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教案_第1页
《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教案_第2页
《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教案_第3页
《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教案_第4页
《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晋江金山中学黄概述班级名称为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七年级第一册的作文训练。这篇课文要求的课是1课45分钟。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是作文训练之后的作文训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从感觉的角度来描述风景。我学会了通过场景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并根据视频内容练习写作。(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学会调动五官,用修辞来写场景。训练学生学会观察风景,掌握风景的主要特征,详细描述风景;工艺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感官角度和修辞,用生动直观的图片和通俗的例子来描述风景。通过两两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和体验作文,还可以在阅读和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评价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美国文学欣赏和视频写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表达疑问、引导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和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相关语文教学资源的网上搜索与校本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欣赏优美的文本和生动的视频图像来描绘风景。通过写景的实践,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热爱大自然和生命。(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这个班的教学对象是金山中学一年级七班的学生。这个班是一个平衡班,有2/3的学生来自其他地方,整体语言基础是一般的。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对班上的学生了解不多,但班上的学生整体思维更活跃,对语文作文也有一些兴趣,并且能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学生不熟悉专业作文训练课程,这应该与以前的小学教学模式有关,学生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需要引导他们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四)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方法本课以“如何描绘风景”为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课堂,本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引导描述风景和欣赏优美文本的常用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注重说、味、导、练相结合。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并在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与中国学科的整合方法本课中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创造情境的工具。通过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搜索作为创新方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处理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5)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教师资源:自制ppt课件;使用的教学资源来自百度搜索引擎。学生资源:教科书,印刷的扩展阅读材料。(6)活动过程设计和分析一、屏幕显示送别视频导入。设计意图:在上课的前三分钟,通过播放视频送别,学生可以感受到由美丽的风景和动人的旋律融合而成的场景所带来的视觉和内心的共鸣。二、生动形象地描绘风景1、仔细观察,努力做到细心2.美可以从风景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和自然中发现,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可以被调动起来。屏幕显示:触觉尝气味听力视觉的接触尝气味声音风景紧紧松开冷热硬度臭味强壮和虚弱到处速度颜色明暗形状盛衰图1:视觉:“红如火,粉如霞,白如雪。”图2:听到大海上黑鸟的叫声图3: s图4:品尝“海浪拍打着岩石,咸咸的海水涌向岸边。”图5:触摸“风吹在柳树上,表面颤动”。是的,就像母亲的手触摸你。设计意图:受七年级(第一部分)中文版第三单元春篇著名抒情散文的启发,这篇文章用多种感官描绘春天,细致逼真,让人享受置身其中的艺术。“五感法”(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触觉)是一种通过完全接受外部信息(光、声音、味道、气味、触觉等)来表达事物多种感官的方法。)通过人类的感官。如果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官能够在描述过程中共同使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述效果。这是一种高度可操作的写作方法。第三,学会使用修辞1.暗喻树梢上的白色小圆面包看起来像日本护士。欣赏: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落在矮松上的雪景。2.拟人化:黄色的太阳斜照在山腰上。薄雪似乎突然感到羞愧,有点脸红。(济南的冬天)欣赏:拟人化是用来生动地描述夕阳下的奇妙的雪,这增加了山的魅力和兴趣,突出了山的美丽。设计意图:隐喻和拟人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常见且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它可以使描述的对象看起来更生动。考虑到一堂课45分钟的有限时间,为了保证课堂的适度容量和教学的有效性,我以课件中的著名句子济南的冬天为例进行了分析,因为这是一个习得的句子,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因为他们熟悉它。第四,写作技巧:借景抒情所有的场景都充满了情感。写风景的目的是表达一个人的感情。因此,将情感融入场景或通过场景表达情感是写景的共同特征。(优秀作品欣赏)(1)太阳再次挥动画笔,将从地面升起的高楼染成美丽的橙色,将房屋的瓦顶染成金色;路边的树被淡红色的衣服覆盖着,再看看那些被一层金光覆盖的行人。整个北京都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观日落)分析:文章将夕阳的动态与北京的各种静态物体相结合,使静物形成一个生动感人的形象。(二)校园桂花(来自优秀网络教学资源与校本教学的整合)在飘动的秋雨中,校园里的桂花树开放了!(第一句指向问题。)它优雅地站在花坛上,像一个披着软纱布的新娘。(从远处看,桂花树的静态形态是这样写的。)仔细看,银灰色的树干支撑着一个绿云式的树冠,浓密的叶子上点缀着一簇簇米色小花,就像秋天田野里的稻穗和节日夜晚的金色烟花。它真的很美!(写下附近树干、树冠、树叶和花朵的形状和颜色。)徐来的凉风,桂枝子的沙沙声,还有四溢的香气,把整个校园都陶醉了!(从视觉、嗅觉和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啜一口,香甜可口;双手一握,令人耳目一新。(从味觉和皮肤感觉写下花香。只要你经过这里,你一定会闻到一股强烈的香味。古诗赞美桂花:“月中,一位客人种了各种各样的花。世界上没有一朵花敢为芳香而战。”可以看出桂花的香味在花坛很有名。(根据嗅觉,结合诗歌写下总体感受。)设计意图:我认为初一的学生应该初步感觉到写景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表达情感,“所有的景物语言都是情感语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来理解情感与景物的融合,或者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这是我所想象的景物构图的共同特征。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来引导他们告诉我们这些句子的妙处。只要学生们能说出一些事实,他们就会给予肯定。五、扩大实践(scr(1)你看到了什么风景?(1)(2)你看到了什么颜色?(3)你听到了什么?(4)你觉得风景的特点是什么?答:我们看到了“湖水、雾、荷花、荷叶和垂柳”,看到了“蓝、绿、白、粉”的颜色。我们听到了水鸟的叫声和荷叶的轻柔摇摆。风景的整体感觉以“宁静和美丽”为特征。可以看出,要描绘一个场景,需要调动所有的感官,从各个方向和角度观察和体验,画图画,画图画,这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东西写得细致而生动。2.练习参考这个湖真的很安静,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淡淡的英英,没有一丝涟漪。微风像一双看不见的手,轻轻地驱散了薄薄的晨雾,卷向天空。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绿色的荷叶微微抖动,仿佛生怕惊扰了平静的湖水。河岸上的柳树就像年轻的女孩伸着腰,把长长的柳树挂在湖面上,触摸着平静的水面。3.评论这种描述借助人类的视觉和味觉描绘了这个湖的静态美。可以看出,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难以捕捉的风景可以被描绘成有形的、美味的、有声的和有感觉的。设计意图:作为一门作文课,课堂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通过选择动态视频和设计启发式问题来训练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作业:面对寒冷的冬天,毛泽东感受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千里雪飘”的英雄气概。岑参所看到的是“就像春天的大风,在夜晚升起,吹开万株梨树的花瓣”的魅力。另一方面,孔子意识到了“当一个人感到寒冷时,他会发现松树和柏树一棵接一棵地枯萎”的哲学。以“校园冬天”为题,选择校园某个角落的风景来描述,并要求使用修辞手法,从感觉的角度来写,字数约300字。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学完本课后有创造和表达自我的欲望,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写后交流,学生可以在交流中进步,在写作中体验成就感。我设计的锻炼提醒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锻炼的欲望,让学生通过写校园里的冬天来表达他们独特的感受。(7)教学评价设计这门作文教学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感官角度描述风景。我学会了通过场景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并根据视频内容练习写作。具体指标主要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作文要求进行详细的评价。具体量化评分规则如下:I .知识和技能等级头等舱(a)二等(b)第三类(c)第四类(d)内容24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构思有深度。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构思正确。主题基本相关,中心基本清晰,内容仍然充实。偏离主题,材料拼凑在一起,凌乱不堪。24-20分19-16分15-10分9-0语言18分写作流畅,语言准确生动文从子顺,语言基本准确,偶尔有语言障碍语言基本上是流利的,有少量的语言障碍。这种语言不流利,而且有许多语言问题。18-16分15-12分11-8分7-0风格结构10分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构思新颖,风格规范。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风格规范。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风格规范。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风格不规范10-8分7-6分5-4分3-0分文本笔迹6分字迹工整准确。干净字迹潦草,卷轴凌乱。6-5分4-0主题2提出和复制的问题得2分没问题0分2.过程和方法主要指标辅助索引具体内容的评估评估方法过程和方法问题探究1.围绕这个问题,可以积极配合主要指标辅助索引具体内容的评估评估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情绪内化和外化1.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真实的感受被融入到场景中。2.通过仔细观察生活,一个人可以通过画风景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3.通过观察生活,在风景中表达某种情感。4.写场景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能表达情感1.a级2.b级3.c级4.d级(8)反思与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尝试以网络搜索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出发点,通过欣赏优美的文本和生动的视频图片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描述景物的想象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运用教育学中的情景创设原则和心理学中的“光晕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件设计注重色彩和图案的合理搭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的基本应用是好的。在这节课中,我总结了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主体性和自主合作的客观规律。今后,我一定会重视讨论式教学在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我会注意欣赏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在组织教学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