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行业标准规范:JBT7617_1994_第1页
避雷器行业标准规范:JBT7617_1994_第2页
避雷器行业标准规范:JBT7617_1994_第3页
避雷器行业标准规范:JBT7617_1994_第4页
避雷器行业标准规范:JBT7617_199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29.080.99 K 49 JB/T 76171994 六氟化硫罐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SF6-type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s withoht gaps 1994-12-09 发布1995-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 布 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用罐式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电力系统中限制过电压用的以六氟化硫气体作绝缘介质的罐式无间隙金属氧化 物避雷器(以下简称避雷器) 。 2 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 311.2311.6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 2900.12 电工名词术语 避雷器 GB 2900.19 电工名词术语 绝缘配合和高电压试验技术 GB 7674 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 GB 8905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 GB 11023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12022 工业六氟化硫 3 术语 3.1 罐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片(串并联)封闭在金属罐体内,并充以 SF6气体作绝缘介质所组成的避 雷器。 3.2 其它术语,符合 GB 2900.12、GB 2900.19、GB 11032 及 GB 7674 的规定。 4 避雷器的使用条件 4.1 避雷器的正常使用条件 4.1.1 使用环境条件符合 GB 7674 相应规定; 4.1.2 电源的频率不小 48 Hz,不超过 62 Hz; 4.1.3 长期施加在避雷器上的工频电压应不超过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4.2 避雷器的异常使用条件 除 4.1 条正常使用条件外的其它使用条件。在异常使用条件下使用,须经供需双方同意。 机械工业部 1994-12-09 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六氟化硫罐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SF6-type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s withoht gaps JB/T 76171994 1995-06-01 实施 JB/T 76171994 2 5 技术要求 5.1 避雷器的制造要求 避雷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文件进行制造。 5.2 避雷器的标准额定值 5.2.1 避雷器的额定电压 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值如下: 72.5,73,100,146,200,210,288,300,312,396,420,444,468 kV。 5.2.2 避雷器的额定频率 避雷器的额定频率为 50 Hz 及 60 Hz。 5.2.3 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 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分别为 20、10、5、1 kA,其波形为 8/20。 5.2.4 避雷器内部绝缘气体的额定密度或压力 避雷器内 SF6气体在额定密度(或压力)下运行。额定密度(或压力) 、最小运行密度(或压力) 应由制造厂明确规定。 SF6气体在 20时的额定压力一般为 0.3,0.35,0.4,0.5,0.6 MPa。 5.2.5 六氟化硫气体的质量要求 新的 SF6气体的质量要求应符合 GB 12022 标准规定。 避雷器中 SF6气体水份允许含量交接验收值为 250 PPM(体积比) ,运行中 SF6气体的质量要求, 由用户和制造厂商定。 5.3 避雷器的最大残压值 避雷器在陡波冲击电流,雷电冲击电流,操作冲击电流下最大残压,最小直流参考电压应符合表 1、表 2 规定。 5.4 避雷器的电流冲击耐受试验要求 避雷器应分别耐受表 3 规定的线路放电等级和抽样试验规定的方波电流和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线路放电和方波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18 次,应不击穿、不闪络、不损坏。且试验前后标称放电电流 下残压变化应不超过 5%。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两次应不击穿、不闪络、不损坏。 表 1 kV 标称电流 20 kA 等级标称电流 10 kA 等级标称电流 5 kA 等级 避雷器 额定 电压 系 统 额 定 电压 避雷 器持 续运 行电压 陡波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雷电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操作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直流 1mA 参考 电压 陡波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雷电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操作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直流 1mA 参考 电流 陡波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雷电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操作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直流 1mA 参 考 电压 有 效 值峰 值 不大于不小于不大于不小于不大于不小于 72.56642271235200128258224190122 10011073291260221145 200220146582520442290 JB/T 76171994 3 288300210782698593408 表 1(完) kV 标称电流 20 kA 等级标称电流 10 kA 等级标称电流 5 kA 等级 避雷器 额定 电压 系 统 额 定 电压 避雷 器持 续运 行电压 陡波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雷电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操作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直流 1mA 参考 电压 陡波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雷电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操作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直流 1mA 参考 电流 陡波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雷电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操作 冲击 电流 下残压 直流 1mA 参 考 电压 有 效 值峰 值 不大于不小于不大于不小于不大于不小于 300330215814727618424 312330220847756643441 39650031211049868085321015905804532 420500318117010468585651075960852565 4445003241238110690759711371015900597 4685003301306116695663011981070950630 表 2 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的最大残压值 kV 标 称 放 电 电 流 1 kA 等 级 避雷器额定电压系统额定电压雷电冲击电流残压 1 kA 操作冲击电流残压 0.5 kA 峰 值 直流 1 mA 参考电压 有 效 值 不 大 于 73110200165103 146220320304190 210330440399250 100500260243152 表 3 避雷器电流冲击耐受值 系统额定电压 kV66110220330500中性点避雷器 避雷器额定电压 kV72.5100200288-312396-46873210 备 注 线路放电等级12345 见 IEC99-4 7.4.2 条中表 4 4006001 0001 2001 5002 ms 方波电流耐受 A(峰值) 400 6008001 2001 5002 000 400抽查试验 40656565654/10 大电流冲击耐受 kA(峰值) 65100100100100 5 抽查或 型式试验 JB/T 76171994 4 5.5 避雷器的密封性能 避雷器应有可靠的密封。在避雷器寿命期间,不应因密封不良而影响避雷器的运行性能,SF6气 体的年漏率应小于 1/年。 5.6 避雷器的压力释放 避雷器一般不设压力释放装置,要求金属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耐受 GB 7674 对全封闭组合 电器规定的故障电流和持续时间,而不破裂,不泄漏。 5.7 避雷器的持续电流 在持续运行电压下通过避雷器的持续电流,应不超过规定值,该值由制造厂规定。 5.8 避雷器的动作负载特性 为保证避雷器的可靠运行,避雷器应通过动作负载试验,不得有击穿、闪络等现象。试验后,其 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值的变化应不超过 5%。 5.9 避雷器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 避雷器应具有一定的工频过电压耐受能力,制造厂应提供相应的耐受特性。 对于 110 kV500 kV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的避雷器,应提供 0.1 s、1 s、30 s、20 min 工频电压耐 受特性曲线。避雷器在额定电压值的耐受时间不应小于 10 s。 对 66 kV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避雷器,应在 1.2 倍额定电压下耐受 2 h,在额定电压下耐受 24 h。 5.10 避雷器的内绝缘耐受性能 避雷器罐体内部的绝缘耐受电压应符合 GB 311 中对高压电器绝缘的规定。 试验应在规定的报警压力(最小运行密度)下进行,低于此压力避雷器的绝缘耐受水平不能保证。 5.11 避雷器的局部放电特性 避雷器在 1.1 倍持续运行电压下的内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10 Pc。 5.12 零表压耐受要求 避雷器内部 SF6气体的压力为零表压时,应耐受 1.2 Um 及 1.11.3 倍 Um/最高相电压,5 3 min。不同电压等级要求为: 66 kV 1.2 Um 5 min 110 kV220 kV 1.3 Um/ 5 min3 330 kV 1.2 Um/ 5 min3 500 kV 1.1 Um/ 5 min3 5.13 避雷器外壳要求 5.13.1 一般要求 避雷器的金属外壳应设置牢固的接地装置,壳体能承受在运行中出现的正常的和瞬时的压力。 5.13.2 外壳设计 不论焊接或铸造的外壳,其厚度和结构的设计计算,可按压力容器要求进行,应考虑振动、温度 变化、短路电流的作用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5.13.3 外壳强度试验 JB/T 76171994 5 外壳和部件强度无论是否通过计算确定,均应进行规定的试验。 5.13.3.1 破坏压力试验 破坏压力试验应不小于设计压力的 3.5 倍,壳体应无损坏。 5.13.3.2 非破坏性压力试验 每个壳体都应耐受规定的压力试验而无变形,泄漏气体现象。 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K 倍:对于焊接外壳 K=1.3,对于铸造外壳 K=1.5。 5.13.3.3 外壳检验 对焊接外壳的焊缝,除无法探伤部位外,应按规定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5.13.4 加装防爆膜的要求 当壳体加装防爆膜压力释放装置时,其动作压力和外壳的设计压力的关系要适当配合以减少防爆 膜不必要的爆破。 5.13.5 认证书 壳体制造厂需提供壳体材料的材质化验认证书。 5.14 避雷器的运输振动性能 避雷器的结构应牢固,满足运输的要求而不损坏。 5.15 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压 对整只避雷器应测量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值(峰值除以) ,其工频参考电流值由制2 造厂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测量装置和准确度 除本标准明确规定外,其它应符合 GB 11032 第 6.1 条规定。 6.2 试品 试品为比例元件者,试验应在 SF6气体介质中进行,也允许在空气中进行。其它试品符合 GB 11032 规定。 6.3 持续电流试验 本试验应在整台避雷器上进行,对试品施加持续运行电压,测量通过试品的全电流和阻性电流。 6.4 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11032 第 6.7 条规定。 6.5 直流参考电压试验 在避雷器未装配前,将装入罐内全部电阻片施加一直流电压,当通过电阻片的电流值等于 1 mA 时,测量其上的电压值。其它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11032 第 6.8 条规定。 6.6 残压试验 避雷器陡波冲击电流、雷电冲击电流和操作冲击电流下残压,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11032 第 6.4 条 规定。试验应在 SF6气体中进行,也可在空气中进行。 6.7 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11032 第 6.5 条规定。试验应在 SF6气体中进行,也可在空气中进行。 JB/T 76171994 6 6.8 线路放电耐受和方波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11032 第 6.6 条规定。试验应在 SF6气体中进行,也可在空气中进行。 6.9 动作负载试验 6.9.1 加速老化试验 本试验是为了确定在未经加速老化试验的电阻片上进行动作负载试验时,施加的工频电压 Uct和 Ur。该试验应在充 SF6气体的容器内进行,以确定 SF6气体对电阻片老化性能的影响。如制造厂通过 试验,证明在空气中进行的加速老化试验和在 SF6气体中进行的加速老化试验等价,以后则可在空气 中进行加速老化试验。 6.9.2 动作负载试验 动作负载试验方法符合 GB 11032 第 6.10 条规定。试验应在 SF6气体中进行,也可在空气中进行。 6.10 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11032 第 6.11 条规定。试验应在 SF6气体中进行,也可在空气中进行。 6.11 内绝缘耐受试验 试验时应除去避雷器内部氧化锌电阻片,对绝缘支承物及其它平时承受电压的部分进行试验。 罐式氧化锌避雷器属自恢复绝缘和非自恢复绝缘组合的试品,耐压试验要求及方法按 GB 311.3 中 有关对组合绝缘的规定执行。 6.12 局部放电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11032 第 6.9 条规定。 6.13 零表压耐受试验 试验应在整台避雷器上进行,当罐体内部 SF6气体的压力为零表压时应耐受规定值而无击穿、闪 络现象。试验方法按 GB 311 有关规定。 6.14 密封性能试验 避雷器内部充入额定气压的 SF6气体,用塑料布覆盖罐体所有的密封面、接头等处,24 h 后用灵 敏度高的 SF6气体检漏仪测定塑料布内的 SF6气体量,气体年漏率应小于 1%/年。试验方法详见 GB 11032。 6.15 运输试验 整台避雷器应正置固定于卡车上,在三级公路上运输 300 km,车速为 25 km/h35 km/h,急刹车 10 次。试验后罐体内电阻片均压罩应无明显变形、螺钉无松动。 6.16 壳体强度试验 6.16.1 破坏压力试验 破坏压力试验采用水压法。压力升高速度不应大于 400 kPa/min,破坏压力试验值应不小于设计压 力的 3.5 倍。试验后的外壳,即使完整无缺,也不得使用。 破坏压力试验主要考核壳体的设计及工艺的可靠性及安全裕度。该项试验为型式试验。 6.16.2 非破坏性压力试验 所有壳体在制造好之后应进行例行水压试验,试验方法按 GB 7674 第 5.8.6 条。 6.16.3 壳体焊缝的检查 JB/T 76171994 7 6.16.3.1 全部焊缝应进行目视检查,不能有任何裂缝、气泡、针孔、焊瘤及缩孔;焊缝应光滑,不 能有尖角毛刺。 6.16.3.2 全部直焊缝应进行 X 射线探伤检查。 6.16.3.3 全部环焊缝要进行着色法检查。 6.17 SF6气体水份检测 水份检测的试验方法按 GB 8905 规定。 7 检验规则 避雷器的检验分为出厂试验、抽样试验、型式试验、定期试验和验收试验五种。 7.1 出厂试验 出厂的避雷器(或电阻片)按表 4 规定进行检查,如有一项试验不合格时,则此避雷器认为不合 格。 表 4 避雷器出厂试验项目 序 号试 验 名 称试 验 依 据试 验 方 法试 品 1持续电流试验5.7 条6.3 条避雷器 2标称放电电流残压试验5.3 条6.6 条所有电阻片 3工频参考电压试验5.15 条6.4 条避雷器 4直流参考电压试验5.3 条6.5 条装配前全部电阻片 5密封性能试验5.5 条6.14 条避雷器 6局部放电试验5.11 条6.12 条避雷器 7壳体强度试验 5.13.3.2 条 5.13.3.3 条 6.16.2 条 6.16.3 条 壳体 8SF6气体的水份检测5.2.5 条6.17 条避雷器 7.2 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主要对电阻片进行,应按批次抽取试品。试验项目及试品数量见表 5。 表 5 抽样(抽查)试验项目 序 号试 验 名 称试 验 依 据样 品 数 量试 验 方 法 1方波电流冲击耐受试验5.4 条 1.5% (不小于 5 片) 6.8 条 2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5.4 条 1.5% (不小于 5 片) 6.7 条 3加速老化试验5.8 条3 只试品6.9.1 条 7.3 型式试验 新产品试制定型时,必须进行全部型式试验。试验应按表 6 规定进行,在设计或工艺有所变更对 产品性能有影响时,必须对有关试验项目进行试验。 表 6 型式试验项目 JB/T 76171994 8 序 号试 验 名 称试 验 依 据试 验 方 法试 验 数 量 1持续电流试验5.7 条6.3 条1 台避雷器 2残压试验5.3 条6.6 条3 只比例单元 3长持续时间电流耐受试验5.4 条6.8 条3 只比例单元 4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5.9 条6.10 条4 只比例单元 5动作负载试验5.8 条6.9 条3 只比例单元 6工频参考电压试验5.15 条6.4 条1 台避雷器 表 6(完) 序 号试 验 名 称试 验 依 据试 验 方 法试 验 数 量 7直流参考电压试验5.3 条5.5 条装配前全部电阻片 8密封性能试验5.5 条6.14 条1 台避雷器 9局部放电试验5.11 条6.12 条1 台避雷器 10内绝缘耐受试验5.10 条6.11 条 1 台避雷器(除去内部电阻片) 11零表压耐受试验5.12 条6.13 条1 台避雷器 12运输试验5.14 条6.15 条1 台避雷器 13壳体强度试验5.13 条6.16 条1 只壳体 14SF6气体水份检测5.2.5 条6.17 条1 台避雷器 7.4 定期试验 为了监视产品质量,对于生产的产品必须三年作一次定期试验。长度停产后恢复生产时应作定期 试验。定期试验应从正常生产的产品中抽取,试验项目见表 7。 表 7 定期试验项目 序 号试 验 名 称试 验 依 据试 验 方 法试 品 数 量 1残压试验5.3 条6.6 条3 只比例单元 2长持续时间电流耐受试验5.4 条6.8 条3 只比例单元 3动作负载试验5.8 条6.9 条3 只比例单元 4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5.9 条6.10 条4 只比例单元 7.5 验收试验 当订货者在订货协议规定有验收试验时,进行下列试验: a. 外观检查:检查外观、铭牌及其附件有无缺少或损坏; b. 持续电流试验; c. 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d. 局部放电试验; e. 密封试验; f. 避雷器的残压试验; g. SF6气体水份检测。 JB/T 76171994 9 8 标志、包装、运输、保管及保修期 8.1 标志 在避雷器铭牌上应清晰地标明: a. 避雷器名称及型号; b. 避雷器额定电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