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34文艺复兴5、67、8宗教改革9、1011、12启蒙运动13、1415、16近代科技革命17、18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古希腊某著名哲学家提出“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解析:A题干中“都是人为的产物”“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与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相符,故A项正确。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外界的环境和人事常常变化,知识也不断在更新,人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梳理,不断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这反映他的主张是()A.肯定知识即美德B.人不必遵守法律判决C.人要追求自由平等D.人要不断地认识自我解析:D题干主要论述人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没有提及知识即美德,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法律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谈及人的自由平等问题,故C项错误;通过“人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梳理,不断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人要随着外界环境和人事的变化来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故D项正确。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格拉底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这说明苏格拉底()A.开创了一套辩证科学 B.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C.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D.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思想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否定了道德、法律对人们的约束力,导致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为此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故D项正确。A项“开创”说法不准确,B项非材料内容,C项为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义,故均排除。4.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A.崇尚知识美德B.重视道德规范C.尊崇法律权威D.追求政治民主解析:CA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与材料中“柏拉图”不符,故错误;B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与材料中“柏拉图”不符,故错误;C项与材料中“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相符,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中“法律”不符,故错误。5.一些风化史研究者惊呼:“从风化的视角看,文艺复兴有诸多乱象,礼崩乐坏。”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B.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C.文艺复兴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D.文艺复兴的成果集中于政治方面解析:B材料“诸多乱象,礼崩乐坏”反映出文艺复兴对教会的冲击,没有体现出人文主义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对教会的冲击,是因为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冲击了当时教会统治下的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未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成果集中于思想方面,故D项错误。6.“通俗文学大大超过了拉丁文学,大量的、极其丰富的通俗文学作品表达了新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特色。科学工作开始动摇对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的盲目崇拜,但大部分仍保留着先验的、异想天开的纯理论研究。”由此判断,材料所述历史时期()A.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B.生物进化论得到广泛传播C.经典力学体系已经形成D.启蒙运动逐渐进入了高潮解析:A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并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中“但大部分仍保留着先验的、异想天开的纯理论研究”不符,故排除。7.达芬奇的旷世遗作救世主(如图)中的耶稣没有圣光,左手持水晶球,右手高举祝福的手势。该画在2017年11月16日拍卖会上以4.5亿美元落槌。该作品与中世纪宗教画的主要区别是()A.宣扬耶稣权威B.反映现实生活C.倡导反抗精神D.主张宗教改革解析:B这幅图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画中耶稣没有圣光,人物形象贴近现实,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强调反映现实的生活,故B项正确,D项错误。画中耶稣无圣光,将神与人的距离拉近,而非宣扬耶稣权威,A项错误。C项反抗精神在材料中未体现。8.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赋予恋人的角色但丁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彼特拉克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忍心的美人”、圣母薄伽丘直接描写玛利亚的外貌,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A.人文思想逐渐发展B.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C.文学日益远离教会D.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解析:A材料中文艺复兴的代表作者将恋人描绘为“集真善美于一身”“圣母”等体现对人的推崇,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道德水准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未脱离宗教影响,仍多以宗教作为题材,排除B、C、D三项。9.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解析:B马丁路德所处的时代,罗马帝国早已灭亡,这里的“罗马霸权”实际上是指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地位,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与“粉碎罗马霸权”的主旨不符;路德创立的新教与现代宗教倡导的信仰自由有很大的不同,当时,宗教迫害现象非常严重,D项错误。10.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A.教随国定原则B.强化教会权威C.信仰即可得救D.简化宗教礼仪解析:A材料中马丁路德主张精神上的自由、世俗事务上的服从,所谓的“世俗事务上的服从”是指服从君主权威,A项正确;所谓的“精神上的自由”是指反对教会的权威,B项错误;C、D两项符合马丁路德的主张,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错误。11.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解析:B这里的“父母的同意”与“父母包办”不是一个概念,“父母的同意”虽然与“自由恋爱”有一定抵触,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人文主义并不矛盾,B项正确,D项错误;“阶级对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宗教改革时形成新教、天主教与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材料为教义的更新而非新旧教会合流,排除C项。12.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这些小册子()A.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D.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解析:D1517年,马丁路德开始在德国进行宗教改革,15201525年是德国的宗教改革时期,“小册子”印刷、发行量大,“谈话”“演说”“图画”等内容体现了通俗易懂的特点,利于新教向普通民众宣传其主张,D项正确;“主导形式”在材料中体现不出,A项错误;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适应了德意志统一的趋势,不是“小册子”,B、C两项夸大了“小册子”的作用。13.有学者说:“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指()A.三权分立B.天赋人权C.理性主义D.社会契约解析:C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推动着人对世界认识的改变,C项正确;三权分立、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是理性主义思维下思想改变的具体体现,A、B、D三项错误。14.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A.天赋人权说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说解析:C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B项错误;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施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C项正确;三权分立制度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彼此平衡的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15.启蒙思想家们出版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大量发行通俗易懂的文章和小册子。启蒙思想家们的做法()A.提升了民众的教育水平B.目的是推动科技的进步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D.意在瓦解封建神学统治解析:C启蒙思想家们的做法反映出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他们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而其对科学知识通俗易懂的宣传,有利于改变人类思维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C项正确;普及科学知识不等于提升了民众的教育水平,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活动在于启迪民众,推动科技进步不是主观目的,对封建神学的打击是客观影响,B、D两项错误。16.17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这说明他()A.认为中华帝国政治制度无与伦比B.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自身诉求C.肯定宗教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主张加强东西方无神论比较研究解析:B材料中“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家培尔通过肯定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事轻鬼神的特征来宣扬以人的理性来观察思考世界的主张,B项正确。17.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轻的先着地。但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后,得出了与之截然不同的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公开作了落体实验,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使统治人们思想长达2 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以上材料说明伽利略对科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A.开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B.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C.创立了新的科学理论D.使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解析:A材料“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落体实验”反映了伽利略釆用了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故选A项。18.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或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解析:B材料中“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表明本题是找寻这些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思想都是出于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通过人的思考找寻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所以本题选择B项;A项表述本身错误;C、D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科学与知识的作用,而是分析其产生原因。19.如图为李强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查阅资料时看到的某书的部分目录。他认为该书的出版在当时()目录绪论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第二章自然状况下的变异第三章生存斗争第四章自然选择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B.标志着社会进化学说的创立C.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D.已成为传播启蒙思想的力作解析:C根据材料中的“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可知这本书是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论思想的著作,其中的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主张,沉重打击了封建神权的上帝造人说,C项正确;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A项错误;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学说的创立,不是社会进化学说,B项错误;启蒙思想宣扬理性主义,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生物进化论无关,D项错误。20.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解析:C根据材料“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可知,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25分,22题15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材料二把治权寄托于少数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法律的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行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人尽管聪明睿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弊,因为在这里,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都享受法律上的权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统治者也不敢胡作非为,破坏法纪。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法”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法”的认识的不同之处。(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得出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是国家稳定富强的重要手段;根据材料一“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得出法治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赏罚分明;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来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一“治国不务德而务法”、材料二“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行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得出韩非重法轻德,亚里士多德既重法又重德;根据材料一“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材料二“人尽管聪明睿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弊”得出韩非“利用”人性弱点,亚里士多德“限制”人性弱点;结合所学二者生活的时代政治背景得出韩非重法是为了推行君主专制,本质仍是“人治”,而亚里士多德重法则是为了维护城邦的民主政治。答案:(1)认识: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是国家稳定和富强的重要手段;治理国家应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赏罚分明。(每点2分,共6分)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百家争鸣,文化氛围宽松。(三点以下每点2分,答出三点7分)(2)韩非重法轻德,亚里士多德既重法又重德;韩非重法是为了推行君主专制,本质上是“人治”,亚里士多德重法是为了维护城邦民主政治;韩非“利用”人性弱点,亚里士多德“限制”人性弱点。(每点4分,共1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解析:结合所学,17世纪到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思想解放就是追求理性的过程,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分别从外在技术上与内在精神上使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锡林浩特招聘5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肿瘤科化疗药物使用安全性诊断题答案及解析
- 食堂买肉合同范本
- 2025年西安工投园区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社会招聘(5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眼科疑难病例讨论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物治疗学用药安全监测策略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驻马店确山县农投城乡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1名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蒲麻中心卫生院招聘乡村医生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齐齐哈尔克东县爱华林场、东兴林场选聘财务人员2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黄陈镇招聘文书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居家养老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山西辅警面试题及答案
- AI 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英文)
- 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常规
- 大学生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指南
- 就业能力展示-宣讲
- 革命人物介绍课件
- 神经内科常规用药课件
-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
- 乙肝dna检测培训课件
- 臁疮中医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