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29.180K 41 GB 12081997 eqv IEC 185:1987 电 流 互 感 器Current transformers1997-07-03 发布1998-05-01 实施GB 12081997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物IEC 185:1987电流互感器及其第1号修改单和第2号修改单对GB 128087电流互感器进行修订的,修订原则为等效采用IEC 185:1987及其第1号修改单(1990)和第2号修改单(1995)。由于GB 128087系参照采用IEC 185:1966,而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加快同国际接轨的速度,增强竞争能力,等效采用IEC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次修订过程中,根据我国互感器的实际使用和生产情况,对IEC 185:1987标准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增补。首先,型式试验中增加了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例行试验中增加了绝缘油性能试验,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和密封试验;特殊试验在删去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的同时,增加了绝缘热稳定试验;而且,按IEC 185第2号修改单的要求,特殊试验中又增加了多次截波试验和机械强度试验。其次,绝缘水平要求在IEC 185要求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GB 311.1的要求。并规定无特殊要求的互感器产品按GB 311.1的要求进行试验,而对另有要求的互感器产品按IEC 185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再次,对互感器产品的一般结构要求、包装、运输、保管及出厂文件等内容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并纳入了标准的正文。产品的铭牌标志也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做了一定的调整。本次修订中比IEC:185,增加一个标准附录以说明各种结构型式的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的允许值,增加一个提示附录,对采用说明进行汇总。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20887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D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沈阳变压器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所、沈阳变压器厂、保定变压器厂、沈阳互感器厂。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湖南醴陵电瓷厂、江西变电设备总厂、西安高压开关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振伍、付锡年、安作平、崔大徵、严菲、杨晶、张爱民。本标准于1975年首次发布,1987年第一次修订,1997年第二次修订。 本标准委托全国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GB 12081997IEC前 言本标准是由IEC/TC38互感器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本标准第2版是用来取代IEC第185号出版物(1966)第1版,以及第1号修正件(1977),第2号修正件(1980)和第3号修正件(1982)。本标准也是根据以下文件制定的。六个月法表决报告二个月程序表决报告38(中办)6838(中办)7038(中办)7238(中办)75六个月法表决报告DIS表决报告38(中办)8238(中办)8538/147/DIS38/156/RVP详细情况可见上述有关文件。本标准引用了如下IEC出版物:IEC 28(1925):铜电阻的国际标准IEC 38(1983):IEC标准电压IEC 444(1980):互感器 第四部分:局部放电测量IEC 50(321)(1986):国际电工词汇(IEV)第321章:互感器IEC 601(1973):高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一般定义和试验要求IEC 711(1993):绝缘配合 第一部分:定理和规则IEC 85(1984):电气绝缘材料的热性能评价和分级IEC 270(1981):局部放电测量IEC 507(1975)(报告):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IEC 567(1992):油浸电气设备油气样制取和游离及溶解气体分析导则IEC 599(1978):运行中变压器和其它油浸设备的气体分析 IEC 815(1986):污秽条件下选择绝缘子的导则IIGB 1208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2081997 eqv IEC 185:1987 代替 GB 120887电 流 互 感 器Current transformers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7-07-03批准1998-05-01 实施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频率为15100Hz,供电气测量仪表用和电气保护装置用的新制造的电流互感器。虽然本标准是以具有独立绕组的互感器为基准的,但如合适,也可用于自耦互感器。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725287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 735485局部放电测量GB 759587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GB/T 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 一般试验要求JB/T 535691电流互感器试验导则3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互感器instrument transformer一种变压器,供测量仪器、仪表、继电器和其它类似电器用。3.2 电流互感器 current transformer一种互感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二次电流与一次电流实质上成正比,而其相位差在联结方法正确时接近于零的互感器。3.3 一次绕组primary winding通过被变换电流的绕组。3.4 二次绕组secondary winding供给测量仪器、仪表、继电器或其它类似电器电流回路电源的绕组。3.5 二次回路secondary circuit由互感器二次绕组供电的外部回路。3.6 额定一次电流rated primary current作为电流互感器性能基准的一次电流值。3.7 额定二次电流rated secondary current作为电流互感器性能基准的二次电流值。3.8 实际电流比actual transformation ratio实际一次电流与实际二次电流的比值。3.9 额定电流比rated transformation ratio额定一次电流与额定二次电流的比值。3.10 电流误差(比值差)current error(ratio error)互感器在测量电流时所出现的误差,它是由于实际电流比与额定电流比不相等造成的。电流误差的百分值用下式表示:电流误差=(100(KnIs Ip)/Ip)%式中:Kn额定电流比; Ip实际一次电流,A; Is测量条件下通过Ip时的二次电流,A。3.11 相位差phase displacement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向量的相位差。向量方向是以理想互感器中的相位差为零来决定的。若二次电流向量超前一次电流向量时,相位差作为正值。它通常用分弧或厘弧表示。注:本定义只在电流为正弦时正确。3.12 准确级 accuracy class对电流互感器所给定的等级。互感器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应在规定限度内。3.13 负荷 burden二次回路阻抗,用欧姆和功率因数表示。负荷通常以视在功率伏安值表示,它是在规定功率因数及额定二次电流下所汲取的。3.14 额定负荷 rated burden确定互感器准确级所依据的负荷值。3.15 额定输出 rated output在额定二次电流及接有额定负荷条件下,互感器所供给二次回路的视在功率值(在规定功率因数下以伏安表示)。3.16 设备最高电压 hightest voltage for equipment最高的相间电压方均根值,互感器的绝缘设计是以它为依据的。3.17 额定绝缘水平 rated insulation level一组耐受电压值,它表示互感器绝缘所能承受的耐压强度。3.18 中性点绝缘系统 isolated neutral system一个系统,除了通过具有高阻抗的指示、测量仪表或保护装置接地外,无其它旨在接地的联结。3.19 共振接地系统(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 resonant earthed system经电抗器接地的系统。在单相对地故障中,其电抗值应使通过该电抗器的工频感性电流基本上与接地故障电流的工频容性分量相抵消。注:在共振接地系统中,其故障电流值被限制到能使空气中的故障电弧自行熄灭。3.20 接地系数 earthing factor它是指在一定的系统布置中,当发生一相或多相的接地故障时,三相系统中某一选定点(一般指设备安装点)的非故障相的对地最高工频电压方均根值与该点在故障排除后的工频相间电压方均根值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3.21 中性点接地系统 earthed neutral system一个系统,其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或者是经一个相当小的电阻或电抗器接地的。此电阻或电抗值应小到能抑制暂态振荡,且又能给出足够的电流供选择接地故障保护用。a) 所谓某一指定点处的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就是指该点的接地系数不超过80%。注:如整个系统布置中,其零序电抗和正序电抗之比小于3,并且零序电阻和正序电抗之比小于1,则该条件一般均能达到。b) 所谓某一指定点处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就是指该点的接地系数会超过80%。3.22 暴露安装 exposed installation设备会遭受大气过电压的一种安装。注:这种安装通常是直接或经过一段短电缆接架空输电线的。3.23 非暴露安装 non-exposed installation设备不会遭受大气过电压的一种安装。注:这种安装通常是接到电缆网路上的。3.24 额定频率 rated frequency本标准技术要求所依据的频率。3.25 额定短时热电流(Ith) rated short-time thermal current在二次绕组短路的情况下,电流互感器在一秒钟内能承受住且无损伤的最大的一次电流方均根值。3.26 额定动稳定电流(Idyn) rated dynamic current在二次绕组短路的情况下,电流互感器能承受其电磁力的作用而无电气或机械损伤的最大一次电流峰值。3.27 额定连续热电流rated continuous thermal current在二次绕组接有额定负荷的情况下,一次绕组允许连续流过的一次电流值,此时,电流互感器的温升不超过规定的限值。4 适用于所用电流互感器的通用技术要求4.1 使用条件除另有规定外,本标准应适用于下列使用条件:注:如果使用条件(包括互感器运输条件)与本标准规定不同时,应通知制造厂。4.1.1 环境温度最高 40日平均不能超过 30最低:对户内式互感器 5 对户外式互感器 254.1.2 海拔不超过1 000m。4.1.3 大气条件大气中无严重污秽。4.1.4 系统的接地方式a) 中性点绝缘系统;b) 共振接地系统;c) 中性点接地系统 1)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 2)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4.2 额定值和性能要求4.2.1 额定一次电流标准值a)单电流比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的标准值为:10、12.5、15、20、25、30、40、50、60、75A以及它们十进位倍数或小数,有下标线的是优先值。b) 多电流比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的最小值,采用4.2.1a)项所列的标准值。4.2.2 额定二次电流标准值额定二次电流的标准值为1、2和5A。5A为优先值。注:对于角接的电流互感器来说,这些额定值除以亦是标准值。4.2.3 额定连续热电流除非另有规定(见5.3.3),额定连续热电流就是指额定一次电流。 4.2.4 额定输出的标准值额定输出的标准值为1:2.5 5 10 15 20 25 30 40 50 60 80 100 VA。注:对一台互感器来说,如果它的一个额定输出是标准值,并且符合一个标准准确级,那么在规定其余额定输出 时,可允许是非标准值,但要求其符合另一个标准准确级。4.2.5 短时电流额定值凡带有一个固定的一次绕组或导体的电流互感器应符合a)、b)两项的规定。a) 额定短时热电流应对互感器规定一个额定短时热电流Ith(见3.25)。b) 额定动稳定电流额定动稳定电流(Idyn),通常为额定短时热电流的2.5倍。如与此值不同,应在铭牌上标注(见3.26)。4.2.6 温升限值当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等于额定连续热电流,且带有相当于额定输出的负荷,其功率因数为0.8(滞后)12时,电流互感器的温升应不超过表1所列限值。它们是以4.1条的使用条件为基础的。如果周围气温高于4.1.1条的数值时,应将表1中的允许温升减去超过的气温值。如果规定了互感器是在海拔1 000m以上的地区工作,而试验是在海拔低于1 000m处进行时,应将表1中所列的温升限值按工作地点每高出100m减去下述数值。a) 油浸式互感器 0.4%;b) 干式互感器 0.5%。绕组温升是受其本身绝缘或其周围介质的最低绝缘等级的限制。各绝缘等级的最高温升如表1所列。表1 绕组的温升限值绝缘等级温升限值K浸于油中的所有等级油浸且全密封的所有等级充填沥青胶的所有等级不浸油或不充胶的各等级YAEBFH60655045607585110135注:对某些材料(如树脂)制造厂应指明其相应的绝缘等级。 采用说明:1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1。2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2。当互感器上装有储油柜,油面上有惰性气体或全密封时,油柜或油室的油顶层温升应不超过55K。当互感器没有这种配置时,油柜或油室的油顶层温升应不超过50K。注:绕组出头或接触连接处的温升为50K(或不超过油顶层温升)1。在铁心或其它金属件表面所测得的温升值,应不超过它们所接触的或靠近的绝缘材料按表1所列的限值。4.3 绝缘要求这些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型式的电流互感器绝缘,对气体绝缘的电流互感器可能补充技术要求。4.3.1 一次绕组的额定绝缘水平2对设备最高电压3.5(3.6)kV及以上的电流互感器,其额定绝缘水平应按GB 311.1的规定。如果另有要求,电流互感器的绝缘水平可按本标准表2、表3所列值选取。此时需在订货合同中规定。对设备最高电压低于3.5(3.6)kV的互感器,其绝缘水平由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确定。对设备最高电压为0.415kV的电流互感器,其短时工频耐受电压为3kV。对于没有一次绕组和没有它本身一次绝缘的电流互感器,假定Um=0.72kV。4.3.1.1 对设备最高电压3.5(3.6)kVUm300kV的绕组,其额定绝缘水平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表示,它应是GB 311.1或本标准表2所列的某一值。4.3.1.2 对设备最高电压Um300kV的绕组,其额定绝缘水平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和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表示,它应是GB 311.1或本标准表3所列的某一值。注:在选择本电压范围内的绝缘水平时,应优先考虑操作冲击波。4.3.1.3 工频耐受电压对设备最高电压Um300kV的绕组,亦应能承受与按表4选择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相对应的工频耐受电压。表2 设备最高电压低于300kV互感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绝缘水平设备最高电压Um(方均根值)kV额定工频耐受电压(方均根值)kV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kV0.7231.263.61020407.220406012286075 采用说明:1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3。2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4。表(2)完设备最高电压Um(方均根值)kV额定工频耐受电压(方均根值)kV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kV17.53875952450951253670145170529525072.51403251001854501231854502305501452305502756501702756503257502453959504601050 注:对暴露安装,推荐选择最高的绝缘水平。表3设备最高电压等于或高于30 kV互感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绝缘水平设备最高电压Um(方均值根值)kV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峰值)kV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kV3007508509501 0503628509501 0501 1754201 0501 0501 3001 4255251 0501 1751 4251 5507651 4251 5501 9502 100 注 1 对暴露安装,推荐选择最高的绝缘水平。 2 由于Um=765 kV的试验电压水平尚未最终确定,故其操作和雷电冲击试验水平可能需要调整。表4 设备最高电压等于或高于300 kV互感器一次绕组的工频耐受电压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kV额定工频耐受电压(方均根值)kV9501 0501 1751 3001 4251 5501 9502 1003954605105706306808809754.3.2 局部放电水平局部放电技术要求适用于Um7.2kV的电流互感器。按4.6.2.2条的程序进行预加电压之后,在表5规定的局部放电测量电压下,局部放电水平应不超过表5规定的限值。表5 局部放电测量电压和允许放电水平系统接地方式局部放电测量电压(方均根值)kV局部放电允许水平pC绝缘型式液体浸渍固体中性点接地系统Um1.2Um/1055020中性点绝缘或非有效接地系统1.2Um1.2Um/1055020 注 1 如果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没有明确,则局部放电水平可按中性点绝缘或非有效接地系统考虑。 2 局部放电的允许值,对于非额定频率也是适用的。 3 表中两组允许值由制造厂按对应的测量电压任选其一。4.3.3 雷电截波冲击试验如果另有附加规定,一次绕组还应能承受雷电截波冲击试验。其试验电压峰值为雷电冲击全波电压的115%注:经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同意,可选择较低的试验电压。4.3.4 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这些技术要求仅适用于对Um40.5kV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的绝缘,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tan)是指在额定频率和电压在kV下的值。注1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检查产品的一致性,允许变化的限值可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规定。2 介质损耗因数取决于绝缘设计,并且和电压与温度两个因数有关。在环境温度和电压为时,电容式电流互感器的介质损耗因数通常应不超过0.005。各种绝缘结构的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的允许值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3 非电容型电流互感器不需考核电容量。4.3.5 多次截波冲击试验如果另有附加规定,Um300kV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应能承受多次截波冲击以检验电流互感器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高频电应力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提出一个明确的试验程序和可接受的判据,故本标准附录B(提示的附录)仅对可能的试验程序给出部分信息。设计是否足以满足试验要求的依据由制造厂说明。注:设计的验证应特别针对载有暂态电流的内部屏蔽和连接部进行。4.3.6 段间绝缘要求当一次或二次绕组分成两段或多段时,段间绝缘的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应为3kV(方均根值)。4.3.7 二次绕组的绝缘要求二次绕组绝缘的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应为3 kV(方均根值)。4.3.8 匝间绝缘要求绕组匝间绝缘的额定耐受电压应为4.5 kV(峰值)。对于某些型式的互感器,按4.6.4 条的试验程序,可允许用较低的试验电压。4.3.9 污秽和爬电距离对带有易受污秽的户外型陶瓷绝缘子,表6列出了给定污秽等级下在绝缘子表面上测取的最小爬电比距标称值。表6 给定污秽等级下的爬电距离污秽等级相对地之间的最小标称爬电比距标称值mm/kV(设备最高电压)轻中16203.5重特重25314.0注1 公认绝缘子的表面绝缘特性深受其形状的影响。2 在非常轻的污秽地区,根据运行经验,标称爬电比距可低于16mm/kV,但最低值为12mm/kV。3 在非常严重的污秽条件下,可选用大于31mm/kV的爬电比距。但在某些情况下,还应考虑冲刷的可能性。4 对于易受污秽的户内型互感器,其在绝缘表面测取的最小爬电距离要求值可按本表参照选用1。4.3.10 海拔外绝缘的击穿放电主要取决于大气条件。对于在海拔超过1000m地区工作的电流互感器,为保证其外绝缘有足够的耐受电压值,一般应加大其弧闪距离。作为一般导则,弧闪距离上的额定耐受电压值,应按其工作地点海拔高出1000m后,每增高100m增加1%。4.3.11 机械强度要求这些技术要求仅适用于Um72.5kV的电流互感器。表7列出了电流互感器应能承受的静载荷。这些数值包含了由于风和结冰而增加的载荷。规定的试验载荷指的是可施加于一次绕组端子任一方向的载荷。 采用说明:1 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5。表7 静态承受试验载荷设备最高电压UmkV静态承受载荷N类载荷类载荷72.510012317024536242012502000250040002500300040006000注1 在日常运行条件下,起作用的载荷总和应不超过规定的承受试验载荷的50%。2 电流互感器应能承受很少发生的不超过1.4倍静态承受极端动力载荷(例如:短路),其大小不应超过1.4倍静态 承受试验载荷。3 在某些应用中,可能需要防止一次端子旋转的阻力。试验时施加的力矩,应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4.4 试验的一般说明4.4.1 试验分类本标准所规定的试验分为型式试验、例行试验、特殊试验。型式试验:对每种型式互感器中的一台所进行的试验,用它验证按同一技术规范制造的互感器均应满足除例行试验外所规定的要求。注:在一台互感器上进行的型式试验,对具有较少差别的互感器可认为是有效的。但此差别应经制造厂与用户 协商同意。例行试验:每台互感器都应承受的试验。特殊试验:一种既不同于型式试验,也不同于例行试验的试验。它是由制造厂同用户协商确定的。4.4.2 型式试验1下列试验项目是型式试验,其详细说明见有关条文。a) 短时电流试验(见4.5.1);b) 温升试验(见4.5.2);c) 雷电冲击试验(见4.5.3);d) 操作冲击试验(见4.5.3);e) 户外式互感器的湿试验(见4.5.4);f) 误差测定(见5.4.1,5.4.3和6.4.2);g) 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测定(见4.5.5)。除另有规定外,所有绝缘型式试验应在同一台互感器上进行。互感器在经受本条规定的绝缘型式试验后,应经受4.4.3所规定的全部例行试验。4.4.3 例行试验2下列试验项目是例行试验,其详细说明见有关条文。a) 出线端子标志检验(见4.6.1);b) 二次绕组工频耐压试验(见4.6.3); 采用说明1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6。2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7。c) 绕组段间工频耐压试验(见4.6.3);d) 匝间过电压试验(见4.6.4);e) 一次绕组的工频耐压试验(见4.6.2);f) 局部放电测量(见4.6.2);g) 误差测定(见5.4.2和6.4.3);h) 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见4.5.5);i) 绝缘油性能试验(见4.6.6);j) 密封性试验(见4.6.7);除了项目g)误差测定是在项a)f)试验后进行外,其余试验项目的前后顺序或可能的组合均未标准化。一次绕组的重复工频耐压试验应在规定试验电压值的80%下进行。4.4.4 特殊试验1a) 雷电截波冲击试验(见4.7.1);b) 一次绕组的多次截波冲击试验(见4.7.2);注: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本试验仅作为研究性项目,暂不考核。c) 机械强度试验(见4.7.3);d) 绝缘热稳定试验(见4.7.4)。4.5 型式试验4.5.1 短时电流试验对于短时热电流(Ith)试验,互感器的初始温度应在540之间2。本试验应在二次绕组短路下进行,所加电流I和持续时间t应满足(I2t)不小于(Ith)2,且t在0.55s之间。动稳定试验应在二次绕组短路下进行,所加一次电流的峰值,至少有一个峰不小于额定动稳定电流(Idyn)。动稳定试验可以与上述热试验合并进行,只需试验中电流第一个主峰值不小于额定动稳定电流(Idyn)。如果试验后的互感器,当冷却到周围的环境温度(540)后,能满足下列要求,则认为互感器通过本试验。a) 目力检查无损伤;b) 退磁后,其误差与试验前的差异,不超过其相应准确级的误差限值的一半,且满足相应准确级的要求。c) 能承受第4.6.2、4.6.3、4.6.4条的绝缘试验,但试验电压或电流应降至原规定值的90%;d) 经检查,与导线表面接触的绝缘无明显的劣化现像(例如碳化现象)。如果一次绕组是铜的,其20时的电导率不低于58m/(mm2)的97%,而其相应于额定短时热电流的电流密度不大于160A/mm2,则项d)的检查可不进行。注:经验表明,只要一次绕组中与额定短时热电流相应的电流密度不超过180 A/mm2,且绕组为铜的,其20的电导率不低于58m/(mm2)的97%,则对于A级绝缘,其运行中的热额定参数要求一般能得到满足。因此,如果制造厂与用户协商同意,当满足这个要求时,可不进行短时热电流试验。4.5.2 温升试验为了验证电流互感器是否满足4.2.6的要求,须进行本试验。试验中,当每小时的温升变化值不超过1K时,即认为电流互感器的温度已达到稳定状态。 采用说明:1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8。2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9。试验地点的环境温度应在540之间。试验时,互感器的安置状态应代表实际运行情况。如果可行,绕组温升应采用电阻法测量,但对电阻值很小的绕组,可采用热电偶法。绕组以外的其它部位温升,可用温度计或热电偶法侧量。连接一次出线端子的导线,单根长度应不小于1.5m,并应选取合适的截面,使在试验时导线距出线端子的0.75 1m处的温升为(403)1。4.5.3 一次绕组的冲击试验冲击耐压试验应按GB 311.1的有关要求进行,试验电压应加到一次绕组各出线端子(连在一起)与地之间。夹件、箱壳(如果有)、铁心(如果要求接地)以及二次绕组的所有出线端子均应接地。冲击试验一般是施加参考电压和额定耐受电压。参考的冲击电压值为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值的50%75%。冲击电压的波形和峰值应予记录。参考电压下和额定耐受电压下的波形变异,可作为试验中绝缘损坏的依据。为改善示伤的手段,除记录电压波形外,还可记录接地电流。4.5.3.1 雷电冲击试验试验电压值应按设备最高电压和规定的绝缘水平,取GB 311.1规定的相应值。如果另有要求,互感器应按本标准表2或表3规定的值选取,此时需在订货合同中规定。a)Um300kV的绕组试验应在正、负两种极性下进行。每一极性连续冲击15次,不需作大气条件校正。如果每一极性下的试验均如下所述,则互感器通过本试验。非自复性内绝缘不出现击穿;非自复性外绝缘不出现闪络;自复性外绝缘出现的闪络不超过2次;未发现绝缘损坏的其它依据(例如:所录波形的变异)。注:施加15次正、负极性冲击波,是对外绝缘进行试验而规定的。如制造厂与用户协商同意,采用其它试验方法检查外绝缘,则每一极性下的冲击次数可减至3次,且不需作大气条件校正。b)Um300kV的绕组试验应在正、负两种极性下进行。每一极性连续冲击3次,不需作大气条件校正。如果每一极性下的试验均如下所述,则互感器通过本试验。不发生击穿;未发现绝缘损坏的其它依据(例如:记录波形的变异)。4.5.3.2 操作冲击试验试验电压值应按互感器最高电压Um和所规定的绝缘水平,取GB 311.1 规定的相应值。如果另有要求,互感器应按本标准表3规定的值选取。此时需在订货合同中规定。试验应在正极性下进行,连续冲击15次,应作大气条件校正。户外式互感器应承受湿试验。如果试验如下所述,则互感器通过本试验。非自复性内绝缘不出现击穿;非自复性外绝缘不出现闪络;自复性外绝缘出现的闪络不超过2次;未发现绝缘损坏的其它依据(例如:所录波形的变异)。 采用说明:1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10。注:在试验室墙壁或房顶上发生闪络的冲击应不考虑在内。4.5.4 户外式互感器的湿试验为验证外绝缘的性能,应对户外式互感器进行湿试验。试验应按GB/T 16927.11997的规定进行。如果另有要求,互感器应按本条a)、b)两项选取相应的试验电压,此时需在定货合同中规定。a) 对于Um300kV的绕组,其试验按设备最高电压,取表2中相应的工频耐受电压值进行,应作大气条件校正。b) 对于Um300kV的绕组,其试验按设备最高电压和额定绝缘水平,取表3中相应的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值进行。4.5.5 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测量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tan)的测量应在一次绕组的工频耐压后进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应采用西林电桥或其它等效的方法进行。试验电压施加在短接的一次绕组端子和地之间。通常,短路的二次绕组、电屏和绝缘的金属箱壳均接测量电桥。如果互感器有专用的装置(端子)供测量用,则所有其它低压端子均应短接且与接地的或屏蔽的金属箱壳或测量电桥的屏蔽相连。注: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将电桥的其它点接地。对电流互感器的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并应记录环境温度。4.6 例行试验4.6.1 出线端子标志检验对端子标志的正确性应进行验证(见4.9)。4.6.2 一次绕组的工频耐压试验和局部放电测量4.6.2.1 工频耐压试验工频耐压试验应按GB 311.1的要求进行。如果另有要求,试验电压应按表2或表4中规定的相应值选取。此时需在订货合同中规定。试验电压应加到连在一起的一次各出线端子与地之间,持续60s。短接的二次绕组、夹件、箱壳(如果有)、铁心(如果有一特殊的接地端子)均应接地。4.6.2.2 局部放电测量a)试验电路和测试仪器试验电路如图1图4所示。测试仪器是为测量以皮库(pC)表示的视在电荷量q。它的校正应在试验电路(见图4)中进行。宽频测试仪器应有至少100Hz的频率,其上限截止频率不超过1.2MHz。窄频测试仪器应有0.152MHz范围内的谐振频率。优先采用的频率是0.52MHz,但如有可能,最好能在给出最高灵敏度的频率下进行局部放电测量。应具有能测出5pC局部放电水平的灵敏度。本条未尽之处按GB 7354进行。注1 噪声应足够低,以致于对灵敏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可以忽略由外部干扰产生的脉冲。2 为了消除外部噪声的影响,可使用平衡试验电路(图3)。3 当使用电子信号处理和复原技术来降低背景噪声时,背景噪声可通过改变参数的方法检出使回路能重复出现的脉冲。b) 局部放电试验程序在按程序A或程序B预加电压之后,当达到表5规定的局部放电测量电压时,在30s内测量局部放电水平。测量的局部放电水平应不超过表5中规定的限值。程序A在工频耐压试验之后,通过降低电压来达到局部放电测量电压。程序B在工频耐压试验之后,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的电压升至工频耐受电压的80%。持续时间不少于60s。然后,直接降到规定的局部放电测量电压。如果没有其它规定,应由制造厂选择试验程序。试验方法应在试验报告中列出。对设备最高电压为11.5kV及以下的有机固体绝缘互感器,批量生产中,局部放电测量允许抽样进行。其短时工频耐压试验时间由1min延长为5min。但如果每台都进行局部放电测量,则允许短时工频耐压试验时间仍为1min。4.6.3 一次、二次绕组的段间及二次绕组的工频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应按4.3.6和4.3.7所列的相应值选取。并依次施加到短接在一起的每个二次绕组或绕组或绕组中每一线段的出线端子与地之间,持续60s。夹件、箱壳(如果有)、铁心(如果有特殊的接地端子)以及所有其它绕组或其它段的出线端子均应连在一起接地。ZCaCkTZmMT试验变压器;Ca被试互感器;Ck耦合电容器;MpD测量装置;Zm测量阻抗;Z滤波器(如果Ck为试验变压器的电容,则不要求滤波器)图1 局部放电测量的试验电路ZCaCkTZmM符号含义如图1所示图2 局部放电测量的另一种试验电路ZCa2CkorCa1MTZm2Zm1T试验变压器;Ca1被试互感器;Ca2无局放的试品(或耦合电容器Ck);M局部放电测量仪器;Zm1、Zm2测量阻抗;Z滤波器图3 局部放电测量的平衡试验电路ZC0CkCa1GTZmMG带有电容C0的冲击发生器其它符号含义如图1所示图4 局部放电测量的校正电路4.6.4 匝间过电压试验匝间过电压试验可按下列任一试验程序进行。程序A二次绕组开路(或接一台阻抗值高的峰值电压测量装置),对一次绕组施加频率为4060Hz的实际正弦波电流,其方均根值等于额定一次电流(或额定扩大一次电流,如果适用),持续60s。在达到额定一次电流(或额定扩大一次电流)之前,如果试验电压峰值达到4.5kV(峰值),则应限制施加电流。程序B一次绕组开路,在每个二次绕组端子之间施加规定的试验电压(以某一适当的频率),持续60s,只要二次电流的方均根值不超过额定二次电流(或额定扩大二次电流)。试验频率应不大于400Hz。在此频率下,如果获得的额定二次电流(或额定扩大二次电流)下的电压值低于4.5kV(峰值),则获得的电压被认为是试验电压。若试验频率超过两倍的额定频率时,其试验时间可少于60s。计算公式如下:试验持续时间=60 (两倍额定频率)/试验频率(s)但最小为15s。4.6.5 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见4.5.5条4.6.6 绝缘油性能试验互感器用绝缘油应符合GB 7595和GB 7252的要求。4.6.7 密封性试验电流互感器的密封试验按JB/T 5356进行。4.7 特殊试验4.7.1 一次绕组的雷电截波冲击试验试验仅以负极性进行,并按下述方法与负极性雷电全波冲击试验结合进行。标准雷电冲击波应在25处截断。截断线路的配置应使所记录的冲击波的反冲幅值限制在约为峰值的30%。全波冲击试验电压应按设备最高电压和规定的绝缘水平,取表2或表3的相应值。截波冲击试验电压应满足4.3.3的要求。冲击波施加的顺序如下:a) 对于Um300kV的绕组1次全波;2次截波;14次全波。b) 对于Um300kV的绕组1次全波;2次截波;2次全波。以截波冲击前后全波波形的变异作为内部损伤的指示。截波冲击时,在自恢复外绝缘上出现的闪络,不应计及对外绝缘性能的评价。4.7.2 一次绕组的多次截波冲击试验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4.7.3 机械强度试验进行本试验的目的是检验电流互感器是否满足4.3.11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一次施加试验载荷的方式见图5。电流互感器应完整地装配好,并垂直安装,用构架牢固地固定。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应注满规定的绝缘油,且达到工作压力。在表7所示的条件下,施加试验载荷的持续时间均为60s。如果没有发现损坏的依据(变形、破裂或泄漏),则认为电流互感器已通过本试验。4.7.4 绝缘热稳定试验本试验仅适用于设备最高电压252kV及以上的电流互感器。试验时应对互感器施加额定连续热电流和的设备最高电压,直至达到稳定状态(例如:介质损耗因数达到稳定)。全部试验时间应不少于36h,其中达到稳定状态时间至少连续8h。试验时的环境温度为540。4.8 一般结构要求14.8.1 接地螺栓和接地符号电流互感器应有直径不小于8mm的接地螺栓,或其它供接地线连接用的零件(例如面积足够且有连接孔的接地板),接地处应有平坦的金属表面,并在其旁标有明显的接地符号“ ”或“地”字样。这些接地零件皆应有可靠的防锈镀层,或采用不锈钢材料。注:设备最高电压0.415kV的互感器,可采用直径6mm的接地螺栓,亦可通过互感器的金属零件接地。 采用说明:1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中D11。4.8.2 出线端子a) 具有一次绕组的电流互感器,制造厂应供给连接母线用的全部紧固件,但如经用户同意,设备最高电压为0.415kV的电流互感器可不提供。一次出线端子及紧固零件应有可靠的防锈镀层。b)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端子螺杆直径不得小于6mm(设备最高电压为0.415kV的电流互感器允许采用直径为5mm的)。二次出线端子(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应用铜或铜合金制成,并有可靠的防锈镀层。二次出线端子板防潮性能应良好。4.8.3 对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要求a) 设备最高电压40.5kV及以上的电流互感器,应有保证绝缘油与外界空气不直接接触或完全隔离的装置(例如装设隔膜、金属膨胀器等),或其它防油老化措施。b) 设备最高电压40.5kV及以上的电流互感器,须装有油面(油位)指示装置,且应具有最低的油面指示标志。对某些互感器(例如其油面或油位不随温度变化者等),须装有指示油是否充满或足够的装置。c) 油箱下部应装有取油样或放油用的阀门,放油阀门的装设位置应能放出互感器最低处的油。d) 最高电压252kV及以上的电流互感器,如用户有要求或结构上需要,应在一次出线端子间加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的参数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确定。4.9 标志对每一端子水平施加对每一端子垂直施加注:试验载荷应加到端子的中心。图5 对一次端施加试验载荷的方式4.9.1 接线端子的标志(一般规则)接线端子须标明下列标志:a) 一次和二次绕组;b) 绕组的分段(如果有);c) 绕组或分段的极性关系;d) 中间抽头(如果有)。4.9.1.1 标志方法接线端的标志应位于其表面或近旁处且应清晰牢固。标志由字母或数字(在字母之前或后)组成,字母均为大写印刷体。4.9.1.2 标志内容电流互感器的端子标志如图6图9所示。一次端子二次端子 抽头P2P1一次端子二次端子图8 互感器一次绕组分为两组, 图9 互感器有两个二次绕组,各有其铁 可以串联或并联 心(二次绕组有两种标志方法)4.9.1.3 极性关系表征所有标有P1、S1和C1的接线端子,在同一瞬间具有同一极性。4.9.2 铭牌标志1所有电流互感器的铭牌至少应标出下列内容:a) 制造厂名(不以工厂所在地地名为厂名者,应同时标出地名);b) 型号或序号,最好两者均有;c) 额定一次和二次电流;一般应表示为:额定一次电流/额定二次电流A例如:100/5 A当一次电流为分段式,通过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抖音平台内容创作者版权授权及合规使用合同
- 宠物医院连锁经营与技术资源共享协议
- 文艺团体专业演员职位聘任合同
- 体育赛事直播与新媒体运营合作协议
- 欧洲至中东国际货运代理合同
- 零售商管理服务合同
- 房屋整体改造协议
- 插头插座维修协议
- 系统评估外包合同
- 2025-2030大棚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管理策略研究报告
- 仓库定置目视化管理
- 2025年5月12日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海上风电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工程经济课件
- 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4年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活塞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5年5月统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健康理疗室管理制度
- 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分析-全面剖析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物理教科版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天体运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