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_第1页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_第2页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_第3页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_第4页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概述,1.命名:以病机命名气不化水责之肾与膀胱气化功能失职2.概念:因肾不化气,气不化水,水液潴留泛溢周身所致,以水肿为主症的一类疾病。3.内容简介以病之表里虚实,肿势在上、在下为纲妇人病水,当分辨血分与水分黄汗论及与水气病相关的气分病证治可见,其病证范围、思路及内容的综合性及其深广度均有自身特点。,一、成因,(一)脉象推论病机【原文】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19),【解析】沉为水寸口脉寒水相搏病机肺气不宣,肺失治节 (肺) 迟为寒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 (脾胃) 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三焦)卑男子则小便不利少阴脉(心肾)细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血分的概念 仲景的重要立论,【原文】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故也?去水,其经自下。(20),(二)血病及水,水病及血,概念: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 是指女子因月经闭止而引起的水肿。病因病机: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即:血分不通,瘀血阻滞水道特点:血分深而难通,此病难治提示治法化瘀利水 金匮妇人妊娠病篇和杂病篇:当归芍药散代表方 金匮妇人妊娠病篇:桂枝茯苓丸 金匮妇人杂病病篇:大黄甘遂汤,血 分,【解析】,概念: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 是指女子因水气病而引起月经闭止。病因病机:水病及血,水液阻滞血道。特点:水病浅而易行,此病易治。治法:去水,其经自下。,水 分,(三)气分病致水肿的治疗原则,【原文】(30)【提示】,气 分 病,病因病机:阳气衰微,大气不转。特点:气病与水病可互相影响和转化。治则:阴阳相得,其气乃行,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提示治法:调营卫,转大气,二、分类与辨证,(一)四水 1.风水【原文】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3),命 名:内有水气,外感风邪病因病机:风邪阻滞肺卫,肺失宣降而病水脏腑辨证:肺病 性:表中之表病 势: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脉 证:,风水,风水脉证:其脉自浮寸口脉沉滑者病位在表,中有水气 病因与外感风邪有关外证骨节疼痛,恶风,有热初起见表证当有身体痠重,四肢浮肿面目肿大肿起于颜面 病机风邪与水湿犯上,潴留胸颈以上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目窠先肿或肿甚 病机脾不制水,水气上泛 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水气迅速泛溢四肢 发病具有风邪致病特点其颈脉动,时时咳风水与肺有关,2.皮水,【原文】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5),皮水,命 名:指皮里之水,与外感湿邪有关病因病机:脾失健运,肺失通调,水气潴留于皮中脏腑辨证:脾、肺病 性:表中之里病 势:起病较缓脉 证:,皮水脉证:其脉亦浮其脉沉病位在表,水在皮中 病因与外感湿邪有关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指皮里之水,因脾、肺气虚导致周身及面目水肿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以下肢(足踝)先肿或肿甚不恶风与风邪无关,起病较缓 发病具有湿邪致病特点其腹如(鼓)故无腹水 病机湿阻脾络,水在皮肤、四肢不渴里无郁热当发其汗指皮水与风水均属病在表,当因势利导。,3.正水,【原文】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正水,命 名:正因气不化水所致,以水肿为主症病因病机:肾阳衰弱,水气停蓄脏腑辨证:肾(肺或脾)病 性:里中之表脉 证:其脉沉迟沉主水,迟主寒外证自喘水气较重,肺失肃降 病因可由风水、皮水失治、误治迁延而来 病机肾阳衰弱,气不化水补出:浮肿、腹满水气内停,腹水胀大发病缓慢,肿势明显,正气不足,预后欠佳,4.石水,【原文】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石水,命 名:因水血瘀阻,凝结于下焦,少腹坚硬胀满如石得名病因病机:阴寒凝聚下焦,结于少腹脏腑辨证:肝、肾 病 性:里中之里脉 证:其脉自沉(补出:浮肿,身体肿重)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10) 病机阴寒水气,凝结下焦外证腹满腹满如石,面色晦暗 病机肝失疏泄,肾气虚衰,水血瘀阻不喘下焦水甚,责之肝肾病情危重,腹水难消,正气虚衰,预后不良,水势严重,病情危重,三、治法,(一)利小便、发汗【原文】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18),诸有水者泛指一切水气病腰以下肿病 位:在下、在里 属 性:阴 脏腑辨证:肾与膀胱当利小便治 法:利小便 理论依据: 素问汤液醪醴论:“洁净府” 素问至真要大论:“在下者,引而竭之”,【解析】,腰以上肿病 位:在上、在表 属 性:阳 脏腑辨证:肺当发汗乃愈治 法:发汗 理论依据: 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 素问至真要大论:“在表者,汗而发之”适应证:阳证、实证因势利导,【临床应用】,(二)攻下逐水,【原文】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11),【提示】主症: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 其人消渴 水气郁遏阳气,气不化津 或气郁化热伤津 小便不利病水腹大阳不化水,郁结积滞脉象:脉伏其脉沉绝者水势加剧,阻遏脉道有水,可下之水气偏盛,正气未虚者,急则治标,攻下逐水 理论依据:素问汤液醪醴论:“去菀陈莝”适应证:实证、重证,正气未衰者,【临床应用】,四、证治,(一)风水 1.风水表虚【原文】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22),【解析】异病同治:不同疾病 因病机相同:风邪客表,表虚卫气不固 肺失宣降,水湿泛溢肌表。 证候相同:水湿在表表虚 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鉴别点: (汉防己利水消肿) 风水表虚以面目肿,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为特征 风湿表虚以关节疼痛为主症。(木防己祛风止痛) 故治法相同。 方药: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腹痛加芍药通血痹,缓急止痛,【临床应用】,2.风水夹热,【原文】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23),【解析】风水恶风,脉浮因风致水,初起在表一身悉肿水为风激,泛滥四溢(不)而渴风邪化热伤津续自汗出里热迫津外泄无大热因热随汗泄,肌肤无大热【方药】越婢汤主之 麻黄、生姜发越水气 石膏兼清郁热 草、枣和中益气恶风者加附子一枚温肾助阳风水加术四两健脾除湿【功效】发越水气,兼清郁热,【按语】,风水表虚证与风水夹热表实证的鉴别,(二)皮水,1.皮水夹热【原文】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5),【解析】,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示津液已伤,不可用此方 与消渴病鉴别诊断 【方药】越婢加术汤主之 越婢汤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白 术除肌表之湿【功效】发越水气,逐湿清热,皮里之水,责之脾、肺,【临床应用】,2.皮水表实,【原文】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25),【解析】里水当有一身面目洪肿,脉沉,小便不利症。从方测证(症) 皮水夹热者越婢加术汤 (功效同上) 属表实无汗,又无郁热者甘草麻黄汤 麻黄发汗宣肺利水 甘草和中补脾 【功效】发汗宣肺,利水和中,3.皮水阳郁,【原文】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24),【解析】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当有首条所述皮水脉证 病机脾不运水,四肢浮肿四肢聂聂动者指四肢肌肉肿处有轻微跳动之感 病机水湿阻遏阳气,卫气与水气相争,【方药】防己茯苓汤主之 防己 黄芪 桂枝 茯苓 甘草调药,协黄芪以健脾 脾旺有利于制水 肾水不致于泛溢【功效】通阳化气,表里分消,走表行水,行皮中水气通阳行痹,鼓舞卫阳通阳化水,从小便而去,表里分消,【按语】,防己黄芪汤与防己茯苓汤证治鉴别,(三)气分病 概念:由阳虚阴凝,大气不转所致心下坚,大如杯盘,恶 寒身冷,骨节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证治:,1.阳虚阴凝【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31),【解析】气分,心下坚心下痞坚 病机阳虚阴凝,大气不转,水饮停聚心下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比喻法,示腹水范围如杯如盘,从方测证(症):尚有手足逆冷,腹满肠鸣,恶寒身冷,骨节疼痛,四肢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沉迟等。【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去其酸敛之性,以利气机,行水饮麻辛附子汤助阳温经发汗全方令阳气振奋,“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功效】温阳散寒,通利气机,宣行水饮,【临床应用】,2.脾虚气滞,【原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32),【解析】(气分) 省文法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病在中焦兼见脘腹痞满而胀,食后胀甚【病机】脾虚气滞,失于转输水饮所作水饮痞结于心下【方药】枳术汤主之枳实行气消痞白术健脾化饮【功效】行气散结,健脾化饮,【按语】1.本方为行气利水、消法之代表方。2.药理研究,五、预后,【提示】水病脉出者,死:脉出:为盛大无根之脉,指脉暴出,上有而下绝无。病机:阴盛格阳,真气涣散之征。因脉证不符,故预后不良,【原文】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10),小 结,概述:一、成因 脉象论述病机(涉及肺、脾胃、心肾、三焦膀胱等) 血分、水分、气分概念、病因病机、特点、治法二、四水分类与辨证 风水 皮水 概念、病因病机、脏腑辨证 石水 病性、病势、脉证 正水三、治法:利小便、发汗;攻下逐水“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四、证治 风水表虚证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风水夹热证越婢汤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皮水夹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