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_第1页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_第2页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_第3页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_第4页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1.毒理学:2.食品毒理学:3.外源性化合物:二、填空题1.食品毒理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制定_限量,提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保障食品_。2.动物试验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动物试验可分为_和_两种方法。3.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英文所写为_。4.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毒理学的研究,传统的以动物为主的毒理学研究将减少,出现整体动物替代法的新理念和发展动向,即“3R”趋势,分别为_、_、_。三、选择题1.FAO是_的英语所写简称。A.世界卫生组织 B.联合国粮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理事会2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3.被称为生物毒理学之父的是_。A.Grevin B.Magendie C.Bernard D. Brown4.被称为现代毒理学奠基人的是_。A.Orfila B.Magendie C.Bernard D. Brown四、判断题1.食品毒理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制定安全限量,提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预防及管理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2.微生物试验系统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五、简答题1.食品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2.现代毒理学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有哪些?六、论述题1.试述食品被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试述预防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毒物:2.毒素:3.毒性:4.剂量:5.内稳态:6.代偿能力:7.应激状态:8.效应:9.反应:10.相加作用:11.协同作用:12.拮抗作用:13.独立作用:14.加强作用:15.生物标志物:16.毒效应谱:17.LD50:18.MLD:19. MTD:20.MED:21.Zac:22.Zch:23.药物残留:24.ADI:25.危险度:26.中毒:27.毒性效应:28.致敏作用:29.休药期 30.免疫抑制作用:31.致突变物:32.MRL:33.无关农药残留量:34.靶器官 35.安全性二、填空题1.LD50越小,表明化合物毒性越_。2.按照化学物毒作用的特点常分为_与_、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以及可逆作用与不可逆作用。3.生物标志物可分为_、_和_三类。三、选择题1.MLD指的是_。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2. 急性毒作用带为_。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3.LD0指的是_。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4.LOAEL指的是_。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5.NOAEL指的是_。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6.绝对致死剂量是_。A.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7.Zac小,表明_。A.发生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B.化学毒物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宽C.发生死亡的危险性小 D.Limac与LD50之间的剂量范围大8._说:“几乎不可能给毒物下一个完整的定义“。A.Clerk B.Magendie C.Bernard D. Paracelsus9_说:“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剂量决定它是不是毒物”。A.Clerk B.Magendie C.Bernard D. Paracelsus10. 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_。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 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11.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12.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13.S-曲线的特点是_。 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 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 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 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 四、判断题1.毒物与非毒物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2.两种LD50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毒物的致死毒性相同。( )3.机体接触一种毒物后,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毒效应表现出来,且对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均造成一定损害,我们认为这种毒性作用是迟发作用而不是速发作用。( )4.效应指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5.反应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出现质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6.食品中的危害物一般引起的是局部作用。( )7.一般,同一毒物,同一剂量,即使接触途径不同,引起的毒性反应相同。( )五、简答题1.外来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损害作用具有哪些特点?2.常见的造成动物性食品中不合格残留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 毒物的体内过程一、名词解释:1.吸收:2.分布:3.排泄:4.生物转化:5.膜孔过滤:6.肝肠循环:二、填空题:1.毒物透过生物膜的方式依据其耗能与否分为_、_两种形式。2.毒物的主动转运、易化扩散及吞噬和胞饮等过程均具有一定的_和_,故亦统称为特殊转运。3.被动转运主要包括_和_两种形式。4.在一般情况下,外来化合物的吸收途径主要是经_、_和_等途径进行。5.肾脏是外来化合物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排泄机理分别为_、_和_等三种形式。6._是外来化合物重要的排泄器官。7._是外来化合物重要的代谢器官。8. 外来化合物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_、_、_和_四种反应。9.毒物与机体接触后,一般都经过_、_、_和_过程。三、选择题:1.毒性物质进入机体的方式主要是_。A.易化扩散 B.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饮2. 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_。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3.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_。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4.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_。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 5.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_。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滤过 6.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_。A.肝 B.肾 C.肺 D.小肠 7.下述_描述是错误的。 A.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B.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 C.经过体内的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 D.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 8.化学毒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_。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胞吞 9.化学毒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_条件。 A.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 D.分子量小于100 10.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_。A.毒作用发生快慢 B.毒作用性质 C.代谢解毒 D.毒作用持续时间11.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_。 A.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吸收途径 C.剂量 D.作用时间 12.用“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称为_。 A.效应 B.反应 C.量效应 D.质效应 四、判断题:1.大多数脂溶性物质主要通过在脂质双层中的易化扩散而通过生物膜。( )2.外来来化合物的电离或解离状态可影响到其简单扩散的速度。( )3.毒物的主动转运是指透过生物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处转移的过程。( )4.通常,肥胖的人脂溶性物质中毒后症状较脂肪较少的人严重。( )5.外来化合物质进入肝脏是通过毛细血管而不是血窦。()五、简答题:1.毒物的主动转运方式具有哪些特点?2.影响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进行吸收的因素有哪些?六、论述题试述影响外来化合物生物转化的因素。第四章 化学物质的毒理机制一、名词解释:1.基因突变:2.译码突变:3.大片损伤:4.错译突变:5.无义突变:6.原癌基因:7.抑癌基因 8.血液毒性:9.肺气肿:10.突变体 11.毒理机制:二、填空题:1.根据神经系统对外来化合物的不同反应,可把神经系统损害分为_、_、_三种形式。2.碱基损伤碱基错配主要包括_、_、_和_。3.DNA的修复主要有_、_、_和_四种形式。4.碱基替代可以分为_和_两类。5.铅具有_毒,血红蛋白合成降低,引起机体出现_。6.肺纤维化的特点是肺泡间质染色的_数量增多;生化指标中胶原蛋白_。7.自由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合物共价键的_和_电子而产生。三、选择题1.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_。B 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 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 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 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 四、判断题1.菲本身无致癌性,但有致癌性的稠环芳烃均有菲的结构。( )2.氨基偶氮苯致癌性弱,引入甲基后,致癌性增加。( )3.自由基是具有不成对的原子和分子。( )4.芳香族化合物中引入羟基后极性增高而毒性也随之降低。()五、简答题:1.外来化合物如何扰乱机体的正常代谢?2.外来化合物的巯基具有哪些特点?p1133.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哪些?第六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一、名词解释:1.一般毒性作用:2.急性毒性试验:3.亚慢性毒性试验:4.蓄积性毒性作用:5.慢性毒性试验:6.物质蓄积:7.功能蓄积:8.生物半衰期: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实验动物的选择的原则以_动物为主,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包括_和_。2.一般来说,急性毒性实验同批次实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不应超过其平均体重的_。3.动物最常用的染毒途径有经_、_、_及_等途径。4.一般大、小鼠每组不少于_只,家兔每组不少于_只,犬等大动物每组不少于_只。5.实验动物分组应严格按照_的原则进行。6.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和LD50计算的方法主要有_、_、_和_四种。7.蓄积性毒性作用一般包括_和_两种情况。8.蓄积性毒性试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_和_两种。9.常用的蓄积性毒性试验方法有_、_和_三种。10.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方法有_、_、_和_等。11.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可将外来化合物产生的毒性作用分为_、_和_三种。12.经口(消化道)染毒是急性动物毒性实验中最常用的染毒途径,其染毒方法有_、_和_。13.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内容一般包括_、_和_,时间一般为_d。14.一般要求慢性毒性试验结束时每个剂量组每一性别啮齿类动物数不少于_只,非啮齿类动物不少于_只。15.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一般设_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三、选择题:1.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_。A.大鼠和小鼠 B.果蝇 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D.鸟类 2.急性毒性是指_。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 24 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一次是指瞬间给予动物 快速出现中毒效应 3.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_。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 4.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_。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 6.急性经口染毒 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_。A.灌胃 B.喂饲 C.吞咽胶囊 D.饮水7.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_。A.1天 B.1周 C.2周 D.3周 8.改进寇氏法要求_。 A.设57剂量组 B.每个剂量组小鼠不可少于10只 C.组距为几何级数 D以上都是 9.霍恩法的要求是_。A.4个染毒剂量组 B.每组动物数4只或5只 C.组距2.15 D.以上都是 10.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为_。A.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 B.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数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 C.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 D.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 11.急性毒性研究的接触时间是_。A.一次 B.一次或8小时内多次 C.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 D.一次或14天内多次 12.化学物的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_。A.雌雄多少都可以 B.雌雄各半 C.全部为雄性 D.全部为雌性 13.关于食物利用率,下述_描述是错误的。A.其为一般性观察指标 B是指动物食入100克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 C体重增长减慢,则食物利用率肯定降低 D.每日食量减少,食物利用率不一定改变四、判断题:1.不同途径染毒,外来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一般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吸入皮下注射经口皮内注射经皮染毒。( ) 2.小白鼠和家兔是急性毒性试验应用最多的实验动物。( )3.急性毒性试验做好采用等浓度灌胃方法。4.蓄积性的大小常根据蓄积系数K值来分级,K值越小,表明蓄积性越大。( )5.一般,致畸试验仅选雄性动物,精子畸变试验可选雌性动物。( )6.慢性毒性试验期很长,对啮齿类动物几乎占去生命期的绝大部分或终生。如小白鼠试验期一般为18个月,大白鼠为24个月。7.慢性毒性试验实验动物年龄要求一般为初断乳。( )8.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期通常为3-6个月,或一般为实验动物生命期的1/2-1/3。( )9.亚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一般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 )五、简答题:1.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2.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3.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4.蓄积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5.急性毒性试验观察的内容有哪些?6.蓄积性毒性作用产生的因素有哪些?7.用寇氏法计算LD50其实验设计有哪些要求?8.亚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第七章 特殊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一、名词解释:1.发育毒性:2.致癌作用:3.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4.畸形:5.致畸性:6.变异:7.致癌作用:8.致畸指数:9.微核:二、填空题:1.发育毒性试验主要研究外来化合物对_发育,_发育以及_发育的影响及其评定,其中主要为_试验。2. _是指作为畸胎幼仔在活产幼子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3.染色体畸变包括_和_两种情况。4.一般大、小鼠每组不少于_只,家兔每组不少于_只,犬等大动物每组不少于_只。5.实验动物分组应严格按照_的原则进行。6.现行的多代生殖毒性试验的最大缺点是其_。7.发育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_作用。8.按化学致癌作用模式分,致癌物可分为_、_、_三类。9.致癌过程分为_、_、_三个阶段。三、选择题:1.下列哪些形式不属于基因突变_。A颠换 B倒位 C移码突变 D大段损伤 2.碱基置换的后果是出现_。A同义密码 B错义密码 C终止密码 D以上都对 3.SCE是_。A染色单体交换 B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C染色单体互换 D姐妹染色体交换 4.有关染色体畸变的描述错误的是_。A.光镜下可见的变化 B光镜下不可见的变化 C染色体结构异常 D染色体数目异常 5.关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片段 C存在于细胞核中 D存在于细胞质中 6.确证的人类致癌物必须有_。A.人类流行病学及动物致癌实验方面充分的证据 B经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有一定的线索 C充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 D已建立了动物模型 7.在众多的环境致癌因素中,化学性致癌因素约占_。A60% B70% C80% D90% 8.下述_过程不是致癌作用的三个阶段。A.突变 B.引发 C.促进 D.进展 9.致癌物的最终确定应该依据_。A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 B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 C流行病学调查,计量反应关系,动物致癌试验 D恶性转化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 10.胚胎毒性作用是_。A.生长迟缓,功能缺陷 B.生长迟缓,致畸作用 C.功能缺陷,致畸作用 D.致畸作用,致死作用 11.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_。A.着床期 B.器官发生期 C.胎儿期 D.胚泡形成期 12.可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