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研究进展.ppt_第1页
生态园林研究进展.ppt_第2页
生态园林研究进展.ppt_第3页
生态园林研究进展.ppt_第4页
生态园林研究进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园林研究进展,早期的园林特点,以古典园林为主,建筑物比重过大,成了园林的主体,而绿化部分仅仅作为陪衬。规则式园林形式为特色,没有考虑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高度的社会发展使人类生活的水平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城市的膨胀、能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无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态失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人们逐步认识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设计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生态园林思想出现,近现代景园设计的生态思想发展最早和最快的始终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并由此引发和推动世界其他地区生态设计的演变和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景园的生态设计思想先后经历了4种倾向,即: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1自然式设计,18世纪时,工业革命和早期城市化造成了城市中人口密集、与自然完全隔绝的单一环境,引起了一些社会学家的关注。英国首先将自然引入城市,开始形成自然风景园。,真正从生态的高度将自然引入城市的是Olmsted。他于1857年在曼哈顿规划之初,就在其核心部位设计了长2英里,宽0.5英里的巨大的城市绿肺中央公园。1881年开始,他又进行了波士顿公园系统的设计,在城市滨河地带形成2000多平方公里的一连串绿色空间。,他的这些极具远见卓识的构想,意在重构日渐丧失的城市自然景观系统,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继波士顿公园系统之后,芝加哥、克利夫兰、达拉斯等地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也陆续建立起来。,主要特点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2乡土化设计,乡土化设计是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中西部建设蓬勃发展的产物。Olmsted的风景园模式以外来植物为主,表现林地和草坪相间的旷野景观,并不适用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干旱气候和盐碱性土壤19世纪末,为了提高植物成活率与乡土景观的和谐性,Simonds和Jenson为代表的一批中西部景园建筑师开创了“草原式景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概念:设计不是想当然的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要适合当地的景观特色,因为造价低廉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延续。,Simonds仅仅提议“向自然学习如何种植”而Harprin则认为景园设计者应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整个创作灵感。在1962年开始的旧金山海滨牧场共管住宅设计中,他先花费了两年时间调查基地,通过手绘“生态记普”图的方法,把风、雨、阳光、自然生长的动植物、自然地貌和海滨特色等都列为设计考虑因素,最终完成的住宅成簇状排列,自然与建筑空间相互穿插,保护了自然地貌。这对于生态设计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特点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发展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的设计。,3保护性设计,形式自然的设计并不一定具有生态的科学性。保护性设计的积极意义在于它率先将生态学研究与景园设计仅仅联系到一起,并建立起科学的设计伦理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Shelpheard和Hackett为首的一些英国景园建筑师开始提倡通过生态因子分析使设计有助于环境保护。Hackett认为,对整体景观环境进行研究是设计工作的必要前提,而这包括“土壤、气候及能综合反映各种生态因子作用情况的唯一要素植物群落”。,1969年McHarg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直接揭示了景园设计与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一种科学的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他开创了景园生态设计的新时代,最新的生态学原理得以在园林中应用。,主要特点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4恢复性设计,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问题成为全球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人们逐渐意识到要改变灰色混乱的生存环境,必须改变正在继续恶化的城市生态。,1970年RobertSmithson在大盐湖中因石油钻探而遭污染的水面上设计建造了尺度巨大的“螺旋形防波提”,利用水流拦截回收油污,提醒人们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1990年陈貌仁与美国农业部专家Chaney合作进行了“再生之地一号”试验,在经简单艺术设计的区域内种植特定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毒的重金属,以引起人们关注污染问题并帮助其了解科学的解决办法。德国景园设计师Hill针对德国圣福特堡地区长期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酸化问题,设计了纵横交错的步行林荫道网络,使得环境质量大大改善。,主要特点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中国城市园林的发展,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在这个时期的城市园林基本上属于保护、整修和维持原状;60年代是我国经受三年自然灾害后进入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城市园林工作者不失时机以“见缝插绿”精神,挤入社会主义建设行列;,70年代末,城市园林工作者,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意识到要保护城市绿色生命,必须连片成团,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方针;80年代,我国老一代园林工作者,系统地总结建国30多年来城市园林建设的经验,北方以天津为代表提出大环境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提出生态园林。1991年历史刚跨入第八个五年计划,上海市政府便决定将“生态园林规划与实施”列入“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园林建设已迈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生态园林作为园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