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知识联系框架】,【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一、动物的新陈代谢,1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依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人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在研究内环境时,要搞清楚消化道的地位,消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专门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了内环境,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2)内环境的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温度等相对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以pH值为例作一说明:,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2PO4/Na2HPO4等。,机体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液,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3)免疫免疫的概念,传统的免疫概念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现代免疫的概念是: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机体依靠这种功能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机体内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异体组织等或机体本身所产生的老死和受损细胞肿瘤细胞等,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没有特殊的选择性。又称为天然免疫或先天性免疫。,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血脑屏障,胎盘等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组织中的运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溶菌酶等)的杀菌作用。,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指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过程。体液免疫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感应阶段是指抗原侵人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吞噬后再将抗原决定基传递给T淋巴细胞,再通过T淋巴细胞传递给B淋巴细胞。,反应阶段是指B淋巴细胞被激活后形成效应B淋巴细胞,其中一小部分转化为记忆细胞,大部分效应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效应阶段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再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反应的过程。,细胞免疫主要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免疫反应过程,与体液免疫过程一样也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基本一样。,反应阶段是指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其中一部分转变成记忆T细胞,大部分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效应阶段是指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使靶细胞的膜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某细胞死亡。,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机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过敏性反应(如花粉过敏、青霉素过敏等)、自身免疫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或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等,损害机体的健康。,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淋巴干细胞,经生长、发育、分化,最后形成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依赖型淋巴细胞)是指骨髓中淋巴于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的,成熟后转移至外周各种淋巴器官或组织,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型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淋巴干细胞中的一部分随血流进入胸腺,在胸腺分泌的胸腺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形成的,成熟后转移到外周各种淋巴器官或组织,如淋巴结、扁桃体、脾等处,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抗原抗原是指一种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又称为抗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的基本性质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反应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异物性是指进入机体组织内的抗原物质,必须与该机体组织细胞的成分不相同。抗原一般是指进入机体内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抗原也可以是不同物种间的物质,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也可以成为抗原。自体内的某些隔绝成分也可以成为抗原,大分子性是指构成抗原的物质通过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是很好的抗原。,特异性是指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特异性是由分子表面的特定化学基因所决定的,这些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以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体,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抗体与抗原结合时,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这种结合就会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这种结合就会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接着吞噬细胞就会将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吞噬消化。,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易被淋巴细胞接近识别)。抗原也是以抗原决定簇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反应。因此,抗原决定簇是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个抗原分子具有单独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具有一种特异性、,多种抗原决定簇具有多种特异性。,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记忆细胞也分泌抗体。它们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抗原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作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叫二次免疫反应。,有些抗原诱发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记忆终生,因而动物或人对这种抗原终生具有免疫能力。如人患麻疹或天花、伤寒、百日咳等病后,终生不再感染。,由此可知,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过程是:,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效应B细胞,由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消灭抗原。,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循环随时“监察”,如抗原二次入侵,则产生二次免疫反应。,3物质代谢,物质代谢包括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的代谢。,这三类营养物质的代谢枢纽是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乙酸辅酶A、柠檬酸等中间产物。,糖类转变成蛋白质必须通过转氨基作用,蛋白质转变成糖类和脂类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才能转变成糖类和脂类。,糖类转变成脂肪必须通过乙酸辅酶A,脂肪转变成乙酸辅酶A后才能进入呼吸作用,继而再转变成糖类和蛋白质。,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形成的含N部分是NH3,NH3对人体是有毒的,但在肝脏中通过肝脏的解毒作用转变成尿素,尿素基本对人体无害,再通过循环系统运至肾脏,以尿液的形成排出体外,或运至皮肤的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二、动物新陈代谢的调节,(1)来源上:酶都是由生物体内的所有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机体某些细胞产生,维生素在动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1激素、酶和维生素的关系,(2)化学本质上:酶一般都是蛋白质,但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是蛋白质,但性激素不是蛋白质,维生素种类较多,可分水溶性和脂溶性,2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3)生理功能上: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对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进行调节,促进或抑制这些反应的过程,从而达到某种生理效应。维生素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起重要作用。,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细胞的分泌物进入导管,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如胰腺的外分泌部。唾液腺。汗腺等。,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腺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其他的器官并在那里发挥效应,如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还有甲状腺、垂体等。,3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在化学上应归为胺类物质。,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是甲状腺,但甲状腺的活动要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能通过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影响甲状腺的活动,但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反馈性地抑制或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具体的调节过程如图7-1所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就反馈性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还要进一步反馈性地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来减弱垂体的活动,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没有碘就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此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不足,通过反馈调节,垂体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就有可能使甲状腺的腺泡组织增生而出现甲状腺肥大。,在我国有许多地区的食物中缺碘,这些地区的甲状腺肥大的发病率很高,这种病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大脑发育的影响,幼儿期缺甲状腺激素对大脑造成的智力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不仅器官发育不良,身体不长,而且智力低下,称为呆小症。,4性激素,性激素是属于类固醇激素,主要分为两类:,雌性激素是由雌性动物的卵巢分泌的,作用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动物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雄性激素是由雄性动物的精巢(或睾丸)分泌的,作用是促进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动物的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指两性在体表上的差异,第一性征是两性在生殖器官上的差异。,性激素分泌的调节也类似于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过程。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禁用的兴奋剂就是类固醇激素或类固醇激素的类似物。,5胰岛素,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两部分,外分泌部属于消化腺。内分泌部是分散在胰腺组织中的许多孤立的细胞团称为胰岛,作用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共有51个氨基酸,两条肽链。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主要是受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促使血糖浓度降低;如果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就下降,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不受垂体的直接控制。如果因胰岛病变,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或没有,血糖浓度就会升高,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极限时,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因尿液中有葡萄糖,这种病就称为糖尿病,6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一种含有191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链,实际也是一种蛋白质。,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对发育几乎没有影响。生长激素也能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提高对糖类和脂肪的利用率。人在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会得殊儒症,7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如图7-2。,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抗利尿激素:主要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肾上腺皮质产生,功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排钾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产生,功能是促进肝糖元分解,生高血糖。,8、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几种常用方法:如切除法、移植法、注射法和饲喂法,9、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相同点:两者都由生物体产生,含量极少,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不同点:产生部位不同。植物激素由一定部位产生,动物激素由专门内分泌器官产生。两种生物激素的种类和化学本质不同。,10、激素作用的特异性,专一性。如促激素,只对对应器官起作用,对其他无关细胞不起作用。,广泛性。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组织器官起作用。,11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除此之外还有CO2、H+等。,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尽力屏气一分钟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肺泡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迅速升高,动脉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随之升高,这样就形成了对呼吸中枢的有效生理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也增大,从而加快对二氧化碳的清除,使肺泡气和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维持在正常水平。,在给危重病人接氧气时,一定要在氧气中混有一定量的CO2,因为少量的CO2对呼吸中枢具有兴奋作用。,三、神经调节,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通过原生质进行的。,反射是指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个体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多细胞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组成包括5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反射属于应激性的范畴,是应激性高度进化的产物。,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机体通过反射,可使躯体、内脏等各部分的生命活动更加协调,并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反射的种类,非条件反射:是指动物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只在大脑皮层下的中枢即可完成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如:婴儿生病打针时的哭叫等。,条件反射:是指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考才能完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射的生物学意义:人和高等动物对内外环境的适应,都是通过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来实现的,非条件反向只能对恒定的环境变化进行适应,而条件反射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新建,使人和高等动物对于环境的变化能够更精确的反应。,3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见图7-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向中枢)、神经中枢(对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效应器)和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活动)。,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4兴奋的传导,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受到刺激能够产生兴奋,并且能够传导兴奋。,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当受到刺激时,在刺激点上变为膜内为正膜外变负,产生兴奋。邻近的未兴奋部位膜外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移动,膜内的兴奋部位正电荷向未兴奋部位移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没有方向性的,也是不会衰减的。,5细胞间的传导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突触的结构(如图7-5),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在突触小泡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_神经递质(如乙酸胆碱、去甲肾上腺激素等)。,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是: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生理完整性:神经纤维在生理上和结构上必须是完整的。若被切断、破坏或麻醉或低温作用下发生机体改变,破坏生理功能完整性,冲动传导发生阻滞。,绝缘性:一条神经包括许多神经纤维,各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干扰。,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可沿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因此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均能测到动作电位。,相对不疲劳性:有人实验用每秒50100次电刺激神经912小时,神经纤维均保持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与突触相比相对不疲劳。,7、突触传导的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某些药物可特异性地作用与突触传递的过程,阻断或加强突触的传递。,8、突触组成,轴突-另神经元胞体,轴突-另神经元树突,9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区,管理着人体某一方面的活动,但各功能区之间是相互协调的。,比较重要的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央、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嗅觉中枢等。,在躯体运动中枢中,躯体各部位在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比例是不均等的,一般运动越是复杂的躯体部分在皮层中的代表区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运动简单的躯体部分在皮层中的代表区所占的比例较小。,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人类的语言有多种形式,如运动性语言中枢(口语)、书写中枢(书写)、听性语言中枢(听语)、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的最高级中枢,管理着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协调就是通过下丘脑完成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与垂体发生联系,从而使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联系在一起,共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下丘脑的功能,A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B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在人寒冷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D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人体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A刺激-神经-组织器官,如:狗吃食就分泌唾液,B刺激-内分泌腺-体液-组织器官,如: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血糖调节。,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10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比较,C刺激-神经-内分泌腺-体液-组织器官,如:刺激动物的摄食中枢,引起动物血糖浓度降低。,D刺激-神经内分泌腺体液内分泌腺体液-组织器官,如:鸡舍每天用强光线照射促进母鸡产蛋,两种调节方式的联系与区别比较:(见表7-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四、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对外界条件变化所做的有规律的、成系统的适应性反应。,1激素调节与行为动物行为的形成机制,如图7-6所示。,动物行为的产生与动物体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有直接关系,激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在繁殖行为上。,实验表明,鸟类求偶行为的强烈程度与其体内性激素水平成正相关。,候鸟的迁徙活动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有关,科学实验证明,对候鸟注射或口服甲状腺激素,可使其提前迁徙。对候岛来说,日照时间的延长或缩短都会通过视觉系统将信号传递到下丘脑,通过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垂体的活动,2神经调节与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这种能力在适当条件下,由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就能表现出来。如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1)趋性,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趋光性、趋热性和趋化性等。趋性一般分为正趋性和负趋性,如草履虫对有害的高浓度的盐水而避开,是负趋性,而它又趋于集中到有0.2的醋酸的地方,这是正趋性。,趋性是整个动物体都产生运动,没有神经系统的原始种类也具有趋性,所以趋性是一种简单的反应。在高等动物中,趋性是十分少的。,(2)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下来就具有的对刺激作用反应的能力。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考的,在大脑皮层下的中枢即可完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和趋性相似的是通过刺激产生定向的反应行为。但非条件反射与趋性不同点是反射不是整个身体的定向运动,而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对某项单一刺激的定向反应。如搔痒、擦拭和躲避反射,眨眼和瞳孔反射,喷嚏、咳嗽和呕吐反射,维护肌肉恒定长度的反射如膝跳反射、控制平衡及姿势的反射。,(3)本能,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的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本能是先天具有的固定性行为,它由刺激引起,但不完全由刺激所决定,还与动物体内的生理状况有关,并由遗传决定,但又必须是达到一定的发育阶段才能出现,本能在种的个体中表现大都相似。如有性生殖的动物,达到一定的发育阶段都有性欲和交配。各种织网蜘蛛,它们都能吐丝织网。,许多本能行为现已成为先天的和后天的行为的结合。例如猫捉老鼠,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本能行为,但这里也有和学习行为相结合的成分,刚生下来的小猫就会抓老鼠,但它只抓老鼠身体的任何一部分,这是先天性(定型)行为,但通过跟老猫的学习后,就会抓住老鼠致死的部位颈部,这是通过学习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印随学习:,印随学习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具特定的敏感期。,模仿学习:,模仿是动物通过观察模仿同类动物的行为,是通过模仿来间接地获取经验的一种行为。如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的方式索食。,判断和推理:,亦称为悟性学习、洞察学习。是动物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件
- 高三拍摄脚本课件
- 高三化学最后一课课件
- 离婚双方共同财产分割协议范本及实施要点
- 猪场租赁合同(带屠宰加工服务)完整版
- 离婚双方彩礼退还及婚后财产分配执行合同
- 离婚协议房产分割与子女教育支持专项合同
- 环保投资担保合同风险分析与责任承担条款
- 髋臼骨折课件
- 矿业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44)
- 智慧校园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
- 流管专员笔试题目及答案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 第2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第2框《用科学世界观指导人生发展》-【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一体化课件-第一章 职业感知与安全用电
- 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课件(完整版)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定稿)
- 工程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 关于村两委工作职责与分工【五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