捕亡律(28,共一卷):“若有逃亡,恐其滋蔓,故须捕系,以置疏网”。涉及逮捕罪犯以及官私奴隶逃亡,甚至包括官员无故私逃的犯罪。,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这时期中国律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唐律疏议的立法成就,唐律12篇,500条,是古代中国在成文法典制定上的集大成作品。文字上的言简意赅,既反映了此时期中国在法律概念和条文之间逻辑组织能力的高水平,也体现出古代文言文作为一种法律语言自身的特性。此外,律典从本质上还是属于刑法,官方及民间对法律排斥的心态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自两汉开始的儒家注律活动,恰好能够让律典披上一件儒家的外衣。因此,两方面的因素,前者是技术性的,后者是价值观上的,都使注律成为一种可能、而且是必须的一项活动。,唐律疏议的立法成就,促成注律的直接原因来自于科举选官中的明法科考试以及官吏在理解律文上的混乱局面。从秦汉时期开始,为了便于准确和统一的适用法律,对法律条文的各种阐释活动就一直没有中断过。而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阐释法律的依据被限定在儒家的经典文献中,通过考证、分析、注解等方式,律学家们将其发展成为一项以注释律文、阐发律意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活动,以此,将儒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与法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唐律疏议,就是以疏议附于律条之后的方式,通过阐释、问答、举例等形式,按照儒家经典文献逐字、逐词、逐句的表明律文制定的合理性以及如何正确理解相关条文。疏议文字量很大,唐律疏议,疏议占了文字量的百分之八十。,唐玄宗时期最出色的立法成就,是完成了在行政组织方面的立法规范,唐六典的制定将“明君治吏不治民”的思想体现到制度规范的体系中,唐六典,唐六典记载了唐前期的职官建置及职掌,占全书三分之一的注疏或记职官沿革或作细则说明或附录有关诏敕文书,对于了解当时官制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三、法律形式,唐代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格、式四种,其主要区别为:,唐代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一、唐代的行政法律规范二、唐代的民事法律规范三、唐代的经济法律规范四、唐代刑事法律规范,一、唐代的行政法律规范,一、行政立法与监察执行机构(一)中央三省六部制(二)地方州县体制二、行政法规及其特点(一)主要行政法规1、唐律中职制律2、唐六典(二)、选任官吏的制度1科举制度的成熟2、有利于在较大范围内选用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三)对官吏失职、渎职行为的处罚(四)唐代行政法规的主要特点,(一)中央三省六部制,1、三省六部2、御史台3、三师与三公,唐初文官俑,1、三省六部,(1)唐朝中央政府的实际职权由三省六部来掌理(2)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3)中书省为中枢决策及最高出令机关,掌管国家机要(4)门下省专司对各类文书、奏章的审核、封驳(5)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执行机关(6)六部为尚书省所属的六个职能部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既有分工,又有制约,既便于皇帝集权,又有利于提高国家行政效能。,中书省之印,三省六部图示,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中央官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唐代中央主要机构图示,以皇帝为首的唐代中央官僚机构,在唐高祖武德时期就比较完备地建立起来。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2、御史台,(1)独立的监察机构(2)御史台分设台院、殿院、察院1,台院设侍御史六名,在朝中行使监察权,主要负责究弹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以及处理皇帝交办的案件。2,殿院设殿中侍御史九名,主要负责对朝仪的监察。3,察院设监察御史十五名,其中三人专司对尚书省所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官的监察(3)唐朝初期地方监察区分为十道(后来增至十五道,监察御史的员额也随之增加),每一道为一个独立的监察区,由察院定期派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州县官吏。,唐御史台精舍碑,唐代中央政府的监察机构称御史台,御史台是受理讼案、拘捕犯人、审讯罪犯三位一体的政权机构,故御史台还置有监狱。台狱建筑有精舍並为之立碑。开元十一年由殿中侍御史、书法家梁昇卿追书成文,石匠赵礼鐫刻成碑。碑高四尺一寸,广三尺七寸三分,十八行,行三十字,隶书。额题“御史台精舍碑六字,篆书。碑文中心思想是劝导关押在台狱“岁以千计”的罪犯,笃信佛教经义,归命自保,谋求解脱。,3、三师与三公,(1)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2)九寺五监九寺:太府(户部钱)、司农(户部粮)、宗正(礼部皇族)、太常(礼部祭祀)、光禄(礼部膳食)、鸿胪(礼部外交)、卫尉(兵部军器储备)、太仆(兵部马政)、大理(刑部司法);五监:国子(设祭酒、司业)、军器(兵部军器制作,设监)、少府(工部手工业,设监、少监)、将作(工部建筑,设大匠、匠)、都水(工部水利,设使者、丞),(二)地方州县体制,1州县两级2、基层设乡、里机构,(三)对官吏失职、渎职行为的处罚,1、确定官府员额,不得逾制2、职司其守,不得无故出界3、法条严密,惩处严厉,(四)唐代行政法规的主要特点,1、法律规范范围广大,制度完备2、法律规范条文细密,立法成熟、规范3、以刑罚处罚作为行政处罚的主要方式4、保护官僚特权,二、唐代的民事法律规范,(一)权力主体与行为能力(二)所有权1、主要法律规范2、均田令、口分田(三)债与买卖契约1、买卖契约2、借贷契约(四)婚姻家庭立法,(一)权力主体与行为能力,1、良贱民的划分2、行为能力的确立标准3、户籍制度,(四)婚姻家庭立法,1、维护封建家庭制度确认家长主婚权;确认婚姻的买卖性质;禁止同姓为婚;禁止良贱通婚2、延续“七出”、“三不去”、“义绝”等离婚适用制度3继承制度宗祧继承、诸子均分的财产继承,三、唐代的经济法律规范,(一)赋税制度(二)市场管理(三)度量衡规范化与产品标准化(四)货币制度,四、唐代刑事法律规范,(一)五刑(二)十恶(三)官僚特权法(四)侵害人身的犯罪(五)侵害公私财物的犯罪(六)刑法适用的主要原则,(一)五刑,1、笞、杖、徒、流、死“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愆,法须惩戒,故加捶挞以耻之”“杖者,持也,而可以击人者欤”“徒者,奴也,盖奴辱之”2、刑等3、赎金制度,(二)十恶,1、重惩十恶原则2、疏议称,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榜首,以为明诫。秦汉时期就有不道,不敬罪的规定。(1)谋反(2)谋大逆(3)谋叛(4)恶逆(5)不道(6)大不敬(7)不孝(8)不睦(9)不义(10)内乱,谋反:即谋危社稷。疏议引用公羊春秋的说法,称“君亲无将,将而必诛”。将就是指逆乱,危害君父的,一定要诛杀之。又按照左氏春秋的说法,称“天反时为灾,人反德为乱”。君主被视为居辰极之至尊,奉上天之宝命,同两仪之覆载,作兆庶之父母。为子为臣,惟忠惟孝。如果敢包藏祸凶,起逆心,规反天常,悖逆人理,这种行为就被称为“谋反”。,谋大逆:即谋毁宗庙、山陵、宫阙。疏议称,犯谋大逆的人,属于干纪犯顺,违道悖德,所以是大逆。为什么谋大逆被明确的指向为毁坏宗庙、山陵、宫阙的行为呢?疏议解释说:这个条文就是指有人获罪于天,不知纪极,潜思释憾,将图不逞,遂起祸心,谋毁宗庙、山陵、宫阙。宗,尊也;庙者,貌也。古人刻木为主,敬象尊容,置之宫室,以便随时祭享,所以称之为宗庙。山陵是指古代帝王因山而葬或者是帝王的墓葬盖的象山一样,所以是山陵。宫阙中的宫,古时指天上的紫微宫,人君居住在那里,阙是指宫门。,谋叛:即谋背国从伪。具体指谋背本朝,投靠蕃国或者欲翻城从伪或欲以地外奔。恶逆:欧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这些人属于五服至亲,如此行为绝弃天理,所以称为恶逆。需要注意的是,谋杀和杀在恶逆和不睦间的区别。谋而未杀属于不睦。,不道:即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肢解人,造畜蛊毒、妖魅。这些行为属于违背正道,所以称为不道。疏议对前半部分做了详尽的解释,杀一家非死罪三人的构成条件是:首先得是三个,少一个也不行;其次,得是一家,两家及两家以上不行;第三,杀的人得是良民,贱民不算;第四被杀的三个人中都没有犯应处死刑的罪行,即便有一个也不行。不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一般列入故杀。,大不敬:盗窃皇帝祭祀时的供品、皇帝使用过的物品以及盗窃、伪造皇帝印信;诋毁皇帝、对抗皇命、破坏君臣礼仪;配制皇帝御药不合原方、煎制方法有错误、烹制御用饭菜不合规制、制作皇帝驾乘的舟船不牢固等。这些行为体现出犯罪人对皇帝没有肃敬的心态,所以是大不敬。,不孝:有如下行为: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供养有缺;居父母丧,身自嫁娶,或者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或者诈称祖父母父母死。所谓善事父母谓之孝,如果违背的化,就是不孝。,不睦:睦就是亲,亲族相犯就是不睦,所以主指家庭内部人员间的侵害行为,以谋杀、卖、欧为主。不义:礼之所尊,尊其义也。虽非亲属,但以义相从,背义乖仁,是不义。主指属吏之间、师生之间、夫妻之间的特殊侵害行为。内乱:左氏春秋云: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易此则乱。如果有禽兽行、朋淫于家,紊乱礼经,就是内乱。,(三)官僚特权法,1、八议2、上请3、减4、赎5、官当6、免,八议: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对这些人的犯罪行为,要取决辰衷,曹司不敢与跺,这被视为重亲贤、敦故旧、尊宾贵、尚功能。这些人即便犯死罪,也都要先奏请,议其所犯,所以是八议。从八议开始,名例律开始对“议”、“请”、“减”“赎”、“官当”、“免”等主要体现等级特权法做出规定。从特权法律适用的对象看,先确定议的主体身份,然后以其亲属及其它特定身份的人适用“请”,再以请的亲属及特定身份的人来适用减。八议的适用条件是死罪奏议,流罪以下减一等,上请:请的对象是:诸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大致是太子妃的侄孙以上);应议者期以上亲(大致是孙子以上);官爵五品以上适用条件:死罪上请,流罪以下减一等,减:七品以上五品以下官员;五品以上官员的祖孙三代以及兄弟姊妹、妻子适用条件:流罪以下同样减一等,赎:对象:议、请、减的适用主体;九品以上官吏;七品以上官吏的近亲属适用条件:除法律明文规定不能赎的都可以以金钱赎免,即只要不死,在经过议、请、减后的余刑可以以金钱折抵。,官当,适用条件:只要不是犯有五流(加役流、反匿缘坐流、子孙犯过失流、不孝流、会赦犹流)的和死罪的,即普通流刑以下的,都可以用官职折抵刑罚。方式是私罪的,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两年,九品以上的,一官当徒一年。流刑为三流相当于徒刑四年。唐代官吏合职位、爵位于一身,前者被称为职事官、散官、卫官,后者被称勋官。先以最高的职事官折抵,再以勋官折抵。疏议举例说,假如有官为六品职事官,兼带勋官柱国以上的,犯私罪,例减一等,合徒三年。以六品职事官当徒一年,次以柱国当徒两年。另外,如果级别较低但任高职位官,则以高职来折抵。更加特殊的是允许官员以其曾经担任过的官职来折抵,实际上就是可以折抵两次,曾任官和现任官。,免:分为“免所居官”,如果有不同官职,则免最高一等。免官的主要目的是让官员受刑但不去官,在一定时间过后可以继续为官。官员的特权适用还不仅于此。官员可以不用拷讯,只能适用众证定罪,即三人以上证明其犯罪犯流刑可以不服劳役,五品以上官犯死罪允许在家自杀。,(四)侵害人身的犯罪,1、六杀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2、保辜手足伤人为十日、他物欧伤人为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三十日、折跌肢体、破骨为五十日。如在期限内印伤害致死,则以杀人罪论处,期限外死亡的以伤害罪论处,(五)侵害公私财物的犯罪,1、六赃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坐赃。前两者为普通犯罪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显示不安全问题
- 2025年中国酒店羽绒枕芯数据监测报告
- 酒类评委考试题及答案
- 经纪顾问考试题及答案
- 近期热点考试题及答案
- 鱼粉制作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戒烟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中国手工绣花工艺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液氯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江南文化概论课件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33)
- 特种设备执法课件
- 2025-2030磁性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需求变化报告
- 农家小院课件
- 2025年营养指导员师岗位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语文】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年会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撕脱伤皮肤护理查房
-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课件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