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元素在园林设计运用中的探索.docx_第1页
乡土元素在园林设计运用中的探索.docx_第2页
乡土元素在园林设计运用中的探索.docx_第3页
乡土元素在园林设计运用中的探索.docx_第4页
乡土元素在园林设计运用中的探索.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乡土”元素,是一个地方特色和文化的特点表达的元素,在园林设计中也是最为稳妥朴实的表达手段,但在当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高效益”成为了设计的主体,因此很多“乡土”元素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缺失,最终导致一些优秀的文化无法得到传承,因此笔者认为,保留园林设计中的“乡土”元素,是一个设计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将以“乡土”元素这一概念入手,先阐述乡土建筑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文化特色,在对现实中的乡土建筑进行分析,通过笔者的理解,分为“物”“事”“意”三类进行分析,从中三点当中,找到乡土建筑存在的意义,之后将结合当下城市建筑设计特点,分析乡土元素加入到当下园林设计中的可行性,最终证明乡土元素可以得以传承。 本文的主体是围绕乡土园林的特点进行分析,而且根据当今的园林设计特点提出一个乡土园林的设计准则,这种准则是建立在符合当下时代特点而且能够传承特色的情况下展开的,从而调和当下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原生孕育乡土和“城市”缺乏乡土之间的矛盾,从而在完成文化传承,而且从中分析出在不同的地域,乡土园林的设计也会有所不同,从而的出一套独特的设计方式。 文章的最后,笔者将通过前文的分析,对“中国乡土园林设计”展开思考,这种思考是双向的,一方面针对设计者对乡土园林的设计理解,另一方面是针对当下大众对乡土园林的看法,从而总结出一条最适合当下园林设计发展的道路,并且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园林设计者的重视。关键词:园林,乡土,城市景观Abstract Local elements, is a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ression of elements, in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most safe and simple means of expression, but in the pres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resulting in high efficiency ha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he design, because of the many local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loss, eventually leading to some excellent culture cannot be passed. Therefor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retention garden design in the local elements, is a designer can not shirk its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of the concept of local element, elaborated the firs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basic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ality of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analysis, through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divided into world and things meaning three kinds of analysis, from three points which, fi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xistence of local building, later will compare with the current city building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elements into the feasibility of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the ultimate proof local elements can be inherited.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landscape an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landscape design proposed a native landscape design criterion, this criterion is established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era but also launched under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concile the present garden design in the presence of native breeds native and urban lack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local,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analysis in different areas, local landscape design will vary, and thus a unique design style. Article finally, the author will through the analysis above, the Chinese local landscape design start thinking, this kind of thinking is bidirectional, on the one han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native landscape design for the designer, on the other hand is on the current public opinions of the local landscape, which summed up a most suitable for present road garde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nd hope to get more garden designers attention.Key words:Garden Vernacular Urban Landscape 目 录摘要I1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3 国内外乡土景观研究现状42. 乡土景观相关的基础理论92.1 乡土景观的概念界定92.2 乡土景观的特性分析112.3 提炼乡土景观元素:乡土的“物”、乡土的“事”、乡土的“意”122.4 本章小结153 乡土景观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意义163.1 乡土景观与现代城市景观的差异163.2 现代园林设计当中运用乡土景观的现实意义163.3 从传统造园到现代景观设计对“乡土”的阐述183.4 本章小结194 乡土景观元素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研究214.1 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契机和目标214.2 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214.3 乡土景观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运用的实际策略及具体设计方法234.4 本章小结265 乡土景观元素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启发与实践275.1 孕育乡土原生环境下运用乡土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275.2 本章小结306 结语与思考:中国需要乡土景观规划设计316.1 社会需求,使乡土景观规划设计势在必行316.2 乡土景观设计的前景316.3 建议与结论32致谢35VI1绪论1.1 研究背景 “乡土”这个名词在各个领域已经是司空见惯,但是在学术上,对这个名词的研究已经是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西方的园林建筑历史中,关于乡土建筑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最早其实是考古学和建筑学共同携手的产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的乡土园林设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研究的方面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可以说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体系。 而反观我国对乡土园林的研究,可以说是相对落后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乡土园林才进入到我国学者的视野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学者们都不断的针对中国的园林特点,进行一个比较新颖领域的探索,直到90年代中国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而研究的方向,就更加偏向于中国传统的聚落,对于中国园林的研究更加细致,并且加入了地理学、建筑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等这些更加专业学者的加入,中国著名的北京大学早在1997年就开始了乡土景观的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云南和西藏这样比较有特色的地域。 直到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园林设计借此机会不断发展,而且园林设计自身已经开始对乡土元素的设计开始重视起来,乡土设计已经开始融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但是在真正的设计过程中,又暴露出许多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无法把握乡土元素的内涵意义,无法准确的表达文化意义或者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设计理念无法定位,导致设计出来的园林整体十分“鸡肋”,这就要求我们当今的学者要对乡土元素有一定深刻的理解。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乡土这一名词其实原本发源于欧洲某领地的一座房子里出生的奴隶(Jackson.1984)。在不断发展的学术中,这个名词得到重视,与之延伸出的景观科学也随之出现,乡土一词得以保留下来,经过国内外专家的不断研究,乡土景观相关知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是对于乡村景观的定义却不太明确,有些学者认为乡土景观等同于农业景观,他们认为乡土景观如同一个乡村承载的景观,田野、道路、房屋甚至人物和服装构成的复合化的文化景观,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所谓乡土景观其实就是本土或者说是地域性的景观,其主要表达的是一个地区的景观特点,主要指乡村、居民和传统的事物,这些景观大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传递出一些特殊的文化特色,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乡土景观十分常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与城市景观相对立。 无论怎么理解,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乡土景观其实就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体现,其产生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的适应,也就是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一般情况下这种改造并不被人注意,人们很难察觉到自身不经意间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但是乡土景观的设计又十分重要,在一般情况下乡土景观的设计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设计灵感,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因此有着更加强大的表达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在一定理论为基础上对乡土景观提供一定设计依据,从而为今后的园林设计增加一定的审美价值。 以下是笔者认为研究乡土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的意义:1.2.1 设计回归乡土,历史的在此重现 在当今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反而出现了一种迫切建立文化认同的时代诉求,这种诉求其实大多起源于人们内心的记忆,因此,没有什么能比老房子、古巷、老物件更容易唤醒人们心中这份情愫的宣泄,这种景物更容易让人们内心产生共鸣,而且会激起一群人对内心深处对那片乡土的热爱,可以说能产生一种历史重现的效果。 乡土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原因在于其实他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产物,而且这种产物也是最容易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换而改变,乡土元素说直白点其实就是平民化的景观设计,它是平凡、琐碎而且不被人主要到的,但是它存在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的历史见证和主要载体,其实“乡土”就如同一块历史瑰宝,他散落在民间各地,等待着有人发现并且开始研究它。而且于中国而言,乡土元素的发掘更加重要,中国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悠久的历史,在这种情况留下的乡土更加具有研究价值,对于人类文化的研究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研究和运用乡土元素到当今园林设计中,更容易使一些优秀的文化历史得以传承下去。1.2.2 塑造园林特色,点明地域特点 乡土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一个场所或者区域的特色,成为当地的便是标志,可以采用当地地域特色加入到园林设计当中使得其视觉形式别具一格,而从时间上来讲,其实乡土元素是伴随着区域成长起来的,他见证了该区域的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因此自然而然的有着当地一些特征和本质上的属性特征,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当地的特色。 深入解读一个地域的乡土元素,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当地地方行为和景观特色以及风俗习惯,也可以让我们设计者更加直接准确的找到园林设计的参考系。而且研究乡土元素发展过程和形成因素,对区域内文化历史的保留有着重要意义,而对乡土元素在当今园林设计中运用的研究,则可以为优良文化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总之有着非常深远的研究意义。而且在研究过程当中,会有许多乡土元素被发掘出来,而且得到因有的保护,并且会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为下一步乡土景观的保护和设计工作做好基础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了解乡土元素的发展就像是掌握当今科学和技术一样,有助于园林设计者的发挥和思考,会促进更多的优秀作品出现,从而出息上文提到的时代印记的理想状态。1.2.3 成为人们感情交流的平台,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矛盾也越发突出,以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相比,乡土景观从形式上要比城市景观更加丰富、生动而富有活力许多,这是从园林设计的角度来讲,而从大众对城市和乡村对比来说,城市要比乡村更具有经济、科技、文化上的实力。生活更便捷高效,两者在不同角度各有千秋,因此作为当代学者,我们要致力于调和这种形式上矛盾冲突,从而使优秀的文化历史得以传承。这就要求我们探讨乡土元素在当今园林设计中的可行性,从而使城市与乡村相互吸收补充各自的不足之处,进而让人们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乡土文化的情怀和警示寄托当中,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提高城乡的文化融入,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认知。1.2.4 扩宽灵感源、丰富设计思想和内容 万物其实都发源于自然,而这种自然就是我们园林设计中的“乡土”。乡土景观其实是人类长期以来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的生存环境,这种生活环境其实是一种人文发展的形态表露,利用风、光、水、植物等载体为基本内容而搭建,在这种条件下设计灵感取自自然,可以说无穷无尽,只要用心寻找很多地方都是设计源泉,而且设计作品可以和当时的历史事件相结合,从而增加其内在的历史意义,加之自然的设计,达到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相互影响的目的。乡土景观本身就是一种自发或者半自发的设计方式而产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一些没有被刻意发掘的设计理念,从而使自身的设计更加美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计的美观性,不打破自然美感,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园林设计之路。由此可见,研究乡土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可以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扩宽自身的设计灵感丰富设计思想和内容。1.2.5 提升审美高度,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乡土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价值,主要体现就是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当人们融入到带有自身记忆的乡土景观当中,会自然而然的勾起其内心深处的心灵渴望,进而不断而索取记忆中的满足感,这种索取并非是物质上,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体会。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根据马斯洛(AbrahamMasfow)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如图0一l)。 乡土活动其实就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产生更高需求的欲望,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进而满足自身交往的需求,甚至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尊重,通过近几年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满足了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内心开始陷入空虚寂寞,所以人们开始选择乡土活动来摆脱在城市生活中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这种情况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压力过大,急需一种“返璞归真”的机会,来接近大自然释放自己的心理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乡土情结”的驱动。另一方面可能是人们出于内心求知欲的驱使(野营探索等探险活动)、交友欲的驱使、怀旧欲的驱使等方面,这新层面从本质上看其实也是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总结上文,可以看出乡土景观意义重大,在物质方面上他保留了优秀文化,使其得以传承,而从精神层面上讲,它满足了人们内心的空缺,使人们更容易了解到其内在的文化特性。乡土景观作为一种载体,它承载了人们的生活喜欢和当地人民的风俗,并且还经过了艺术的再加工使得所承载的内容更具有表现力,可以说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乡土景观的设计使得文化传播跨域了空间和时间的障碍,可以使得更多的文化得以保留从而满足自身的价值,甚至人类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会产生超于经济利益的自豪感。1.3 国内外乡土景观研究现状 上文提到了对乡土景观研究的意义,笔者认为从中可以看出乡土研究存在的巨大价值,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国内外早已展开了对乡土景观的研究,但是国内的乡土研究较国外相比十分薄弱,在研究框架上甚至存在正结构上的缺失,下面笔者将谈谈国内外对乡土景观的研究。1.3.1 国外相关研究 西方对于乡土景观的研究早在20世纪40到50年代就已经开始,一些国家在考古过程中注意到其景观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乡土景观研究孕育而生,从它的产生不难看出,其实乡土景观是一种文化景观的衍生品,而且是一种古文化传播的衍生品,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品,在上文中提到,其实乡土景观的产生是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是一种无意识的创造,因此它是一种天然的文化载体。而西方对此研究已经延续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并且还在不断的完善的过程当中。这种个过程当中其在学术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学者西蒙兹LO.在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主要针对的是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其著作内指出当今美国高度发展的旅游行业已经对现有的乡土景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甚至出现了破坏的现象,导致乡土景观的缺失,于是西蒙兹正对这一现象对美国的农业旅游做出了行业规范,并且呼吁其他行业不能用任何土地开发的形式破坏乡土景观资源,要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乡土景观资源也可以同时保留下来,以保证这种自然的文化传承载体的保留。西蒙兹甚至针对乡土景观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如一整套的古迹型的道路系统和保护区式的公共活动区。 著名美国地理学家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J.B.Jackson, 1909-1996),他也针对美国乡土景观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其研究方式更具有系统性的指导,对以后的乡土园林设计的发展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是Discovering vernacularLandscape,在这本著作当中,他精明的将“ vemaeular ”与“ landscape “相关联起来,而且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个人观点,并且还将“vernacular landscape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形式展开描述,由于观点十分鲜明而且有着很强的说服力,对美国乡土景观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为美国乡土研究提出了研究系统的建立,可以说在美国学界颇具权威性。 而在英国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可以说是别具一格,英国可以说是最早开始进行乡土研究的,它不同于美国对乡土的研究,其出发点是从美学开始出发,强调景观中美的保留,在保证不破坏历史和生态多样性的同时,开始重新发掘原本园林设计中被忽略的特点,并且针对这些特点开始自身的创新,从而创造出符合当今人们审美的乡土景观。而日本学者对乡土景的保护着非常具有系统性,其主要注重协调乡土景观的保留和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其研究的主旨是景观中的自然性特点,日本学者认为自然的设计才是最美的规划,而且提出日本的城市建设也可以参照乡村景观的建设,提倡将乡土景观中的自然元素融入到城市居民区设计当中去。1.3.2 国外乡土景观的设计 说起国外乡土景观的设计就要谈的其产生,美国乡土景观设计的出现,起源于19世纪中期,产生的原因在于当时以赖特为代表的设计师提倡设计风格以草原风和当地民族风为主,而且当时英国传统花园设计受到追捧,普通大众开始对这些古老的园林设计产生兴趣,这种社会风气下,乡土景观的设计真正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但是他们当时的设计标准十分简单,主要以纯手工、本地的、自然的为评判标准,最多在再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气候因素,可以说还没有较为完整的设计标准出现,只是出于美国人对自认环境的热爱和崇尚之情,设计出的作品没有自然创意的体现,但是由于在园林设计中对自然景观的融入,为今后乡土景观的设计打好了基础,为当时国家公园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战期间,由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高效率”已经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主题,而且受到简约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影响,乡土元素显得格格不入,在大众的园林设计中不断淡化,乡土景观陷入发展的停滞当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美国的乡土景观再次得到重视,而且融入了更为科学的生态理论,这时的美国园林设计更加强调对园林的保护,通过生态学对自然资源进行规划,之后再进行美国本土的园林设计创新,从而建立起具有美国特色的乡土园林设计理念,即以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为主的设计风格。 而英国对乡土景观的设计可以说是最为久远的,可以说英国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也较为丰富,最为著名的就是英国园林大师柯伯比力提.布朗,他倡导的是“英国式的乡村庭园”,他对后世园林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倡导园林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个体,即有着一整套的生态体系,即溪流、草地、植被、坡地等一些了的元素融入在内,可以说就是一个微型的生态体系,而且强调植被的搭配要有章法,花卉颜色之间要协调,而且要有机的协调起自然景观和不同时期风格建筑和文化,这也是设计的前提,在当时英国影响极广的设计师有雷普顿和肯特,他们在英式园林设计中有效的协调了内在矛盾,成为那一时代的佼佼者。 而在西方的其他国家当中,农业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在他们心中认为农作物其实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因此其园林设计中往往会注重农田在设计中占的比重,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自然而然的使得这些国家的园林设计师默认为乡土景观就是农业景观,于是农业景观和自然景观同时被归为文化景观,这其实也并不出格,因为在这些国家当中农作本身就是其文化的一种。这些国学当中瑞典的园林设计尤为突出,这些设计师巧妙的将淳朴的农业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并且保留了两者各自的长处,使得景观整体浑然天成。 在日本设计师看来,乡土景观其实就是“百姓设计的景观”,他们认为乡土景观的设计,其实就如同百姓适应自然环境一样,并没有过多的硬性要求,运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材料、技术进行的园林景观设计,就如同百姓为了适应生活环境,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居住环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这种设计虽然简陋,甚至存在美感缺失等问题,但是从设计感官上来讲,其实是最接近自然的,而且能够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从而提高人民对保护自然的热情。1.3.3 国内相关理论的研究 说道国内对乡土景观的研究,跟前文的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其最早出现于20世纪,是以“风水”这一名词出现在中国学术当中,其归为乡土景观的原因在于,风水景观的设计之初的理念就是生存的艺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其实是在乡土景观的范畴当中,因此学术上认为风水景观的出现,就是乡土景观的产生,但是乡土景观在中国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90年代我国才在乡土设计当中有所建树,其研究特点是从对古代文化知识研究出发,主要研究传统的聚落空间和传统的居民建筑,并且加上考古学、建筑学、地理学和人类文化学上的知识进行研究,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对这四种学科进行了补充,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始将其融入到当今的园林规划设计当中。 可以说中国的乡土研究还十分具有特点,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因为中国地域广阔,而且民族众多。国内学者从云南红河研究到川西平原,从蒙古草原再到藏区文化,可以说有着丰富的乡土景观进行研究。而另一个方面,是因为中国有关乡土景观的研究较晚,在研究过程当中与国外学界交流频繁,获得了许多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因此中国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十分具有自身特色。 中国学者陈志华在他出版的北窗杂记中的说说乡土建筑研究对乡土景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且为乡土景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在彭一刚教授出版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中,则是对中国乡土景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其别具一格的提出了由乡土建筑扩展到乡土聚落的全新研究角度,丰富了中国对乡土景观的研究,而时至今日,伴随着中国学术的不断丰富,地理学、建筑学和景观生态学已经开始为乡土景观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研究基础,而且乡土化的园林设计理念已经开始被中国的园林学术更加重视,刘滨谊教授在他的著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叙述了景观环境应该融令空叫形态、生态资源和环境行为心理的感受,这种理论的前提就是强调景观的主体,其实就是人的精神感受,园林最终是为人而服务的,乡土景观的初衷也是让人适应自然环境,以此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人的精神感受,而其合理的考虑到地域性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分配,可以说刘滨谊教授的研究在中国乡土园林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另一方面刘黎明等国内许多学者从景观规划和生态保护等角度出发开始对乡村景观进行研究,从这一特殊的角度展开了对中国乡土景观的研究,他的代表著作乡村景观规划就是从乡村景观的规划研究展开的,针对乡村景观的发展,从深层次的角度指明了中国乡土景观的特点,并且针对中国现有的各民族乡土景观发现,其实乡土景观是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体,两者在一起并没有产生排斥现象,而是各自井然有序的存在着,而且真圣者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景观。 中国学者俞孔竖等人致力于乡土景观的研究,,他们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强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即 “乡土景观是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在环境发展过程当中,各方之间的发展关系是否同意的问题上。在其著作“反规划”途径中,强调景观设计中的自然之美,设计理念有点符合中国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即提倡在不违反自然之美的情况之下进行人类居住环境的改造,在书中提到“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白话景观”,“重视乡土性,回归土地与人的真实关系”等有着独特角度的园林设计理论,而其园林的设计主旨就是对自然环境等乡土元素巧妙的运用,从而来展示乡土元素的独特魅力。俞孔坚教授的研究完全注重中国国情,其乡土研究的对象也是中国民族的乡土景观,因此可以说他对乡土景观的设计是十分适合中国人的审美,并且将乡土景观上升为“生存中的艺术”,作为中国草根艺术信仰的基础。1.3.4 国内乡土景观设计 由于中国对乡土景观的研究的起步就比较晚,直到现在中国学者基本还是停留在对乡土景观研究的阶段,而对于乡土景观的实践,主要是在城市景观城市中进行,由于中国有着很好乡土景观研究资源,在这些作品当中还有着不少佼佼者,广东省中山市岐江公园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岐江公园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对当地环境和文化的绝对尊重,从当地的文化出发并且综合了环境她点,讲一个废弃的造船厂旧址改造成为深受居民喜爱的活动场所,而且整个公园的设计里充分体现了“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合理运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成功的案例还有秦皇岛的汤河公园,其设计理念就是“绿荫里的红飘带”,其倡导的就是在最小的人工加工情况下,展示出自然生态系统之美,在这种方式之下将当代艺术和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乡土景观。 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可以说也是中国乡土景观建筑设计成功案例之一,其主要设计依据就是“节约土地和白话景观”,设计师主要的内容只是朴素的农作物,将农作物的四季变化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有着一种别具一格的新意,而且因为在稻田校园中主要的就是农作物方面的教学,这种园林设计可以说使得年轻学生充分感受到农作过程,而且真切的融入到教学当中,从其中得到教学以外的学习体会,而且因为采用接近自然的农田设计,使得在其中生活的师生对中国的农作文化,而且懂得中国“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相同的成功例子还有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这个案例中,设计的方案其实是对当地环境的一种再加工,象山山耸水环,而校区的设计也是围绕象山修建,修建过程中,设计师尽力保持着象山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且尽力保持当地农田、溪流和鱼塘,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国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非常符合中国道家的思想“天人合一”,其设计理念其实是发现生活中自然之美,而并非改造自然,其主旨是让所设计的建筑物可以和大自然的草木有机的融合起来,并且与山水相互和谐,丝毫显示不出人类在自然环境当中不和谐的因素,而象山的建筑也是在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上进行改造,是对乡土建筑形态和空间的一种表达方式,不再像传统建筑只是注重表意上的表达,而是更加注重意向上的营造,而该校区的区域也从功能上对其进行划分,将自然环境、园林植物、建筑空间等区域进行划分,并且能够协调各区域之间的景观矛盾,从而使众多功能区能用有机的存在于一个校区景观之内,形成功能齐全,且艺术气息浓郁的乡土校园景观。2 乡土景观相关的基础理论2.1 乡土景观的概念界定 关于“乡土”(Vemacular)一词的出现,前文中提到原指欧洲领地内某一房子中出生的奴隶,后来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乡土开始代表一些朴素、本土、传统的事物,而在”Vemacular”传入中国后,关于其翻译中国学者出现了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Vemacular”一词与中国乡土的意义基本相似,所以提倡用”乡土“进行翻译,这种翻译也是占主流地位,而另一部分的学者则认为”Vemacular“一词的含义其实十分狭窄,并不能涵盖”乡土“所代表的所以意义,所以认为应该用”方言“一词进行翻译,取其长期自发形成之意。 而在中国辞海中对“乡土”的解释为:“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从此可以看出其实在中国文学上对乡土一词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制定。而随着中国园林设计学科的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者发现,”乡土“一词十分适合其中一种景别的特性,于是乡土景观被列为园林设计中一类,关于园林设计中对乡土景观的理解上文有所提及,笔者不再复述。下面笔者这谈谈“当代乡土”和“新乡土”以及相关词汇的概念陈述2.1.1 “当代乡土”和“新乡土”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设计这一学科也是不断进步升华,在这个过程当中“乡土这一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而“当代乡土”和“新乡土”这两个名词也伴随着时代孕育而生,因为其十分适合当代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要,这两个名词在近几年的发展倍受关注,而关于“当代乡土”(Contemporaryvernaeular)和“新乡土”(Neo一vernaeular),这两个词的意思从本质上基本是相同。 “当代乡土”这一概念其实有很简单的理解,直接说其实就是一种人类自觉的欲望追求,从而用一种传统的方式对一个地域的空间与气候进行一种独特的表达,并且将这种在人们大脑中默认为习惯的特征进行一种表象创造的表现形式,这种创造方式因为出自人们自觉,十分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而且能够充分的反应出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 上文提到的”新乡土“其实就是对当下大众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冲击,它是在综合了时空、思想、自然、人文和乡土等方面的要素,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对当下乡土景观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依据这些理论将乡土元素合理的运用到当下园林设计当中去,可以说这种设计方式较前一种相比是十分理智的,因此十分符合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表达。 乡土景观原本提倡的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而“当代乡土”和“新乡土”所倡导的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注意的是“当代乡土”和“新乡土”所展开的研究,其实是在过去对乡土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但不同于传统研究的是加入了现代新兴的园林设计元素,简单的说其实就是用现代的视角来研究过去的精华,从而可以发现曾经研究中的不足,改正过去研究中的不足,进而更加适应当代人对园林设计的要求。 2005年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在“新乡土运动论坛”开幕会上的指出“怎么在新的技术基础上,用新的价值观来创造当代人的土地和当代人的生活空间为新乡土。因为我们有旧乡土,旧乡土就是在彼时彼地的气候和技术条件下,满足彼时彼地人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乡土,叫做旧乡土。新乡土是指将当代的问题,即此时此地的社会所能提供的技术条件来解决当代人的生存问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适应当代人的气候和资源条件。”2.1.2 相关词汇 在乡土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发现了许多与其相似性质的词汇,而且这些词汇从一个侧面可以加深大众对于“乡土”元素的理解,由于数量太多,笔者只挑选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册词汇进行整理,将这些词汇罗列在以前,以加深大众对此体会,而且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得大众对于乡土景观的概念界定更加明确,从而为后面的研究指明方向。表1.2相关词汇汇总(1.2)2.2 乡土景观的特性分析2.2.1 乡土景现的外在特性 从空间上来讲,乡土景观在不同区域内也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这其中的原因包含当地自然资源、气候环境、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区别,但是这些原因总结起来其实都逃不出“传统性”和“地域性”两种特征。2.2.1.1 区域性 从本质上来讲乡土景观其实是从自然中产生的,而各区域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不同,因此乡土景观会夹杂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特色,从直观上讲,乡村和民居就可以成为一个区域的乡土景观的代表,也就是说一个区域的乡土景观有着传统性、地方性的特性。从大的方面对比,各地区之间的乡土景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不会过多的受到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比如:少数民族聚落、土著聚落、各地民居、宗祠、庙堂、集市等乡土景观,能够长久保存下来的原因在于,它已经成为一个区域的标志,而且景观长时间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地方的特色。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乡土景观的地域特色差异出现的原因还有在选材和建筑样式颜色搭配上的差异,例如,浙江楠的建筑风格主要是以卵石和木头为主,由于当时建筑的技术愿因,园林的建筑整体和小品基本上材料都是就地解决,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其园林景观取材为当地但是整体十分整齐和谐,而徽州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可以说是天下一绝,而在该园林当中也有所体现,而且这种设计形式与当地的民居风格相类似,两者相互呼应,在区域内显得十分和谐,而且充分体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2.2.1.2 原创性 其实乡土景观的创造有着很高的偶然性,一个乡土景观的出现有可能完全是在自然环境的指引下产生的,也有可能是伴随着人类对于某种功能需求的情况下被设计出来,也有可能是伴随着一件长期的民族传统习俗而被建造,这种园林设计的产生并不完全是为了修饰自然环境,也不是完全脱离全部因素,而是因为其产生条件的趋势,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艺术作品。而且因为乡土景观设计师对当地的生产文化和地域风情有着独特理解,并且有着自身的艺术设计积累,在理论上来讲其设计出的乡土景观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因为乡土景观的设计初衷就并非是跟风,所以模仿的可能性较低,而且乡土景观不管是由大自然赐予,还是劳动人民生产的结果,其都会存在一种原创性的朴实感,而是十分贴近生活,这种艺术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这其中的原意是其产生于自然环境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乡土景观有着取之不尽的原创要素来满足其设计需求。2.2.1.3 多样性 由于人类生存空间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乡土景观设计也会出现丰富多样的形式,从乡土景观产生的原因来看,出现这就情况也是必然。北京的四合院、西南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闽南的土楼、广西的麻栏、草原的毡包、高原的碉房、傣家的竹楼、大理及丽江的“一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仅仅在中国我们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乡土景观,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多样造成的,而另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地区封闭式的封建制度的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个区域是完全处于封闭状态,这就造成相互之间的信息无法交流,从而使得各地区之间出现文虎差异,进而使得乡土景观不单单只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地区间文化差异的左右,导致在一个大区域内会出现多样的乡土景观出现。 仔细研究乡土景观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乡土景观不仅仅只在形式、功能、内容上存在差异,而且从其创作根源的选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看的见的动物、植物、器具甚至可以是一门工艺,也可以是通过他们表现出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历史事件等文化要素。而有趣的是,这些不同的题材如果要是在同一个地方进行乡土元素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其表达的方式、手法、材料尽然惊人的相似。而对于上文提到的新乡土这一设计形式,因为学术上本身就没有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因为其综合了许多学科,从而使得它影响乡土景观设计向更加多样的方向发展。2.3 提炼乡土景观元素:乡土的“物”、乡土的“事”、乡土的“意” 首先,“乡土景观元素”就是乡土景观在创造过程当中,从特定区域或者特定生产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设计素材,直白点说就是乡土景观的设计取材。因为乡土景观的建造资源众多,因此笔者不做过分描述,只选择其中代表,并且分成三类进行表述:2.3.1 乡土设计中的“物” 实体性景观元素,这种景观设计元素基本上是不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可以直接用于园林设计当中,在现实生活中实体性景观元素有建筑、植被、材料、器具或者是艺术品等,他们往往可以直接加入到当地的乡土景观当中,而且因为这些实体元素本身就是在当地产生,因此与当地整体的乡土园林设计并不显得冲突,因此实体元素在乡土园林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 再将这些实体元素通过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不同,我们又可以将其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所谓的大自然环境创造的天象和地象,归结为乡土景观中对应着自然乡土景观和农业景观。这些固定景观是在自然环境下而产生的,因此他们会跟随环境和时间的变换而发生变换,因此实体元素的存在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到其对于景观的顺从性,实体景观所在时间越长其承载的民俗情节和文化底蕴就越丰富,比如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起来的野草,会在不受到任何人为干扰的环境下生长,而且因为经历了大风大雨,从而使其生命力十分顽强。而且这种自然景观十分常见,露天的大树、奇石都会为一个乡土园林增加许多美观。 另一方面的农业乡土,顾名思义其主要的元素就是农作物,这种乡土景观十分受地域气候影响,而且承载着一个地域长期以来人们劳作的特点,可以说农业乡土景观是人们辛勤劳作沉淀出的结果。想要解读乡土景观,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农业乡土景观的同时注意农作物在整体园林设计中的地位,一定要将农作物放在设计的主要位置,并且针对这些作物展开设计,这些作物包括玉米、水稻、辣椒等;针对他们的生产过程做出园林的设计,从而表达出人们对丰衣足食和美满生活的向往。 第二类是可以放入园林中的“物”,而且可以直接作为乡土园林中的“要素”,这类物可以归结为当地人日常所用的器具和物品等生活要素,它们经常是通过传统生产方式制作出来,而且经过尝试的使用,已经有着很大的历史价值和地方特色。这些景观十分常见,例如村中的石磨、水井等普通的日常用品,这些物品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因此对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乡土的“物”由于是在自然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它们随周围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具有不同程度的顺从性,时代愈久远其具有的乡土味愈浓。 第三类就是可以作为林园小品修建材料的“物”。说白了就是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素材”,也就是构成园林景观实体的进驻材料。而作为素材类的乡土“物,其实是十分简单的,比如当地的植物、石料等。2.3.2 乡土景观中的“事” 乡土景观中的“事”其实主要指的是历史、民俗、典故等事件性元素,这种设计元素并没有真正的实体,而是一种无形的意向表达,而且这种无形的事件往往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中不会被我们注意到,甚至一些时候还会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因此这种“事”经常会被大众错过,但是其感染力十分强大,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乡土景观中的“事”往往会被设计者十分重视。 如果按照法能的时效性,我们可以将“事”分为:发生的事和正在发生的事。在园林设计挡住过去发生的事一般指的是在过去的生活发生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事件,一般是是有文字或者图像等方式记录的。而另一类事件就是正在发生的事件,这一般指的是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当地的文化特色。 而且事件的性质来讲,我们又可以将“事”分为三类,即日常生活、文艺生活和生产生活。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其实并不难。我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进行的传统性的事件,比如鱼人捕鱼、手工编织者编织、农民种地等这些很平常的日常活动。而文艺生活较前一种生活而言有所提升,主要针对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内心的空虚,从而通过一些文艺活动来增加生活的乐趣。而生产生活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在进行的过程完成了一定社会价值的行为。 而从园林设计中对乡土景观中“物”的理解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一个方面其实乡土园林就是对民俗、事件或者节日活动的一种情景再现,通过一定的设计上的描述,能够激起欣赏真内心的记忆与情怀,从而达到情景再行的目的。而另一种理解的方面,就是对民间工艺品的展示,从而让参观者对过去的历史时段有着深刻的理解,进而激发起其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从而深化对历史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有深入的了解。2.3.3 乡土景观中的“意” “意”这个字单从字面是理解可以理解为意向、意志或者是意愿这些通过什么感受才能得到的事物,而在乡土景观中的”意”其实就是在园林景观中蕴含的当地风土人情、文化地域、地方情景等感知元素,可以发现,其实本着上“意”与上文中的”事”一样,其实是一种没有实体的意象,是由人们内心的感知而产生的,而在真正的园林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意”是”物”和“事”的结合甚至是一种升华。 从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