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CT诊断价值与展望_第1页
大肠癌的CT诊断价值与展望_第2页
大肠癌的CT诊断价值与展望_第3页
大肠癌的CT诊断价值与展望_第4页
大肠癌的CT诊断价值与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肠癌的CT诊断价值与展望,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50万人大肠癌是欧美第2大死亡原因,占癌症死亡率的10%国人大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占癌症总发病数的13%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东亚地区(中、日、韩和蒙古等国),每年有近7.5万人死于大肠癌,并且这一数字仍在继续上升。,背景,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机会很大程度依赖早期诊断医学研究发现: 病变局限于肠壁的大肠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达90%,邻近淋巴结转移者为65%,而全身转移者生存率仅有9%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出现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1972年 第一台CT问世1989年 单排螺旋CT(SCT)1998年 4排SCT近几年 多排CT(包括16、32、64排)目前最先进的256排、320排CT扫描速度越来越快,层厚越来越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1972年CT投入临床后,学者们曾一致认为CT对空腔脏器的诊断价值不大1975年国外文献报道了CT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1985年国内报道了大肠癌的CT诊断应用,CT诊断大肠癌的昨天,CT硬件的提高肠道准备及肠道对比剂的使用动态增强的应用,诊断,Toshiba 4500(普通CT),肝曲结肠癌并肝转移,CT硬件的提高,CT硬件的提高,Toshiba 4500(普通CT),GE High-speed 单排sCT,肝曲结肠癌并肝转移,CT硬件的提高,不使用对比剂高密度对比剂,如:钡剂、泛影普胺(稀释) 等密度对比剂,如:水低密度对比剂,如:气体、脂性对比剂,胃肠道准备及胃肠对比剂的使用,未清洁肠道及未使用对比剂,横结肠癌,清洁肠道,高密度造影剂灌肠,横结肠癌,生理盐水灌肠,升结肠癌,增强造影剂的应用,手推造影剂 速度慢、效果差、不能动态增强高压注射器 速度快、动态显示肿瘤血供,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改进,简单的二维重建,小 结,CT检查技术在快速的发展诊断价值得到认可CT为大肠癌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运动伪影不能克服,图像质量欠佳检查手段需进一步完善,CT诊断大肠癌的今天,多排螺旋CT硬件及软件技术的成熟应用成像方法丰富多彩诊断模式的转变,检查前充分的肠道清洁MSCT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丰富的图像后处理来综合评价诊断Mpr,癌肿浸润程度、周围组织器官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与否远隔脏器转移与否分期分级来指导临床治疗,2003版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的分期法,肿瘤(T)分期Tx 肿瘤无法评估T0 没有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上皮内癌/粘膜内癌未穿透粘膜肌层而达粘膜下层T1 肿瘤侵及粘膜下层T2 肿瘤侵及肠壁固有肌层T3 肿瘤侵透固有肌层并侵及浆膜下,或肿瘤位于无浆膜层 的结、直肠时,肿瘤已侵及结、直肠旁组织T4 肿瘤已穿透腹膜或直接侵入其他脏器,淋巴结转移(N)分期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 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分期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大肠癌的主要CT征象,正常肠壁厚度一般小于5mm肠壁部分或环周增厚表面不光整可见溃疡,腔内肿块,增 强,腔内肿块,多为偏心性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较大者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表面见溃疡CTVE:肠腔隆起菜花样病变,表面不光整,增 强,多呈较明显强化均匀或不均匀部分见分层状强化,T分期的CT征象,浆膜面模糊毛糙肠周脂肪密度增高肠周条索影及斑片影,呈轻中度强化癌肿累及周围器官表现为脂肪间隙消失或模糊临近器官浆膜面毛糙,甚至可见结节影邻近器官体积增大,异常密度影,淋巴结转移,肠周孤立或多发小结节影孤立淋巴结直径常较大多发淋巴结常较小增强后中度强化 1.5cm者因中心坏死多呈环形强化,远隔脏器及腹膜转移,多见于肝亦见于肺、肾、肾上腺、脑、骨等器官多呈环形强化网膜、系膜密度增高小斑片状或结节状或呈污秽状,例1:男,80岁,主诉:大便带血3月余,病理:直肠粘液腺癌术前:T3N0M0术后:T3N1M0,例2:男,38岁,主诉:下腹部胀痛伴下坠2月余,病理:直肠腺癌,中等分化 周围淋巴结转移3/4术前:T3N1M0术后:T3N1M0,例3:女,76岁,主诉:大便频繁、量少1年,病理:绒毛管状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直肠中段及远端多原发癌,大肠癌的CT诊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早期病变和小肿瘤的检出的敏感性较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临床的符合率仍较低,CT诊断大肠癌的价值展望,256排CT已在欧美投入使用320排CT即将上市计算机后处理软件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未来的CT扫描速度更快、扫描层厚更薄、扫描覆盖范围更大,挑战和机遇并存!,计算机技术引领放射学领域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的无穷威力已超出人类的想象分子影象和综合电子医疗时代已到来,灌注成像的研究方兴未艾形态信息学向分子影像学的发展转变人文关怀:低剂量成像的发展MSCT带来的诊断模式的转变,我们怎么办?,我们是否已做好准备去迎接未来更新锐的变革和挑战?沿着科技变革的轨迹,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放射学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时俱进,加快知识的更新,按照合理有效的方法利用CT技术,提高诊断和临床服务水平抓住并利用数字时代给科学创造的各种机遇真正的发现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才可能避免在技术革新变奏曲中被湮没和颠覆,张德智.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年第15卷第6期,G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