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姻缘一线牵_第1页
千里姻缘一线牵_第2页
千里姻缘一线牵_第3页
千里姻缘一线牵_第4页
千里姻缘一线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姻缘一线牵” 月老传说的起源发展与思想分析【摘要】月老最初出现在唐人小说定婚店中,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媒人形象,掌管姻缘。月老传说的产生是社会历史背景与民间风俗结合的产物,象征着姻缘天定的思想,一方面体现了古人婚姻的被动与压制,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古人对美好姻缘的追求及对命运的反抗。【关键词】月老;起源发展;姻缘天定;反抗精神爱之一字,令古今中外多少痴情儿女泪下沾襟、生死相随。有情人终成眷属,大概是人们对情侣们最美好的祝福。“生死挈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姻是爱的归属,对于世界上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人们来说,婚姻都是最重要的人生礼仪。然而,是什么决定了人们对婚姻的选择?在中国古代,月老成为主宰婚姻的象征。一、 月老传说的起源与发展月下老人,又称月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主管人间婚嫁之事。月下老人最早出现在唐人李复言的小说集续弦怪录的定婚店中。“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岐求婚,必无成而罢。元和二年,将游清河,旅次宋城颠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见议者,来日先明,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翼,坐于阶上,向月捡书。乃知阴骘人之定,不可变也。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韦固看到月下老人,便好奇地走近,问其布囊中何物。老人答曰“赤绳子,以系夫妻之足,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老人还告知韦固,其妻乃买菜瞎老太怀中的三岁之女。韦固不满,找人刺杀此女,不料一时失手,只在小女孩眉心划了一刀。转眼十余年,韦固娶了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美,只是眉间常贴着一片花子。复又问之,方知此女便是当日所刺之女。韦固大惊,连曰“奇也,命也!”此事传到宋城,遂将韦固住过的客店更名为“定婚店”。故事广为流传,后明初刘兑将其改编为杂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月下老人的传说影响极为广泛,古代诗词古文中屡次出现,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和古代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卫宗武在和陆象翁以梅配竹一诗中写道“此君挺特气不凡,美人窈窕姿尤淑。执河者友秦大夫,不烦月老绳纡足。且善为醪以合欢,味过蒲萄及醽醁”。明代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你权做个撮合山主亲的月下老,俺两个衔环之报,成就了碧桃花下凤鸾交。”清代沈复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奂鶳,今生夫妇已承牵合,来世姻缘亦须仰藉神力 。”琼林幼学中云“汉武与景帝论妇,欲将金屋贮娇;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月老形象也屡次出现,成为神奇鬼怪中闪耀的文学形象。杭州西湖畔月老祠,魏滋伯联云:“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一百年系定赤绳,愿秾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长圆。”又有联曰“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伴随月老传说产生的“姻缘天定”、“千里姻缘一线牵”也成为诗人吟诵的对象。“巧妻长拌拙夫眠,千里姻缘使线牵。世事都从愁里过,月如无恨月常圆。”(清缪良集俗语竹枝词)“媒妁殷勤说始终,孟姬爱嫁富家翁;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金瓶梅)“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清黄增集杭州俗语诗)月老类民间故事至今仍有流传,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等地。近现代流传的月老故事,无论故事的主题还是情节单元的排序,均与定婚店没有太大差异。而月老作为单独的意向,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爱神丘比特”,寄予了人们美好的爱情理想。二、 月老传说产生的原因月老传说产生的因素是多样的,既有其历史文化的必然性,也有民间文学创作的偶然性。在婚俗传统上,在中国,无媒不成婚。在神话传说中,最早的媒人是女娲。路史后纪载:“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为皋媒之神。”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据周礼地宫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要判妻入子者,书之。诗经幽风伐柯中谓:“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 汉代后,凡男女婚姻,均须“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如不待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钻穴隙相窥,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唐代开始, 媒妁更是被写进法律条文中,唐律户婚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不能超越媒妁制, 媒妁传统在唐代世人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文化上,古人有婚神崇拜的思想。由于在男权制社会中遭受异已力量胁迫最多最重的是妇女,所以她们是婚神信仰群的主体。中国人最早崇拜的婚神是伏羲和女娲。另一个资历甚老的婚神是月中嫦娥,旧时女子拜月通常有两层涵义;已婚者祈求夫妻团圆、生活美好;未婚者祝祷婚姻幸福。唐代以后逐渐形成影响广泛的“月下老人”。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宿命论也成为姻缘天定月老传说产生的重要原因。宿命论指人生中早已注定的遭遇,包括生死祸福、贫富贵贱等或者相信一切事情都是由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人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注定的预先安排,是人无法改变的。传统文化中,宿命论的影子非常浓厚,比如富贵天注定之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它不仅嘲弄作为一个物种人类的尊严,而且也无情的打击个人奋斗的价值。故孔子曰:“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唐人以为,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确定和改变的,“天下之事皆前定”“人事固有前定”。在传统习俗上,以绳相系的方式来选择配偶却是存在于现实。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条中所载郭元振择妇之事,即是此类: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山堂肆考等书亦载有此事,张嘉贞有五女,郭元振不能确定到底娶谁,便用红丝相系而牵的办法挑选,这就是所谓的“红丝结褵”。正是因为存在“红丝结缡”的传统,月老姻缘一线才更具浪漫气息与文学意蕴。三、 月老传说的反抗与追求在月老红线下促成的婚姻,是不是都是幸福的呢?答案显而易见,并非如此。同样在李复言续玄怪录中,郑虢州胸夫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弘农令女既笄,将适卢氏”,当夜将举行婚礼,其母问于巫者:“小女今夕适人,卢郎常来,巫当屡见,其人官禄厚薄?”巫曰:“卢郎非长而髯者乎?”曰:“然。”“然则夫人之子婿也。” 但随即在婚礼上发生突变,:“及夕,卢乘轩车来,展亲迎之礼,宾主礼具,解佩约花,卢若惊奔而出。乘马而遁。”李氏之父对卢生之举甚为愤怒,于是邀客皆坐,并呼女出拜,说:“此女岂惊人乎?今若不出,人以为兽形也。”因而当众招婿,结果,卢生的傧相郑驹,愿意娶李氏。由此可见,命定的姻缘并非都合适,也并非都能得到幸福圆满。婚姻本应是男女之间两情相悦、彼此相爱的结果。然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强制压迫,民众并没有自主婚姻的权利,只能单纯被动的接受父母安排好的配偶,甚至在婚前连配偶的样貌都不知,真正是盲婚哑嫁。“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媒人的角色十分重要。但是因为封建礼教观念的影响以及种种无关爱情的因素的介入,这些“媒婆”缔结的婚姻往往无幸福可言,甚至成为封建礼教吃人的帮凶。对于婚姻蕴含的极大地风险,不能自主命运的民众只能借助“婚神”也就是月老来为未来的人生幸福寻求几许希望与信心。礼记昏义说:“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这一论断是中国奉行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中的主要理论之一,甚至是整套礼义系统的核心基石。”儒家经典将男女之间的关系规定得非常严苛,男女之大防被反复强调。宋代司马光涑水家仪:“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社会的礼仪规范将家中女子禁锢在极端狭小的空间里,严格限制她们的活动,压抑她们的思想和情感,使她们自觉地成为礼教道德力量驯教下的牺牲品。青年男女不能自由恋爱,他们对于婚姻宿命论的认同,对于姻缘由天不由我的无奈,只能通过寻找精神寄托来排遣。这种情况下,月下老人的出现,就显得极为必要和顺理成章的了然而,人们对于“月老婚配”的种种并非都是全盘接受深信不移的。就如定婚店中,韦固当听说未来妻子竟是个三岁孩童是竟要去刺杀她,透露出韦固想要争取自由婚姻的强烈愿望。当个人意志与天定姻缘发生尖锐矛盾时,人们选择的不是一味退缩,而是坚定地进行反抗。虽然这种反抗以失败告终,但其折射出的精神确实在封建社会的高压之下,民众对自由婚姻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尽管在强权统治之下,他们最终仍选择了顺从,这种命运的无奈与迷茫也侧面反映了宿命论对我国民众的影响至深。四、 小结 月老传说的立足点在于“缘”,而非西方神话中同样负责婚姻的爱神基于“爱”,这是历史与民众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月老传说的产生发展历程与原因和思想上看,尽管月老传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封建强权的压迫,但也更体现了民众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婚姻的追求。婚姻关系着一生的幸福,从月老传说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社会民众对婚姻这一重要的人生礼仪的关切与重视。揭开由于历史的局限而笼罩在这一故事的宿命意识,在对故事的深层理解中,让我们震撼的是古代民众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本性,即使为之承受风险,付出代价。美好幸福的婚姻,摆脱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