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9《戊戌变法》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9《戊戌变法》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9《戊戌变法》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9《戊戌变法》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9《戊戌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戊戌变法,劫难中的抗争,第一课酝酿中的变革,一、大势所趋,1、国际:,19C末,二工展开,列强相继进入帝义时代,李鸿章伊藤博文,这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什么问题?,甲战后,民族危机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张謇,苏州的苏纶纱厂车间,2、国内形势,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福州船政局及建造的“平远号”,洋务运动,第一课酝酿中的变革,一、大势所趋,1、国际:,19C末,二工展开,列强相继进入帝义时代,2、国内:,甲战后,民族危机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对洋务运动的质疑,二、维新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9C六、七十年代),1、代表:,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广贸易、开煤矿、兴铁路、造轮船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主张君民共主,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主张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进入制度层次,王韬,冯桂芬,郑观应,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二、维新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9C六、七十年代),1、代表:,冯桂芬、王韬、郑观应,2、主张:,3、认识:,体现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愿望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起思想先导作用未付诸实践,发展工商业,主张“商战”/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二)康梁维新思想及其传播(19C九十年代),1、主张:,2、代表:,3、与顽固派的论战,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变法通议,强调兴民权,变法图存,创办国闻报,翻译西方著作,被称“西学第一人”,奠定理论基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兴西学,(二)康梁维新思想及其传播(19C九十年代),1、主张:,2、代表:,3、与顽固派的论战,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变法通议,强调兴民权,变法图存,创办国闻报,翻译西方著作,被称“西学第一人”,奠定理论基础,三、士人干政(康梁维新派的早期活动),1、公车上书,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事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1895年公车上书,三、士人干政(康梁维新派的早期活动),1、公车上书,2、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3、成立强学会等学会、学堂,4、成立保国会,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国闻报,强学会,中外纪闻,保国会,时务学堂,时务报,万木草堂,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归纳戊戌变法的背景,甲战后,列强瓜分,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洋务运动失败维新思想传播,顷果有德人强据胶州之事,要索条款,外廷虽不得其详,职以海上来,阅外国报,有革李秉衡索山东铁路矿务。传闻章高元及知县,已为所虏,德人修造炮台兵房,进据即墨,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敌机遍伏,即无强敌之副,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光绪第五书,第二课百日维新,光绪要求变法,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吗?他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直接目的:富国强兵;同慈禧争权,“不甘作亡国之君”,第二课百日维新,一、百日维新(1898、6、119、21),1、应诏统筹全局折,施政纲领,2、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一切维新,基于此诏,新政之行,开于此日。”,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教育方面,经济方面,利于资阶参与政治,利于资义发展,增强军事实力,有利于西学的传播,1.“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中哪一措施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B.命各省推荐人才C.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D.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2.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练习,D,D,陈宝箴,荣禄,翁同龢,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袁世凯,光绪皇帝被囚禁的中南海瀛台及俯视图,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1898年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前有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二、戊戌政变,2、变法失败原因,1、经过,3、启示,变法失败,封建势力太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三、戊戌余音(影响),2、思想启蒙,1、爱国进步,促进民族觉醒,3、顺应资义发展的时代潮流,救亡图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次尝试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改?!”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悲哀?!抑或是感动?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材料二戊戌变法把裁官视为首要措施,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导致失职失业者近万人之多。朝野为之震惊,颇有民不聊生之感。以上选自危机中的变革萧功秦著,材料三“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20世纪初的民谣,材料一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变革C促进思想启蒙D发展社会经济,C,康梁变法的首要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改革封建专制制度C救亡图存D资产阶级参与政权,C,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1)此人的主张是A.加强君主专制B建立皇族内阁C.实行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判断下列论述属于哪一派的主张?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祖宗之法不可变。()扫除数千年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讨论日本明治维新(1960、70年代)成功中国戊戌变法(19末期)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