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桑叶桑叶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桑叶”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桑叶桑叶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桑椹树(救荒本草),家桑、桑树 (通称)。 基源 为桑科桑属植物桑、鸡桑、蒙桑、华桑的叶。 桑属全世界约12种;中国有9种。 原植物 通常作桑叶入药来源于4种桑:桑Morus alba L。 鸡桑Morus australis poir,又名小叶桑(河南),山桑 (山东),岩桑、野桑(广西、云南)。 蒙桑Morus mongolica(Bur)Schneid,又名岩桑、刺 叶桑(陕西),山崖桑(湖南)。 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又名花桑(河北),葫芦 桑(湖北),板皮桑(安徽),花山桑(浙江)。 历史 桑始载予本经。 纲目云:“桑有数种,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 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厚叶,山桑叶尖而长。 以子种者,不若压条而分者,桑生黄衣谓之金桑,其 木必将槁也。” 种树书云:“桑以构接,则桑大,桑根下埋龟甲, 则茂盛不蛀。” 以上所述,经考证,系指桑属的多种植物而言。 形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15m。 树皮厚,黄褐色,有不规则浅纵裂;小枝灰褐色,有 或无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具柔毛;托叶披针 形,早落;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5cm,宽5 12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稍偏斜, 边缘有粗锯齿,有时在幼树上的叶为多种分裂,表面 深绿色,无毛,有光泽,背面脉腋或沿脉有疏毛,脉 腋有簇毛。 雌雄异株;雄花序下垂,长235cm;花被片4,宽 椭圆形,淡绿色,雄蕊4,花药2室,球形;雌花序长1 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雌花无柄,花被 片4,倒卵形,外面和边缘有毛,无花柱或极短,柱头 2裂,宿存。 聚花果(桑椹果),长125cm,熟时红色或暗紫色, 少有白色。 花期4月,果期56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78页图956) 生境与分布 本种产于中国中部和北部,现各地均有种 植,亦有野生。 朝鲜,日本,蒙古,中亚,高加索,欧洲也有分布。 鸡桑的特征在于: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树皮灰褐色;冬芽大,圆锥状卵形。 叶柄被毛;托叶披针形;叶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尖尾 状,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不裂或35 裂,表面粗糙,密被短刺毛,背面疏被粗毛。 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525cm,被柔毛,花绿 色,花药黄色;雌花序近球形,长约1cm,密被白色柔 毛。 花期34月,果期45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79页图957) 生于海拔2001500m的石灰岩的悬崖或山坡。 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贵州、 云南。 朝鲜、日本、印度、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蒙桑的主要特征在于: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暗红色,常有白粉,老枝灰 黑色;冬芽灰褐色,卵形。 叶柄长46cm;托叶早落;叶片长椭圆状卵形,先端 尾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单锯齿,齿尖有尖刺芒,两 面无毛。 雌雄异株;雄花序长约3cm;雌花序短圆柱状,长1 15cm,总花梗长225cm;聚花果熟时红色至紫 黑色。 花期35月,果期46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79页图958) 生于海拔2001200m的向阳山坡、灌丛或疏林中。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山东、江苏、 江西、湖北、湖南。 朝鲜也有分布。 华桑的主要特征在于:小乔木。 树皮灰色,小枝初有茸毛;芽和托叶均有毛。 叶柄长155cm,密生柔毛;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长、宽均为410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 截形,边缘锯齿粗钝,不裂或3深裂,表面粗糙,被伏 生刚毛,背面灰绿色,密生柔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而异枝;雄花序长35cm;雌花序 长2cm;聚花果狭圆筒形,长23cm,熟时白色、红 色或黑色。 花期5月,果期8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80页图959)生 于向阳山坡或沟边。 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 北、湖南、四川。 。 【生药】: 采集 1011月霜后采收叶,晒干。 药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 性状 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卵形或宽卵形,长 813cm,宽711cm,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 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上面黄绿 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较浅, 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 质脆易碎。 气微,味淡、微苦涩。 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者为佳。 显微 粉末:棕绿色或黄棕色。 钟乳体略呈螺状,直径1445m,长1841m。 草酸钙簇晶直径332m,棱角较钝。 草酸钙方晶方形、菱形、双锥形、多角形或棒形, 直径512m,另外细小杆状结晶。 单细胞非腺毛,长18378m,直径1740m,足 部特别臌大的短非腺毛,胞腔内含钟乳体。 腺毛头部类圆球形,24细胞,直径1833m,柄 单细胞,长1836m,直径约15m。 上表皮细胞较下表皮大,垂周壁平直,胞腔内含细 小草酸钙结晶,下表皮气孔多。 乳汁管直径514m,内含黄棕色物。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329页图158) 加工 炮制 蜜桑叶 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桑叶碎 片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 色、微有光泽、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桑叶100kg,用炼蜜25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蜜桑叶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 【化学】: 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有芸香甙(Rutin)、 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槲皮素 3三葡萄糖甙(Moracetin)1、紫云英甙(Astragalin) 2、病树叶中含有查耳桑素(Chalcomoracin)3。 甾醇类有微量的谷甾醇和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谷甾醇D葡糖甙。 此外还有羽扇豆醇(Lupeol)、内消旋肌醇 (Myoinositol01%)1。 蚕异戊二烯硐(Bombiprenone)4、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 酮(Inokosterone)和蜕皮甾酮(Ecdysterone)1、生长素 (Cytokinins)5、Xylogulem6、溶血素、绿原酸等 1。 挥发油成分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 戊酸、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Guaiacol)、酚、邻苯甲 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Eugenol)等。 又含延胡索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 榈酸乙酯、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 (Hydroxycoumarin)、Moraprerol7。 叶中还有鞣质及其它一些酚性物质8。 桑叶中蜡质成分主要为正链烷9。 碳水化合物占40%,主要为单糖及低聚糖占30%(葡萄 糖、果糖、蔗糖)。 蛋白质占总含氮物的50%,有17种氨基酸、大部分为 必需氨基酸10,主要有天冬氨酸、谷氨酸。 还有维生素C200300mg%,谷胱苷肽140 400mg%,维生素B1460g%,维生素B2300 800g%,叶酸105ug%,5甲酰四氢叶酸(Folinie acid)22g%、腺膘呤、胆碱、胡芦巴碱1、羟基肉桂 酸1025g%、以及Cu10ppm,Zn16ppm,B35ppm, Mn270ppm。 尚含牛膝甾酮11。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1963 2 Nippon Nogei Kaguku kaishi 1979;53(1):13 3 Chem lett 1980;(12):1573 4 JP 81 25 129(cl, Co7C 49203) 5 Nippon San shigaku Zasshi 1985; 54(6):439 6 Khim Drev 1985;(4):97 7 B1oorg Khim 1977;11(3):1484 8 Indian J Anim Sci 1983; 53(12):1333 9 Seibustu Kankyo Chosetsu 1981; 19(1):1 10Khim Drev 1982;(1):101 11 植物药有 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08。 【药理】: 桑叶中含的腺嘌呤及其磷酸盐有刺激白 细胞增生作用,可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 少。 一般给药后24wk起效。 如在肿瘤化疗前或同时使用本品,可防止白细胞减少 发生和延长化疗时间。 本品所含的叶酸在体内还原转变为甲酰四氢叶酸 (FH4),为重要辅酶,与胸腺嘧啶、核甙酸的合成有密 切关系。 适用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因叶酸缺乏而引起的巨幼细胞 性贫血。 本品所含的牛膝甾酮为一种昆虫变态激素,005 5g注射于家蝇幼虫,诱致蛹化55%,1g注射于蚕 蛹,1420d后成蛾者90%。 0520gkg,能促进龙虾的前脱皮作用1。 毒性 大鼠每日同时Po牛膝甾酮和蜕皮甾酮的混合物 2002000mgkg35d,未见任何毒性反应2。 参考文献 1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19,463,608 2 CA 1975;82:26398d。 【药性】: 性味 苦、甘,寒。 日华子本草:“暖。” 纲目:“苦、甘,寒。 有小毒。” 医林纂要:“甘、酸、辛,寒。” 归经 入肺、肝经。 纲目:“手足阳明经。” 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 太阴脾经。”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效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主治 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 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本经:“除寒热,出汗。” 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 肠。” 孟诜:“炙煎饮服,止渴,一如茶法。” 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煎 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口煎服; 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 盐挼敷上。” 图经本草:“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止盗 汗。” 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 下气,利关节。” 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百草镜:“治肠风。” 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配菊花,治风热外感,目 赤肿痛。 配苏子,治风热犯肺致咳逆上气,吐痰粘稠,气 喘,口渴等症。 配桔梗,治风热咳嗽,痰多咯吐不爽。 配石膏,治燥热犯肺之干咳无痰等症。 配桑白皮,治风热犯肺,咳嗽上气,头晕汗出,咯 吐黄痰或白粘痰,目赤等症。 配杏仁,治外感温燥,头痛身热,干咳无痰等症。 配桑枝,治风湿痹痛,关节疼痛,或肝风上扰之头 晕等症。 配芒硝,煎汤温洗治风眼下泪。 配竹茹,治风热咳嗽,痰粘稠咯吐不爽,痰热泛 恶。 配麝香,治吐血。 配黑芝麻,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兼有肝热者。 配菊花、决明子、车前子,治肝经风热或实火所致 之目赤涩痛、多泪等症。 配石决明、牡蛎,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配羚羊角、钩藤,治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 配夏枯草、木贼,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配薄荷、荆芥,治风热表证。 配黑胡麻子、白蜜,治肝阴不足之眼目昏花,肌肤 甲错等症。 配柳叶、侧柏叶,水煎洗眼治急性结膜炎。 配杏仁、沙参、象贝,治燥热伤肺,咳嗽咽干。 (20)配黑芝麻、丹皮、丹参,治偏头痛。 (21)配杏仁、贝母、麦冬、石膏,治燥热伤肺,咳嗽痰 少、鼻咽干燥等症。 (22)配大腹皮、茯苓皮、陈皮、生姜皮,治水肿尿少。 (23)配菊花、决明子,治急性结膜炎。 方选和验方 桑菊饮(温病条辨)治太阴风温,但 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6g,连翘45g,薄荷 24g,桑叶75g,菊花3g,苦梗6g,甘草2 4g(生),苇根6g。 水300ml,煮取150ml,日2服。 桑麻丸(医级)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 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 干,为末)500g,黑胡麻子(淘净)120g。 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500g,炼至滴水成珠, 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 每服10g,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 独圣散(圣济总录)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 多少,捣罗为细散。 每服6g,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 津。 只1服止,后用补肺药。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治燥热伤肺,气促,干咳 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舌干苔少:桑叶10g,石 膏1530g,人参3g,甘草3g,麻仁10g,阿胶6 10g,麦冬、杏仁、枇杷叶各10g。 日服1剂,2次分服。 止汗神丹(石室秘录)治大汗之病,阳气尽随汗而 外越,若不急止抑,则阳气立散,即时身死:人参 30g,当归30g,五味子3g,桑叶7片。 煎服。 明目延龄丸(慈禧太后医方选议)治风热头痛,目 赤,或肝火旺,头晕眼花:霜桑叶、菊花各6g。 共研极细末,和蜜为丸如绿豆大。 每服6g,白开水送服。 明目延龄丸(慈禧太后医方选议)治肝火旺,目 赤:桑叶、菊花、生地黄、女贞子、生牡蛎各6g,密 蒙花、生杭芍、炒枳壳、羚羊尖各45g,泽泻3g。 共研极细末,和蜜为小丸。 每服6g,白开水送下。 补心肾方(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治肝肾不足,眩晕 视糊:头桑叶(九蒸九晒),黑芝麻(九蒸九晒),何首 乌、甘枸杞、白蒺藜、女贞子(酒拌,九蒸九晒)各 500g,甘菊花250g(去蒂)。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9g,开水下,日2次。 令发生长方(备急千金要方)治鬓发堕落:麻叶, 桑叶等份。 以泔煮,去滓,沐发7遍。 桑菊感冒丸(中草药通讯1977;(10)治感冒初起,咳 嗽,身微热,头疼鼻塞;也可用于麻疹初期:桑叶 1125g,菊花2000g,前胡1125g,苏梗1125g,杏仁 1125g(杏仁饼375g)、甘草1125g,薄荷2000g,荆芥 1125g。 以上8味共粉碎过100120目筛,余渣水煎1小时,以 汁泛丸,干燥即得。 约出成品500袋,每袋9g。 每次1袋,每日2次。 桑杏石膏汤(云南中医杂志1986;(4)治小儿外感风 热症:桑叶36g,杏仁3g,生石膏2040g,银花 6g,射干3g,瓜蒌壳36g。 随症加减。 中草药学中册:“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天浆 壳、紫苏梗、枇杷叶各30g,桑叶、蒲公英各15g。 水煎服。” 桑丹泻白散加减(新中医 1987;(4)治肝火犯肺咳 嗽:桑叶、丹皮、知母各9g,枇杷叶920g,桑白 皮、黛蛤散各915g,钩藤15g,地骨皮1530g,黄 芩、当归各912g,蝉蜕、生甘草各69g。 如大便干结者,加决明子30g,当归加量为1215g; 有痰血者,加侧柏叶20g,功劳叶30g,百部9g;有胁 痛者,加旋覆花9g。 每日煎服1剂,浓煎2汁。 5日为1疗程。 桑射汤(山东中医杂志 1991;(4)治咽喉源性咳嗽: 金银花15g,炙桑叶9g,木蝴蝶9g,射干9g,蝉蜕9g, 赤芍9g,杏仁9g,桔梗6g,甘草9g。 加减:风寒束表,加防风、荆芥;风热束表,加薄 荷、菊花;肺气郁闭,咳逆者,加麻黄、白果、苏 子;胃中积热者,加竹茹、黄连、半夏、陈皮;相火 偏亢者,加知母、黄柏、牛膝;肝火上逆,加旋覆 花、代赭石、降香;咽干痰粘,加沙参、麦冬。 1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双桑三降汤(安微中医学院学报 1990;(1)治百日 咳:桑叶、炒枇杷叶各12g,桑白皮20g,陈皮6g,牛 蒡子、制半夏、麦冬、天冬、冰糖、百部、款冬花各 10g,白芥子、杏仁各6g,川贝母(研末分吞)、生甘草 各3g。 偏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0g;偏风寒者,加荆芥 10g,苏叶5g;呕吐,加竹茹6g,炙鸡内金3g;衄血 者,加茅根15g,藕节炭6g。 上药除川贝母、冰糖以外,余药煎2次,取药混和约 400ml,再入冰糖,煎至300ml左右,分2次冲川贝母末 服,每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 常见病验方选编:“治暴发火眼、急性结膜炎: 白菊花、霜桑叶各15g。 水煎去滓,澄清洗眼。” 桑菊薄竹饮(中国药膳学)治风热感冒,头痛,目 赤喉痛及结膜炎(红眼病):桑叶、菊花各5g,苦竹叶、 白茅根各30g,薄荷3g。 共用沸水浸泡,低糖调味,当饮料多量饮用。 新编偏方秘方汇海:“治急性结膜炎:桑叶、人 乳各适量。 桑叶剪条,以人乳浸透,捣烂。 敷眼,1日23次。” 红眼宁(陕西中医1989;(3)治流行性出血性结膜 炎:桑叶、菊花、大青叶、荆芥、薄荷、当归、生 地、川芎、草决明各10g,桃仁、红花各6g,甘草3g。 发热甚,加银花、连翘各10g;眼睑发痒,加地肤子、 蝉蜕各10g;恶风寒者,加防风10g;前额痛,加白芷 10g;大便秘结不通,加大黄、芒硝各9g;白睛充血显 着者,加丹皮10g;羞明睛珠痛者,加夏枯草10g。 水煎,每日1剂,35日为治疗全过程,少数用2%硼 酸洗眼或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消星饮(江苏中医杂志1987;(1)治角膜上皮点状剥 脱:防风、柴胡、桑叶、菊花、草决明、蝉衣、甘草 为基本方。 加减:热邪偏重者,加黄芩、连翘;肝虚血少者,加 当归、白芍、何首乌、生地黄。 水煎服。 (21)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治头痛:霜桑叶45g, 防风15g,薄荷3g,天麻3g,青连翘45g,银花 3g,石膏(生)10g,川椒18g。 水煎,洗之。” (22)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头目眩晕:桑叶、菊 花、枸杞子各10g,决明子6g。 水煎代茶饮。” (23)锦方选辑第二集:“治头昏、耳鸣、目痛:桑 叶、菊花、芥穗、白芍、当归、泽泻各9g,甘草3g。 水煎服。” (24)新编偏方秘方汇海:“治眩晕:绿豆衣6g,桑 叶、荷叶各30g。 水煎代茶。” (25)新编偏方秘方汇海:“治高血压眩晕:桑叶、 黑芝麻各250g,丹皮、栀子各120g。 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早晚各服69g,白开水送下。” (26)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第二集:“治肺结核空 洞:天冬(去心蒸)、麦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熟地 (九蒸晒)、山药(干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阿 胶各30g,茯苓、乳香(蒸)、獭肝、三七各15g,白菊花 60g,去蒂桑叶60g(经霜者)。 同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稍加蜂蜜,为丸如弹子 大。 每服1丸,噙化,日3服。” (27)新编偏方秘方汇海:“治体虚下午低热,夜眠 汗多等:桑叶、干地黄、麦门冬各15g。 水煎服。” (28)桑丹饮(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79;(3)治湿气盗 汗:桑叶12g,丹皮9g,连翘9g,滑石9g,通草6g,牡 蛎18g,浮小麦18g。 加减:小儿汗出兼发热者,加石膏;汗甚久,微恶 寒,加黄芪;小儿体质差,加生脉散。 水煎服。 (29)桑梅七子饮(河北中医 1987;(5)治糖尿病:桑叶 50g,乌梅20g,菟丝子20g,覆盆子20g,枸杞子15g, 女贞子15g,沙苑子15g,五倍子10g,五味子10g。 加减:兼雀盲失明者,加青葙子、谷精草、菊花、决 明子;疮疖,加金银花、连翘;消谷善饥,加石膏、 知母;全身瘙痒者,加白蒺藜、地肤子;大便干者, 加火麻仁、郁李仁;心悸怔忡者,加炒枣仁、柏子 仁;少数病人血糖不降者,加黄芪、熟地黄。 水煎服,每日1剂。 (30)桑枇祛风汤(吉林中医药 1990;(4)治红斑类皮肤 病(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多形性日光性皮炎、神经性 皮炎、湿疹):桑叶2040g,蚤休、生地各1015g, 枇杷叶1020g,生甘草510g。 瘙痒甚,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热毒重者,加忍 冬藤、白花蛇舌草;胀感甚者,加陈皮、楂片;夹湿 者,加苍术、黄柏、薏苡仁;兼瘀血者,加丹皮、赤 芍、穿山甲;血虚,加当归、白芍、首乌;肝郁,加 柴胡、郁金、青皮;气滞,加香附、木香、延胡索; 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 皮损在面部,加升麻;在上肢,加桂枝;在下肢,加 牛膝。 每剂加清水浸泡20分钟后煎3次,取汁混合为450ml, 每次服150ml,每日服2次。 必要时,取渣再煎汁外洗。 单方应用 濒湖集简方:“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 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 养素园传信方:“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 眩赤:铁扇子(即桑叶)2张,以滚水冲100ml,盖好,候 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 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热水炖热, 再洗,每日洗三五次。” 圣惠方:“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 60g,切,以水300ml,煎至5分,去滓,不计时候温 服。” 胜金方:“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 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 服之。” 仁斋直指方:“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90g, 水煎过,带温罨纳之。” 通玄论:“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盦之。” 仁斋直指方:“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 敷之。” 医学正传:“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 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 救急方:“治手足麻木,不知痛痒:霜降后桑 叶,煎汤频洗。”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10 15g。 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 连续摇头):桑叶36g。 水煎服。” 桑叶注射液(中药大辞典下册)治下肢象皮肿: 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ml,每日12次; 或25%50%溶液4ml,每日1次。 1521天为1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再给以第2或第3 疗程。 在注射3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肢。 有注射局部疼痛、发热等反应。 桑叶注射液(中国农村医学 1983;(3)治银屑病:由 霜桑叶加工制成。 每次4ml,肌肉注射,每日2次,7日为1疗程,每疗程 间隔35日。 食治本草1700方:“治破伤风痉挛、抽搐:桑叶 60g。 水煎服。” 新编偏方秘方汇海:“治慢性结膜炎:霜桑叶 10g。 煎汤,分2次,先趁热熏,后澄清再洗。 第2次临用加热。 或加白菊花10g,熏洗同;或加黄连15g,熏洗同。” 陕西民间方药荟萃:“治砂眼,迎风流泪:霜桑 叶少许,水煎,取煎液外洗眼部,每日35次。” 新编偏方秘方汇海:“治鬓发坠落:桑叶。 以泔煮桑叶,去滓,沐发7遍。” 。 【医药家论述】: 缪希雍本草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OEM贴牌婴幼儿食品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SPA连锁店运营指导与全球市场拓展咨询协议
- 2025年综合性小区智能化安防监控中心运营服务合同
- 2025年新能源发电站建设承包安全环保责任合同
- 2025年航空博物馆研学旅行服务合同
- 2025年国内水路运输与船舶租赁合同
- 2025版汽车安全带贴牌加工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精密仪器运输合同详尽规定及售后服务
- 2025版商铺物业管理与租赁关系终止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互联网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关怀与法律法规遵守合同
- 《环境设计工程计量与计价》课件-1.什么是装饰工程预算
- 某露天矿山剥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年美团电商合作商户合同版
- 艺术家品牌影响力构建-洞察分析
- 孕产妇急救技能考核试卷
- 消防水池及泵房基坑土方开挖方案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 小小少年三声部童声合唱谱
- 2024年白酒酿造技术师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高二上学期数学开学第一课《新学期新期望》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