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课程 6 机构再生设计与创新_第1页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 6 机构再生设计与创新_第2页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 6 机构再生设计与创新_第3页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 6 机构再生设计与创新_第4页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 6 机构再生设计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机构再生设计与创新,6.4 机构再生设计,6.1 一般化运动链,6.2 杆型类配,6.3 运动链组合,再生运动链法创新设计流程,原始机构,机构一般化原则,一般化运动链,杆型类配,再生运动 链,一般化原则,再生新机构,组合运动链,约束条件,6.1一般化运动链(“刚性杆”+转动副),6.1.1一般化原则,将非刚性构件转化为“刚性”构件(弹簧、带、链),将非杆形构件转化为一般化杆(二副杆、三副杆等),将非转动副转化成转动副,将复合铰链转化成为简单铰链,解除机架,还原成运动链,转化前后自由度保持不变,机构一般化图例,6.1.2 常用机构的一般化,含有平面高副的机构,含有复合铰链的机构,含有液压油缸的机构,含有弹簧的机构,含有带、链的机构,6.2 杆型类配,6.2.1 杆型(机构的一般化杆件),6.2.2 杆型类配,n2+n3+n4+nn=N (5-1),2n2+3n3+4n4+nnn=2P (5-2),式中:,n2,n3,n4,nn分别表示为二副杆、三副杆、四副杆、n副杆。,N为运动链的构件数(包含机架的构件数),P为运动链中副的总数,用式(5-2)减去2式(5-1)得:,n3+2n4+(n-2)nn=2(P-N) (5-3),若已知运动链中的杆数与副数,则多副杆的数目及其组合关系就很容易判断。,二副杆数为:n2=N-n3-n4-nn (5-4),杆型类配时应注意机构结构退化问题:,六杆机构退化成四杆机构或五杆机构,八杆机构退化成六杆机构。,对策:内环路数目和含副数最多的杆型的限制,以六杆七副运动链为例。,外环路:a-d-e-f-g,内环路:a-b-c-d和b-c-e-f-g,内环路数目:L=P-N+1=7-6+1=2,为防止退化每内环路至少包含4个运动副,这样就约束了运动链中不同杆型的组合方式,也限制了运动链中含副数最多的杆型,即,nmax=nL+1,八杆十副运动链,内环数目:L=P-N+1=10-8+1=3,含副数最多的杆:nmax=nL+1=n3+1=n4,已知nmax=4,再按式(53)和式(54)进行杆型类配,八杆十副运动链的杆型类配方案,6.3 运动链组合,在杆型类配方案确定之后,怎样把各种杆型连接起来组合成各种结构类型的运动链,就是运动链的组合问题。若以运动链的形式进行组合将会很不方便,例如,一个二副杆具有两个外接副,其中一个副可以连接一个二副杆,另一个副可以连接多副杆;也可以两个外接副都连接二副杆,或两个外接副都连接多副杆。组合极其不便,引入拓扑图及缩图概念。,图中的点:运功链中的杆,图中的线:运功链中的副,A,B,三度点:点与三条线相连,如A,B,二度点:点与两条线相连,如C,D,E,F。,C,D,E,F,6.3.1 图的概念,六杆七副运动链全图,6.3.2 图的组合,1 构造缩图,六杆七副运动链的缩图(N=6,P=7),内环数目:L=P-N+1=7-6+1=2,含副数最多的杆:nmax=nL+1=n2+1=n3,缩图,八杆杆十副运动链的缩图(N=8,P=10),内环数目:L=P-N+1=10-8+1=3,含副数最多的杆:nmax=nL+1=n3+1=n4,2 构造全图,六杆七副运动链构造全图(nmax=n3,L=2),缩图,构造全图之一,构造全图之二,型缩图,1,2,3,形缩图的全图,Y形缩图,构造Y形缩图的全图,Y-1,Y-2,Y-3,Y-4,Y-5,Y-6,V形缩图,V-1,V-2,V-3,V-4,V-5,O形缩图,O-1,O-2,6.3.3 运动链的组合,六杆七副运动链,16种结构八杆十副运动链,16种结构八杆十副运动链,6.4 机构再生设计,6.4.1 气动压紧机构(六杆机构)再生设计,对图示气动压紧机构进行再生设计,要求压紧杆是与机架相连的移动构件,气缸部件为动力源,气缸与机架固接或铰接。,按照一般化原则:转动副替代移动副,复合铰链以简单铰链取代,解除机架成为运动链。,原始机构,一般化运动链,复合铰链A,若构件3看作三副构件,复合铰链A,若构件2或4看作三副构件,若将转动副B,C间距离变为零,则变异结构链可成为变异结构链,确定设计约束,气缸与机架固接,则活塞杆为主动件,且与机架组成移动副;压紧杆为输出构件,其也与机架组成移动副。,气缸与机架铰接,即连架杆相连的构件为活塞杆,且与气缸形成移动副,压紧杆为输出构件(与机架组成移动副)。,组合运动链,按照约束条件气缸与机架固接,则活塞杆为主动件,且与机架组成移动副;压紧杆为输出构件,其也与机架组成移动副。画决策树,机架(气缸) 6(3),活塞,3,输出构件,(主动件),1(5),3,5,1(5),方案号 ,有效方案 ,1(2、4、5),2,6,6,2,气缸 1(5) 3,按照约束条件气缸与机架铰接,即连架杆相连的构件为活塞杆,且与气缸形成移动副,压紧杆为输出构件(与机架组成移动副)。画决策树,机架 6,活塞,2(4),输出构件,(主动件),2,3,5,1,方案号 ,有效方案 ,1(2、4、5),2,6,3,2,5,6,3,2,5,按照约束条件气缸与机架固接,则活塞杆为主动件,且与机架组成移动副;压紧杆为输出构件,其也与机架组成移动副。画决策树,机架(气缸) 6(3),活塞,5,输出构件,(主动件),1(3),3,5,1(3),方案号 ,有效方案 ,1(3),2,5,5,2,2,6,4(5),按照约束条件气缸与机架铰接,即连架杆相连的构件为活塞杆,且与气缸形成移动副,压紧杆为输出构件(与机架组成移动副)。画决策树,气缸 1(3) 5,机架 6(2),活塞,4,输出构件,(主动件),2,3,5,1(3),方案号 ,有效方案 ,4(5),2,5,1(3),23,2,25,6,6,5,6,24,1(3),2(6),3,4,21,22,变异结构链和变异结构链均存在复合铰链,瓦特链有效方案运动简图,斯蒂芬森链有效方案运动简图,斯蒂芬森链有效方案运动简图,变异结构链有效方案运动简图,确定原始机构,1)本田,6.4.2再生运动链法创新设计应用,2)川崎,3)五十铃,0,分析三种已有设计,归纳拓扑构造特性:,1)悬挂装置是F=1的平面机构,2)机构组成:6构件7运动副( R :a,b,c,e,f,P:g),3)机构有6个转动副,4)机构有1个移动副,5)机构有1个固定机架(Gr:构件1),6)机构有1个铰支杆(Li:构件2),7)机构有1个摆动杆(Li:构件3),其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后轮联接;,8)机构有1个平面运动杆(Li:构件4),9)机构有1个减震装置,由活塞杆构件5和汽缸体构件6组成。,五十铃悬挂简图,转化原始机构为一般化运动链,一般化原则:,1)把所有的运动副转化成一般化运动副,2)把所有的构件转化成一般化连杆,3)原始机构与其对应的一般化机构:构件与运动副一致,4)原始机构与其对应的一般化机构:自由度数不变,一般化图例,机构一般化方法的流程图,把五十铃后轮悬置机构一般化,一般化流程图,1)固定件1转化成二副杆(杆1),2)主动件曲柄2为三副杆(杆2),3)摆动杆3为三副杆(杆3),4)连杆4为二副杆(杆4),5)活塞和缸体5、6为二副杆(杆5和杆6),6)移动副为转动副,7)固定件机架释放,1,2,3,4,5,6,六杆七副非同构运动链,求取一般化运动链图谱,六杆七副运动链,求取可用特定化运动链图谱(引入约束摆杆与固定杆相连),再生出特定化运动链图谱,设计要求:,1)必须有一个固定杆为机架,2)必须有一个减震器,3)必须有一个摆动杆用于安装摩托车后轮,4)固定杆、减震器和摆动杆必须是不同构件,将不同的构件赋于固定杆、减震器及摆动杆,1)指定固定杆(Gr):六副七杆非同构运动链(a),六副七杆非同构运动链(b),2)减震器(Ss-Ss),3)摆动杆(SW),可用特定化运动链图谱,求取可用机构图谱,获取新型机构图谱,删除原始机构:b)川崎,e)本田,f)五十铃,6.4.3再生运动链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构件相似性判断,构件相似性定义,两个具有相同运动副数目的构件,若它们与运动链中其他构件的连接关系均相同,则称此两构件相似.,构件平行相似性定义,运动副数目相同的两构件与其他构件的位置关系相同,则称此两构件平行相似。,a)和c)中,构件1和3、构件2和4;b)构件1、2、3平行相似。,构件相似关系继承性定义,在运动链组成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运动副数目未发生变化的相似构件,在新结构中保持原有的相似关系,这种相似关系的传递性称之相似关系的继承性。,构件相似关系第一判断规则,若具有相同运动副数目的两构件,同时分别与两组平行相似构件(或一组相似构件、一组平行构件)相联系,则此两构件相似。,构件相似关系第二判断规则,若两组平行相似构件的两端同时与两组相似构件(或一组相似构件和一个构件)相联接,则此两组平行相似构件彼此相似。,多级方案筛选,再生链习题,再生链习题,瓦特连杆机构,斯蒂芬森连杆机构,减震器,摆动杆(sw),全连接,全连接化,J=(3/2)L-(F+3)/2,L8纯转动副平面连杆机构可能组合,综合用简单链系,斯蒂芬森生成滑块机构,瓦特生成滑块机构,凸轮生成机构,三种六杆式新型越野摩托车a、c、d,9 机械的总体设计实例,粒状巧克力糖包装机设计,9.1原始资料产品包装材料:0.008mm金色铝箔卷筒纸生产能力的要求:每班570kg,120/min,无级调速70-130块/min,1)机械手及进、出糖机构,送糖盘7在输料带取得糖块,机械手反向旋转至工位1,顶糖、折边送至工位2,落下或由拨糖杆推下,9.2包装工艺的确定第一次:使纸紧贴糖面会粘模破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