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中的微生物_第1页
地下水中的微生物_第2页
地下水中的微生物_第3页
地下水中的微生物_第4页
地下水中的微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水中的微生物,地下水微生物组成,地下水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特性,地下水微生物常见种类,一、变形菌门种类最多,病原菌多,地下水微生物常见种类,二、硝化杆菌科三、鞘铁菌科四、拟杆菌属化能异养菌、专性厌氧菌五、防线菌属有机化能营养菌、兼性厌氧或厌氧菌,地下水微生物迁移机制,细菌主要以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的方式迁移水流的速度与水中自由细菌数量的关系水流越大,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的细菌越少,自由细菌越多。地下水中微生物数量与地表水微生物数量的关系雨季时期两者的微生物数量可达到同一数量级,旱季差异明显。地下水中微生物在迁移过程发生新陈代谢,不同种类的细菌其存活时间不同。(肠球菌肠杆菌),中国现行各种水质标准,国外部分组织和国家的水质标准,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生物学特性G-杆菌,1.11.52.06.0m(活菌)或0.40.71.03.0m(干燥和染色)单个或成对,以周生鞭毛运动或不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具有O抗原(菌体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及K抗原(菌体表面抗原)是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正常寄生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流行病学特性及卫生学意义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仅占大肠埃希氏菌中的一小部分,可分为4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婴幼儿腹泻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出血性肠炎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类似霍乱的急性腹泻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痢疾样的腹泻和脓血便食品及饮用水卫生监测的指示菌检验标准:GB/T5750.12-2006/4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GB/T4789.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致泻大肠埃氏菌检验GB4789.3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生物学特性G-杆菌,0.40.613m无芽孢,无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大多以周生鞭毛运动,极少不运动。具有O抗原(菌体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及K抗原(菌体表面抗原)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流行病学特性及卫生学意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胃肠炎型。大量菌体进入人体后被破坏而释放出肠毒素,刺激胃肠道,局部反应较剧烈。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在3839.5之间。中国的沙门氏菌污染以肉食品为主,主要是猪肉、牛肉、马肉、禽肉。在各种肉食品中,均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最多。引起畜禽类和人类沙门氏菌传染的重要血清型还有:德尔卑型、阿贡纳型、纽波特型、鸭型、火鸡型、肠炎型等。检验标准: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生物学特性G-杆菌,菌体短小无芽孢,无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无鞭毛,不运动。具有O抗原(菌体抗原)无H抗原(鞭毛抗原)4个种(痢疾、福氏、鲍氏、宋内氏)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流行病学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志贺氏菌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剧烈的腹痛,多次的腹泻,初期为水样便,以后带有血液和黏液,体温增高,可达40,少数病人发生痉挛,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我国的志贺氏菌感染以福氏志贺氏菌和宋内氏志贺氏菌为最多。检验标准:GB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生物学特性G+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无芽孢,无鞭毛,需氧或兼性厌氧。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绝大多数产生金黄色色素,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常存在人或动物的皮肤表面和鼻、咽、肠道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流行病学特性及卫生学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主要由产生的多种肠毒素和酶引起。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上腹部疼痛和腹泻。呕吐物初为食物,继为水样物,少数可吐出胆汁。仅摄入葡萄球菌并不致病,如摄入其肠毒素,虽无葡萄球菌摄入,则可发生中毒。污染途径:患有化脓性皮肤疾患的人,上呼吸道炎症和口腔内炎症的病人,以及健康人通过咽喉和鼻腔内的自然带菌,与食品直接接触,或通过空气而污染食品,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至。检验标准: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生物学特性G-细长杆菌,大小为1.53.00.5m,菌体长短不一,呈球杆状或长丝状,成对或成短链排列。菌体一端有一根鞭毛,运动活跃,无芽孢,无荚膜。又称绿脓杆菌。专性需氧菌。最适温度为35,42生长,4不生长。可产生多种色素,特别是绿色素。常存在土壤、水污水该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为灰绿色或蓝绿色菌落,并形成透明溶血环。,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流行病学特性及卫生学意义通常从临床样品(伤口、烧伤和尿道感染)中分离,可以引起化脓性感染,脓液通常呈“绿色”,因此是“绿脓”异名的来历。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还有多种胞外酶、外毒素。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部位。(医院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检验标准:GB/T8538-2008/4.54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铜绿假单胞菌检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生物学特性G+球菌,卵圆形细胞,可顺链的方向延长,大小为0.51.0m,大多数成对或成短链,通常不运动,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氧菌,有溶血性。罕见产生色素。通常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偶尔出现在感染的尿路及亚急性心内膜炎。广泛存在土壤、水及空气中,为水体粪便污染指示菌之一。,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流行病学特性及卫生学意义粪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偶尔出现于感染的尿道及急性心内膜炎。粪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大多是由于它的侵袭所造成,感染剂量较高,一般大于107个细菌。粪链球菌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加强生产区域的卫生管理势在必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严格注意每个关键点的控制,掌握好诸如温度、水源卫生等要素。检验标准:GB/T8538-2008/4.53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粪链球菌检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生物学特性G+粗大梭菌,3411.5um。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也可成短链排列。芽孢呈卵圆形,芽孢宽度不比菌体大,位于中央或末次端。专性厌氧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灰白色、不透明,边缘呈锯齿状,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外环不完全溶血。有明显的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广泛存在土壤、水、阴沟及人和动物肠道之中。该菌是继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后引起食物中毒的又一重要的病原菌。,常见水质指标微生物,流行病学特性及卫生学意义主要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气性坏疽、急性坏死性肠炎等。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入了大量该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