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高粱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高粱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高粱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高粱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高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高粱高粱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高粱”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高粱高粱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蜀秫(纲目),荻粱(广雅), 芦穄、蜀黍(食物本草)。 基源 为禾本科高粱属植物高粱的全草。 高粱属全世界有20余种;中国有11种,其中有2种入 药。 原植物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Holcus bicolor L,Sorghum vulgare Pers) 历史 纲目 曰:“蜀秫宜下地,春月播种,秋月收之。 茎高丈许,状似芦荻而内实,叶亦似芦,穗大如帚, 粒大如椒,红黑色,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粘 者如糯秫,酿酒作饵,不粘者可作糕煮粥,可以济 荒,可以养畜,稍可作帚,茎可织箔席”。 在别录中所指的粱,在纲目中是指粟,不是 高粱。 形态 一年生草本。 秆粗壮直立,高35m,径25cm。 叶鞘无毛;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 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070cm,宽38cm。 圆锥花序疏松,长1545cm,宽410cm,由多数总 状花序组成;无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两 性,长456mm,宽3545mm,基盘钝,有髯 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具毛,嫩时黄绿 色,成熟后淡红至暗棕色。 颖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颖外。 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其发育程度变化甚大。 花果期69月。 (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817页图767) 生境与分布 全世界温暖地区广为栽培。 。 【生药】: 采集 种子成熟后采收,晒干。 【化学】: 杆中含多种糖:葡萄糖40%85%, 果糖39%87%,蔗糖211%387%。 多糖中含纤维素143%195%,半纤维素171% 234%,果胶12%25%及木质素16%3 8%。 参考文献 CA 1990;112175693m 【药性】: 性味 纲目:“甘、涩,温。”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效 纲目:“温中,涩肠胃,止霍乱。 粘者与黍米功同。” 四川中药志:“益中,利气,止泄,去客风顽 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中国民间草药 方:“治内伤饮食腹泻:高粱米12g,车前草12g,石 榴皮12g,伏龙肝10g。 上药煎服,1日2次。” 新中医 1976;(2):“治疗婴幼儿腹泻:带壳高粱(炒 成炭状)15g,麦芽(炒焦)9g,鸡内金6g,红糖3g。 每日1剂,水煎,分数次服。 治疗过程中应适当控制哺乳次数和量。 脱水患者进行补液,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 单方应用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 小儿消化不良:红高粱30g,大枣10个。 大枣去核炒焦,高粱炒黄,共研细末。 2岁小孩每服6g,35岁小孩每服9g。 每日服2次。” 四川中药志:“治脾虚腹泻:高粱子30g(微炒), 车前子15g。 水煎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湿痰咳嗽,胃痞不舒,失 眠多梦,食积:高粱子1530g,水煎服。” 吉林医药资料 1971;(1):“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