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战疫”中亮出绝活_第1页
厚积薄发“战疫”中亮出绝活_第2页
厚积薄发“战疫”中亮出绝活_第3页
厚积薄发“战疫”中亮出绝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录盛世祖国001个人中心帐号设置意见反馈退出厚积薄发“战疫”中亮出绝活 记北京冬奥工程建设经历两个多月前,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国内疫情防控吃紧阶段取得赛道首次制冰一次性成功。两年多厚积薄发,“战疫”中亮出绝活,成为北京冬奥工程建设中一段特别经历。一、不懈的准备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有中国首条雪车雪橇赛道。赛道长1975米,共设16个弯道,其中第11个是世界独具特色的360度回旋弯。选手从出发区加速滑入赛道,冰上速度超过每小时130公里,赛道每处曲面和角度都关乎比赛成绩甚至选手安危。北控京奥公司承担着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圆梦”建设任务。经过两年多时间攻坚克难,盘卧在小海陀山上的“游龙”今年春节前实现“筑骨筑脉”赛道龙骨顺利合拢、赛道主体混凝土结构喷射完成、约12万米赛道制冷管系安装完成。随着世界同类项目中最大的氨液分离器吊装完成,“游龙之心”顺利就位,赛道建设迎来核心节点为“龙脉充血”。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施工方上海宝冶项目经理林剑锋介绍,“充血”即通过技术手段将制冷剂液氨注入氨液分离器中,为下一步赛道通氨制冷做准备。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制冷效率高、绿色环保的自然工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可将制冷剂液氨安全稳定地输送到整个赛道管系中,利用液氨高效的蒸发吸热特性,不停降低赛道温度达到制冰前置条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氨制冷系统设计难度和施工难度极高,国际同类项目赛道一次充氨量约40吨至70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一次充氨量约80吨,制冷难度可见一斑。中德双方调试团队召开线上视频会议解决施工问题。二、“抗疫”中推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设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场馆建设向前迈出“一小步”,背后可能走出培养自主能力的“一大步”。“外方设备买来以后怎么整合、参数如何设置,核心内容非常复杂。”北控京奥公司副总经理李长洲介绍,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有54个独立制冷段,管道连接错综复杂,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有经验的制冷工程师经过至少6个月的反复监测调试,才能将崭新的赛道制冷系统调至趋于最佳状态,首次参与调试的中方团队还处于摸索阶段。为确保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制冰修冰一次成功,德方团队于2019年9月起与中方团队现场协同调试设备。由于赛道官方预认证时间节点临近,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成为今年春节北京冬奥工程唯一不停工项目,上百名建设者坚守岗位。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施工计划打乱。德国调试人员于1月30日离场,制冷自控系统和主要设备调试工作顿时陷入僵局,为不影响工程进度,中方团队想尽一切办法。德方调试团队远程指导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设备调试情况。在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重大项目办的支持下,北控京奥公司迅速搭建网络通信平台,德方团队同意以远程连线、电话沟通、视频会议等方式指导中方操作,合作过程长达1个月。北控京奥公司总经理罗进介绍,由于中、德两国存在时差,双方数次深夜会议开至北京时间凌晨4点。“赛道充氨量大,管理控制难度大,德方团队初期认为远程调试难以实现。我们反复沟通,加上前期磨合出的信任,德方团队最终通过总部大屏实时监控进展,将自控系统中的模块逐个向我们开放。”2月10日起,中方团队历时18天将4批次约80吨液氨注入制冷系统内部。2月25日起,氨泵将液氨注入赛道持续供冷降温,冰霜初步显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德方总设计师乌韦特意录制视频道贺:“这是我见过最顺利的一次调试,最了不起的是,还是在疫情肆虐时通过远程操控实现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疫情中顺利完成80吨液氨充注任务。三、新队伍亮相当外界目光聚焦在披着冰霜的赛道时,鲜有人知的是,“冰龙”亮相背后还离不开一群冰雪“扫地僧”的努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冰面精度达毫米级,制冰修冰完全是“手工活儿”。根据建设需要,项目特别组建中国首支雪车雪橇赛道制冰修冰团队。3月1日,队伍正式开始制冰修冰作业,是10天取得赛道制冰成功的功臣。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制冰主管吴强介绍,赛道制冰修冰不仅对人员体能、身高、力量提出要求,还需要过硬的施工精加工技术。为此项目从200人中层层筛选,于去年11月派出10名优秀人才赴韩国平昌培训。今年春节期间,项目进一步聘请外方制冰师,与中国制冰师团队在正式氨制冷前,利用延庆自然温度分3班昼夜开展制冰修冰练习,为正式作业奠定基础。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制冰修冰队队长李开顺介绍,其工作主要分为赛道制冰、补冰、修冰及日常清扫4项。制冰是使用专用制冰水管喷头,在每个制冷单元进行上千次水雾喷洒,确保赛道整体制冰成型;补冰是用抹刀将冰水混合物填补至赛车进弯、出弯及冰易脱落处等关键位置,待补冰冻结后缓慢洒水保护,与周边冰面形成整体;修冰即手持20斤重的特制修冰刀,均匀用力在赛道上持续修出成型滑行曲面;日常清扫即加强冰面养护巡查,清理赛道冰坨和雪霜。李开顺介绍,雪车雪橇赛道冰面温度控制在零下10至16摄氏度左右,队员需踩着“冰爪”,穿着加厚羽绒服作业,察看冰层厚度时,脸几乎贴在冰上,由于劳动强度大,身体大量出汗,“冰火两重天”的体验让人非常难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冰修冰队伍10天制作出7000平方米冰面,并掌握从赛道结霜形态判断制冰条件、通过控制温度实现冰面“微整”等一系列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