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第4章 信道.ppt_第1页
通信原理 第4章 信道.ppt_第2页
通信原理 第4章 信道.ppt_第3页
通信原理 第4章 信道.ppt_第4页
通信原理 第4章 信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信道,4.1信道,4.2信道数学模型,4.3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4信道加性噪声,4.5信道容量,引言,信号传输离不开信道,信道噪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信道和噪声是通信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章在介绍信道定义和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并介绍了信道的噪声和信道容量。4.1信道,概念:信号传输的媒介根据通信的概念,信号必须通过传输媒介来传输,因此传输媒介被定义为窄信道。另一方面,信号还必须通过许多设备(发射机、接收机、调制器、解调器、放大器等)。)进行各种处理。显然,这些设备也是信号通过的路径。因此,信号必须通过的传输介质(窄信道)和各种通信设备统称为宽信道。信道分类:调制器、发射机-转换器、介质、接收机-转换器、解调器、编码器、解码器、调制信道与电缆相比具有传输损耗低的优点。然而,它容易受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并且对外部噪声干扰更敏感。(2)对称电缆在同一保护套管中有多对相互绝缘的双导体传输介质。导线材料为直径为0.4-1.4毫米的铝或铜。为了减少每对导线之间的相互干扰,每对导线都是绞合的。通常有两种类型:非屏蔽(UTP)和屏蔽(STP)。该特性电缆具有较大的传输损耗,但其传输特性相对稳定,易于安装,价格低廉。对称电缆主要用于本地电话干线和用户线。高级UTP电缆也用于许多局域网的连接,如以太网和令牌网。由于屏蔽措施,STP电缆的特性与UTP的相同。(3)同轴电缆由两个同轴导体组成,外导体为圆柱形导体,内导体为金属线,中间填充有介质。在实际应用中,同轴电缆的外导体接地,对外界干扰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因此同轴电缆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性能。这种结构的同轴电缆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为了增加容量,几根同轴电缆也可以封装在一个大的保护套管中,形成多芯同轴电缆。此外,还可以安装一些双芯双绞线或四芯线组来传输控制信号。(4)。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光纤的直径很细,重量很轻。由于它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和噪声的影响,所以在长距离高速传输中可以保持较低的误码率。弯曲半径小,不怕腐蚀,安全性和保密性好,节约有色金属。无线信道,地波(低于2兆赫;衍射),天波(2兆赫-30兆赫;反射),视距(30兆赫以上;传输)、卫星通信、平流层通信、散射传播:电离层散射、对流层散射、流星余迹散射、无线电视距离中继无线中继信道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功率小、通信稳定可靠等优点,与同轴电缆相比,可节约有色金属。卫星中继信道卫星中继信道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传输稳定可靠、传输容量大、通信线路电路灵活、移动性好等突出优点。信道、调制器、发射机-转换器、介质、接收机-转换器、解调器、编码器、解码器、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调制信道、信源、信宿、编码信道的数学模型,(1)双对网络,(2)多对网络,调制信道模型,它表示通过网络的调制信号的变换,假设它可以由下式表示。根据网络的特点,它是一种干扰(乘性干扰),也就是加性干扰。上述公式可表示为:对于两对终端的信号模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对于调制信道模型,信道对信号m的影响乘法干扰通常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它可能包括各种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同时,由于信道延迟和损耗特性在任何时候都是随机变化的,k(t)只能用随机过程来表示。大量观察表明,一些通道的k(t)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即通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或变化非常缓慢。这种通道称为常数参数通道。一些信道的K(t)是随机和快速变化的,这种信道被称为随机参数信道。编码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是数字序列的变换,它由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P(x/y)表示发件人发送“y”码,而收件人将其判断为“x”码的概率。由此我们知道,P(0/0)和P(1/1)是正确转移的概率,而P(0/1)和P(1/0)是错误转移的概率。P(0/0)=1-P(1/0)P(1/1)=1-P(0/1),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图4.3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如果信道中需要无失真传输调制信号,则信道输出信号的总和应在时域中满足。在公式中,振幅衰减因子K和延迟时间td都是常数,上述公式称为无失真传输的数学模型。信号无失真传输:对信号两端进行傅里叶变换,取-j tdfo ()=kfi () e,由于Fo()=H()Fi(),得到了频域信道无失真传输的条件,即传输函数为j()-jtdH(j)=|H()|e=Ke,因此频域信道无失真传输的幅频和相频条件为H()当通过信道时,由幅频失真调制信号中每个频率分量的不同衰减(或增益)引起的复合输出信号的失真(失真)。2.相位-频率失真由调制信号中每个频率分量的相移引起的失真,即不同频率的信号分量不能有相同的时间延迟。恒定参数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1)原始信号,(2)延迟后信号群延迟引起的失真示例,恒定参数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相位抖动(不稳定振荡器频率),谐波失真(单频幅度增益不均匀),线性失真,幅度失真,相位失真,频率偏移(频谱偏移),信号失真,(3)多径传输多径传播的几种主要形式:(a)一次反射和二次反射;反射区的不同高度;(c)异常和不寻常的波浪;扩散现象。由于参考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参考信道的传输介质有三个特点:1。信号的衰减随时间而变化;2.传输延迟随时间变化;3.多径传播。由于参考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来自发射点的无线电波可以通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点。4.4对于参考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假设发射波是通过N个路径传播的接收信号,如R (t)、路径1的接收信号幅度和路径1的传输延迟。假设R(t)可以被视为窄带高斯过程,这是由于缓慢的变化和因此缓慢的变化。高斯随机变量,多径传播导致确定的载波信号成为窄带信号,其包络和相位被调制,称为衰落信号。多径传播导致频率分散。双路传播模型,f(t);f(),v0f(t-t0);v0f()e-jt0,v0f(t-t0-);v0f()e-j(t0),v0f(t-t0)v0f(t-t0-);v0f()e-jt0(1e-j)。因此,当双径传播发生时,模型的传输特性H()为33,360。后一网络的建模特性(幅频特性)为33,360,这表明双径传播的建模特性将取决于| cos /2 |,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频率,双径传播的结果将具有不同的衰减。上述概念可以扩展到多径传播。如果最大值随着参考信道分集接收特性的改善,如果在接收端同时获得几个不同路径的信号,这些信号被适当地组合以形成总的接收信号,因此衰落的影响可以被大大减小。这是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分集方法:(1)空间分集(2)频率分集(3)角度分集(4)极化分集技术,在接收几个散射信号后,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主要组合方法有:(1)最佳选择公式(2)等增益加法公式(3)最大比值加法公式。附加噪声与有用信号无关,但它总是干扰有用信号,导致有用信号的幅度失真(幅度抖动)和相位失真(相位抖动),对通信造成不可避免的危害。信道中附加噪声(简称噪声)的来源一般分为两类:人工噪声:自然噪声,如电器的电磁影响、热噪声等。4.4信道的加性噪声,它以无穷小的误码率和无穷小的速率传输信息,这是人们对通信系统的期望。然而,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一对矛盾,两者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在实际工程中,一个现实的折衷方案是在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信息率。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速率称为信道容量。4.5信道容量,1信道容量的离散信道,(a)噪声信道,(b)噪声信道离散信道模型,源符号在离散信道中传输。由于噪声干扰,发送方X可能接收到y。假设H(x)是源的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H(x/y)是由于发送X而接收到y所导致的信息量的损失。那么在传输过程中每个符号实际携带的平均信息量是:H(x)-H(x/y)如果每单位时间传输的符号数是R,那么信息传输速率是:R=rH(x)-H(x/y),例如:信息源由0,1,二进制,和1组成传输速率为1000符号/秒,信道为对称信道,错误概率=1/128。1.绘制渠道模型图;2.寻找通道容量c和CT;香农公式:调制信道带宽为2赫兹,并受到单边功率谱密度为0的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干扰。如果信号的平均功率为S(W),信道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信道容量)为:2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1.如果信噪比信噪比增加,信道容量c也增加;2.如果n00,则C,这意味着无干扰信道的容量是无限的;3.如果信道带宽B增加,信道容量C也会增加,但不能无限增加,即当B,C1.44S/N0;4.当c固定时,b和S/N可以交换;5.如果信源的信息速率R小于或等于信道容量C,理论上就不能实现错误(任何小的错误率)传输。如果使用RC,则无法实现无错误传输。每帧黑白电视图像包含3105个像素,每个像素有16个亮度级别。每秒钟需要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