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石龙子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石龙子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石龙子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石龙子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石龙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石龙子石龙子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石龙子”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石龙子石龙子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蜥蜴(本经),山龙子、守宫、石 蜴(别录),泉龙(春秋繁露注),猪婆蛇(纲 目),五寸棍(陆川本草),四脚蛇(四川中药 志)。 基源 为石龙子科动物蝘蜒的全体。 原动物 蝘蜒Lygosoma indicum(Gray),又名硐石龙子、 铜楔晰。 历史 石龙子首载于本经。 纲目列于鳞部龙类。 按诸家所述,非指一种动物,如陶弘景曰:“其类有四 种,形大纯黄者为蛇医,亦名医舅母,不入药用,似 蛇医而形小尾长,见人不动者为龙子,形小而五色尾 青碧可爱者为蜥蜴,并不螫人,一种缘篱壁,形小色 黑者为蝘蜒”。 现今药用的石龙子多为蝘蜒”。 中国动物药、中国药用动物志均作为药用。 形态 身体长圆形,长约90mm。 尾为体长的15倍左右。 全身被覆圆鳞,栉次排列,犹如瓦状,光滑,缺乏棱 脊,头部钝圆;吻鳞大;鼻孔位于鼻鳞和鼻前鳞之 间,耳孔卵圆形,小于眼睛,下眼睑有鳞,半透明。 上下唇均有鳞7枚。 肛前鳞片,中间1对甚大。 尾的后部侧扁,具自残和再生能力。 背部深褐色,中央有一黑色脊纹,脊纹两侧有黑点缀 连成行。 自眼起沿体侧延伸到尾的两旁有宽阔的黑色纵纹,纹 的上方色浅,下方略带棕红色而杂以小黑点。 腹面黄白色。 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山坡石堆的杂草间,午前和傍晚最 为活跃,以昆虫为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海南、台 湾。 此外,还有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Gray)。 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 Beulenger。 宁波滑蜥Leiolopisma modestum(Guenther)的全体,也可 作为石龙子药用。 。 【药性】: 性味 咸,寒。 有毒。 本经:“味咸,寒。” 别录:“有小毒。” 本经逢原:“咸,温,小毒。” 功效 破结,行水。 主治 小便不利,石淋,恶疮瘰疬,臁疮。 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 水道。” 纲目:“消水饮阴,滑窍破血。” 本草求原:“偏助壮火,阳事不振者宜之。” 四川中药志:“治九子烂疡,乳癌,肺痈,风 湿,皮肤发痒及疮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淋巴结结核,乳癌,肺痈, 癫痫,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153g,或入丸、散。 外用:熬膏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恶硫黄、斑苗(蝥)、无 夷。” 纲目:“娠妇忌用。”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刘涓子鬼遗 方:“治诸瘘不愈:蜥蜴(炙)3枚,地胆(炒)30枚,斑 蝥(炒)40枚。 为末,蜜丸小豆大。 每服2丸,白汤下。” 四川中药志:“治久年不愈的臁疮,九子烂疡及 一切无名肿毒:石龙子、壁虎、千脚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