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业标准规范:DB3302T 001.5-2006 名优绿茶 第5部分:商品茶_第1页
茶行业标准规范:DB3302T 001.5-2006 名优绿茶 第5部分:商品茶_第2页
茶行业标准规范:DB3302T 001.5-2006 名优绿茶 第5部分:商品茶_第3页
茶行业标准规范:DB3302T 001.5-2006 名优绿茶 第5部分:商品茶_第4页
茶行业标准规范:DB3302T 001.5-2006 名优绿茶 第5部分:商品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 B 61 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 DB3302/T 001.5-2006 代替DB3302/T 001.5-2000 名优绿茶 第 5 部分:商品茶 2006-10-01 发布 2006-10-01 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食品伙伴网 食品伙伴网 DB3302/T 001.52006 I 前 言 本部分代替DB3302/T OO1.52000商品茶。 本部分与DB3302/T 001.52000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调整了“名优绿茶”的分级标准和实物样的设置。 重新规定了“名优绿茶”的理化指标。 重新规定了“名优绿茶”的卫生安全指标。 重新规定了相对应的试验方法。 对型式检验进行了修改。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是“名优绿茶”系列部分的第5部分,该系列部分的其它部分为: DB3302/T 001.12006 名优绿茶 第 1 部分:苗木与繁育技术; DB3302/T 001.22006 名优绿茶 第 2 部分:产地环境与栽培技术; DB3302/T 001.32006 名优绿茶 第 3 部分:茶厂基本技术条件; DB3302/T 001.42006 名优绿茶 第 4 部分:加工技术。 本部分由宁波市林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宁波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本部分起草单位:宁波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宁海县茶业协会、余姚市瀑布仙茗茶叶产销合作社、 奉化市雪窦山名茶产销合作社、鄞州区林业技术管理服务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韩震、王开荣、李明、俞茂昌、方乾勇、林伟平、胡聚群、应佩君。 本部分所代替的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02/T 001.51992; DB3302/T 001.52000。 食品伙伴网 食品伙伴网 DB3302/T 001.52006 1 名优绿茶 第 5 部分:商品茶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名优绿茶的质量要求、产品分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运输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名优绿茶中扁形茶、针形茶、条形茶、曲形茶、宁波白茶等商品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3302/T 06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 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 DB3302/T 051.4 宁波白茶 3 要求 3.1 基本要求 3.1.1 名优茶品质应具有形美、色绿、香高、味鲜、汤明、叶底嫩绿明亮的特征。 3.1.2 名优茶不得有烟、焦、酸、馊、霉、日晒、油、煤等异味;不得有红梗、红叶、焦爆、花杂、 浑汤等现象;不得含非茶类杂物。 3.1.3 名优绿茶分为扁形茶、针形茶、条形茶、曲形茶、宁波白茶等五大类。其中条形茶下设多毫形 和少毫形两类,曲形茶下设蟠曲形和卷曲形两类。 3.1.4 产品分级:名优绿茶分精品、特级、一级、普级等共 4 个等级。其中特级、一级、普级为中准 样,中准样为该等级的最高等级。 食品伙伴网 DB3302/T 001.52006 2 3.1.5 名优绿茶”品质以感官审评为主,各级品质指标必须符合标准实物样。各级标准实物样应按本 部分 3.2 的要求制作,作为各级的最低界限。标准实物样每二年更换一次,制作方法见附录 A。 3.2 感官品质特征 3.2.1 扁形茶:代表茶样有东海龙舌、天赐玉叶、嵩雾一叶,各级感官品质特征见表 1。 表1 扁形茶感官品质分级特征 项目 精品 特级 一级 普级 外 形 条索 扁平光滑挺直尖削 扁平光滑挺直尖削 扁平较光滑 扁平稍狭略带阔条 整碎 匀齐 匀齐 尚匀齐 尚匀称 净度 匀净 匀净 洁净 尚洁净 色泽 嫩绿匀润 翠绿匀润 绿尚翠 尚绿润 内 质 香气 鲜嫩清高持久 鲜嫩清高 清香 纯 汤色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绿尚明 尚黄绿 滋味 甘醇鲜爽 甘醇鲜爽 鲜爽 尚醇 叶底 细嫩多芽嫩绿明亮 细嫩成朵嫩绿明亮 成朵匀齐绿明亮 尚成朵有青张 3.2.2 针形茶:代表茶样有瀑布仙茗,各级感官品质特征见表 2。 表2 针形茶感官品质分级特征 项目 早芽精品 晚芽精品 特级 一级 普级 外 形 条索 紧挺似笋浑圆 挺直似针细紧 紧直挺秀似针 紧直略扁 直略扁 整碎 匀整 匀整 匀净 匀齐 略碎 净度 匀净 匀净 匀净 尚匀净 欠匀净 色泽 嫩绿有毫 翠绿有毫 嫩绿尚翠 绿润 绿尚润 内 质 香气 嫩香高持久 嫩香高持久 高香尚嫩持久 高 纯正 汤色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绿明亮 绿明亮 滋味 鲜醇爽口回甘 鲜醇爽口回甘 鲜醇爽口 醇 纯正 叶底 全芽如雀舌 全芽 多芽嫩绿 芽叶完整明亮 绿明亮 3.2.3 条形茶:多毫形代表茶样有望府银毫。各级感官品质特征表 3。 表3 多毫条形茶感官品质分级特征 项目 精品 特级 一级 普级 外 形 条索 肥嫩全芽披毫 肥嫩紧 直披毫 条直 有毫 稍勾曲 整碎 匀整 匀整 尚匀齐 欠匀齐 净度 匀净 匀净 尚匀净 欠匀净 色泽 嫩绿润 嫩绿润 绿润 绿尚润 内 质 香气 清香鲜爽 清香鲜爽 清香 鲜醇 汤色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绿明亮 绿明亮 滋味 鲜醇爽口 鲜醇爽口 鲜醇 醇 叶底 全芽肥嫩明亮 肥嫩成朵 嫩绿明亮 绿匀明亮 匀明亮 少毫形代表茶样有望海茶,各级感管品质特征见表4。 食品伙伴网 DB3302/T 001.52006 3 表4 少毫条形茶感官品质分级特征 项 目 精 品 特级 一级 普级 外 形 条索 细嫩、紧直 紧直 紧结 条直、稍松 整碎 匀整 尚匀齐 净度 匀净 尚匀净 色泽 嫩绿 嫩绿 绿润 绿润 内 质 香气 嫩香鲜爽 清香鲜爽 清香 清香 汤色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尚嫩绿明亮 绿明亮 滋味 嫩鲜醇回甘 鲜醇回甘 鲜醇爽口 鲜醇 叶底 全芽嫩绿明亮 细嫩成朵 嫩绿明亮 芽叶完整 嫩绿明亮 尚嫩匀明亮 3.2.4 曲形茶,蟠曲茶代表茶样有奉化曲毫,各级感官品质特征见表 5。 表5 蟠曲茶感官品质分级特征 项目 精品 特级 一级 普级 外 形 条索 肥壮蟠曲 披毫 紧结蟠曲多毫 条紧蟠曲 稍紧蟠曲 整碎 匀整 匀整 尚匀整 尚匀整 净度 匀净 匀净 尚匀净 尚匀净 色泽 绿润 绿翠 尚绿翠 尚绿翠 内 质 香气 高香持久 香高尚持久 香尚高 香尚高 汤色 绿明 绿明 明亮 明亮 滋味 鲜醇爽口 鲜醇 浓醇 浓醇 叶底 肥嫩成朵 嫩绿明亮 芽叶完整 嫩绿明亮 绿、明亮 绿、明亮 卷曲茶代表茶样有云雾春,分级感官品质特征见表6。 表6 卷曲茶感官品质分级特征 项目 精品 特级 一级 普级 外 形 条索 紧秀卷曲披毫 紧秀卷曲多毫 条紧卷曲 卷曲稍松 整碎 匀整 匀整 尚匀整 尚匀整 净度 匀净 匀净 尚匀净 尚匀净 色泽 绿润 绿翠 尚绿翠 尚绿翠 内 质 香气 花香持久 香高较持久 香较高 香较高 汤色 绿明 绿明 明亮 明亮 滋味 鲜醇爽口回甘 鲜醇爽口 浓醇 浓醇 叶底 细嫩成朵 嫩绿明亮 芽叶完整 嫩绿明亮 绿、明亮 绿、明亮 3.2.5 宁波白茶感官标准见 DB3302/T 051.4 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 3.3.1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7 规定。 表7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分含量,% 6.0 碎末含量,% 5.0 食品伙伴网 DB3302/T 001.52006 4 表7 (续) 项 目 指 标 总灰分,% 6.5 粗纤维含量,% 14.0 水浸出物含量,% 36.0 3.3.2 宁波白茶理化指标见 DB3302/T 051.4 的规定。 3.4 卫生指标 3.4.1 铅(以 Pb 计)、稀土限量应符合 GB 2762 的规定。 3.4.2 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表 8 的规定。 表8 农药残留限量 项目 指标 联苯菊酯,mg/kg 5.0 氯氰菊酯,mg/kg 0.5 溴氰菊酯,mg/kg 5.0 乐 果,mg/kg 0.1 敌敌畏,mg/kg 0.1 杀螟硫磷,mg/kg 0.5 喹硫磷,mg/kg 0.2 大肠菌群,mpn/100g 300 注: 检验项目可以根据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监督抽检工作需要调整。 3.4.3 其它农药残留应符合 GB 2763 规定。 3.4.4 宁波白茶卫生指标见 DB3302/T 051.4 的规定。 3.5 净含量偏差 3.5.1 单件定量包装 净含量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净含量偏差 净 含 量 负 偏 差 占净含量的百分比/% 质量/g 5g50g 9 50g100g 4.5 100g200g 4.5 200g300g 9 300g500g 3 500g1000g 15 1kg10kg 1.5 10kg15kg 150 15kg25kg 1.0 3.5.2 批量定量包装 核称抽样按表10的规定进行,平均偏差应大于或等于零。 食品伙伴网 DB3302/T 001.52006 5 表10 核称抽样表 批量 抽样件数 单件允许超出负偏差件数 小于或等于 250 件 大于或等于 10 不允许 大于 250 件 大于或等于 30 1 件 4 试验方法 4.1 取样 按GB/T 8302规定执行。 4.2 感官品质检验方法 对照标准实物样,以目测、手感、鼻嗅、口尝品评;以外形、叶底二项对样审评定级,外形色泽、 汤色、香气、滋味以当年新茶为准。采用白茶品种鲜叶为原料加工的各类茶叶,在检验其感官品质时应 考虑品种的特殊性。 4.3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方法 按GB/T 8303规定进行测定。 4.4 理化指标检验方法 4.4.1 水分 按GB/T 8304规定进行测定。 4.4.2 水浸出物 按GB/T 8305规定进行测定。 4.4.3 总灰分 按GB/T 8306规定进行测定。 4.4.4 碎末茶 按GB/T 8311规定进行测定。 4.4.5 粗纤维 按GB/T 8310规定进行测定。 4.5 卫生指标检验方法 4.5.1 铅、稀土 按GB 2762规定进行测定。 4.5.2 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 按GB/T 5009.146规定进行测定。 4.5.3 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和喹硫磷 按GB/T 5009.20规定进行测定。 4.5.4 大肠菌群 按GB/T 4789.3规定进行测定。 4.5.5 其它农药残留 按照GB 2763规定进行测定。 4.6 净含量检测 按JJF 1070规定执行。 5 检验规则 5.1 以同期加工、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茶叶为一批。 5.2 产品以批为单位,同批同级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应一致。 5.3 产品须按本部分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5.4 产品检验分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其对应项目见表 11 的规定。 食品伙伴网 DB3302/T 001.52006 6 表11 检验项目 项目名称 要求 试验方法 交收检验 型式检验 感官品质特征 3.2 4.2 含水量 3.3 4.4.1 碎末茶含量 4.4.4 总灰分 4.4.3 水浸出物含量 4.4.2 粗纤维含量 4.4.5 卫生指标 3.4 4.5 净含量偏差 3.5 4.6 注 1:“”表示该项应检验,“”表示该项可以不检验。 注 2:卫生指标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为部分或全部指标。 5.5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标准实物样重新制作时; b) 标准实物样重新制作时; c) 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d) 交收检验项目结果与上次型式检查结果差异较大时; e) 正常生产时,每年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5.6 判定规则 5.6.1 交收检验项目中感官品质、水分、碎末茶含量和净含量偏差,有一项不合格,可在同一批产品 中加倍取样复验,复验后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产品。 5.6.2 型式检验时,技术要求规定的各项检验中,如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定该产品为 不合格。 5.6.3 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可由双方协商或由法定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后进行仲裁。 6 标志、标签 6.1 若取得有机茶或绿色、无公害认证的,应在销售包装上标示相应的专用标志,具体标注方法和内 容按有关规定执行。 6.2 销售包装标签应符合 GB 7718 的规定。 6.3 无论大件包装或销售包装,其上应标明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商标; c) 净含量; d) 质量等级; e) 生产单位名称及地址; f) 生产日期、批号; g) 保质期或保存期; h) 产品执行标准号。 6.4 运输包装箱上应标明“怕湿”、“怕热”、“轻放”图示标志,其标志图示应符合 GB 191 的规定。 7 包装、运输、贮存 7.1 包装 食品伙伴网 DB3302/T 001.52006 7 7.1.1 包装技术必须符合 SB/T 10037 和 SB/T 10035 的规定。 7.1.2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无异味,能保护茶叶品质。 7.1.3 直接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应符合 GB 11680 的要求。 7.2 运输 7.2.1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7.2.2 运输中必须稳固,应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挤压、碰撞。 7.3 贮存 7.3.1 茶叶贮存保鲜的含水量宜小于 6.0%。小批量宜用石灰缸贮存,大批量宜用专用冷库贮存。 7.3.2 茶叶先经简易包装,采用清洁、干燥、无异味的包装箱,内衬牛皮纸或铝箔,并套一层塑料袋。 7.3.3 贮存库房要求 7.3.3.1 库房清洁,无异味,远离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 7.3.3.2 库房干燥,配有除湿装置。 7.3.3.3 配有冷藏设施,保持库内温度在 38之间。 7.3.3.4 避光,库房内无直射光。 7.3.4 库房管理 7.3.4.1 包装好产品堆放整齐有序。堆放高度视容器耐压情况,一般可堆放 4 层5 层。 7.3.4.2 库内应长期保持温度 38,相对湿度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