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刀豆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刀豆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刀豆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刀豆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刀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刀豆刀豆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刀豆”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刀豆刀豆 【名称出处】:救荒本草 【概况】: 异名 挟剑豆(酉阳杂俎),大弋豆(本 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刀鞘豆(陆川 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泥鳅豆、四季豆 (滇南本草)。 基源 为豆科刀豆属植物刀豆的种子。 刀豆属全世界约12种,中国栽培2种。 原植物 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 洋刀豆Canavalia ensiformis(L)DC 历史 本品始见于 救荒本草。 纲目谓:“刀豆人多种之,三月下种,蔓生,引一 二丈,叶如豇豆叶而稍长大,五至七月开淡粉紫花如 蛾形,结荚长者近尺,微似皂荚,扁而敛脊,三棱宛 然,嫩旱煮食、酱食、蜜煎皆佳,老则收子,大如姆 指头,淡红色。” 所述为本种。 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枝无毛。 3出羽状复叶,长820cm,顶生小叶宽卵圆形至卵状 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两面无毛,侧生小 叶偏斜。 总状花序,花1417,每23疏生于花序轴上隆起的 节上、花萼2唇形,上唇2裂,长约15cm,下唇3 齿,卵形;花冠红色或淡紫色,长34cm,旗瓣圆 形,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雄蕊10;子房具短柄,被 毛。 荚果长方而扁,长1030cm,边缘有隆脊,先端有 喙。 种子1014,肾形,红色或红褐色,有光泽,长约3 5cm,种脐为种子周长的34。 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04页图 2737) 洋刀豆与刀豆的主要区别为直立草本,种脐长约 为种子的12。 生境与分布 中国长江以南均有栽培。 原产热带。 洋刀豆原产西印度,喜生于热带地区,中国有少数栽 培。 。 【生药】: 栽培 刀豆,不耐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而疏松的砂质壤土为 好。 用种子繁殖,在4月上旬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浸泡水中一昼夜后再播种。 按行株距6650cm开穴,深7cm左右,每穴播种子34 粒。 播后覆土,保持土壤湿润。 当苗高10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或补苗,每穴 留苗2株,并追肥1次。 在5月中、下旬田间设立支架,以利藤茎攀援生长。 并结合除草,再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注意病虫害防治。 采集 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然后 晒干。 刀豆主产于江苏的南京、苏州、南通,湖北的孝感、 恩施、宜昌,安徽的肥东、肥西、六安。 浙江、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洋刀豆主产四川。 鉴别 性状 刀豆种子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 宽12cm,厚0515cm;表面淡红色,红紫色或 黄褐色,少数类白色或紫黑色,微皱缩,略有光泽; 边缘具灰黑色种脐,习称黑眉,长约为种子的34, 宽约2mm,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珠柄残余,近种脐的 一端有凹点状珠孔,另端有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 间有隆起的种脊。 质硬,难破碎。 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平滑;子叶黄白色,2片, 油润;胚根位于珠孔一端,歪向一侧。 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洋刀豆 与刀豆相似,区别是种子表面白色或类白色, 种脐长约种子的12。 以粒大、饱满、色淡红者为佳。 显微 刀豆种皮的横切面: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 部位则为2列,长170272m,宽1426m,壁自内 向增厚,外缘有1条光辉带。 表皮下为26列支柱细胞,种脐部位列数更多,呈哑 铃状长60172m,宽3463m,缢缩部宽12 24m,壁厚175m。 其下为10数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 种皮下方为1至数列类方形或多角形胚乳细胞。 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细胞类圆形,不规 则长柱形,壁较厚;内侧具管胞岛,椭圆形,壁网状 增厚,具缘纹孔少见,其二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 状,有大形的细胞间隙。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84) 理化 取样品 粉末05g,加70%乙醇7ml,于沸水浴上加热20分 钟,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02ml,点于硅胶G 1%CMC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11)为展开 剂,酚水(75 25)为展开剂,双向展开,展距 10cm,喷以1%茚三酮丙酮溶液后,于105烤5分钟, 斑点呈紫红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82) 加工炮制 取原 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此外刀豆尚有炒制、盐制等炮制方法。 炒刀豆 取净刀豆,用文火微炒,用时捣碎。 盐刀豆 取净刀豆,加盐水拌匀,炒至具焦斑,取 出,放凉。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 【化学】: 刀豆内含血球凝集素、尿素酶、刀豆氨酸 (canavanine)1,嫩豆中还含有刀豆赤霉素、 (canavalia gibberellin 、)2,叶亦含刀豆氨酸 1。 另外还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3。 洋刀豆(Censiformis L)含洋刀豆血球凝集 (Concanavalin A)等多种球蛋白4。 其它有尿素酶、糖甙酶、精氨酸琥珀酸酶、精氨酸酶 5,刀豆酸(canaline)、刀豆氨酸、氨基羟 基戊酸、1高丝氨酸等6。 参考文献 1 CA 1949;43:5547g,1964;60: 5809f,1965;62:829c 2 CA 1967;67: 52929n,1968;68:29885g 3 中药志第2册人 民卫生出版社,1959:3 4 CA 1919;13:47 5 CA 1961;55:1556b 1969;71:9785b 6 1967;67:8703k 1971;74:72855h 。 【药理】: 洋刀豆内含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 并可刺激淋巴细胞,使之转变为淋巴母细胞1, 2,但不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还可抑制PHA的细胞 毒性2。 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刀豆球蛋白A能使转化后的小鼠纤 维母细胞恢复正常3,对各种致癌剂引起的转化细 胞有凝集作用4。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理学报 1989;10(5):453 2 Science 1970;168:1112 3 Nature 1970; 228:512 4 Nature 1970;227:1244 【药性】: 性味 甘,温。 纲目:“甘,平。” 本草从新:“甘,温”。 归经 入胃、肾经。 功效 温中,下气,止呃。 主治 虚寒呃逆,呕吐,胃痛,腰痛。 滇南本草:“健脾。” 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 元。” 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 呕吐。 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 元及痢疾。” 中药志:“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用于虚寒呃逆,呕吐,肾虚腰痛,痰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烧存性研末。 使用注意 胃热盛者慎服。 。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配柿蒂,治呃逆。 配枇杷叶,治胃热呃逆呕吐。 单方应用 湖南药物志:“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 末,每服45g,开水冲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呃逆:刀豆子915g,煎 服;或炒研细末,吞服6g。”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呃逆:刀豆子 18g(生熟各半),柿蒂7个。 水煎服。” 江西中医药,1953;(3):“治百日咳:刀豆子10粒 (打碎),甘草3g,加冰糖适量,水300ml,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