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测内容:第四单元,一、基础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嘶哑(sh)狭窄(zi)颤栗(s)蔷薇(qin)B湛蓝(shn)蓦地(m)嗟伤(chu)双瞳(tn)C契机(qi)泅过(qi)琴弦(xun)一泻千里(xi)D敦厚(dn)疲惫(bi)镶嵌(xin)姹紫嫣红(ch)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绽开海峡渴望游伴仰望B嘶哑汹涌激怒温柔黎明C琴弦渴望满载浮泛异地D府烂姹紫嫣红一泻千里颤抖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2分)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B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C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像一片阳光。D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检测内容:第四单元,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5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1)听到鸟儿悦耳的鸣叫和阵阵掺杂着泥土气息的花香,我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在“阵阵”前加“闻到”。(2)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同学们争着都要去。把“都”调到“争着”的前边。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_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ABCD,检测内容:第四单元,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5分)(1)所有使我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3)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检测内容:第四单元,8综合性学习。(6分)一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即将结束,七年级某班决定开展“我心中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参加。【感悟语文】(1)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语文是窥视人类心灵的窗口。”我要说:“示例: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语言品味】(2)学好语文读为先,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鲁迅先生曾说:“读书要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美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读书应当像石床的矿工一样,把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这两位大师关于读书的见解中表述的主要意思分别是什么?鲁迅的意思:要博览群书,读各种各样的好书。柯勒律治的意思: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问题探究】(3)谈起学习语文的苦与乐,有的同学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有的同学则是大倒苦水,你的感受呢?说出来,与同学分享一下吧!(50字左右)示例:语文很广阔,亦很丰富;语文很生动,亦很美丽;猜字谜,背成语,对对联,诵诗书,学习语文不亦乐乎。我愿与语文同行。,检测内容:第四单元,二、阅读理解(45分)(一)我爱这土地(15分)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检测内容:第四单元,9诗中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核心的歌唱对象是哪一个?(3分)鸟歌唱的对象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10鸟歌唱的几个对象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各自象征了什么?(3分)“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曝光。11第一节第二行中“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3分)不可以。因为“嘶哑的”写出了“鸟”饱受磨难,尽管这样,它还要为“土地”歌唱,这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1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应如何理解?(3分)鸟在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和愿望。13诗中的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3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接抒发了“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对诗的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检测内容:第四单元,(二)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15分)2013年4月9日早晨7点25分,13岁的杰瑞米和同龄的强尼与校车司机伍德叔叔打过招呼后,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他们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弥尔顿镇的同一条街上。两人同班,又是好友,每天结伴乘坐“大鼻子”校车上学。像往常一样,16名学生全部到齐坐好后,司机伍德缓缓启动校车,沿着马路开往学校。一路上,车上16名学生很守纪律,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在第二排的杰瑞米时不时扭头欣赏窗外的景色,坐在第五排的强尼则在听音乐。伍德开车很稳,43岁的他已经有25年的驾龄,技术娴熟。校车过了第三街区,前面不远处就是教堂,再转一个弯儿就该到学校了。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意想不到的危险突然降临。7点37分,那时,杰瑞米不经意地瞟了一眼驾驶座,不禁大吃一惊。他看见伍德叔叔情况异常:头靠椅背,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而校车则向左偏离方向,冲向教堂这过程有5秒。见此情景,杰瑞米惊呼一声,跳起来冲向驾驶座,抓住方向盘这过程有3秒。杰瑞米拼尽全力向右转动方向盘,一下,两下,三下车回原路。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这过程有8秒。,检测内容:第四单元,这一切,被车载录像机记录了下来。事后,人们发现,5秒、3秒、8秒,共计16秒,杰瑞米没有丝毫慌乱,也没有丝毫犹豫,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迅捷、熟练,他表现出来的沉稳与其年纪极不相称。千万别以为这是简单的16秒!前5秒,如果杰瑞米没有发现伍德异常,没有准确判断出校车已经失控,那么车上就没人意识到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校车将以60公里的时速撞上前面的教堂。中间3秒,如果杰瑞米被吓呆了,或者只知大叫“救命”而不知如何处置,错失关键3秒,校车也会撞上教堂。后面8秒,如果杰瑞米不懂驾驶、手忙脚乱,那么校车是撞墙还是翻覆,只有天知道。幸运的是,这些假设都被杰瑞米的快速反应否定了。把时间再拉回到现场。校车停下后,车内其他学生没有慌乱,没有乱跑乱叫。杰瑞米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拿出手机,拨通报警电话,报告完车上发生的情况后,又到驾驶座旁边查看伍德的情况。伍德非常糟糕,一直翻着白眼,嘴里不断发出粗重的喘气声。这时,杰瑞米的好友强尼过来说:“快给他做CPR!我懂这个,杰瑞米,你帮我。”CPR是心肺复苏术的缩写。在杰瑞米的协助下,强尼解开伍德的上衣,熟练地进行胸部按压,直到救援人员赶到。那时已经是7点51分。经检查得知,伍德是心脏病突发,幸亏杰瑞米和强尼一直在做CPR,为后来的成功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检测内容:第四单元,人们不禁要问,两个年仅13岁的小孩儿,在紧急关头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冷静而专业呢?其实,这完全得益于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杰瑞米8岁时,他父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卡车驾驶技术和汽车维修技术;9岁时,杰瑞米对他父亲的卡车已经非常了解,并学会了驾驶,只是因为法定年龄未到而没有去考驾照。至于强尼,也是很早就开始向父亲学习医护知识和技巧,CPR的动作要领他在10岁那年就已经完全掌握。美国幼儿园和中小学一直注重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体悟人生,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起,杰瑞米和强尼就开始接受生命教育,至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知识,曾是他们接受健康教育时学的最基本的内容。对于杰瑞米和强尼的非凡举动,整个弥尔顿镇的居民都交口称赞,并联名要求华盛顿州政府嘉奖两位小英雄。比尔警官最有代表性,他自豪地说:“杰瑞米和强尼是整个弥尔顿的骄傲,是当今美国孩子的典范。”,检测内容:第四单元,14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3分)文章记叙了美国少年杰瑞米和强尼,在校车司机突发急病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智慧、机警和技能,把握住了有效的16秒,化险为夷,避免了一场特大交通事故,保住了一车人的生命安全,并为挽救司机生命争取了机会。15请说说第段中一系列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3分)作者通过一系列准确、具体的动词,语言简洁、连贯、生动,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地看到杰瑞米处理突发事件的全过程,感受到了杰瑞米当时灵敏、机警的反应速度,沉着应对突发事件的神态,娴熟老练的驾车技能。几个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6第段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的一段议论,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3分)这一段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对杰瑞米在紧要关头把握住了宝贵的16秒的行为进行解析,通过一组假设判断(或:假设句)分析出如果没有杰瑞米这三个环节16秒的恰当处理,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本段紧承上段进一步说明杰瑞米的机灵、沉着、胆大、心细,并且有熟练的驾车技能的特征。,检测内容:第四单元,1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杰瑞米是一个怎样的少年。(3分)杰瑞米是一个聪明、机警的少年,“他”发现伍德异常后立即做出校车已失控的准确判断。(或:杰瑞米是一个胆大、心细、沉稳的少年,如“他”冲向驾驶座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有条不紊、不慌不乱;杰瑞米是一个受过良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少年,如“他”的驾驶技术正确而娴熟。)18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3分)可以从杰瑞米或强尼在事发现场的表现谈;也可以从杰瑞米、强尼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谈;还可以从美国的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等方面谈。,检测内容:第四单元,(三)母亲的心(15分)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检测内容:第四单元,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摸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吧!,检测内容:第四单元,19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段的主要情节。(3分)“我”想吃螃蟹;(1)母亲翻找螃蟹;(2)母亲发现螃蟹;母亲捞起螃蟹;(3)母亲放下螃蟹。20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21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