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麻黄根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麻黄根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麻黄根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麻黄根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麻黄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麻黄根麻黄根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麻黄根”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麻黄根麻黄根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 异名 苦椿菜(大同府志)。 基源 为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 的根及根茎。 原植物 草麻黄Ephedra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及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i Mey 余项参见“麻黄”条。 。 【生药】: 采集 立秋后采挖根及根茎,去净细根及茎 苗,晒干。 药材主产于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北、陕西、甘 肃。 鉴别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约20cm,直径约 2cm;表面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根茎有突起的节。 质坚硬,纵劈之,内部有众多纵行的纤维,横断面木 部有很多空隙,从中心向外放射,色淡黄。 无臭,味微苦。 以质硬、外皮色红棕、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 【化学】: 麻黄根、花、果、种子中,均不含苯丙醇 胺类生物碱1。 麻黄根中得到大环精胺类的麻黄根定碱(麻黄根素, Ephedradine)A(1)、B(2)、C(3)、D(4),阿魏酰组胺 (Feruloylhistamine),均具降压活性24;麻黄根中分 出的麻黄根碱(麻黄根宁,麻根素,Maokonine, LTyrosine betaine)(5),具有升压活性5;另外,麻黄根 中含有的黄酮醇黄烷醇双分子化合物麻黄根宁 A(Ephedrannin A)6及多种双黄烷醇类化合物麻黄宁 (Mahuannin)A、B、C、D,亦具降压活性710。 参考文献 1 程大敦等内蒙古药用麻黄草资源调查和 综合利用的研究报告南京药物研究所,199018 2 CA 1980;92143246v 3 Planta Med 1983; 48(2)108,1983;48(4)298 4 CA 1982; 96139667y;中药通报 1984;9(3)44 5 Planta Med 1978;34(3)291 6 Tetrahedron Lett 1982; 23(6)673 7 CA 1982;9798210u 8 CA 1983; 99181328a 9 Heterocycles1983; 20(10)1953(CA1984;10012497p) 10 Planta Med 1984;50(5)381 【药理】: 麻黄根甲醇提取物2gkg iv,可使大鼠血 压明显下降,有效成分为麻黄根素A(EphedradineA) 1。 麻黄根素A、B、C和D,均以3mgkg iv,对大鼠均有 降压作用,并减慢心率,以麻黄根素B的作用为最强, 降压作用主要由于神经节阻滞的结果2。 麻黄根中另一成分阿魏酸组胺(Feruloyhistamine)5mg kg iv,可使大鼠血压下降3。 麻黄根宁A(EphedranninA)对大鼠有类似麻黄根素的降 压作用4。 麻黄根宁(Maokonine)与麻黄根中其他成分不同,对大 鼠为升压作用5。 参考文献 1 Tetrahedron Lett 1979;(10)873 2 Planta Med 1983;48(4)290 3 Planta Med 1983; 48(2)108 4 Tetrabedron Lett 1982;23(6)673 5 Planta Med 1978;34(3)291 。 【药性】: 性味 本草正:“甘、微苦、微涩, 平。” 中国药典:“甘,平。” 归经 中国药典:“心、肺经。” 功效 止汗。 主治 体虚自汗,盗汗。 陶弘景:“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滇南本草:“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 核气。” 四川中药志:“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细作扑粉。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忌服。 。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配浮小麦、黄芪,治体虚 阴亏,自汗盗汗。 配煅龙骨、牡蛎、浮小麦,治营卫不和,气血失调 之自汗、盗汗。 配五味子、柏子仁、牡蛎,治阴虚盗汗。 配生地、山萸肉、五味子、柏子仁,治阴虚内热, 虚烦不眠,时有盗汗,腰膝冷痛。 配杏仁、金银花、荆芥穗、蒲公英,治支气管炎, 咳嗽气喘。 方选和验方 麻黄根散(证治准绳)治产后虚汗不 止:麻黄根、当归、黄芪、煅牡蛎、人参、甘草各等 分。 共为粗末,每服12g,水煎服。 麻黄根粉(备急千金要方)治肾劳热,阴囊生疮; 麻黄根、石硫黄各90g,米粉150g;同研细末,下筛, 敷疮上,粉湿,更换再敷。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诸虚不足,新病暴 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消 瘦,气短,怔忡,倦怠:黄芪(去苗)、麻黄根(洗)、牡 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30g。 同研为末,每服9g,加小麦百余粒,水煎去渣热服, 日2服。 麻黄根散(太平圣惠方)治产后虚汗不止:麻黄根 60g,当归(炒)、黄芪各30g。 3味同捣为末,每服12g,水煎去渣温服,不计时候。 谈野翁试验方:“治虚汗无度:麻黄根、黄芪等 份。 为末,面糊作丸如梧子大,每用浮小麦汤送服百丸, 以止为度。”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自汗、盗汗:麻黄根9g, 浮小麦、煅牡蛎(先煎)各30g。 水煎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脚汗:麻黄根30%,牡蛎 30%,乌洛托品15%,滑石粉25%。 上共研为末,用适量撒在脚上。 用于长途步行,施工,一般能保持1015天脚不出 汗。” 吉林中医药1991;(4):“治支气管炎,咳嗽、所喘: 麻黄根、杏仁、黄芩、鱼腥草、板蓝根、蝉衣、荆芥 穗、蒲公英、金银花、生石膏。 剂量随证加减,水煎服,或浓煎熬成膏服。” 湖北中医杂志1991;(3):“治酒渣鼻:麻黄根、生麻 黄节各80g,白酒1500ml。 同煎30分钟,置于阴凉处3小时,用纱布过滤去渣,置 入瓶内备用。 每次服25ml,日服二次(早、晚各服1次),10天为疗 程,需用23个疗程。” 。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麻黄发汗之 气,驶不能御,而根芦止汗,效如影响。 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 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 加而用之。 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 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 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陈修园本草经读:“麻黄根节,古云止汗,是引 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 旧解多误。” 本草正义:“麻黄发汗,而其根专于止汗,昔人 每谓为物理之奇异。 不知麻黄轻扬,故表而发汗,其根则深入土中,自不 能同其升发之性。 况苗则轻扬,根则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 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则轻扬走表之性犹在,所以能从 表分而收其散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